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步青,1902年9月生于浙江平阳县。1919年到日本留学,1927年获帝国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由于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明显成果,193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嗣后回国,历任浙江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院士;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出任过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等。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逝世,享年101岁。
数学界的杰出人士
苏步青是我国当代的数学泰斗、国际数学界的杰出人士。他在1945年写出了关于研究“K层空间”的论文,成为我国第一个研究“K层空间”的专家。享有世界盛誉的德国数学大家布拉须盖承认:“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其实他何止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他是国际上公认的几何学权威。
苏教授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过巨大贡献,为此而于1956年荣获国家科学奖金,1978年又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苏教授研究的是高深的数学问题,但大数学家也喜欢搞一个又一个的智力游戏,例如,他问: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里。甲每小时走6里,乙每小时走4里。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走10里。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当它碰到乙之后便转回头跑向甲,碰到甲后又掉头再跑向乙,……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碰头为止,问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里?
执教60年,桃李满天下,其中最有成就的学生就是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谷超豪教授及在美国的名教授熊全治先生等人。谷超豪是200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
有才华的诗人
一般人恐怕想象不到,大数学家竟然还是位有才华的诗人。苏教授是位文理全才,早年能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等诸多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他就写起诗来,他13岁就学写诗了,抗日战争期间曾在贵州与友人一起组织过“湄江诗社”。几十年来,苏教授创作了五六百首诗词。1991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就出版了《苏步青文选》,其中选编了他的300多首作品。
苏教授写诗有“三写”和“三不写”。所谓“三写”,即咏人民之志、社会主义之志的写,给人们鼓励的写,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写。所谓“三不写”,即无病呻吟的不写,溜须拍马的不写,客套应酬的不写。
苏教授说过:“我整天同数学公式、定理打交道,为了不使头脑僵化,读写诗词可起‘窗外看雁阵’的作用。”
苏教授17岁从上海外滩登轮赴日留学,经过刻苦努力,学业有成。忆及往事,他写了一首《外滩夜归》:渡头轻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犹记当时停泊处,少年负笈梦荣华。
年过九旬的苏教授,面对一幅国画《松鹰图》,忽地吟起诗来:松鹤呈祥自足珍,巨鹰老干更精神。明朝为展凌风翼,一扫晴空万里尘。显然,诗人雄心不减,老而弥坚的精神状态跃然纸上。
有个好妻子
苏教授有个好妻子,她还是个日本人。1926年,正在仙台东北帝国大学读书的苏步青,结识了才貌出众的松本米子。米子是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她不但容颜美丽,还精通插花、书法与茶道,更有一绝的是,她弹得一手出色的古筝,且常去电台演奏,是学校里首屈一指的校花,因而为众多人所倾慕追求,有人形容说:“追求她的人几乎可以从仙台一直排到东京。”松本教授自然视米子为掌上明珠,他宣称:“谁能考第一,我就把女儿嫁给谁。”然而,松本米子青睐的,却是品学兼优的中国青年苏步青。苏步青是个有思想、有激情的人,何况他的学习成绩也年年第一,故为米子所吸引。虽说松本教授不满意这位高材生的农民家境,但女儿的坚定和夫人的支持,他也只能妥协了。于是两年后,这对异国情侣在仙台市喜结连理,松本米子自此改从夫姓成为苏米子。
夫妻俩很快就有了一个女儿,苏步青此时因数学上的成就已成了名人。松本一家都希望他留在日本,帝国大学也向他发出了聘书。可苏步青想到的是学成后要回国效力,内心矛盾重重。细心的米子发现从不抽烟的丈夫抽起了闷烟,估计有什么心事,就主动探询,苏步青就把所想和盘托出。没想到米子居然爽快地说道:“我支持你的决定。首先我是爱你,然后你是爱中国的,所以我也是爱中国的,我支持你回到我们都爱的地方。”米子如此识大体,苏步青十分感动。
就这样,他们踏上了回归神州之途,苏步青到浙江大学教书。不久,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时,帝国大学再次聘请苏步青担任数学系教授,日本驻杭州领事馆也来做米子的工作,但两人都不为所动。抗战期间,米子跟随苏步青在西南过着艰苦的生活,从未有怨言。
1986年5月23日,米子与世长辞,终年81岁。对夫人的去世,苏教授十分悲痛,他说过:“我这一辈子所有的学问和成就,一半是夫人给的。”但最让他感到内疚的是,他竟然没有带夫人去过北京——这当然也有客观原因,早先是孩子多、孩子小,米子走不开;后来是米子患病,不便成行。可不管怎么说,对于无数次去北京开会、办事的苏教授来说,这种遗憾已成了永远的心头之痛。
独特的养生见解
苏教授是“全国健康老人”之一。90岁的他还能著书立说、带研究生,每天还工作约10个小时。因为“老和筇杖尚无缘”(筇杖,筇竹做的手杖),就想“比寿合超彭祖前”(彭祖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老人)。
那么,苏教授又是如何常葆健康的呢?他笑呵呵地告诉人们:“只是平素生活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
幼时的苏教授又瘦又弱,因此从中学起他就注意身体的锻炼了。他爱踢足球,是同伴们称道的守门员。上大学时,打网球、划船、溜冰、骑摩托车,样样来。工作后则爱好爬山。他最具特色的锻炼是洗冷水浴。75岁前,不管春夏秋冬,都日日坚持之。为了向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宣传锻炼的重要性,他还特地写文章在《人民日报》(1981年12月16日)上进行介绍。
年老以后,苏教授不敢再做剧烈运动了。他买了本《锻炼十八法》,“晴天在户外,雨天在室内,天天坚持,其益无穷。”还说:“再有就是坚持散步,每天走二三里,风雨无阻。”有人问:“下雨天怎么出去散步?”答日:“那还不容易,撑把伞嘛。雨中观景,别有一番雅趣。”昔日,若遇外出开会、办事,只要路途不太远,他总喜欢徒步而去。由于爱走路,所以九旬之时还能轻松登上黄山,其足力之健,非同一般。
除了锻炼,养花种草是苏教授的另一业余爱好。常常是晚饭以后,他抽暇在庭院里挥汗锄地、修枝施肥、治虫除草。他懂得月季、蔷薇、兰花、美人蕉、桂花、菊花、夹竹桃,等等的种养法,俨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花农。他家的庭院,也总是装点得花团锦簇、芳香沁人。
苏教授认为,老人的作息时间要严格,生活要规律化。他每星期安排一张作息表,工作、学习、生活都有条有理。他通常清晨5时起床,晚间约11时就寝,睡眠6小时左右,白天再午睡1小时。他自云睡眠好,原因与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睡前听音乐或阅读唐诗宋词有关。
在饮食上,苏教授说:“我严格控制自己不偏食。爱吃的东西不贪嘴;不爱吃的菜肴,若对身体有好处也要吃一点。我鱼肉少吃、蔬菜多吃。”不偏食到什么程度?一般人不吃的蛇肉、狗肉、生鱼片,他都会吃。苏教授每天还会喝点白酒,约一两左右。他认为,喝酒可以获得一些营养,更有益的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苏教授主张:“脑要不断运动,动则灵,不动则钝。”“人要主动找事做,饱食终日,贪图安逸,于健康有害无益。”他虽然职务多,工作忙,仍然积极用脑,坚持看书看报,多思常写,并善于利用“零头布”时间。他一生写有10多部专著、100多篇论文和几百首诗词作品,就是积极用脑的成果。
“但是我的秘密只公开了一半,”苏教授神秘地对采访者说道,接着揭出另一半的谜底:“那就是精神疗法。一个人对前途要有信心。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乐观豁达,精神振奋,会驱邪祛病,一个成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人不会长寿。”
苏教授——真是一个学术上、养生上都有独特见解的人。
数学界的杰出人士
苏步青是我国当代的数学泰斗、国际数学界的杰出人士。他在1945年写出了关于研究“K层空间”的论文,成为我国第一个研究“K层空间”的专家。享有世界盛誉的德国数学大家布拉须盖承认:“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其实他何止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他是国际上公认的几何学权威。
苏教授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过巨大贡献,为此而于1956年荣获国家科学奖金,1978年又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苏教授研究的是高深的数学问题,但大数学家也喜欢搞一个又一个的智力游戏,例如,他问: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里。甲每小时走6里,乙每小时走4里。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走10里。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当它碰到乙之后便转回头跑向甲,碰到甲后又掉头再跑向乙,……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碰头为止,问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里?
执教60年,桃李满天下,其中最有成就的学生就是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谷超豪教授及在美国的名教授熊全治先生等人。谷超豪是200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
有才华的诗人
一般人恐怕想象不到,大数学家竟然还是位有才华的诗人。苏教授是位文理全才,早年能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等诸多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他就写起诗来,他13岁就学写诗了,抗日战争期间曾在贵州与友人一起组织过“湄江诗社”。几十年来,苏教授创作了五六百首诗词。1991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就出版了《苏步青文选》,其中选编了他的300多首作品。
苏教授写诗有“三写”和“三不写”。所谓“三写”,即咏人民之志、社会主义之志的写,给人们鼓励的写,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写。所谓“三不写”,即无病呻吟的不写,溜须拍马的不写,客套应酬的不写。
苏教授说过:“我整天同数学公式、定理打交道,为了不使头脑僵化,读写诗词可起‘窗外看雁阵’的作用。”
苏教授17岁从上海外滩登轮赴日留学,经过刻苦努力,学业有成。忆及往事,他写了一首《外滩夜归》:渡头轻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犹记当时停泊处,少年负笈梦荣华。
年过九旬的苏教授,面对一幅国画《松鹰图》,忽地吟起诗来:松鹤呈祥自足珍,巨鹰老干更精神。明朝为展凌风翼,一扫晴空万里尘。显然,诗人雄心不减,老而弥坚的精神状态跃然纸上。
有个好妻子
苏教授有个好妻子,她还是个日本人。1926年,正在仙台东北帝国大学读书的苏步青,结识了才貌出众的松本米子。米子是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她不但容颜美丽,还精通插花、书法与茶道,更有一绝的是,她弹得一手出色的古筝,且常去电台演奏,是学校里首屈一指的校花,因而为众多人所倾慕追求,有人形容说:“追求她的人几乎可以从仙台一直排到东京。”松本教授自然视米子为掌上明珠,他宣称:“谁能考第一,我就把女儿嫁给谁。”然而,松本米子青睐的,却是品学兼优的中国青年苏步青。苏步青是个有思想、有激情的人,何况他的学习成绩也年年第一,故为米子所吸引。虽说松本教授不满意这位高材生的农民家境,但女儿的坚定和夫人的支持,他也只能妥协了。于是两年后,这对异国情侣在仙台市喜结连理,松本米子自此改从夫姓成为苏米子。
夫妻俩很快就有了一个女儿,苏步青此时因数学上的成就已成了名人。松本一家都希望他留在日本,帝国大学也向他发出了聘书。可苏步青想到的是学成后要回国效力,内心矛盾重重。细心的米子发现从不抽烟的丈夫抽起了闷烟,估计有什么心事,就主动探询,苏步青就把所想和盘托出。没想到米子居然爽快地说道:“我支持你的决定。首先我是爱你,然后你是爱中国的,所以我也是爱中国的,我支持你回到我们都爱的地方。”米子如此识大体,苏步青十分感动。
就这样,他们踏上了回归神州之途,苏步青到浙江大学教书。不久,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时,帝国大学再次聘请苏步青担任数学系教授,日本驻杭州领事馆也来做米子的工作,但两人都不为所动。抗战期间,米子跟随苏步青在西南过着艰苦的生活,从未有怨言。
1986年5月23日,米子与世长辞,终年81岁。对夫人的去世,苏教授十分悲痛,他说过:“我这一辈子所有的学问和成就,一半是夫人给的。”但最让他感到内疚的是,他竟然没有带夫人去过北京——这当然也有客观原因,早先是孩子多、孩子小,米子走不开;后来是米子患病,不便成行。可不管怎么说,对于无数次去北京开会、办事的苏教授来说,这种遗憾已成了永远的心头之痛。
独特的养生见解
苏教授是“全国健康老人”之一。90岁的他还能著书立说、带研究生,每天还工作约10个小时。因为“老和筇杖尚无缘”(筇杖,筇竹做的手杖),就想“比寿合超彭祖前”(彭祖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老人)。
那么,苏教授又是如何常葆健康的呢?他笑呵呵地告诉人们:“只是平素生活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
幼时的苏教授又瘦又弱,因此从中学起他就注意身体的锻炼了。他爱踢足球,是同伴们称道的守门员。上大学时,打网球、划船、溜冰、骑摩托车,样样来。工作后则爱好爬山。他最具特色的锻炼是洗冷水浴。75岁前,不管春夏秋冬,都日日坚持之。为了向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宣传锻炼的重要性,他还特地写文章在《人民日报》(1981年12月16日)上进行介绍。
年老以后,苏教授不敢再做剧烈运动了。他买了本《锻炼十八法》,“晴天在户外,雨天在室内,天天坚持,其益无穷。”还说:“再有就是坚持散步,每天走二三里,风雨无阻。”有人问:“下雨天怎么出去散步?”答日:“那还不容易,撑把伞嘛。雨中观景,别有一番雅趣。”昔日,若遇外出开会、办事,只要路途不太远,他总喜欢徒步而去。由于爱走路,所以九旬之时还能轻松登上黄山,其足力之健,非同一般。
除了锻炼,养花种草是苏教授的另一业余爱好。常常是晚饭以后,他抽暇在庭院里挥汗锄地、修枝施肥、治虫除草。他懂得月季、蔷薇、兰花、美人蕉、桂花、菊花、夹竹桃,等等的种养法,俨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花农。他家的庭院,也总是装点得花团锦簇、芳香沁人。
苏教授认为,老人的作息时间要严格,生活要规律化。他每星期安排一张作息表,工作、学习、生活都有条有理。他通常清晨5时起床,晚间约11时就寝,睡眠6小时左右,白天再午睡1小时。他自云睡眠好,原因与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睡前听音乐或阅读唐诗宋词有关。
在饮食上,苏教授说:“我严格控制自己不偏食。爱吃的东西不贪嘴;不爱吃的菜肴,若对身体有好处也要吃一点。我鱼肉少吃、蔬菜多吃。”不偏食到什么程度?一般人不吃的蛇肉、狗肉、生鱼片,他都会吃。苏教授每天还会喝点白酒,约一两左右。他认为,喝酒可以获得一些营养,更有益的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苏教授主张:“脑要不断运动,动则灵,不动则钝。”“人要主动找事做,饱食终日,贪图安逸,于健康有害无益。”他虽然职务多,工作忙,仍然积极用脑,坚持看书看报,多思常写,并善于利用“零头布”时间。他一生写有10多部专著、100多篇论文和几百首诗词作品,就是积极用脑的成果。
“但是我的秘密只公开了一半,”苏教授神秘地对采访者说道,接着揭出另一半的谜底:“那就是精神疗法。一个人对前途要有信心。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乐观豁达,精神振奋,会驱邪祛病,一个成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人不会长寿。”
苏教授——真是一个学术上、养生上都有独特见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