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象征:当代陶瓷艺术形态的生命力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形态语言符号是从情感符号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语言符号,由形态语义、形态语构、形态语境三部分组成完整的语言符号系统,“生命”是其核心要素。在形态塑造的过程中三者有机组合,以体现自然、享受淳朴、传递语意象征等来重构艺术的生命力。陶艺作品的形态语意是借用塑造语言、符号传达、材质构性及成型工艺、手段等表现形式,探寻与反哺形态创造的新视角、新观念、新的语意象征。本文通过对陶艺形态的“打散与重构”拓展陶艺的塑造语言,从形态塑造的语言结构中发展形态表现的语意内涵,生成原创形态、形成创造思维与塑造语言的整合。
  关键词:语意象征 陶瓷形态 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陶艺形态分为二维的视觉语言、三维的造型语言及四、五维的时空语言,它所传达的形态语意与形态象征,是其诸多元素的重构与整合。其中包含了创造性思维、形态语言的表现手段、材质构性及成型工艺等因素。这一“形态语言”的语意象征,在陶艺创作中是艺术家情感倾诉的载体,即通过形态塑造的内在本质在外部表现出来的语言或语意,完成陶艺作品社会需求的人文价值。它包括形态的本质所决定的外部造型语言,也包括人们对形态语言、形态符号的心理感受及情感的语意象征。
  从认知角度说,形态语言与语意象征所表达目的是一致的,所承载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文化交流及思想沟通的工具。因此,陶艺形态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具有一般语言符号的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它的符号性、感知性、认知性、形象的统一性、逻辑性、创造性六种特征。
  “形态的符号语言”这一陶艺造型语言为形态语意的象征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对陶艺解析与重构中,可以发现同一概念形态语言由于组合内容的多样性给陶瓷艺术家提供了多元创作、多维表现的途径。例如,以点、线、面、体、块抽象形态为创作元素,它可以排列、编序、积聚、框架……的数千或数万种重构形态,其形态各自具有不同的美感和自身的情感象征,极大的调动起人们在视觉、触觉等感知中感受陶艺形态语意的生命力,或引起雄健、坚韧、光明或纤弱、灰涩等诸多心理象征。
  解析陶艺形态的“语意象征”其重要课题在于“形态的创造”,创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陶艺作品是否具有社会价值、人文价值或商业价值,是否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否感染观众,给社会以启迪等都是创造性的综合体现,即透过创新形态、创造性语言传递出特殊的形态语意象征。例如,借自然材料、传统工艺、原创语言,在快节奏、高效率、繁杂的社会中寻找纯朴,自然、美的形态,强化与突出当今社会人文文化的象征。
  一 陶艺形态的构性语言
  人们对陶艺形态的感知、认知与创造从属于生理与心理的范畴,既有视觉的、又有触觉的;既有感性的、又有理性的。每一形态都包括:构性、肌理和表情等几个层面,常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例如,抽象形态的冷漠、理性与秩序;具象形态的质朴与温馨;自然形态的柔软、细腻,即粗犷又大度等形态语言的感知与传递,主要通过“物”的形象特征,例如,形态构性、塑造手段和工艺特性给人以视觉、触觉的感受、联想和象征意义,构成陶艺形态创造的主体要素和审美取向。
  1 形态的本质构性
  形态的本质是指某个形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例如,正三角形的稳定,倒三角的动荡、烦躁和不安感,圆形的无限运动与生命力等。
  构性语言体现的是一种自然天性,来源于生活中对自然形态的观察、归纳、提炼及对社会人文的传承。取之于自然,质朴与天然成为其“质”;易于成型与精于塑造为其“工”;形态丰富与韧性为其“用”。
  对形态的塑造,采用构性语言和所传达的语意在本质上有其一致性因素,追求陶艺自身材质和创造所特有的属性,融塑造手段与语意象征为一体。借助点、线、面、体、块等美的塑造语言,完善陶艺造型的形状塑造,表达了新的形态象征,营造出最具陶土魅力、散发出陶土芳香的陶艺——形态语意。
  2 形态的元素构性
  形态的“元素构性”是指形态造型与形态元素的组合构架。通过形态元素的重构,例如,点、线、面、体、材质、肌理、色彩及表现手段等形态元素的有机组合,塑造出全新的陶艺形态,传达某种特殊的语意象征。这种象征、隐喻的意义和某种情感体验是陶艺形态的形象意化,是外部形态所呈现或表达出来的语言含义,即形态所要表现出来的语意,借以表达内在涵义的物化。
  其中,控制形态“元素构性”的“量”是形态塑造、形态语意的关键,在这一点上,遵循“目的先导、突出寓意、形式补助”的原则。例如,陶艺造型以物质媒介决定了其作品的“静态”象征,以静示动,寓静于动;以少胜多,寓无限于有限。在一种“永久”的形态中,表达出无限的寓意。
  3 形态的结构性
  基于陶艺作品创造的“再现”特征,无论是形态的塑造;还是形态语意的表达,都依赖于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塑造手段来实现;力图打破既有规律、传统模式的束缚去追求和建构一个无所限定的形态塑造语言。
  就陶艺形态的结构而言,由于陶艺形态的塑造语言与材质的特性、工艺手段等因素互为条件、紧密相连。因此,尽其所能发挥材质自身的构性特点,每一构性因素的拓展,都要结合形态造型与形态元素的组合进行重构。经过合理的结构,例如排列、编序、积聚、框架、打散与重组等形态塑造诉求,通过捏塑、层叠、缩釉、断裂、构筑、挤压、推拉等表现手法,在形态的变化过程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使得形态语意在“单纯”中传达出丰富的、美的旋律;在“静态”中注入生命力以及孕育出母性般的亲和力。
  二 陶艺形态的表现语言
  陶艺创作无论是具象形态还是抽象形态,寻求语言的“个性化”是塑造的关键。形态的塑造语言包含了点、线、面、体、块、材质、肌理、色彩的形式美表现,形态的构性组合构成了风采各异的诉说语言。例如,具象的真实与抽象的夸张、自然的亲和与偶然的谐趣……
  1 抽象与具象的语言形式   抽象——形态的抽象性是以语言的符号性、语意的象征性反映形态本质,艺术家通过形态的共生概念,借用抽象的表现形式、理性思维模式呼唤作品与人的互动,在交流中抒发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
  例如,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作品,以无意识的即兴创作,表现热烈的激情和情绪。抽象的造型或自然流动、或偶然天成,表达了热情、动感的热抽象。与此相反,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则更加体现点、线、面、色彩的几何组合。冷漠与平静、理性与思考成为作品的情绪诉求,在严格、冷静的理性思维过程中的“情感”冲突。
  具象——具象语言体现的是:“自然”的写实形态,所谓“自然”形态是经过艺术家重新创作的“自然”,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通过对形态的流动与转换、材质与肌理的塑造张力、有机性诉说手段等形式,突出形态的“自然或偶然”语言象征。
  例如,著名陶艺家高江洲子的作品《钟》,借助钟的造型诉说了历史的沿革,纯真、率直的形态让你感觉到来自形体内部的张力和生命感,敦厚的“钟”不断传递出一种自然、质朴的文化内涵。
  2 抽象与具象的关系
  具象与抽象是陶艺语言的两大表现方式,它以不同的语言形式与表现规律上的差异性并存在陶艺的发展中。从艺术自身来看,具象与抽象艺术的意义,是具象语言蕴含了丰富的抽象性,而抽象语言是从具象语言中分离出来的,显得更为单纯。这两种语言是陶艺范畴里不同的形态显现,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完成共同的任务,即对人类情感的表现。
  三 陶艺形态的语意象征
  形态的语意象征是艺术家借助于陶艺形态,所形成的特有的语言符号,通过材料的材质特征、构性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感受、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
  形态语意随着陶艺的发展,由传统到现代、由客观到主观、由具象到抽象,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系统。不同材质的塑造与表现语言的变换,体现了陶艺的时代特征,使其在不同时期呈现风格迥异的作品。同时,各种材料的表现语言也赋予作品不断变化的涵义。
  1 生命知觉象征
  生命知觉象征这种情绪的基本特征是能动性、不可侵犯性、统一性,这些形态都是感知、情感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出生命体的本质。形态语意生命知觉象征包括,立体知觉象征:聚集、重叠、交错等;运动知觉象征:方向感、速度、运动力等;生命的知觉象征:流动、孕育、膨胀感等。例如,高江洲子的系列陶艺作品《月亮》,借助不同形态和大小的罐型,来关注大自然的孕育与生命体的共生现象。流动的、具有膨胀感的瓶体上部有一小小的乳头形开口,各种不同的色釉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使“静止”的瓶体形态或运动、或交错聚集,造成万千变化和生生不息的态势。高江洲子对于生命的感悟以了无声息的陶艺语言融入到作品中,使瓶、罐承载了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和历史的责任。
  正如高江洲子所言:“形态是有生命、有感情、有反映的物体,她的呼吸和语言我可以体会得到,我的手感知可以敏锐地知道她想要做什么,我无需怎么用力就能协调好我与她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让陶艺形象自己表达出来”。
  2 情感营造象征
  人的审美需求带来了陶艺创造理念的更新,带动了形态塑造情感语言的多元化。在人与物的交流中形成互动,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促使陶艺形态语言更趋于向艺术化、情趣化和人性的回归。
  情感营造包括三个方面:形态的表情性语意、形态的情绪性语意、形态的美感语意。例如,瑞士陶艺大师菲利浦·巴德的作品《都相等,却不同》以石块为创作的素材,作品全部采用白色瓷土,让石材自然的肌理和开口的内空间形成一种微妙的低调反差,使作品在内与外、似与非、实与虚、粗涩与平缓中游离、变换。在“一致性”作品中,借“复制与变换”等语言来诉说作品,不仅使主题得到极好的诠释,而且在视觉上传递了思想的愉悦和智慧的感召力,营造出冷漠无言的物质,却弥漫出人性温馨的魅力和氛围。
  形态语言作为陶艺情感营造的基础,在陶艺作品诉求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倍受艺术创作者的关注,艺术家不仅要了解形态语言功能特性,还要深入的认识和把握陶艺形态的情感象征,其融入手段需用一定的形态表现,可以用解构、重构,即“打散构成”的方式寻找形态的联想、象征等情感语意。
  总之,形态语意是以语言符号的认知来认识形态、创造形态的一种方法论。其形态塑造除了具有自身的艺术语言、材质构性、塑造工艺等特点外,形态如何传达艺术家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审美取向;语意如何承接历史文化与现代观念、如何呈现出人类社会无限发展的活力等,将是研究陶艺形态塑造的价值体现。
  从对陶艺形态的认知与创造来解析语意象征,陶艺形态的表达应包含准确性、生动性及创造性三个层面的融合。即具体包含了形态语意既准确反映语言内涵,又富有原创性,同时,形态的塑造充满情趣及生命力。
  诚如,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言“如果要想使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激发人们的美感,它就必须作为一个生命活动的符号呈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创造精致》,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2] 白明:《外国当代陶艺经典》,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3] 陈慎任:《设计形态语义学:艺术形态语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 祝锡琨、薛刚、刘军飞等著:《形态语意》,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5] 周武:《器的精神——兼论当代日用陶瓷器的艺术语言》,《中国陶艺家》,2006年第1期。
  [6] 张亚林、高进:《谈陶艺创作中手工痕迹的价值》,《装饰》,2006年第7期。
  [7] 余轩宇、余峰:《象征手法在陶瓷美术中的运用》,《中国陶瓷》,2005年第4期。
  [8] 陈炬:《产品形态语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 张春宜:《解构与重建——造型与视觉艺术设计思维规律探究》,《文教资料》,2010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程惠琴,女,1962—,上海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王兴凯,男,1961—,辽宁葫芦岛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克”字表达“去”义用法主要出现在西南官话和闽方言中。我们在清末民初颇具影响力的京味儿小说家松友梅创作的京味儿小说《小额》中发现了这种用法,这在北京方言中属于新语言现象。本文从语法、语用和语义角度做以分析。我们认为,这种用法的“克”位于其他谓词后面,参与做谓语;多用于对话中,具有口语化特点;旗人用语,含有敬重、亲近等感情色彩。  关键词:《小额》 京味儿小说 “克”  中图分类号:H109.
期刊
摘要 翻译与创作在历史文化传承、现代文化交流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翻译与创作内涵关系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翻译与创作的发展历程,探究二者内在的本质关系,提出现代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重新塑造,为读者对翻译与创作内在含义的正确理解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翻译 创作 重新塑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翻译与创作本质上是人类主体对外界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
期刊
摘要 唐宋诗词因其隽永绚丽的色彩意象享有“诗是无形画”的美誉。在认知隐喻视阈下,从时间、空间、情感和女性四个维度考察唐宋诗词色彩隐喻,指出经由色彩隐喻,诗人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缝隙得以弥合;借助相似色彩隐喻认知过程,读者穿越时空隔阂在可能世界与诗人取得心灵上的共鸣,感悟诗词的审美张力,达到对诗词唯美玄妙意境的深层理解。  关键词:唐宋诗词 色彩意象 认知隐喻 可能世界 现实世界  中图分类号:H3
期刊
摘要 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以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而产生的“会话含义”;作为补充,Leech又提出了“礼貌原则”。本文用更为形象的语言阐释了这三个理论,并以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对白为例进行分析,旨在解析对语用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并使其更好地完成社会交际。  关键词: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礼貌原则 《追风筝的人》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河北省旅游资源导游词为例,根据河北省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在翻译导游词过程中,如何在促进文化传播的同时,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并进一步从翻译功能理论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目的论及赖斯的文本功能学理论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导游词的翻译目的、文本功能等问题。  关键词:导游词 翻译 功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翻译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写作活动。翻
期刊
摘要 汉代是个乐舞时代,其舞蹈显现出巨大的张力和气势,显示出青春的活力与生机,并在汉画像石、砖中留下大量生动的舞蹈形态。很多舞蹈形态突出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手舞足蹈的大动作和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在这未经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幅度动作中,在这种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美,构成了汉代舞蹈艺术“古拙”外貌。本文通过对汉画像石、砖中的典型舞姿进行分析,从而揭
期刊
摘要 海派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性的地域文化,其特征是包容性、创新性和商业性。本文从海派文化特点出发,分析了当代上海玉雕所呈现的风格特征,进一步揭示了海派文化对于女性题材的上海玉雕的影响。  关键词:海派文化 玉雕 女性题材  中图分类号:J329 文献标识码:A  海派文化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互融合所产生的一种多元复合文化,包容性、创新性、商业性是其显著特征。自鸦片战争之后,上海成为境外资本输入和
期刊
摘要 《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两本巨著均对工艺美术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无论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还是“造型艺术之一”都能说明其存在的意义。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工艺都可以归为艺术的范畴,只有对基础物质进行艺术性加工才能将其升级为工艺美术。所以,对工艺美术的研究必须要建立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各类器用上。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对元明工艺美术图案、色彩及造型的流变展开深入研究,意在突显
期刊
路易絲·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是以描写美国原住民部落成名的小说家、诗人、儿童小说作家,其作品主要关注美国的印第安文化遗产,她也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厄德里克至今已出版《爱药》、《痕迹》、《哥伦布的皇冠》、《燃情故事集》、《羚羊妻》、《鸽灾》、《踩影游戏》及《圆屋》等多部作品,并先后荣获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美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行业也飞速发展,时装画可以说是伴随着服装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对服装人物动态及服装款式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服装款式造型与人物着装后的整体状态及穿衣氛围。时装画作为艺术作品,它的创作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展示给人们,没有这种艺术语言,时装画也不会存在。  关键词:时装画 艺术语言 表达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