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后殖民主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根据美籍华人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电影为了迎合市场化的需求,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向西方文化靠近的情况,这无疑就是文化上的后殖民主义体现。
  关键词:电影《金陵十三钗》;好莱坞看齐;宗教殖民;语言殖民
  作者简介:侯俏俏(1992.10-),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电影《金陵十三钗》是改编自美籍华人严歌苓的小说,讲述了1937年12月12日的战争背景下,一位美国入殓师约翰、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都先后进入了这座暂时还未被占领的天主教堂。十三个寻求避难的秦淮河妓女和伤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悬挂着美国星条旗的教堂寻求庇护。在教堂这方天地里,女学生、妓女和伤兵暂享着片刻的欢愉和宁静。如此强烈的对比,清晰地显示出西方中心主义的优越。
  一、全球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
  所谓“自我殖民”就是“在与西方世界的交往和国内各种相关活动的互动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将西方世界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标准看成是优越性的文化样式,加以自觉的接受,而将本民族的文化贬为低等的、从属性的。”尤其是一部分人会一味认为外国的政治文化都是先进的,盲目的崇洋媚外。现在各种媒介飞速发展和传播手段的丰富多彩,因此后殖民主义就会以不为人知的各种途径悄悄地渗透到各个国家的各个领域,电影就是其中的一种殖民手段,同时也是自我殖民最有效的工具。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就是借助中国的历史事件,利用电影这种传播媒介来贬低自身原有的文化和价值观,以迎合美国文化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这部电影中渗透着后殖民主义的因素,不知不觉的就被观众所接受。
  二、向好莱坞看齐
  一看到电影的海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就是好莱坞大牌男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并且把这位明星的名字以特大号字出现在海报上,给人一种外国大片的错觉。为了美国演员修改剧情,国际大牌明星以及国际化制作团队,大场面震撼性的视听效果,都是为了向美国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制作模式看齐所做出的妥协。
  首先是为了迎合好莱坞大片,制作团队从影片创作到整体制作流程上都在学习好莱坞的方式。影片中用炫酷的场面以及爆破特效场面生动立体地展现了一场血肉淋淋、声势浩大的敌军侵略战争。其次,电影中假神父约翰就是一个商业化所添加的人物,一开始是放浪形骸的小混混,可是看到日军对稚嫩的女学生欺凌时就突然发挥自己正义的一面,假扮成神父来与日军抗争,最后终于帮一群女学生逃离魔爪。在讲述苦难深重的南京大屠杀时居然穿插了这样一位外国人,并且是最后居然成为了救世主。这无疑是为了迎合西方人,为了一味地讨好西方人,为了市场化和商业化。最后,电影是以假神父约翰为中心的,便发挥了好莱坞的浪漫爱情桥段来博取观众的眼球。影片中把玉墨和假神父联系起来谱出了一段绝世恋歌。在与假神父的交往中玉墨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找到了自己,重回新生。影片的寓意是只有基督教、只有西方世界才能拯救中国。
  影片中这样设计情节是为一个美国混混化身为救世主做铺垫,因为中国人拼光了,现在唯有强大的美国能拯救中国了,并且无需美国精英,一个小混混就够了。完完全全就是后殖民主义的渗透,不自觉地就影响了中国的观众。
  三、宗教文化的殖民
  本影片强调了两个形象,一个是教堂,一个是神父。这两个形象合在一起就是西方文化或美国文化的象征。影片中的建筑除了教堂完好无缺以外,其周围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教堂孤零零地立在残垣断壁中,显得神圣不可侵犯。只有美国教堂才是大家的容身之处。电影中一直在强调数字“十三”。“十三”这个数字不吉利,又令人联想到耶稣与十二位名徒。既让人隐约的嗅到一种不安,又暗示了牺牲自我、拯救他人的崇高行为。这里约翰的形象就是耶稣基督,拯救世人的救世主,給人的印象就是只有西方尤其是美国才能拯救中国。这种设计是为了迎合信仰基督教的美国观众的。
  四、语言层面的殖民
  本是地地道道的华语片,却要以英语的语言呈现出来。为了迎合克里斯蒂安·贝尔和西方的观众,影片不惜牺牲了自己本国的语言,而是用西方的英语作为主要语言。无疑就是一种语言上的殖民化。在电影中,将假神父的语言定位为英语,几乎不懂中文。而且让陈乔治与那些女学生,全部陪他讲英语。影片中,玉墨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她能与假神父直接交流调情,让人觉得特别矫情。本来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历史事件的回忆影片,却为了迎合西方的审美,被改编的面目全非。只是为了迎合西方的观众和评委,就必须把本民族的文化改为西方人所能接受的。这就是文化上的后殖民主义,要想获取他就先从语言上开始发起攻击。
  总结:
  为了迎合西方,《金陵十三钗》用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事件,却表现出了在战乱时候,只有美国人才是中国的救世主,只有美国人才使中国人看到光明未来。“张艺谋中国式异国情调的卓越创造,成为西方对中国实施魅力感染战略的一个合适人选。”用中国的历史事件来为美国的文化殖民找到途径和载体。
  参考文献:
  [1]姚新勇.《跨国生产与自我殖民主义》[J]. 民族艺术,2001(2).
  [2]王一川.《张艺谋神话的终结》[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3]单士兵.《金陵十三钗》: 历史靠什么来记忆[DB/OL].2011—12—20.
  [4]苏锑平. 《教堂、真假神父与自我殖民——张艺谋镜头下的<金陵十三钗>》[J].艺苑,2012 (6).
其他文献
项目课题:本文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委托横向课题《大学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5038-965310)研究成果。  摘 要:如果单纯地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分析日语文学,就会发现它的创作背景很复杂,而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让日学文学在创造过程中具备了多种营养,让文学创造者有多种题材可以涉猎,使得文章更具有内涵与深度,而想要深入的分析一部文学作品,就必须要从这部作品的创
摘 要:狄更斯,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现实主义时代。在其作品中都是通过好人或者是受害者来进行描写。为此,本文笔者便从《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关键词:《双城记》;批判现实;浪漫主义  作者简介:门鹏锐(1982.12-),男,陕西咸阳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我国在2019年正式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通过将执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整合,能够改善多种类型会计制度同时并存的尴尬局面,也有助于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
摘 要:在本部作品中,作者主要是以故事情节来开展对于人物人品矛盾进行基本的概况,同时着重分析了男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人品矛盾,尤其是体现在新旧生活以及封建家庭之间的恩怨。而封建家庭的恩怨则是导致男女主人公产生人品矛盾的根源所在。为此,本文笔者便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作品为例,逐一分析了作品中人品的矛盾根源,以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部作品中深刻的人生意义。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人品;矛盾  作
论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虾稻共作”的发展现状,对政策性金融支持“虾稻共作”的对象、环节、期限进行阐述,提出建立“金融转贷”模式和“农发行+政府+担保机构+专业大户(家
随着上海旅游市场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上海旅游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单个旅游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都可能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挑战。产业环境迫切要求上海旅游企业转变传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对皮瓣塌陷综合征(SSFS)患者脑血流、脑电图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颅骨修补术经颅多普勒(TCD)监测的SSFS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术
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是internet与传统外包服务提供商及增值销售商的有机结合体。ASP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它强调以网络为核心,替客户部署主机服
摘 要:《西北偏北》是希区柯克的经典,它的悬疑设置、冲突建制对后来的电影发展都是很大的影响。《西北偏北》采用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在剧情中找寻悬疑,利用三层认知达到悬疑惊悚的目的,在悬疑中抵达爱情的主题碰触。  关键词:希区柯克;悬疑;爱情;认知层级  作者简介:钟伟超(1987.4-),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通过列举论证的方法对电影进行归类,从而探讨“什么是好电影?”这一深刻问题。人们对电影的喜爱原因归为两点,一是寻找相同,二是寻找不同。相同部分主要源于经历所以懂得,所以感动。不同部分则分为内容与形式,而形式部分又细分为色彩构图方面、镜头运动方面与影视特技方面。  关键词:好电影;寻找;相同;不同;体验式电影  作者简介:崔玉婷(1994.10-),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