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哈密南湖戈壁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密市大南湖乡坐落在哈密绿洲的南部边缘。这里的近邻就是大名鼎鼎的库鲁格沙漠。距今有1亿多年的历史,当时气候湿热,到处森林密布。
  探望南湖大峡谷的计划终于成行。然而,就在出发前的几分钟,两个喜欢拣奇石的朋友的几句话让我忽然改变了主意。“不知道沙漠深处的那户哈萨克人家还在不在?”“沙漠深处还有一户人家?”我惊异非常。“有啊!那是只有一户人家的村庄!”两个朋友看着我。“就去那!”我大声嚷嚷道,两个朋友的脸上却变了色,满脸踌躇。
  惊艳惊恐的南湖戈壁
  哈密市大南湖乡坐落在哈密绿洲的南部边缘,这里的近邻就是大名鼎鼎的库鲁格沙漠。南湖戈壁的风蚀地貌,距今有1亿多年的历史,当时气候湿热,到处森林密布。这里的森林被爆发的火山所覆没,倒在泥沼中,埋在深深的地下,经过漫长的地下矿物水溶液的替代质换,形成化石。后来被外力作用抛到地表,经过长期的风蚀抛光,形成极有观赏价值的奇石。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硅质的木化石呈黄金白色。含铁元素的硅化木呈暗红色或棕色,含二氧化硅的多呈黑色。另外,通体光润形成玛瑙质、碧玉质的就十分名贵了。尤其是木化石上有枝芽瘤节虫蛀状,木体年轮清晰为上品。在南湖戈壁以西还发现大块的动物化石,有大型恐龙化石和始祖鸟化石。这些始祖鸟和恐龙的发现证明这一带曾经有大面积水域,大量鸟和恐龙大型动物来水边喝水陷入泥沼埋没在底下,经过几万年形成今天的白色石头。尤其是这些鸟巨大的脚趾化石,又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它是什么鸟?有多大?它们飞翔在空中应该是怎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我们开着一辆破烂的212吉普车,边欣赏着南湖的粗犷和浩瀚,边随着吉普车在沙漠边缘和南湖戈壁上歪歪斜斜颠簸着,5月的天气总是容易遭遇沙尘暴,尤其是沙漠里的天气更是变幻莫测。两个朋友仔细看着窗外辨认着路。南湖的这片沙漠戈壁,是丝绸之路中赫赫有名的大海道,也是从西汉就开始开通的五船道。当时的人们从敦煌到吐鲁番,一般认为不经哈密盆地,从敦煌到吐鲁番在地图上观看呈一条直线,直接距离只有500公里左右,比绕道伊吾路要近整整500公里,如果从敦煌走伊吾路到吐鲁番,路程是1000公里,从大海道出发可以节省一半。因此尽管这条路险恶异常,连生命力十分坚韧的芨芨草和红柳也难以寻觅,但心有不甘的军队、传道的僧侣、倔强的商队的身影却不时掠过。在楼兰道开通后,大海道一度沉寂了。当时从敦煌到楼兰成为了捷径,可以不经哈密和吐鲁番进入楼兰绿洲,转道丝路南道穿越帕米尔到达中亚西亚。楼兰的出现似惊鸿一瞥,消失在茫茫沙海中后,大海道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甘愿冒险的商旅为了打时间差,常常不顾生命危险,铤而走险,抛开水草丰茂、安全无忧的伊吾路不走而毅然冒险选择大海道,实在是勇气可嘉。就这样,一度无人问津的大海道,至楼兰绿洲像海市蜃楼一样成为一段历史后,又一次成为了冒险家的通途。但,时至今日却表明,大海道必经哈密盆地南部边缘,即著名的嘎顺戈壁——唐代时唐玄奘走的那条谈之色变的莫贺延碛(流沙河)。大海道与伊吾路基本平行,可以少走500公里的路程,相当于从敦煌到吐鲁番一个来回。
  望着外面昏黄的沙漠和戈壁,加上剧烈的颠簸,我们不由沉默了,这样的路在古人眼中居然是温润的玉器、瓷器、丝绸、茶叶、香料之路吗?看看两个朋友,两个人的脸色忽明忽暗,看不出喜忧。他们可能还沉浸在那次奇遇中。喜欢拣奇石的这两个朋友一次到南湖拣石时,在南湖戈壁和沙漠中迷了路,他们在南湖戈壁中惊惧不安,灼热的戈壁已散发出死亡的气息,他们迷路了!手上的2瓶矿泉水也都喝完了,要想走出这不知东南西北的沙漠,几乎是天方夜谭!20世纪80年代哈密几个寻找金矿的人就是在这里遇难的,这事他们记忆犹新,难道今天轮到自己了,在战战兢兢中,两个人面如死灰,没有水意味着什么两人心知肚明。此时,天色开始不对了。远处,一片昏黄,“不好,要起沙尘暴了!”两人不由惊慌失措,跌跌撞撞向他们想象中的南边艰难地挪去。沙漠上一起沙尘暴,人就像一片树叶,被埋了,那就成为一具木乃伊了,路越来越难走了,两人的心越来越慌,互相都不敢看对方的脸色,生怕更绝望。
  阿斯叶提老人眯眼看着天空,眼瞅着越来越黄了,“要起沙尘暴了”,老人喃喃自语。儿子米依提汗和儿媳巴库提古勒正忙着把羊赶进羊圈。对于阿斯叶提老人一家来说,沙尘暴的袭击已经让他们习以为常了。老人唠叨着,像往常一样在门口盘的土炉子上架起火,准备晚饭。炊烟袅袅,像轻舞的精灵在上空游弋。真是救命的炊烟!阿斯叶提当然不知道她这一举动意义非同小可,两个奔跑在沙漠满面尘灰即将失去生命信念的人却看到了生还的希望。这如同是沙漠中的甘泉,赐给了极度绝望中奄奄一息生命以甜美的甘露。已经绝望的两个朋友后来一脸庆幸地回忆道:“那炊烟升起时,我们以为是做梦。面面相觑后,才肯定那不是幻觉,是烟,不是海市蜃楼。确信无疑后,才喜极而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当他们俩像天外来客一样,出现在米依提汗的家门口时,他们已经站都站不稳了,把米依提汗一家人吓了一大跳。这里人迹罕至,就米依提汗一家人,从来是他们偶尔到乡上去,却没见一只鸟到这里落下过。
  沙漠深处有人家
  经过几小时的奔波。两个朋友笑着说:“到了,再不会迷路了。”4间夯土房子,紧挨着的是用木头和茅草搭的羊圈,上百头雪白的哈萨克大尾巴羊很惬意地散着步,还有几峰骆驼悠然地张望着,虽没有田园风光,却另有一派风情。男主人米依提汗正站在草堆上往羊圈里扔着草。米依提汗是个敦实的汉子,今年50多岁了,是这个家当仁不让的户主,这几间房子就是他和泥、打土块,一块一块垒起来的,椽子是乡上亲戚给的。哈萨克人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路过自己家门时,都像贵宾一样接待。见到我们时,他赶紧跳下来握手,我们一一对他说:“马勒江铁开始阿忙吧?(你家人畜平安吧?)”“阿忙阿忙(平安平安)”,米依提汗笑着回答。“他的汉语好得很。”朋友们对我一笑。但这种问候可是地道的哈萨克族的礼节,互致问候以后,客人才可以向主人说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到这里,好客的主人再决定如何给客人帮忙。   我向四处看去,周围是茫茫沙漠。正午的阳光格外刺眼,米依提汗家的房子在沙漠的边缘,坐落在一片戈壁上,一户邻居也没有,一点耕地也没有,一滴水也没有。天哪!他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周围几乎没有发现有星点绿色植物,哪怕一根草都没有!只有一些死去的昏黄的芨芨草稀稀拉拉在不远处冒出头。如果是在寂静的晚上,一个人站在这里,可能会有一种站在月球上的感觉。我不由伸长脖子,远处隐隐约约好像有河床的痕迹。等我转回头,一件想都想不到的东西蓦地闯入了我的眼帘。拖拉机!居然是个拖拉机,不动声色地站在那儿!我走过去,细细打量着它,这是一辆绿色的拖拉机。米依提汗过来说:“我每过几天都要到乡上买一些面、米、菜。”“哦,我说你们怎么能在这里过,原来如此!”我不由恍然大悟。说着,米依提汗挥手示意我们进房子里去。
  一进门,一股幽凉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的布置让我大吃一惊。精美的壁毯挂满了四壁,从哈萨克族人对富裕和贫穷的理解上来说,壁毯挂得越多就富有,看来米依提汗的生活水平绝对不低。当我的眼睛越过收音机再次表示惊奇时,米依提汗已打开收音机,悠扬的哈萨克族民歌旋即在房间里飘荡起来。此时,我深深感到米依提汗一家和我心目中那个在沙漠中生活与世隔绝的游牧哈萨克人家的概念越来越远了。传统的哈萨克人是逐水草而居,冬天搬进山里的冬窝子,夏天搬进山下的夏窝子,一顶帐篷包进全部家当,随着驼马引着羊儿,转场山里山外。米依提汗显然颠覆了这种游牧生活,他是沙漠里的定居者,无论春夏秋冬,这个结实的夯土房子就是一家人的世界。
  阿斯叶提老人微笑地看着我们。我和两个朋友赶紧上前问好。哈萨克人以尊老爱幼的美德而著称。到了主人家,如果有老人,客人不上前问好是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我们当然熟谙此道,两个朋友更是感谢老人及时点燃的那堆火。米依提汗让我们到炕上坐好,把馕掰开放到炕上的小桌子上,他的妻子巴克提古勒给我们倒上浓浓的麸茶,非常解渴。米依提汗指指隔壁房子,微笑着问:“我这还有风干羊肉,你们敢不敢吃?”我诧异地跳下炕,走到隔壁房间,一抬头,房梁上搭着一条条羊肉干,说实在的,倒是听说过西藏的藏民有做风干肉的习俗,没想到新疆的哈萨克人居然也有此习惯。跟进来的米依提汗看着我惊异的表情,不以为然地说:“沙漠戈壁上的天气太热,我又没有城里人的冰箱,就想了这么个办法,你尝一下。”当干硬变成褐色的风干肉放到我眼前时,我不由倒退一步,米依提汗顿时大笑起来,下颚一顿:“哎!好吃得很,比做熟了还香!”说完,自己先撕嚼了一块,香甜地嚼了起来。我只好狐疑地接过来,轻轻地咬了一小块,闭上眼睛慢慢回味,只觉得起初有一丝腥味,后面倒有些肉干的香味了,但还是难以下咽。只好抱歉地摇头:“实在吃不下!”米依提汗也不勉强,摇摇头:“你们城里的不行,这样的肉吃下力气大得很。”看着他津津有味的模样,我就问米依提汗为什么不搬到乡上去?一家人为什么要远离城市乡村?这样一个光秃秃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什么好?米依提汗笑笑说:“30年前这里还有几户人,那个时候河的水大得很,满河道的芦苇,每天都有成群的野兔子、黄羊来到河边,还有大雁、野鸭子在这里筑巢孵卵,但是,十几年前河水全部干涸了,别人都搬走了,我一直舍不得搬,我喜欢这儿。天大、地大,乡上好,但是水也紧张,我不愿为那么一点水活得不高兴。”“那这儿也没有水啊?你咋过?那些羊喝什么?吃什么?”我抬抬下巴。“一个好地方有呢!我们全部都够!”米依提汗不在乎地眨着他的大眼睛。“在哪里?”我们喊道,“20公里的地方,有个梧桐沟,好得很!”米依提汗得意地扬了一下眉毛,“下午带你们去!”
  梧桐沟沙漠深处的绿色世界
  这是一条生命的河谷,溪水潺潺,红柳、青草爬满峡谷,牛羊懒洋洋地行走在水草间。在沙漠的深处,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绿色世界,梦也?非梦也?掬起清凉而甘甜的溪水,喝上一口,流满心田,确实不是海市蜃楼,是真实的世界。忽然,我想到了在米依提汗家门口隐约看到的河床,“啊!是库鲁克果勒河!”沙漠里的河!在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条著名的沙漠里的河,从南湖戈壁自东向西伸展在沙漠里。“库鲁克”就是沙漠之意。库鲁克果勒河是哈密一条唯一的自东向西流淌的河,其水源头是流经烟墩的沁城河。在20世纪80年代时,此河还有水,最早有水时一直流入沙尔湖与白杨河水汇合,最终流入罗布泊。80年代后,大量的内地农民移民来到南湖上游四堡乡、五堡乡,在上游开荒种田搞水土开发,使库鲁克果勒断流,也致使其干枯,同时也危及到其河床内的原始胡杨林和国家级保护动物——野骆驼。库鲁克果勒河的起始终点恰恰是哈密到若羌的国家级哈密一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
  米依提汗在红柳梧桐沟搭了个简易帐篷,旁边是同样简易的牛羊驼圈,真没有想到米依提汗在这里还有如此之多的畜群,堪称是富翁了。米依提汗的两个孩子正在这里放牧,大儿子看起来有十五六岁了,我问他们:“上学没有?”“上了。这几天是五一大假,学校放假了,我爸爸把我和姐姐从学校带回来了。”他们用流利的汉语说道。“你们平常寄宿在乡里的学校?”我倒有些惊讶,“是啊!”他们看着远处的羊群眨眨眼睛说。“喜欢这里吗?这里全是沙漠!”“喜欢!这里很有趣,到处都有五颜六色的石头,还有野兔子、黄羊!”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欢喜。
  当我们挥手告别这户沙漠里的人家时,我不由羡慕起米依提汗一家——这个沙漠里的人家的自由自在,沙漠里也有春天啊!回回头,米依提汗的身影已模糊了,这个美丽家园的精神却随着两边呼啸而过的沙漠风声萦绕在我的心头。
其他文献
我无法说服自己,去淡忘对一座小城市的记忆,更无法以讲道理、摆理由的方式,释放和稀释对毁掉很久的一座寺庙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  也许使用纪念这个词,真的过于庄严了。  新疆阿勒泰——承化寺,这是一股清澈的让人永远摆脱不了的记忆源头,它像所有诞生河流的透明雪水一样,成千上万年地汩汩流淌着。在很久以前,它就已经静静地存在着,14岁的那一年,我背着行李来到这座小小的城市时,才知道它,就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期刊
夏合勒克地主庄园位于墨玉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扎瓦乡。夏合勒克一面依靠戈壁沙漠,一面紧贴墨玉绿洲,如果从西面走公路来和田,这里是必经之地。  这个庄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一直保持着典型的半封建、半奴隶制社会形态。在1949年以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夏合勒克庄园集政权、族权、宗教权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统治体系。  夏合勒克庄园的统治者——15名“胡加”(即庄园主)为了达到欺骗人民、统治人民
期刊
“骆半街、王半街,嫁人就嫁八大家”,在巴里坤老辈人中,清代至民国时期八大商户的故事广为流传,并且在普通百姓眼中有着很高的地位。随便走进一处老户人家,人们都能娓娓道来自家祖辈口中所描述的八大商户,故事个个鲜活生动,不曾在岁月里失色老去。  一个月前,我寻访到两位与八大商户有关联的人,分别是仁和兴创始者的后人。魁顺祥伙计的后人。在他们的讲述中,时光纷纷后退,那大宅门内的故事便鲜活起来。  我们家族的故
期刊
这里依然是游牧的牧场,只是相对于3000年的时间来说,不知早已消失融合了多少种族。独目人是中国史书上记载过的塞人,即西方所说的斯基泰人。但对于独目人,这个比乌孙、匈奴更早地出现于欧亚草原上的游牧部族,人们了解得太少太少,以至于有了许多猜想和荒诞的传说。  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麓青河县境内三海子山谷的这座大墓,在20世纪初就被考古学家发现,1986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的王明哲先生首先发表文章披露它的存在。
期刊
6月8日,“哈萨克第一村”开业仪式在新源县那拉提镇阿拉善村举行,美丽的那拉提草原上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6月8日,“哈萨克第一村”开业仪式在新源县那拉提镇阿拉善村举行,美丽的那拉提草原上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哈萨克第一村”以挖掘、传承、保护、开发、弘扬哈萨克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哈萨克民俗体验村,包含“佳艺乐歌舞剧场”“佳克斯新疆特色产品购物中心”“巴哈提家园”“阿拉善马队”“克寨部落
期刊
孟教授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就职,研究了一辈子各民族的风俗、风情。新疆阿勒泰地区禾木县喀纳斯乡是他向往已久的地方,蒙古族图瓦人更是他渴望近距离接触的民族。  孟教授78岁了,年轻时,他喜欢喝酒。老婆体贴他,时常炒一盘花生米、温一壶酒,让他享受“喝一口”的快乐。也许是身体的缘故,10年前,孟老喝完酒后感到头晕脑涨,高压升到了220,要不是老婆子及早送他到医院,恐怕老命早没了。  从此,孟教授戒酒了,一戒
期刊
琼库斯台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的一个美丽的草原,哈萨克语译为“大平台”,这个草原是我见到最具个性的草原,她线条柔美,肌肤鲜亮,给人以无限性情进发的激动,更给人以眷恋那份灿烂的遐思!走进她,你就会憧憬那份美好、那份愉悦、那份难以割舍的恋情!  当我们一进入琼库斯台草原,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正如它的名称一样这里真是一个大平台啊!一个绿色的、平展的、有数十亩宽的大平台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平台上绿草
期刊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各民族的民歌浩如烟海,世代流传。舞蹈艺术则以含蓄、优美、沉稳见长,姿态优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刚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后使人流连忘返。舞台上的新疆独具魅力。
期刊
新疆是山的王国,自北向南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横亘新疆大地。夏季也是攀登雪山的最好季节。那里,有瑰丽风光,有激情攀登,也是让你升华,值得你动情的地方。  让我们攀登一座真正的雪山  不论你用什么方式踏上新疆大地,首先看到的就是亚洲最大山系之一的天山。气势雄伟、绵延千里的天山山脉是登山者的乐园。  7月,从乌鲁木齐市出发,驾车南行,穿过天山喀拉乌成山脉险峻的峡谷,一座接一座悬挂着巨大冰川的高山进入了
期刊
忽然想起在新疆吃过的艾叶面了,就一次。  还是在乌鲁木齐的领馆巷,是一条很短的街,美食多得很。我在那里吃过“那什”“曲曲”等,现在有的名字也记不全了;有时候什么也不吃,就在那里闲走,闻着香,听着歌,看着美,也是一种得劲儿。  我忘记了那家饭馆的名字了,也是一家民族餐厅。在吃上,西域各族人民真是创造了各种新鲜,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在这里读书的日子里,我尽可能地走街串巷,寻找美食,或者不用寻找,随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