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啟示錄

来源 :澳门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時節,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文化教育部組織澳門媒體採訪團赴江蘇採訪。作為《澳門報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記者也有幸應邀隨團出訪。
  江蘇,是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地方……
  10年前,記者在國家某機關刊物公幹時,曾到訪過江蘇,10年後,故地重遊,卻是另一番的感受……
  耳邊聽著秦淮河潺潺的流水聲,心曠神怡之餘,不禁感慨歲月如梭,時光易逝。“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看著眼前亭臺樓閣,碧水悠悠,遊人如織,十裡秦淮風流地,今朝盛景勝往昔……
  東南財賦之地——江蘇
  東南財賦之地,人文錦繡之邦。吳楚大地,乃造化鐘靈之鄉……
  江蘇位於華東地區。西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今江蘇、上海、安徽)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為“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佈政使司”與“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佈政使司”合稱之簡稱。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擁有漢、淮揚、金陵、吳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徵。
  江蘇省的簡稱“蘇”,而“蘇”的繁體字就很形象的詮釋了江蘇的含義,“蘇”由草、魚、禾來組成,象徵著江蘇自古就是富饒之地、魚米之鄉。改革開放30多年來,江蘇一直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自1978年以來,江蘇經濟年均增長16%,在這片僅占全國1%的土地上,創造著約占全國十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
  江蘇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兼具南北色彩,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
  江蘇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一直處於前列。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廣東,位居第二;全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9545美元,名列全國各省區第一。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司錦泉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江蘇設13個省轄市,下轄105個縣(市區),面積10.26萬平方公里,人口7800萬,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市。江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一是東南財賦之地。明清之際田賦和稅收分別占到全國的十分之三和十分之七;二是名城彙聚之地,十九世紀初,世界上超過50萬人口的十大城市中,中國就占了6個,而其中3個就在江蘇,分別是江寧、揚州、蘇州;目前江蘇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0個,總數局全國第一。三是人文薈萃之地,歷史上湧現了范仲淹、顧炎武、徐霞客、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徐悲鴻、梅蘭芳、劉海粟、朱自清、錢鐘書等一大批名人名家,明清四大名著中有三部出自江蘇,分別是《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明、清兩代,全國212名文科狀元中,有66名是江蘇人,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現在,在全國兩院院士中,江蘇籍的就有300多位。從文化特點來看,江蘇行政區域內金陵文化、吳文化、維揚文化、楚漢文化形態各異,形成了吳韻漢風同屬一省、風情迥異的文化奇觀。
  近年來,江蘇的經濟社會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態勢,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去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48604億元,人均GDP超過95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5000億元。二是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全省城市化率達到61.9%,所有行政村實現“七通”,即通電、通公路、通公交、通自來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寬頻網。三是科教事業蓬勃發展,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去年高校毛入學率達45%,高校數和在校大學生數均居全國第一,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5.2%。四是開放性經濟實現跨越發展。近五年來,全省外貿進出口連跨3個千億級臺階,去年總量突破5000億美元,約占全國1/6。實際利用外資連續9年保持全國第一,到2011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500億美元,外貿投資專案超過10萬個。五是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突破2.6萬元和1萬元,全省實現城鄉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五個“全覆蓋”,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保持全國領先。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末,全省總體上達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標,並有五分之三的縣(市)達到標準。江蘇以全國1%的土地,養活了6%的人口,創造了10%的經濟總量,為全國大局作出了應有貢獻。
  今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的會議時指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他勉勵江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先導作用,在堅持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統籌城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方面邁出新步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
  司錦泉先生說,江蘇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與澳門和葡語國家一直保持者密切合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江蘇與澳門的雙向投資不斷增長,雙邊貿易迅速擴大,合作領域持續拓展。目前,江蘇與澳門雙向投資專案已達464個,協定資金超過21億美元。江蘇與葡語國家的貿易及投資也迅速增長,2007年以來江蘇與葡語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470多億美元,雙向投資專案130多個,協定資金16億美元。特別是2011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深、全球貿易疲軟的大背景下,江蘇和葡語國家之間的貿易逆勢上揚,進出口總額達到190億美元。今年1-8月,江蘇對巴西的進出口貿易額增長10%以上,成為一個突出亮點;與安哥拉、佛得角、東帝汶等葡語國家和地區的雙邊貿易業快速增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江蘇與澳門的葡語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根本在於相互之間的經濟互補性較強,擴大投資貿易符合各自的長遠利益。江蘇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的經濟發達身份,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9萬億元,人均GDP突破9500美元,對外貿易總額突破5000億美元,直接利用外資321億美元。截至目前,江蘇已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全球500強企業中有近400家在江蘇投資興業。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江蘇全省上下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破解發展難題,全省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9%,對外貿易增速實現了“由負轉正”,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澳門和廣大葡語國家的大力支持。今年以來,澳門及葡語國家與江蘇的投資貿易顯著擴大,合作互利成效進一步顯現,有力促進了彼此發展,增進了民眾福祉。   江蘇歷來高度重視與澳門的交流與合作。兩地各有優勢,在許多方面互補性很強。長期以來,在蘇澳兩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經貿、旅遊、文化、衛生、教育和人才腳力等領域開展了廣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與交流。特別是在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CEPA協定後,蘇澳合作和交流更是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2011年3月16日至18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率團在南京成功舉辦了“江蘇澳門周暨活力澳門推廣展”,使江蘇人民更加深入地瞭解澳門特區的歷史文化底蘊,瞭解繁榮穩定、欣欣向榮的澳門特區發展現狀,瞭解“一國兩制”方針在澳門特區取得的偉大成就,增進了江蘇民眾對澳門的瞭解和商貿文化方面的互動。
  2011年10月21日至23日,李學勇省長率團赴澳門舉辦的“澳門江蘇周”是江蘇歷年來在澳門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涉及面最廣的一次活動。進一步加強了江蘇與澳門在經濟、文化、旅遊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了兩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10月19日,江蘇省又在澳門舉辦了“第二屆江蘇——澳門·葡語國家工商峰會”,圍繞“堅持多元合作 實現互利共贏”主題,進一步拓展了江蘇與澳門及葡語國家在經貿、能源、旅遊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為蘇澳兩地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合作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啟示錄:
  江蘇的經驗告訴我們:思路決出路。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外移是經濟體不斷優化配置資源的過程,這一過程最終體現為以有效投資對發展機會的固化。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增長的確需要由有效投資來推動;但這句話中間的定語——“有效”——二字是重要的。對於市場經濟最強有力的辯護,恰巧是,市場經濟是最好的個體資訊的處理器,碎片化的、個體化的資訊在市場機制中推動經濟發現發展機會,並調動社會資源來實現發展機會。無數的機會被嘗試,有些因為失敗而被放棄,有些因為成功而被放大。這個生生死死、無限反覆運算的過程、無數個體對無數多機會組合的嘗試,決定了那些行業興旺、哪些行業衰敗。換言之,產業升級是這個發展機會識別、實現過程的自然結果,而不是政府可以事先決定的;不是(政府)投資帶動產業升級,而是產業升級帶動(有效)投資,而產業升級路徑是由市場探索出來的。
  江南佳麗地——南京
  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古跡眾多,一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六朝古都,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跡,夫子廟代表的是舊秦淮的金陵勝景,總統府和中山陵則映照著近代中國的風雲詭譎,而大屠殺紀念館鐫刻著民族的恥辱曾經的輝煌、繁茂、以及傷感,都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前不久,某官方網站公佈,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2011年廣州生產總值排第1位,深圳第2位,杭州第3位,成都第4位,武漢第5位,青島第6位,大連第7位,南京第8位。記者不想質疑這項排名的可信度,記者只想用一組資料說話:
  武漢占地面積8494平方公里;人口1002萬;2011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756.2億元,增長12.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73.26億元。南京占地面積6597平方公里;人口810.91萬人;2011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140億元,增長1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35億元。
  這也不難看出,每平方公里實現生產總值是多少?人平實現生產總值是多少?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人平是多少?資料說話了,記者不想過多贅述,也不想求證接受記者採訪的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甯女士,以免招來“王婆賣瓜自買自誇”之嫌。不過,感情的驅使,記者不得不將武漢和南京作一個簡單對比:一是產業結構較優。南京是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服務外包、資訊服務、現代物流、科技研發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增加值3220.51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2.4%,高武漢3.5個百分點。南京為“六朝古都”,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和四大園林城市之一,歷史文化厚重,旅遊資源豐富,在全國十大旅遊城市中排名第六。南京擁有旅遊A級景區47家,比武漢多15家;星級賓館飯店131家,比武漢多36家;旅遊總收入1106.23億元,高武漢48億元;二是工業基礎較好。南京與武漢一樣,都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目前,南京的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已形成以電子、汽車、石化、生物醫藥、食品、儀器儀錶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南京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400個,比武漢多704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352.03億元,比武漢多2961.37億元。南京過100億元企業15家,多武漢2家。南京擁有熊貓電子、揚子石化、金陵石化、躍進汽車、江南光電等眾多知名企業。;三是工業投資較大。南京工業投資2000.22億元,多武漢798.08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49.9%,高武漢21.6個百分點。南京工業投資主要集中在反映企業科技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和體現高附加值、高技術行業上,高新技術產業投資620.73億元,占工業投資的31.0%,特別是液晶面板六代線等一批重點工業專案;四是開放水準較高。南京是全國第一大內河港口,是僅次於上海外高橋和蘇州港的第三大集裝箱港,年貨物輸送量在1億噸以上。南京出口加工區2003年就封關運行,成為我國較早的出口加工區之一。2011年,南京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61.6%,高武漢39.3個百分點。南京進出口573.44億美元,是武漢的2.5倍,其中,出口308.65億美元,是武漢的2.6倍;五是經濟效益較好。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407.93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110.14億元,多武漢190.37億元。其中利潤總額589.78億元,多238.78億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4241.99億元,高武漢2722.41億元;金融機構貸款11723.52億元,高武漢1565.99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00元,比武漢多846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08元,比武漢多3295元。
  官方的生產總值排位是按絕對數來的,其實最不科學,按人頭計算才最實在,不看鍋裡的粥,只看臉上的肉,才能看到本質,是否強大、是否富裕,就應該看看攤到老百姓的人頭上是多少最能說明問題。   南北朝時,詩人謝眺賦詩曰:“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歷來就有“六朝古都”的美譽,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定都給南京帶來了一度的繁華,成為東南物產豐饒的勝地。六代豪華春猶在,如今在南京城內散落的六朝遺跡可考、可賞、可歎……
  金秋時節,記者在中共南京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彭振剛先生的陪同下,徜徉在 “十朝都會”南京,領略《隋書·百官志》中“于時三川定鼎,萬國朝宗,衣冠文物,足為壯觀。”盛于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傑之風,斯文秀美,亢朗沖融。同時南京作為天下文樞所在,文化底蘊深厚,《儒林外史》中傲慢的“名士”杜慎卿雖目中無人,風流自賞,卻確有見識,不同凡俗,特別是他從挑糞桶的農民身上能領略“菜傭酒保都有六朝煙水氣”,更非一般庸俗腐儒能比擬。
  國父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建國方略·實業計畫》中有雲:“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複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家和歷史學家、清道光狀元朱昌頤族孫朱希祖之子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及“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曾寫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評價:“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跡。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難道這不正是南京 “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城市精神的真實寫照麼!?
  啟示錄:
  從根本上講,何謂增長?增長即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外移。簡單地說,生產可能性邊界即在目前既有的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各種商品最大數量的組合。如果將產出簡化為消費與投資兩個類型,生產可能性邊界體現為二維平面上的一條封閉曲線。
  如果全國15個副部級城市,都與南京市委、市政府那樣的思維,那 “舊時王謝堂前燕”又何愁不“飛入尋常百姓家”呢!?
  春秋淹城——常州
  常州位居長江之南、太湖之濱,處於長三角中心地帶,與上海、南京兩大都市等距相望,與蘇州、無錫連袂成片,構成蘇錫常都市圈。常州是一座有著3200多年左右歷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劄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稱毗陵。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歷朝均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過延陵、毗陵、毗壇、晉陵、長春、嘗州、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稱。
  常州市,是江蘇省南部的一個地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北攜長江,南銜太湖,東望東海,與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鄰,扼江南地理要衝,與蘇州、無錫構成蘇錫常都市圈。常州被譽為“江南明珠”,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歷史人文古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已長達3200多年,自古風景秀雅,崇文重教,經濟發達,是近代工商發祥地,現代裝備製造城,也是動漫之都,科教名城……
  常州是中國唯一城區被東經120度經線穿越的較大的城市,為此,常州市把東經120度經線確定為城市東部的主要景觀軸線;常州占地面積4385平方公里,人口459.20萬,2011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580.4 億元,增長12.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50.9億元,位居全國22位。
  常州是近代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和“中國商父”的常州人盛宣懷傾注畢生精力從事近代工礦交通事業,創造了第一家電信企 業等11項“中國第一”。清末民初,常州紡織、機械、食品等近代工業得到較快發展,1906年出現了第一個資本主義工廠手工業晉裕布廠,1932年,著名實業家劉國鈞建立了紡織染聯營模式,在三十年代具有首創意義。常州也是江蘇民營經濟的起步之地,1979年9月,常州市民高鈞創辦了高鈞記五金修配作坊,成為改革開放後常州市第一家個體戶;1988年,高鈞創建高達實業有限公司,成為江蘇省第一家民營企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常州成為聞名全國的工業明星城市,並以鄉鎮工業發達為時代特徵共同創造了著名的“蘇南模式”。作為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常州裝備製造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已形成農業機械製造業、輸變電設備製造業、汽車及配件製造業、新型紡織服裝業四大支柱產業和軌道交通、新型塗料等六大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目前輸變電產品製造業規模名列全國第一,並成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著名的軌道交通車輛與部件製造基地,工程機械與車輛產業也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至2010年底,常州全市已擁有26只中國名牌產品、175只江蘇省名牌產品、327只常州市名牌產品,中國名牌數在全省位列第三,初步形成了以中國名牌為龍頭、江蘇名牌為中堅、常州名牌為後備的多層次發展、梯隊提升的良好格局。
  “常州正在成為國內優勢明顯、潛力巨大的現代裝備製造城”常州市政府副市長方國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2011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4.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糧食生產穩中略升,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59.5千公頃,比上年略有下降;糧食總產量115.2萬噸,較上年基本持平。糧食畝產481.4公斤,其中水稻畝產再創新高,達到627.9公斤,比上年增產7.8公斤,實現全省“九連冠”。高效設施農業繼續推進,“雙百萬畝”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14萬畝,新增高效農業面積達13.9萬畝(其中設施農業7.6萬畝),高效漁業面積10.3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13.3萬畝,高效農業113萬畝(其中設施農業30.4萬畝),高效漁業45.7萬畝。截至年末,全市共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414個,省級以上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624只,省級名優農產品42個,獲得綠色標誌的農產品343只,有機食品140個。   2011年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302.5億元,比上年增長26.8%,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1532.2億元,增長18.2%;重工業完成產值6770.3億元,增長29%。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企業完成產值5078.5億元,增長35.4%,其中私營企業完成產值4282億元,增長22.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產值2956億元,增長16.4%。全市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165.3億元,實現利稅711.2億元,利潤總額466.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6.6%、24.9%、21.4%。
  2011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49.7億元,比上年增長23.9%;接待國內遊客2802.4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26.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6%和24.3%;接待入境遊客35.9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3.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5%和18.1%。環球恐龍城、庫克蘇克大峽谷、恐龍城大劇場、三河三園、春秋淹城樂園、天甯寶塔第4層“羅漢示跡”、運河五號創意街區等一大批旅遊新項目先後建成開放。
  2011年常州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29829元,比上年增長13.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2%,增速比上年加快1.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838元,比上年增長17.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8%,增速比上年加快2.6個百分點。
  千百年來,常州人一貫秉承季子文脈,肩負歷史使命,謙和堅毅,誠信守仁,厚德相容,崇文重教,身體力行地實踐並豐富了這一精神內涵,使“載讀書地”、“文人甲天下”、“誠信“常州”、“常人尚德”的美名遠播。
  從古至今,常州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常州學派”、“陽湖文派”、“毗陵詩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和“孟河醫派”飲譽全國;“常州吟誦”亦蜚聲中外。
  乾隆舉人、陽湖文派創始人惲敬(武進人) “當事事爭第一流”之語,道出了“陽湖宗旨”和“陽湖精神”。改革開放30多年來,常州的輝煌成就,就是“陽湖宗旨”和“陽湖精神”的詮釋……
  啟示錄:
  一座城市的精神,是城市文明演變的必然趨勢,城市精神在城市漫長的歷史演進中逐漸形成、打烙著清晰的地域特點。從歷史的角度看,“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古今中外歷史悠久的城市幾乎無一例外地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即便是歷史很短的城市也是如此。
  一座城市的精神是城市綜合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有效反映一座城市“軟實力”的核心。塑造與弘揚城市精神,培育經濟發展的“軟實力”,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城市精神植根於城市的歷史,體現于城市的現實,引領著城市未來,是城市靈魂、城市品格和城市風氣的綜合體現。城市精神的特質隱含在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文脈和區域文化底蘊中。城市文化作為城市精神的載體,凝聚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與民風民俗,體現著市民對城市生活價值的認同感和趨同意識,因而具有強大的精神感召力,影響著城市發展的路徑。缺乏文化的城市,更缺乏底氣和活力。只有建立自己的城市文化品牌,才能擁有自己城市的品位與風格。
  明清時的民諺已從唐宋時的“湖廣熟、天下足”轉變為“蘇常熟、天下足”,足以說明常州在全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常州自春秋時季劄創城,歷經孫吳、東晉、六朝、隋唐時期的建設和發展,至南宋開始經濟發展已在全國位居前列。明清時期,常州與毗鄰的蘇、松已成為全國經濟之翹楚,遙遙領先於全國其他區域。
  小橋·流水·人家——蘇州
  蘇州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域和重點風景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地處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街長江。全市面積8488平方公,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市常住人口1046.6萬,市轄區人口407.4 萬。現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昆山市、姑蘇區、吳江區、吳中區、相城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虎丘區)。
  蘇州古城始建於西元前514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目前仍座落在春秋時期的原址上。中共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蔡麗新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市委、市政府歷代領導班子從來不敢“怠慢”,蘇州基本保持著“水陸並行、和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記名園”的獨特風貌。全市現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38處,其中國家級34處、省級106處。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山林、藝圃、藕園、退思園等9座園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昆曲、古琴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昆山周莊、吳江同裡、吳中角直和木瀆、太倉沙溪等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充滿江南水鄉風情。蘇州擁有太湖四分之三以上的水域面積,太湖13個風景區有8個在蘇州境內。
  由於蘇州城內河道縱橫,又稱為水都、水城、水鄉。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險家馬可·波羅東遊見聞撰寫的《馬可·波羅遊記》將蘇州讚譽為東方威尼斯。蘇州古城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稱讚為“鬼斧神工”。
  蘇州園林甲天下,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其中九座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截止2009年有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進入國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的有蘇州古城歷史街區和江南水鄉古鎮.在中國四大名圓中,蘇州就佔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遊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令古今遊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鐘聲……姑蘇城 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岩、天平、地池和洞庭諸山,點綴於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蘇州是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經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顧頡剛先生考證為中國第一古城。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美如畫的城市,蘇州轄區有蘇州、常熟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昆山周莊、吳江同裡、吳中甪直、吳中木瀆、太倉沙溪、昆山千燈、昆山錦溪、常熟沙家浜、吳中東山、張家港鳳凰等1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存較好的吳江的黎裡、盛澤、平望,太倉瀏河等古鎮、吳中東山村、明月灣等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兩條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平江路、山塘街。   在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市先後抓住農村改革、鄉鎮企業發展、浦東開發開放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機遇,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優秀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化模範市、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市、全國政務公開先進地區、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市、國際花園城市等榮譽稱號。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0500億元,增長1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00.9億元,增長22.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8213億元,增長17.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02億元,增長2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0億元,增長17.8%;進出口總額突破300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671億美元,分別增長9.5%和9.1%;實際利用外資89.1億美元,增長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40元 ,分別增長13.2%和16.3%。
  今後的五年,蘇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要求是:“建設宜居新蘇州、打造創業新天堂、共築幸福新家園”,具體目標要實現“六個走在全國前列”即經濟綜合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城鄉一體化水準、社會和諧程度、人居生態環境和人民幸福指數走在全國前列。
  啟示錄:
  時間的流逝,能把很多東西一洗而空,豪華高貴的銅雀台如今早就荒蕪,當年的赤壁古戰場也沒了金戈鐵馬的模樣,但有一種東西卻流傳了下來,英雄主義的光彩和英雄們的故事,始終心口相傳。
  蘇州園林甲天下,翻開蘇州的財富地圖,不難讓人驚訝地發現,這裡應該煮酒論英雄:蘇州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如同陳釀醇厚可人;“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就像烈酒甘冽熱辣;“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一如蘇州黃酒風味獨絕;蘇州是長三角城市中擁有最多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線路的城市,極富前瞻性,是一壇尚在醞釀的新酒……
  不同年份,不同區位,不同業態,釀造了天堂蘇州個性飛揚的“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也形成了蘇南經濟脈動最為活躍的增長極。“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商文化大幕將啟,不妨來煮“酒”論英雄,細細品讀“鬼斧神工”的“人間天堂”?
  遺憾的是,當下不興煮“酒”論英雄了。要說“英雄”,這座城市的經營者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一座占地8488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積)人口1047萬人的地級市,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名列全國第六位元,超過了部分省、市。而這座城市的經營者除開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兼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享受副省級待遇外,市長周乃翔享受正廳局級待遇,其他同仁還只能享受副廳局級待遇。記者要問當下享受正、副省部級的官員是如何評價蘇州城市經營者的“官本位”的?
  所謂“官本位”,是指這個國家的社會價值觀是以“官”來定位的,官大的社會價值高,官小的身價自然小,與官不相干的職業則比照“官”來定位各自的價值。
  當然,遏制“官本位”意識,讓“民本位”成為蘇州城市經營者的自覺追求,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推進市場化進程,營造創業富民環境,深化幹部制度改革,促進“民本位”觀念的推廣和強化。
  古運河畔奇葩——吳江
  蘇州市吳江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接上海市青浦區,南連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和嘉興桐鄉市,西臨太湖,北靠吳中區,東南與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毗鄰,東北和昆山市接壤,西南與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全區總面積為1192平方公里,地處水鄉河道縱橫,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區內的同裡古鎮、震澤古鎮、垂虹橋、退思園都是有名的旅遊景區,並且退思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吳江歷史悠久。後樑開平三年(909年)吳江建縣,縣治設松陵,屬蘇州。元元貞二年(1296年)吳江縣升為州,明洪武元年(1369年)複為縣。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吳江縣偏西地設震澤縣,偏東地為吳江縣。1912年吳江、震澤兩縣複合為吳江縣,隸屬江蘇都督府。
  古往今來,吳江大地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間,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歷史人物。據資料反映,屬吳江籍或長期生活在吳江的歷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範蠡,西漢詞賦家嚴忌、嚴助父子,西晉文學家張翰,南朝梁陳間文學訓詁學家、畫家顧野王,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宋代進士謝景初、謝濤,明代詩文家史鑒、沈顥、園林建築師計成,清代天文學家王錫闡、文學家吳兆騫、詞曲家徐曦、醫學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誕育了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陳去病,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詩人柳亞子,革命烈士張應春,國學大師金松岑,文學家范煙橋等一大批傑出人物。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吳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了鮮明的吳文化特色。吳江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蘊藏豐厚,尤以蘆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摯樸實、曲調優美清新、鄉土氣息濃厚,在吳中獨樹一幟。流傳的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間工藝流派紛繁,各呈千秋。吳江人主食以大米為主,雜糧僅用作調節口味,其中盤龍糕、閔餅、麥芽塌餅、熏豆、震澤黑豆腐乾等都是吳江頗具特色的名吃名點。
  經濟規模持續攀升。中共吳江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慶告訴記者,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2.28億元,同比增長12.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2.88億元,增長25%;工業總產值3700億元,增長19.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521.7億元,增長25.1%;工業用電168.9億千瓦時,增長19.2%;進出口總額224.3億美元,增長16.3%,其中出口115.9億美元,增長16.6%;到賬外資11.3億美元,增長10.7%。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較快增長,增幅繼續保持蘇州各縣(市)前列。吳江成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榮獲"2011年中國最具創新活力城市"稱號,蟬聯《福布斯》中國大陸創新城市排行榜縣級市首位。
  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全年完成註冊外資22.6億美元,與上年持平;新批及增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6個,註冊外資合計12.6億美元;新批及增資歐美項目46個,註冊外資合計3億美元,增長37%。世界500強企業卡特彼勒、GS國際株式會社落戶吳江。吳江市獲批省電梯出口基地,吳江面料出口基地入圍首批國家外貿發輾轉型升級示範基地,11個品牌榮獲"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吳江市阿裡巴巴電子商務等4個平臺被評為省商務服務平臺。新批境外投資企業9家,協定投資額1億美元。新簽外經合同額1.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6億美元。服務外包離岸接包合同額6082萬美元,執行額3157萬美元。國際友好交流取得新進展,國際友城數量達到7個,列全國縣級市第一。   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加快三大主戰場載體建設,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綜合保稅區、精細化工園等平臺加大創建力度,被評為省先進裝備製造業特色產業基地,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工業園區考核驗收,成功晉升為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資訊)產業示範基地;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以創建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為目標,著力推進各項創建工作;盛澤鎮依託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的平臺優勢,全面啟動新城建設,積極打造世界級紡織產銷基地。東太湖旅遊度假區成為省級旅遊度假(實驗)區,泗陽(吳江)工業園正式籌建。吳江、汾湖兩個科技創業園成功晉升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落戶吳江,紡織工業(蘇州)檢測中心榮獲國家級示範平臺,建成國家通信光電纜質檢中心和省電梯及零部件質檢中心。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2.6∶58.7∶38.7,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市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24億元,增長17.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8%;完成工業技改投入203億元,增長18.2%。四大主導產業繼續擴容升級,規模企業產值2434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66%。淘汰落後產能穩步推進,累計關停並轉小化工企業158家,年減排污水量300萬噸。5家企業銷售突破100億元,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7家企業上榜中國民企500強,德爾家居成功上市,一批優勢成長型企業呈梯隊發展。
  新興產業取得突破。全年新興產業完成總產值1283.4億元,增長28.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3.3%。其中,新型平板顯示產業規模大、集聚度高,完成產值426.4億元,增長35.9%;新材料產業完成產值410.3億元,增長19.2%;智慧電網和物聯網產業完成產值269.4億元,增長23.6%;新能源、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增速分別為103.1%和25%。兩個國家級科創園孵化功能更加明顯,累計入駐企業141家。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和七都鎮臨湖經濟區智慧電網產業基地分別被評為蘇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啟示錄:
  結束在吳江的採訪,記者蒙發智慧吳江的構想。所謂智慧吳江,就是資訊化、工業化與城鎮化建設的一個深度融合,是城市資訊化的高級形態。發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鎮化品質、推進城鎮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步驟,也是城市經濟增長的倍增器和社區和諧發展的轉換器。同時,智慧城市建設內涵非常廣泛,包括城市經濟資訊化、城市社會管理智慧化、環境維護自動化和居民生活便捷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當前,中國正處於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推進資訊化、現代化、幸福化、和諧化是“十二五”時期中國城鎮建設轉型與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建設幸福城市、智慧城市、和諧城市是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效率、管理水準,構建便捷、舒適、高效、安全、環境美好和居民幸福的原本之義。創建、發展智慧城市成為目前及未來縣域發展不可避免的方向選擇,建設智慧城市是轉變城市外延型發展模式與生活消費模式、保障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減排、推動整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推手。
  當然,記者的主張大有“鞭打快牛”之嫌。全國享有吳江區這樣的級別縣(區)級市共有2860個,如果都能達到吳江現有的水準,中國就可堪稱經濟強國了。努力吧! 2860個縣(區)級市的“長官”們!
  “九曲回廊溪水?,退思草堂憑弔歌;為官為民勤治事,卸任無須思已過。”這是記者10年游吳江退思園的拙作,謹以此與全國2860個縣(區)級市的“長官”們共勉!
  中國第一村——華西村
  吳仁寶,男,漢族,1928年11月17日出生,195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級政工師、高級經濟師。
  曾任江陰縣委書記、華西村黨委書記等職。現任江蘇省政協常委、全國小康村研究會會長、全國“村長”論壇組委會名譽主任、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副會長,華西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華西村黨、村、企總辦主任。
  吳仁寶先生曾是中國共產黨十、十一、十七大代表,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八屆人代會主席團成員。1989年、1995年兩次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以及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先後獲得全國十大扶貧狀元、中國十大鄉鎮企業功勳、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先進個人、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特等獎、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全國鄉鎮企業十大新聞人物、中國農村新聞人物、 香港“紫荊花杯”中國傑出企業家成就獎、中國經營大師、中國功勳村官、中國改革之星、江蘇省“道德楷模、時代風範”、江蘇省100名勤政廉政好幹部、江蘇省廉政代表等稱號。
  10年前,吳仁寶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統”的“施政”綱領:“一分”就是村與企業要分開,把新合併的16個村規劃成12個村,合併後的原村委會還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選舉。“五統”是經濟由華西統一管理;勞動力在同一條件下統一安排;福利由華西統一發放;村莊由華西統一規劃建設;華西村黨委統一領導。就是這“一分五統”的“施政”綱領,不得不迫使記者欣然前往,去探尋“天下第一村”的成功奧秘……
  10年後,記者作為境外媒體人再次造訪“天下第一村”,與老朋友吳仁寶先生再次會晤。吳仁寶先生詼諧地對記者說,你10年未來華西,華西實現了“三個多”:一是為國家多交稅。總共上交稅收57.64億元,老村民人均每年交稅32.51萬元。二是為集體多積累。總共積累(可用資金)212.62億元,人均每年119.92萬元。三是為村民、職工多分配。發放工資、獎金總共66.56億元。這當中,發給職工的共有34.27億元;發給村民的共有32.29億元,人均每年18.21萬元(其中,村民現金收入人均每年4.67萬元,村民預獎股人均每年13.54萬元)。
  吳仁寶先生對記者說,華西實現“三個多”,主要得益於“兩句話”: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開放要有方向。
  第一句話:解放思想要有思想。關鍵有思想才能解放,解放了才更有思想。沒有思想,解放只是一句空話;不解放,有思想也沒有用。小平先生南巡講話後,人們的思想進一步得到了解放。1983年,小平先生到蘇州視察,省委領導及時任地委書記戴心思作了情況介紹。小平先生聽了關於“華西村道路”的彙報後,對華西的共同富裕給予了充分肯定。這也是他以後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源頭所在。在大型電視紀錄片《鄧小平》第七集中,還專門介紹了華西的共富之路。   長期以來,華西始終解放思想停步,創新思路邁新步。2012年,華西村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解讀吳仁寶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三條幸福土標準: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體健康。其中,生活富裕是“創新做糕,分糕公道”。現在,社會上有的人做糕少、分糕多,還說分得少了;也有的人不做糕,卻專門要分糕、吃糕;還有的人不僅不做糕,反而要搶糕、砸糕。說來說去,無非兩點:一是沒有做好糕,二是沒有分好糕。華西堅持發展為民,不僅把糕做大、做優、做強,而且公開、公平、公正地把發展成果讓老百姓充分享受;華西村50多年來,從“衣、食、住、行、用、玩、教、醫、養、遊”這10方面,保障了村民的身心健康。像國際一流的健康體檢中心,在周邊地區擁有“要體檢、到華西”的良好口碑;像正在建設的博物館,是村民職工“感受歷史文化、提升人文修養”的藝術殿堂;像名列世界第15位的空中大樓,讓遊客發出了“去迪拜太遠、來龍希正好”的由衷感歎;像世界一流的兩架直升機,形成了“南看蘇錫常、北看通泰揚”的空中奇觀;像80多個特色景點,更是“土洋結合融通古今、中外合璧推陳出新”,每年都吸引了超200萬人(次)的國內外賓客。
  第二句話:改革開放要有方向。怎樣改革?方向是關鍵。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吳仁寶先生給吳邦國委員長寄去了一封信,提了“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把我們的黨組織改得更有先進性”等5點建議。特別是對於社會上少數人主張土地“私有化”,吳仁寶先生建議中央大膽地拿一個鄉鎮作為試點,先試一試。結果很可能是,春天分了田,冬天就賣田,那這些農民就真正叫“失地農民”了,最後只能在社會上溜蕩。吳仁寶先生這樣講,也不是要推翻這少數人的觀點,而是想用實踐來證明土地“私有化”是不行的。委員長看完親筆給吳仁寶先生回了一封信。信中說:“感謝你心系國家前途和命運,你的來信反映人民心聲!”
  50多年來,華西在改革發展中,一貫做到“三聽”:一是聽中央的不走樣。像1979年,全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華西之所以沒有“分田到戶”,主要是聽中央的。因為中央當時講“宜統則統、宜分則分”。華西根據實際,既統了,也分了,體現在“兩句話”:集體重工抓糧,個體修補種養經商。由此,華西這一階段的發展沒有“走樣”。像90年代,全國掀起了鄉鎮企業改制的浪潮。實踐證明,華西要是轉了制,就“走樣了”,不轉制,才能“不走樣”。這也是聽上面的,中央當時強調“兩個毫不動搖”:一個是鞏固、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一個是支持、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華西這“兩個”都沒有動搖。還有,中央整治鄉鎮企業時,有些人持著“咬緊牙關,廠門不關,保證吃飯”的消極思路。吳仁寶先生認為,這在貫徹中央精神時就“走樣了”。於是,吳仁寶先生提出“小發展大困難,大發展小困難,不發展最困難”,這在當時確實鼓舞人心。當然,華西的各種體制機制還是可以的,許多外國人看後都讚不絕口。像一名美國客人看了說:“這樣的社會主義我們也要!”像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首席記者鮑隆格說:“華西村傳奇的發展,被眾多中國媒體看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成功範例。這樣的‘集體化’農村,不知道世界其他地方有多少,但至少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像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的博拉克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農村,他讓我對現代農村有了新的認識。我希望巴基斯坦的農村也能像華西這樣實現現代化!”同樣是該國的政府官員馬蘇德也說:“作為一個優秀領導人,一定要有遠見卓識。如果一個領導人沒有遠見,那就好像是一個瞎子;如果一個領導人沒有膽識,那就好像是一個瘸子,而老書記就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像美國《時代週刊》的記者布魯克說:“華西村是一座社會主義的迪士尼樂園,華西人是中國最富裕的紅色群體。”像沙烏地阿拉伯駐中國領事管總領事載德說:“華西村民比我們王國的人更幸福,更了不起!華西是鄉村中的國際都市!”像美國導演羅伯特·庫恩拍攝的大型紀錄片《重新發現中國》中稱:“華西村是中國的新加坡,吳仁寶是華西村的李光耀!”像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史斌說:“華西是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最好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所走出的一條成功的道路。這是一條特別的道路,也是一條不尋常的道路。像華西這樣的經驗,應該讓更多的單位借鑒,真正讓華西的經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像埃及民族民主黨書記處書記馬吉德·謝爾比尼說:“華西村的經驗和理念是全人類的財產,全人類都能從中獲益。初見到您,感覺您就像一個高人、聖人。歷史,只會記住第一名。問世人哪一個是世界最高峰,人們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所以,人們也只會記住你們這個天下第一的村莊!”三是聽老百姓的不走偏。吳仁寶先生始終堅持這樣一個原則:領導的話要聽,老百姓的話也要聽。但是聽就要聽大多數老百姓的意見。如果是合理的,我們千方百計主動去解決;如果是不合理的、脫離實際的,甚至是無理取鬧的要求,我們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依法辦事。同時,我們也要以黨性、公心、良心,去對待、看待和等待!
  啟示錄:
  中國十三億人口中有農民8.6億,占了三分之二,是個龐大的社會群體。農村要想改變面貌,除了政府加大投入以外,也需要農村提高自身自我發展的能力,這樣就必須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特別是要提高農業的附加值、科技含量。記者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歷史過程,不能一哄而起。各級政府要尊重農民的意願。華西村的崛起就是科學典範。
  目前全國總計有68萬個行政村、近9億農民、500萬名包括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在內的“村官”。倘若有1%像吳仁寶這樣的“村官”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誕生,中國農村又是何等景象?
  遺憾的是,幾十年來,到“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取“經”的政府官員、“村官”不計其數。而取得“真經”的又有何許人也?這也無不讓官員警醒:沒有農村的現代化,永遠是“跛腳”的現代化。
  輿論先行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新華日報報業集團2001年6月22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總暑批准正式組建,2003年被中央確定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2011年4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同意,更名問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集團主報《新華日報》具有光榮悠久的歷史,她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漢創刊。同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新華日報》遷至重慶。是當時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發行的第一份報紙。1947年2月28日,重慶《新華日報》被國民黨當局勒令停刊。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4月30日,《新華日報》在南京復刊,成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1952年,南京市、蘇南行政區和蘇北行政區合併成立江蘇省,同年11月1日,《新華日報》、《蘇北日報》和《蘇南日報》合併出版,《新華日報》這一具有光榮傳統的黨報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新華日報黨委書記、社長許洪祥先生告訴記者:集團各項事業取得重要進展,努力向著全媒體發展、立體化傳播的現代傳媒集團邁進。
  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報導品質不斷提高,立體傳播影響越來越大。集團各媒體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的重點、熱點問題展開報導,給廣大受眾留下許多印象深刻的篇章。為推動全省幹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奮發開拓創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我們對江蘇科學發展、兩個率先、六個注重、八項工程、四千四萬精神(踏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歷經千難萬險)、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精神、三創精神、沿江沿海開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太湖治理、五大江蘇建設、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管理創新等一系列重大部署、重點工作、重要經驗的報導以及對吳仁寶、張雲泉、李元龍、陳燕萍、常德盛、武繼軍、張雅琴等先進典型的報導和江蘇法制報系列法制先進人物的宣傳,讓全省廣大幹部、群眾和國內外朋友進一步增進了對江蘇的認識和瞭解;與此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強和創新新聞評論工作,每年均圍繞科學發展重大主題推出數量多達十多個系列的大型評論,2011年16篇長篇系列評論《新目標·新征程》等,開創了黨報大型長篇系列評論引領思想輿論之最。為江蘇“兩個率先”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受到了歷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中宣部新聞閱評的積極評價。
  立足長遠打好基礎,重組資源轉型升級,全媒體發展的戰略格局愈益顯現。十年前集團成立時,只有4報1刊,今天,已發展到14報8刊、一個大型門戶網站為骨幹的網站群和移動手機媒體、10多家經營性公司的新格局。有著73年光榮歷史的《新華日報》新聞報導不斷受到上級的肯定和讀者的喜愛,經營收入和品牌影響連續四年位列全國黨報前三甲;居全國晚報都市報發行量之首的《揚子晚報》獲得了中國標杆品牌、亞洲品牌500強等諸多殊榮。
  在各類紙質媒體不斷創新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失時機加強了網路媒體和移動媒體等新興媒體的建設,我們控股重組了江蘇最大的門戶網站中國江蘇網,註冊9000萬成立了中江網股份公司,按照“集新聞發佈、文化傳播、商情互動、資訊交流、公共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門戶網站、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新載體和網路文化產業發展新平臺”的定位不斷進行創新改版,流覽量排名顯著上升,被中央外宣辦評為全國10家優秀網站之一,一批作品獲得國家金、銀、銅獎。江蘇手機報實現國內用戶數近240萬戶,覆蓋全世界85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2011年中國政府新聞出版提名獎,所有報紙ipad版業已上線。目前,二維碼技術的運用、《新華報業傳媒·江蘇重點報刊》ipad版、面向IPTV電視使用者的“電視報紙”、“e悅讀”等新產品也正式上線,將給江蘇手機報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引進和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方法,構架了規範的母子公司體系和企業運作模式,集團經營發展有了較大的提升。集團對原有的經營單位進行了規範的公司化重組,重組後的10多家公司全部成為面向市場、獨立運作、勇於競爭、自我發展的經營實體,出現了一批利潤超千萬的贏利單位;我們把辦報、經營和管理的責任和目標契約化,理順集團與各發展實體之間的責權利關係,各項經濟指標不斷攀升,實現了大步跨越。集團搭建了三個平臺,一是硬體平臺。在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下,規劃13萬平米、自籌資金投資10多億元的集團新的新聞傳媒中心、業務經營中心和行政服務中心建築群(南京河西新華報業傳媒廣場)已完成土建封頂,正進行內部裝修,並參與迎接世界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南京舉辦。二是軟體平臺。按照“總體設計,資源互用;採集輸入、統一匯總;區別付費,分層選用”的原則,正在系統設計和建設集團各類介質媒體統一的資訊資料共用平臺,為集團在雲計算環境下的全媒體發展奠定物質基礎。三是投資平臺。集團在南京、蘇州與有關方面合作建立了集團傳媒文化產業園(南京、蘇州園區),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正抓緊進行,集團參股了江蘇紫金財產保險公司並與之進行戰略合作,參股了江蘇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以嘗試風險投資,與省廣電集團合作投資石湫影視基地(江蘇未來影視文化產業園)的建設順利進行。2011年集團營業銷售額超14億元,利潤突破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個億,總資產是10年前的4倍。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制度和文化建設,可持續發展有了堅強保證。始終把党的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作為隊伍建設核心。充分發揮一線支部在辦報和經營中的作用,利用“新華報業傳媒黨建網”和手機廉政短信的作用,教育提醒幹部員工廉潔自律,堅持執行好一套黨建和廉政建設制度,組織黨員幹部參觀革命教育基地、開展先進典型學習活動等。始終把思想業務作風建設作為隊伍建設的基礎。大力實施“雙月報告會制度”、“記者聯繫點制度”、“員工培訓制度”和“先進評選制度”等四大制度,邀請人民日報副總編馬利、謝國明和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梁衡、解放軍報著名記者范炬煒、新華社優秀記者張嚴平、全國先進典型張雲泉、吳仁寶、著名學者余秋雨、中科院院士閔乃本等一批領導、專家和先進典型定期到集團作報告,提高了廣大幹部、員工素質;多年來,堅持“記者聯繫點制度”,組織廣大記者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轉變思想、作風。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周躍敏先生是一位具有豐富的新聞實踐經驗和較高的理論水準,業務精湛,作風嚴謹,勇於創新,敬業奉獻,是新聞界專家型人才。周躍敏先生主張: 要做好新聞輿論引導的先行官,把《新華日報》辦成一流的省級黨報,為全省轉型跨越發展助威呐喊,營造更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周躍敏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目前,江蘇正處於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期、攻堅期。實現轉型跨越發展,離不開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新華日報報業集團一定要做好新聞輿論引導的先行官,為江蘇的發展鳴鑼開道、搖旗呐喊。一是寫好言論。言論是旗幟、是方向。一張報紙,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有沒有力度、深度、高度,主要看言論。二是做好新聞。新聞稿件的選擇很有講究,有著怎樣的傾向性、苗頭性、典型性,放在什麼位置,就需要精心選擇。對那些鮮活的,很有方向性、引領性、影響力的新聞,一定要大力張揚。三是搞好通訊報導。通訊最能體現寫作水準,反映文字功底,能夠起到感染人、引領人的作用。
  啟示錄: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的成功經驗給我們這個浮躁社會警示:頂端設計與末端治理更需要理論智慧。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成為大國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經濟秩序。邱吉爾的話無不給人警醒:以“文化”與“思想”而強大,就是“大國理論”的“新維度”,它可彌補西方“霸道型”大國理論之不足。當然,國家強大必須經濟發達,政治穩定,特別是民眾與領導者之間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英國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說:“中國成不了超級大國,因為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
  撒切尔夫人的那句沉甸甸話語的確值得咀嚼!
其他文献
辽宁省兴城市总装备部疗养院 (125105)  关键词 晕厥,拔罐 神阙穴 副反应  张某,女,57岁,于1997年12月6日初诊。患者素有神经衰弱病史多年。近两个月来因家事 而致情志不遂,失眠、乏力等症状加重,伴心悸、易惊、烦躁、纳差、口干,经中西医治疗 后,效果不显,故特来针灸治疗。查其面色潮 红,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拟针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太溪为主,经治疗5次后 ,诸症缓解
期刊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 (331700)  关键词 汗症,小儿 中药穴位外敷治疗  小儿汗症虽不属急、危、重症,但也确无良方。若久拖不愈,耗津伤液,易生他疾。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药穴位外敷治疗小儿汗症,略有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52例患儿中,男孩29例,女孩23例;年龄最大者12岁,年龄最小者3岁;病程长者5年,短者 半个月;属盗汗者37例,属自汗者25例。    2
期刊
一年一度的“洋节”——圣诞节又要到了。许多商家,许多人又开始乐此不疲。许多人、尤其是小青年,把过洋节当作所谓有社会阅历、有个性的标志。看来圣诞之风在中国越刮越猛,且大有凌驾于春节之上之势。作为享有公民权的鄙人对此无可非议。然而觉得当人们在过洋节、热衷于洋节时,千万别冷落乃至鄙视具有中华民族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更不能让西方文化来取而代之。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的宗教节日,即信奉《圣经》的人过
期刊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主席團第一次會議11月24日在旅遊塔會議中心舉行,會議推選崔世安為主席團常務主席,並決定12月17日舉行選舉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投票選舉12名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澳門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成員名單共有364人,出席今天會議的有346人,缺席18人。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的提名,會議以340票贊成、1票反對及5票棄權,
期刊
北京 解放军66400 部队医院康复医理疗科 (100039)  关键词 肩周炎 推拿治疗 机理  创伤性肩周炎是由于外力作用于关节周围软组织,造成关节 囊、韧带、肌腱以及滑膜的急性损伤,往往因治疗不及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肌腱、 韧带、关节囊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退行性变。并发生渗出、纤维化,引起滑膜与关节软骨粘 连、肩关节周围的肌腱和韧带间发生粘连。常继发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冈上肌肌腱炎
期刊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中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书信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
期刊
当第60期《澳门报告》付梓之时,就迎来《澳门报告》五周岁生日。理义警世,情意济民。五年来,我们坚守,是因为不想留下遗憾,不想错过每次机会。那怕是再微再细的问题,我们会用心揣摩、细心分析、诚心应对。我们深谙:付出肯定会有收获。  我曾鼓吹:《澳门报告》是澳门人的情感绿洲,是民主政治的探索前沿。因为这世界历来就是一个苦乐掺半,矛盾守恒的世界。任何美好的物事,都必须得以艰苦的努力去兑换。事实上,无论坚守
期刊
根据十八大新闻中心通知,11月15日(星期四)上午11时许,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将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东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我按规定时间抵达。  11时53分,习近平等7位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大会堂东大厅,微笑着向在场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可就在这之前,我给意大利同行进行了一堂汉语言文字学补课。起初,他抱怨等候时间太长。我不能不用我的专业知识捍卫我们民族的尊严。所谓“许”
期刊
十八大结束后,我回到澳门,正好赶上我们DBA班财务学专题开课,课余时间,同学们知道我采访十八大刚回来,便询问十八大后的中国经济如何走向?我说,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政策思路,要从上一届政府遗留的问题中去寻找。尽管过去十年全国经济总体发展良好,取得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全球金融危机也改变了中国的外部环境,不仅出口减速,而且面临巨大压力;此外,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高投资低消费、工业增速快于服
期刊
菊洁给我邮件,问我喜欢喝什么茶,她说下次回澳门要给我带茶叶来。湖南盛产茶叶是真,可菊洁家不产茶叶呀?,菊洁要给我带茶叶不就要花钱买么?菊洁这个人就是那么傻得可爱,不谙世事。请问当下官场,抽烟、喝酒、品茗的人还需要自己花钱买么?于是,我就给菊洁复邮件:现在正是我拍马屁“孝敬”您的时候,您想喝什么茶?我马上给您送去……倏忽,菊洁给我回复了三个字:“哈哈哈!”  “哈哈哈”这是什么意思?我坐在书房里,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