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学生语感培养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性把握。语感敏锐的人,往往能迅速、直接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相结合,读中感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具有迅速将学生带入文中意境的功能,容易领会文章的精神韵致。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可配上轻柔的音乐,结合画面,再加以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引导他们置身于“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的情境中。在这情境中,贝多芬手抚琴键,音符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倾诉着人世间的真诚与善良……教师再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跌宕起伏,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对于课本中的典范佳作,或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教师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整体感悟”,感受情感和意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语感。此外,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词汇量,加强语言积累,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墨韵书香的浸染,将范文言语内化为自己语言中的一部分,使语感在读书中积累沉淀深化。
  结合语境和生活积累,品词析句,增强语感。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语言分析,咬文嚼字,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去领悟熔铸在字里行间的意蕴和情味;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桂花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学生都有淋雨的经历,教学时,教师如果引导回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再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学生就能深切体会小作者当时的快乐与兴奋。《荷花》一文中写道:“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其中,“挨挨挤挤”可以看出池里碧绿碧绿的一片片荷叶,你靠着我,我依着你,连成一片,几乎没有任何空隙,显得生机勃勃;“冒”字写出了荷花顶开荷叶向外钻,向上升,突出地显露在眼前。让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进行细细品析,这些词语所描绘的荷花美就十分逼真地显现出来了。
  创设情境,感悟形象,熏陶情感。教师要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基础上,通过图画、音像、表演、朗读等创设情景,再现情境,使学生感悟形象,熏陶情感。每篇课文都有特定的背景,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其思想感情无不融化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由于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久远,学生了解不多,朗读时往往缺乏真情。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情感,循境入情。教学前可先搞一个小型的周总理生平事迹图片展览会,教学时播放一段录像片,配上轻轻的哀乐,教室里悲哀的气氛,便能将当时人们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肝肠寸断、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理解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油然而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
  口语交际和习作相结合,训练语感。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训练,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准确流畅,切境切旨,形象传神,并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深刻性。如辩论、评价、接待客人、故事续编、小记者采访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说促写,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表达、书面写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言语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言语之神妙,把握言语之精髓,促进语感得到发展。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可进行说、写、议相结合的训练。说:你想对狼和小羊各说些什么?或说说自己对狼和小羊的看法。写:对故事进行续写,写出狼最后的下场,让学生知道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议:说说你以前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到、看到或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你是怎么做的?如果以后再遇到,你会怎么办?
  总之,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要以课堂教学为培养语感的主阵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驗,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五一路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电视竞争中,频道竞争进入了务实的优势品牌、风格特色、节目形态创造的轨道中。在这一进程中,江苏电视台的实践是值得肯定的。它以江苏地域的亲民路线造就的新闻特色
期刊
期刊
摘要:班级文化一般由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三部分组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激发学生好学上进,陶冶学生情操,都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重要性及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旨在为中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中图
一、以兴趣为动力,创设情景,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想象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观察研究。要让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淡化知识技能,注重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活动,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想象,真
期刊
近年来,各类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关注安全,这对于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调动大众媒体参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安全专业媒体
提出了利用记忆型模拟回火退火算法来进行基于晶体双折射的光学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设计的新方法 ,用以实现任意光谱响应双通道输出。模拟退火算法模拟了固体缓慢退火从而获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为情境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引发联想,催动他们灵感。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师应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