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5月26日,由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平顶山市召开。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平职学院”)院长仵自连在会上介绍了该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引起了全省高校的广泛关注。
办学理念与时俱进 办学定位瞄准企业
平职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建院伊始,学院就提出了“高定位起步、高水平办学,办特色、创名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支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培养面向企业一线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并确定了“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等十大办学理念。学院还明确强调“六个第一”:学院发展是第一要务,教职工和学生是第一牵挂,教学质量是第一责任,学生成才是第一目标,用人单位满意是第一标准,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追求。
平职学院成立了校企联合会、董事会,并加入了部分行业协会,实行“校企联姻”和“订单”培养。学院实行“双挂牌”制度,学院在企业挂“实习就业基地”,企业在学院挂“员工培养基地”。学院与56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通过行业协会提供就业岗位,形成行业内部人才供应链,不断拓宽“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的渠道,为企业提供适用人才。学院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根据企业需求增加煤炭深加工等新兴专业,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形成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良性互动的局面。
学院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千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企业需求,学院坚持做到“招生跟着市场走、培养围着企业转、就业随着形势变”。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12月,学院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3月,学院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荣誉称号。
办学30多年来,平职学院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人才,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5万多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万多人。2004年,学院首批通过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学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1月,学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4月,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到学院考察后,对学院给予高度评价:“平职学院办学体制好、办学模式好、办学效果好,我们的高职教育就得像平职学院这样办。”
办学质量争创一流 办学水平“国家示范”
平职学院将办学质量视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以企业和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群要求设置课程,将企业用人标准作为学院培养人才的标准,将企业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学院构建了有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平职学院“四评、两查、一考核”工作方案》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考核与评价标准,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质量评价与考核。学院先进的管理经验曾多次在全国煤炭系统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2004年学院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中国煤炭教育学会“全国煤炭职业教育教务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平职学院瞄准企业需求,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各专业均成立了由学院教师、企业老总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院制定了《平职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方案》《平职学院重点专业遴选办法》,确定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11个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每年为每个重点建设专业提供专项建设资金30万元,重点专业软硬件建设得到很大提升。学院注重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每个专业都设有1名学科专业带头人、3名学科课程带头人,为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平职学院紧跟一线岗位群需要,课程建设效果明显。学院在重点专业课程建设上不断创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构建理论和实践交互渗透、融会贯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院重视高职教材开发与建设,主编、参编教材43套,其中有8套专业课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煤矿开采技术》《煤矿供电》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建立了能够对41个工种进行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申办有数控工艺员培训及考试点、AutoCAD软件工程师培训及认证点、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点等培训考核点,结合实训教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技能鉴定考核点或培训点覆盖了学院75%以上的专业。学院提倡“四证离校”,学生踊跃参加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证,获得“双证”的学生占全部毕业生的96.4%。
平职学院注重实验实训室建设,近年来投入实验实训室建设经费3676万余元,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每新进一批设备,都会提供给学院一台(套),用来建设生产性、实用性校内教学车间。学院在煤炭专业建成了模拟煤矿巷道、综采工作面和矿井瓦斯防治仿真实训室,学生不用下井就能够得到采、装、运、支、护等采煤工序及瓦斯抽放方面的训练;学院在社会专业采取软件仿真、引进项目、参与活动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院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三年实践教学不断线”,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1∶1,实现了“生产厂矿与学校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结合,教师与师傅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等“六个结合”。
平职学院采取分散轮流顶岗形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实习结束后,企业为实习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学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矿六融机制”,有力地推进了专业建设与煤矿发展、专业教师与技术师傅、实训基地与生产基地、顶岗实习与企业用工、社会服务与企业需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紧缺人才,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职业院校”。
紧抓就业不放松 就业好才是真的好
2009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平职学院及时调整就业思路,将就业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将中西部地区和煤炭行业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有效提高了就业水平。
平职学院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做到“三不一要”,即不讲离家远近、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薪酬高低,只要干事创业的平台。学院还在毕业生中开展了“三要三不要”(要就业不要虚荣、要岗位不要舒适、要发展不要享受)大讨论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院还实施就业心态“归零计划”,改变毕业生中存在的好高骛远等不切实际的择业心态,让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回归到艰苦地区、艰苦岗位、一线岗位,教育学生定好位、认好路、起好步。
学院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就业处与各教学系、部主管就业工作的主任、班级(专业)辅导员一起组建“三级体制”,做到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年度工作规划,各系、部和各专业都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及详细的工作进度,每个班级(专业)辅导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学院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各系、部均成立了就业指导咨询室,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院建设了“平职学院就业信息网”,定期向社会发布毕业生就业信息,向毕业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提高了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坚持实施已就业毕业生回访制度,由专人负责后续跟踪服务和激励教育,较好地解决了在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挑拣岗位、频繁跳槽等现象,为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平职学院还充分发挥驻外就业办事处的作用,广泛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就业信息,积极开发就业空白点和薄弱点,制定了“以煤炭行业专业为立足点,北上、西进的开发策略”。2000年5月,学院在深圳设立办事处,努力开拓南方就业市场。2007年、2008年,学院先后加盟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和汽车行业协会,把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行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目前学院已在深圳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就业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学院编写了《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就业指导教材,免费发放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提高求职能力。同时,学院以已就业学生群体为主体成立了毕业生理事会,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老毕业生给1~2名新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毕业生要从求职技巧等方面帮助新毕业生就业,逐步形成了“上届帮助下届、一届带动一届”的良好就业传统。学院还努力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帮扶工作,分别与北京阳光海天停车管理公司、郑州亿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特殊毕业生就业协议,专门用于安置学院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2009年,学院失去双臂的经济管理系毕业生李彬彬、身高不足1米的自动化系毕业生曾伟、双耳失聪的计算机系毕业生袁珂等毕业生全部在签订特殊毕业生就业协议的企业就业,这使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满意。
责编:林 风
办学理念与时俱进 办学定位瞄准企业
平职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建院伊始,学院就提出了“高定位起步、高水平办学,办特色、创名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支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培养面向企业一线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并确定了“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等十大办学理念。学院还明确强调“六个第一”:学院发展是第一要务,教职工和学生是第一牵挂,教学质量是第一责任,学生成才是第一目标,用人单位满意是第一标准,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追求。
平职学院成立了校企联合会、董事会,并加入了部分行业协会,实行“校企联姻”和“订单”培养。学院实行“双挂牌”制度,学院在企业挂“实习就业基地”,企业在学院挂“员工培养基地”。学院与56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通过行业协会提供就业岗位,形成行业内部人才供应链,不断拓宽“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的渠道,为企业提供适用人才。学院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根据企业需求增加煤炭深加工等新兴专业,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形成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良性互动的局面。
学院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千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企业需求,学院坚持做到“招生跟着市场走、培养围着企业转、就业随着形势变”。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12月,学院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3月,学院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荣誉称号。
办学30多年来,平职学院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人才,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5万多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万多人。2004年,学院首批通过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学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1月,学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4月,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到学院考察后,对学院给予高度评价:“平职学院办学体制好、办学模式好、办学效果好,我们的高职教育就得像平职学院这样办。”
办学质量争创一流 办学水平“国家示范”
平职学院将办学质量视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以企业和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群要求设置课程,将企业用人标准作为学院培养人才的标准,将企业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学院构建了有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平职学院“四评、两查、一考核”工作方案》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考核与评价标准,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质量评价与考核。学院先进的管理经验曾多次在全国煤炭系统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2004年学院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中国煤炭教育学会“全国煤炭职业教育教务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平职学院瞄准企业需求,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各专业均成立了由学院教师、企业老总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院制定了《平职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方案》《平职学院重点专业遴选办法》,确定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11个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每年为每个重点建设专业提供专项建设资金30万元,重点专业软硬件建设得到很大提升。学院注重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每个专业都设有1名学科专业带头人、3名学科课程带头人,为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平职学院紧跟一线岗位群需要,课程建设效果明显。学院在重点专业课程建设上不断创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构建理论和实践交互渗透、融会贯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院重视高职教材开发与建设,主编、参编教材43套,其中有8套专业课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煤矿开采技术》《煤矿供电》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建立了能够对41个工种进行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申办有数控工艺员培训及考试点、AutoCAD软件工程师培训及认证点、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点等培训考核点,结合实训教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技能鉴定考核点或培训点覆盖了学院75%以上的专业。学院提倡“四证离校”,学生踊跃参加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证,获得“双证”的学生占全部毕业生的96.4%。
平职学院注重实验实训室建设,近年来投入实验实训室建设经费3676万余元,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每新进一批设备,都会提供给学院一台(套),用来建设生产性、实用性校内教学车间。学院在煤炭专业建成了模拟煤矿巷道、综采工作面和矿井瓦斯防治仿真实训室,学生不用下井就能够得到采、装、运、支、护等采煤工序及瓦斯抽放方面的训练;学院在社会专业采取软件仿真、引进项目、参与活动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院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三年实践教学不断线”,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1∶1,实现了“生产厂矿与学校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结合,教师与师傅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等“六个结合”。
平职学院采取分散轮流顶岗形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实习结束后,企业为实习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学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矿六融机制”,有力地推进了专业建设与煤矿发展、专业教师与技术师傅、实训基地与生产基地、顶岗实习与企业用工、社会服务与企业需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紧缺人才,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职业院校”。
紧抓就业不放松 就业好才是真的好
2009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平职学院及时调整就业思路,将就业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将中西部地区和煤炭行业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有效提高了就业水平。
平职学院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做到“三不一要”,即不讲离家远近、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薪酬高低,只要干事创业的平台。学院还在毕业生中开展了“三要三不要”(要就业不要虚荣、要岗位不要舒适、要发展不要享受)大讨论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院还实施就业心态“归零计划”,改变毕业生中存在的好高骛远等不切实际的择业心态,让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回归到艰苦地区、艰苦岗位、一线岗位,教育学生定好位、认好路、起好步。
学院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就业处与各教学系、部主管就业工作的主任、班级(专业)辅导员一起组建“三级体制”,做到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年度工作规划,各系、部和各专业都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及详细的工作进度,每个班级(专业)辅导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学院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各系、部均成立了就业指导咨询室,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院建设了“平职学院就业信息网”,定期向社会发布毕业生就业信息,向毕业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提高了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坚持实施已就业毕业生回访制度,由专人负责后续跟踪服务和激励教育,较好地解决了在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挑拣岗位、频繁跳槽等现象,为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平职学院还充分发挥驻外就业办事处的作用,广泛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就业信息,积极开发就业空白点和薄弱点,制定了“以煤炭行业专业为立足点,北上、西进的开发策略”。2000年5月,学院在深圳设立办事处,努力开拓南方就业市场。2007年、2008年,学院先后加盟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和汽车行业协会,把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行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目前学院已在深圳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就业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学院编写了《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就业指导教材,免费发放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提高求职能力。同时,学院以已就业学生群体为主体成立了毕业生理事会,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老毕业生给1~2名新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毕业生要从求职技巧等方面帮助新毕业生就业,逐步形成了“上届帮助下届、一届带动一届”的良好就业传统。学院还努力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帮扶工作,分别与北京阳光海天停车管理公司、郑州亿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特殊毕业生就业协议,专门用于安置学院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2009年,学院失去双臂的经济管理系毕业生李彬彬、身高不足1米的自动化系毕业生曾伟、双耳失聪的计算机系毕业生袁珂等毕业生全部在签订特殊毕业生就业协议的企业就业,这使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满意。
责编:林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