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是门好生意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0939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我国气象服务处于“低温状态”,这需要在气象服务产品和用户之间搭建一个数据平台。
  廖华平很喜欢看天气预报,这或许跟她的生计有关,她从事的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当。在武汉汉正街经营服装生意多年,廖华平摸索出了天气与服装生产之间的很多门道。
  人们的穿衣习惯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服装生产商也要生产应季的服装。在酷热的夏季生产厚厚的羽绒服,那叫傻子。到了换季时节,用什么样的面料,上什么样的款式,都是有讲究的。不懂得未雨绸缪的服装生意人不是好生意人。 比如去年是个暖冬,如果不注意天气预报,那么羽绒服厂商一定损失惨重。
  阿里巴巴也爱上了天气,想从富饶的气象数据中淘金。今年5月27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由前者提供海量气象数据,后者则提供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服务,双方共同打造“中国气象专业服务云”,为有气象数据需求的企业提供专业而细化的服务。
  一直以来,气象部门将自己定位为公共气象服务提供者,在商业气象服务的道路上始终踱着小碎步。此次与阿里云合作,挖掘气象数据商业价值,在中国精细化气象商业服务上无疑是迈出了一大步。
  1:98
  气象与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德国经济议题观察家弗里德黑姆·施瓦茨在《气候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天气在全球五分之四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行业都是看天吃饭的,比如农业、交通、物流、服装、零售等行业都对天气很敏感。有着“气候经济学之父”之称的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花了一年时间对气候变化与全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调查研究,最后形成了长达700页的《斯特恩报告》。报告认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
  气象不仅影响宏观经济,还会影响个人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营销专家早就计算过,流通领域的销售额有65%由天气决定。气温发生1℃的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比如,在德国,气温达到22℃,啤酒就开始畅销,气温每增加1℃,啤酒的销量就会增加230万瓶。这就是德国气象服务部门总结出的啤酒指数。类似的还有冰淇淋指数、羽绒服指数等。而自从雾霾大范围长时间地笼罩中国大地以来,防霾口罩的销量直线上升,更是衍生出“雾霾险”这样的新险种。由“雾霾险”带头,一系列“天气险”也接连露面,“高温险”、“赏月险”、“樱花险”等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正因为天气对经济活动有显著影响,如果商家提前知悉天气预报,那么就可用天气数据指导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经济学中的德尔菲定律认为,商家在气象服务所得到的回报要远大于最初的投资,投资与回报的比例为1:98,即商家在气象服务上投资1元,就可得到98元的回报,不同国家和地区因为气象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一比例也会不同。正因为气象服务的丰厚回报,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气象服务,掀起了一股气象经济热潮。
  “低温状态”
  1985年3月29日,国务院对国家气象局提交的《关于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和综合经营的报告》审核通过以后,便下发文件,鼓励“气象部门应当大力加强公益服务,在做好公益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并围绕气象事业开展综合经营”,商业气象服务自此合法化。
  可近30年过去了,中国商业气象服务市场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与此相反,国外商业气象服务则处于火热状态。英国的气象服务已经全部商业化;在美国,大约有300家私营气象预报公司在为企业提供气象服务;日本仅东京就有100多家专业气象服务公司,其最大的气象服务公司日本气象新闻公司还闯入中国,占领了中国航运气象服务70%的份额。
  中国商业气象服务市场为何冷清?富景天策(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景天策)总经理张勇认为中国的气象服务产品始终是以气象为核心,而不是以用户为核心。张勇说:“现在不少公司都仅仅是做气象信息的搬运工,没有很好地与服务对象的需求对接。”当前,中国的气象服务产品主要是针对公众和政府,面对个人和企业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不仅数量少,质量也不高。说到底,中国气象部门提供的是一种以服务大众为主的公益性服务。
  另外,中国的商业气象服务用户市场还不成熟,购买专业气象服务的企业和个人数量极少。中国首批气象经纪人就因为找不到用户而失业了。廖华平也对记者表示,她和她身边做服装生意的伙伴从没为天气买过单,而只是以普通人均能获得的天气信息来指导服装生产。
  正因缺乏能满足用户专业化气象服务的产品,用户就不会购买,而用户的缺乏导致没有动力去设计、创新专业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形成了恶性循环。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气象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依然处于‘低温状态’。”
  这就需要在气象服务产品与用户之间搭建一个气象数据平台。气象数据平台具有数据整合的功能,整合数据才能发现更精细的需求,才能设计出满足用户精细化需求的服务产品。
  精细化才能商业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民营力量开始在商业气象服务中崭露头角,比如墨迹天气APP。其创始人兼CEO金犁曾在创业自述中这样说:“天气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准确,但除了这一点,没有其他核心竞争力。准确其实就是数据来源,大家也都可以做到一样。既然数据都一样,那么用户体验就很重要。”于是墨迹天气在用户体验上花了很大力气,穿衣帮手、语音播报、拍客分享等让用户玩得不亦乐乎。事实上,墨迹天气提供的气象信息,则跟气象局提供的数据无异。
  “金犁可能想错了!尽管大家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数据,但开发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对数据进行加工,以满足用户的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彩云天气APP创始人袁行远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2012年7月21日,袁行远亲历了北京暴雨。“如果那时就有彩云天气,应该可以挽救一些人的生命!”袁行远的脑子里冒出了这样的想法:能否用机器读气象雷达图以预测天气?   降雨带就好比洒水车,袁行远要做的就是设计一个算法,能准确预测洒水车的洒水路径和洒水时间,而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于是,袁行远拉上两个小伙伴,全职做起了开发,试图让机器读懂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气象雷达图,从而准确预报天气。
  2014年4月8日,袁行远团队开发的彩云天气正式上线。这是一款即时天气预报APP,达到了分钟级别的准确度,能够预测你所在位置方圆1千米范围内未来1小时的降雨、降雪情况。这种天气预报对传统的预报方式形成了冲击。
  传统的预报,有时你会觉得天气预报不准,说不下雨,偏偏电闪雷鸣;说要下雨,偏偏又是晴天。其实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不是不准,而是不够精细。对一座城市来说,一个城区下雨,另一个城区不下雨也是常有的事。彩云天气能告诉你几分钟以后降雨,降雨量多少,实际上是在预报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上达到了更高的精度,更个性化和精细化。
  彩云天气刚刚起步,现基本能达到收支平衡。袁行远对本刊记者透露,彩云天气收入主要来自为第三方应用提供数据调用服务的收费。彩云天气开放了API(应用程序接口),第三方应用可调用数据进行二次开发。目前有十几个第三方应用正在调用彩云天气数据,比如咪呦这款社交音乐应用。
  未来,彩云天气还会涉足基于位置的场景应用,袁行远认为这是未来很有前景的应用。比如在下雨前,彩云天气就会向你做一些本地化的推荐,比如附近的咖啡馆,构成一种线上线下的联动。
  新版“靠天吃饭”
  如果说彩云天气是在为个人精细化气象需求服务的话,那么富景天策则是在为企业的精细化气象需求提供商业服务。在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十大气象服务企业排行榜中,富景天策名列第五。
  张勇在有着“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称的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接受了气象专业训练,在2011年创办富景天策之前,已经是一位有着近30年工龄的气象局老员工。张勇怀揣着气象服务精细化的梦想,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经过一番论证,张勇以农业和服装为突破口,形成了两款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
  农业是最为典型的靠天吃饭的行当,农作物的生长与天气因素息息相关。智慧园丁是一款农业物联网产品,它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将田地办公改为在家办公,以打造智慧农业。智慧园丁通过在农业大棚铺设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气象数据,比如空气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等通讯网络将气象数据实时传递到农业经营者的通讯终端。
  天策商机是一个数据分析平台,将消费者留存在百度、淘宝网等平台的服装历史消费数据与气象数据相融合,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后,为服装企业提供生产决策服务。天策商机拥有全国50个重点城市最近三年的服装消费行为数据,这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另外天策商机还将服装鞋帽行业细分成了62个品类,并针对历史情况、季度走势、月度走势和短期天气突变进行数据分析,对服装企业在生产链、库存、营销提供精细化的指导意见。目前天策商机的用户中不乏凡客、唯品会这样的大客户。
  变幻莫测的天气中孕育着无限的商机,关键是你有没有想到,想得有多细。(支点杂志2014年11月刊)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适应新常态,不仅仅在于适应“经济增速换挡”,而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经济体制机制再构造、对内对外开放的层次再提升,也就是要重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于以往,警示着“老路已行不通”;新常态之“常”,意味着必须重构经济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当今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并使之成为
期刊
核心提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如火如荼,对于中国而言,一场抢夺移动支付“话语权”的竞争,可能才刚刚开始。    《支点》记者 倪伟杰 罗乐    现在去水果店买水果,再也不用怕麻烦找零了,只需带上你的智能手机!  杭州市庆春路上有一家鲜丰水果店,店里收银台上的“欢迎使用支付宝”的小牌子显得格外醒目,在这里,用支付宝买水果就和玩接头暗号一般有趣。你只需在最新的支付宝移动客户端上购买优惠券,然后拿着智能手
期刊
杨于泽(媒体人)    政府信息不公开,理由一向挺多的,比如属于机密、“没有制作相关信息”,总之说起来头头是道,振振有词。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彻底没了脾气。  当下社会上正在津津乐道“大数据”,使我们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深化对数据的认识。大数据就是海量数据,看起来杂乱无章,似乎缺乏价值和意义,但如果开发出某种分析工具,我们就发现其中别有洞天。美国人善于从中掘金,现在国内很多人也
期刊
核心提示:对于三丰智能来说,要想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守着“机器人”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其多元化的经营创新路径将面临更多考验。    《支点》记者 丁杰    永远只买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是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所归纳的一条投资原则。  三一集团就是这么做的。作为国内工程机械巨头,三一系的资本市场投资,基本以实业产业链为核心铺开,先后买入的股票包括常林股份、山推股份、中联重科和厦工股份。通
期刊
核心提示:要使量化宽松在欧元区得以良好的实现,需要说服各国政府进行结构性改革,德国和法国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元区将在今年面临轻微通缩,但通缩率不会低于2000年的0.7%。  2015年,欧洲央行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接受这个挑战,因为石油价格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走低态势,而石油价格的大幅下降也将在至少未来一年之内影响能源成本。能够提高欧元区通胀率的唯一重要因素是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大幅贬值。
期刊
核心提示:奢侈品消费实质上属于精英行业,更多代表的是一种高品质生活方式。奢侈品消费的理性回归是本土高端品牌崛起的黄金期,将彻底改变国内高端消费品市场格局,整个产业链开始重新架构。    《支点》记者 袁阳平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正走向理性。  上月初,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区首席专家欧阳坤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过去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均有“凡贵即好”的消费误区,但现在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奢侈品牌的文化价值。 
期刊
核心提示:作为不沿江不沿海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大数据战略对内陆欠发达地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支点》记者 蒋李    放眼世界,IT巨头的数据中心选址有一个新的趋势:告别大都市,寻找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小型城镇。  在只有1.8万人口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勒努瓦镇(Lenoir),曾经遍布家具工厂,而现在,这座城市变成了谷歌、Facebook、苹果的数据中心。  迄今为止,谷歌在勒努瓦镇总
期刊
核心提示:资本项目的开放、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压力、“一带一路”战略,以及相对平稳增长的宏观面,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只是时间问题。  按照近期中国的年度资本外流数据,中国可能很快成为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而三大因素将进一步支持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  首先是金融改革,尤其资本项目的开放。中国一直以来都有资本项目的开放,但是资本管制的重要特征则是“宽进严出”——进来欢迎,出去就限制多。导致这一特
期刊
核心提示:卢布贬值存在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未来国际原油低价位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成也航油,命运的突变也因航油。  曾经执掌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的陈九霖,用7年时间将中国航油净资产由17.6万美元增至1.5亿美元,因此被称为“航油大王”。正值他人生巅峰时刻,公司两名交易员从事油品期权交易出现巨额亏损,他为此入狱。  如今,陈九霖创立了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并自称是“地狱归来”,从
期刊
核心提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要出口中国的产品,还要出口行业标准、产品标准,成为高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当大家都在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时候,龚伟还在为远在比利时的中比高科技孵化园项目做最后的准备。龚伟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主任,也是中比高科技孵化园区负责人。  作为中国首家在海外投资建设的高新产业孵化项目,中比高科技孵化园将于今年3月正式开工。该孵化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企业构建“双向绿色通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