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如此报道十三岁“寒门少年”中大奖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手组合同学电话号码,13岁少年猜中500万大奖”,不可否认,‘这样的“新闻”的确抓人眼球。更何况这个少年父母“双双下岗”,“家境十分贫寒”(2月22日《哈尔滨日报》)。另外,报道中还用赞赏的语气说这个13岁的少年早早地成了“小大人”,经常把父母给的坐车钱、买饭钱节省下来,每隔一段时间买一注彩票,“希望买彩票能中大奖,早日改善全家的生活条件,给爷爷、奶奶买一所大房子”。
  看完报道,相信每个人都会为这个贫困家庭的幸运而心生祝福,毕竟这个家庭年迈的老者可以从此安度晚年,孩子可以安心读书,家中的“顶梁柱”也不必再为沉重的压力而叹息了……但笔者同时认为,作为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存在明显偏差,不但对国家“禁止向未满18周岁者由售彩票和支付中奖奖金”的规定视而不见,更在有意无意间突出表现了中奖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前后“对比”,而这种“对比”竟然是通过一个13岁的少年来实现的,这就更有误导未成年人滋生“不劳而获”心理的嫌疑。总之一句话,媒体不该用这种方式来报道13岁“寒门少年”中大奖。
  2002年3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彩票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3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制定的《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暂行规定》发布执行。其中规定“禁止向未满18周岁者出售彩票和支付中奖奖金”。虽然国家有明确规定,但我们仍旧遗憾地在报道中看到一个13岁的少年不但买了彩票,中了大奖,而且是“每隔一段时间买一注彩票”。对此,媒体不但没有提出质疑或思考,反而不惜笔墨说这个少年“经常把父母给的坐车钱、买饭钱节省下来”,俨然在叙述一段“耐得饥寒盼来富贵”的“人间奇迹”,这岂不怪哉?
  抛开硬邦邦的“规定”不提,报道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对“一夜暴富”的“赞叹”和“肯定”就值得商榷,特别是这种“导向”还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时候。报道先是仔细描述了这个家庭的“困难”,然后是13岁少年中奖的“传奇经历”,通篇给人的感觉就是“暴富”、“暴富”、“暴富”!我们当然不反对有人通过买彩票来实现“暴富”目的,但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媒体,在舆论导向的把握上不能出现偏差,特别是如此报道一个13岁少年的“暴富”经历更是值得商榷。这样的报道会对其他未成年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难道不应该考虑考虑吗?!
  放着明文规定不遵守,为了突出“新闻性”不惜拿一个13岁的孩子来作“主线”,由迷篇报道我们可以略见如今部分媒体“浮躁症”之一斑,而有两个方面是造成“浮躁症”的主要原因:一是为求“新闻性”(“轰动效应”?)。13岁孩子中大奖,这样的“新闻”当然得大作特作了;”是为经济效益(“广告费”之类)而戒为“广告大户”的“代言人”,这样做的结果同样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如果我们的媒体在面对此事时多一些冷静,多一份责任感,在“情”与“法”间展开思考,真正为那个13岁少年和千千万万个少年着想,不满足于抓人眼球完事,能够为读者奉献更多层面、更多人士的反思和意见的话,也许比如今这样的处理更好一些。
其他文献
王继勇,一个极普通的名字,即便在强大的全球搜索引擎Google下键入“王继勇”三个字,得到符合条件的结果也屈指可数,且90%来自河南当地的网站和信息港,其相关资料也极其简单:王继勇,河南飘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此外无他。然而,正是这个并非名闻遐迩的人物,却领导着一个名扬国内外,并雄踞国内龙头老大地位的卫生耗材企业——河南飘安集团有限公司。导演了一个在短短15年内由5万元打天下,到拥有年产值5亿多元的
期刊
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国记协颁发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原石油报近几年两件作品荣膺这一奖项,这在河南省和全国企业报中并不多见。此外,中原石油报每年都有数十件新闻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成绩的取得与中原石油报矢志不渝地实施“精品工程”不无关系。透过中原石油报获奖现象,笔者认为,企业新闻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咬定提高新闻质量不放松,走新闻精品化之路。    一、抓重点,重策划,悉心打磨精品之作    新
期刊
毋庸置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应当成为当前党报宣传的主旋律,成为报纸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投身“三个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的市地级党报,身处基层,面向群众,在宣传科学发展观方面更可以大有作为,不但能够承上启下,及时传递最新的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而且能够因地制宜,用基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生动诠释科学发展观,基于此,各级党报应通过不断策划时政报道,宣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
期刊
核心提示:《燕赵都市报》在报业竞争的大潮中,锐意改革,运用“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的原理,进行区域媒体整合、创办了经营模式国际化的哑铃型报纸,以百万份的发行量占领了全省报业市场,探索出了一条省级晚报(都市报)在省内拓展品牌的成功之路。  记者:《燕赵都市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省级晚报(都市报)占领地方报业市场的路子,创立了著名的“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理念。请问,创立这个理念的背景是什么?  李
期刊
9月底在京揭晓的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湖北日报》的文字消息《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喜获一等奖。  从2003年6月1日9时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当日,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自这天始,未来15天内,蓄水将达135米高程。要知道,有了135米,三峡工程才能实现通航和发电,三峡工程的效益才开始显现。无疑,2003年6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是新闻
期刊
1月23日至30日,河南省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和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分别在郑州市召开。经过去年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的初次“试水”,记者面对“两会”报道不像去年那样没底了。经验,使大河报报道的“两会”在同城媒体同题作文中略胜一筹。采访“两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更不敢有任何越轨行为,必须在画好的圈圈内“跳舞”。因此,报道“两会”,对党报来说,容易操作,而对于一张市场化的报纸,既要当好喉舌,
期刊
典型报道自延安整风前后在我国诞生以来,已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60多年来,典型报道为推动党的各项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酝酿、制定、贯彻与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有人认为它已走人“低谷”,“尤其与50~60年代的巅峰时期相比其社会影响力的广泛与深刻程度都显得逊色”①。难道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关于什么是“典型”和“典型报道”,其实,它们的学理界定非常清楚:典型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②,典型
期刊
春节假期刚过,《河南日报》从2月17日至20日,在一版连续刊出6位家在农村的记者回乡过年的见闻,这组《记者回乡过年札记》所散发出的亲情、乡情,并没有随着年节渐远而淡化,至今读来仿佛让人定格在那万家团圆的喜庆时刻,像是和记者一道“走亲串乡”,感悟着农村的新变化,感受着农民的喜悦和期盼。  这组报道刊发后即在记者家乡引起反响。2月23日,《河南日报》在二版头题又刊发消息:《俺村的事儿上报啦!》,予以跟
期刊
从2001年开始,虽然国内有人对每一年度的假新闻进行“评选”和曝光,新闻界反假新闻的呼声也很高,但虚假新闻依然层出不穷。综观2004年的失实新闻,其中新闻采访不规范和记者凭空捏造新闻的现象十分突出。    一、轻信新闻源,记者成了新闻源的传声筒    2004年12月,国内一家权威媒体报道了北京某神经学研究院院长、山西某中医专科医院董事长等5名中国人荣获诺贝尔贡献奖,四川某医药医学烫伤研究所所长高
期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媒体怎样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笔者认为,人物宣传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宣传人物事迹,弘扬主旋律,对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比如,远到几十年前的雷锋,近到几年前的袁隆平、李素丽,再到最近的常香玉、任长霞、许振超、马祖光等,有关这些优秀人物的报道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可见,加强人物报道,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