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造还给教师,把课堂还给幼儿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师的素质同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一味地遵循相同的教育模式,则会产生无视幼儿实际需求、抑制幼儿发展的后果。为了把课堂还给幼儿,教师必须要解放幼儿的嘴巴、眼睛、双手,让幼儿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实施教学民主,创设“活”的课堂氛围,加强教学互动,创造“活”的形式的同时,还要立足生活实际,开展生成课程。把创造还给教师,把课堂还给幼儿,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一、问题提出
  幼儿教师担负着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责任,但长期以来,作为教育主体,教师自身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一味地复制、模仿他人的教育经验,遵循相同的教育模式。在忽视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视幼儿实际需求的同时,还过度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片面地将遵守纪律、尊重权威与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相对立。不能以幼兒的实际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枯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通过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动”是孩子的天性
  好奇、好动、好探索是幼儿的天性,3~6岁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他们的注意力难以持久,想让孩子们像成人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坚持上完一节课,是很困难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让幼儿真正地“动”起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呢?首先,给幼儿动手的机会,充分相信幼儿,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其中,“做”是核心。任何创造都是靠实践实现的。光想不做是空想,要想获得真知,必须走出去,将理论付诸实践。
  其次,给幼儿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成人要为幼儿提供安全温馨的言语氛围,为幼儿带来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用情绪鼓励幼儿发问,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望。在当下教育环境中,我们评价一位孩子是以是否听话作为评价标准:不说话、安静的就是好孩子;一直聒噪、问东问西的孩子会被认为是没有规矩,时不时地受到责备。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会被一点一点地磨灭。生活中处处有教育,创新是建立在问题之上的,没有问题,哪来的创新?
  三、让课堂活起来
  幼儿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幼儿的启蒙者、课堂教学的设计师,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不光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更是一名演员,站在讲台上就要迅速地进入角色,用我们眉飞色舞的表演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无形中引领着孩子进入课堂教学当中。
  (一)实施教学民主,创设“活”的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以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前提的,作为教师,要懂得关爱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不是体现在一时一事之中,而是体现在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就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话题,与幼儿平等、亲切地交谈,这种形式的互动有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之所以强调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谈或谈话,是为了强调交谈或谈话的随意性、自由性、平等性。教学活动固然可以说是师幼之间的一种互动或交往活动,但这只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对于形成优质的师幼关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如游戏活动、活动区活动以及幼儿的个别活动等,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幼儿自主的活动中去。
  (二)加强教学互动,创造“活”的形式
  学校是为幼儿提供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习得知识,而是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局限于学校,那么就像一只困在笼中的鸟,不利于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帮助幼儿打破学校和大自然、大社会之间的围墙,把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去,让生活走进来,只有真正接触了大自然、大社会,关注了现实生活,才能对现实生活产生思考,激发创新欲望,真正融入这个世界,推动时代的发展。
  四、立足生活实际,开展生成课程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课程,应该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习惯、兴趣以及行为等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真正地抓住课程的本质。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求,他们需要什么,期盼学什么这才是意义所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立足生活实际,开展生成课程呢?
  开展生成课程首先要了解课程的来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就是生成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好奇心的驱使就会有积极的活动倾向,因为热衷一件事,他们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的冲突、矛盾等也是生成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交往能力。此外,幼儿身边的人和事也是生成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
  其次,开展生成课程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抓住教育契机。幼儿随时会对某件人、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产生疑问的同时,作为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采用追问的形式,让幼儿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实在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给以适当的帮助,将幼儿的兴趣点转化成生成课程。
  把创造还给教师,把课堂还给幼儿,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生活中获取有益的经验,让课堂充满智慧与挑战,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幼儿园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才是真正的幼儿教育。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东亭幼儿园
其他文献
期刊
<正>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被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应用[1]。自1940年青霉素问世以来,目前已发现或发明抗菌药物约5 000~10 000种,其中常用于临床的约有10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oca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调控CD4~+CD25~+Treg/Th17平衡对防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影响。
TIIDA是东风日产颐达,骐达的英文产品名称。为了便于区分产品,东风日产分别将三厢版TIIDA命名为颐达,而将两厢版的TIIDA称为骐达。用不同的中文名称,方便消费者区别两款车型。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