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阳明为成温之薮”论柯琴的温病观

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琴虽为伤寒注家,对温病学亦有深入的研究.“阳明为成温之薮”出自《伤寒论翼·温暑指归》,柯氏这一观点颇有见地,提示伤寒阳明病与温病密切相关.本文从柯氏之说入手,系统梳理其著作中温病的相关记载,探讨与辨析柯氏的温病理论及伤寒阳明病与温病的关系,对中医临床治疗温热性质疾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鼻窦炎是指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可累及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其中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 sinusitis,CRS)表现为鼻塞、流脓涕、鼻水倒流向咽部、头晕头痛,甚至耳鸣耳聋,其发病率较高,症状持续时间长,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1]。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鼻内镜手术,通过切除鼻窦病变坏死组织,从而恢复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2]。
中医皮肤病专业具有皮损复杂、诊断直观等特点,规培医师的临床教学存在皮肤病知识不熟悉、老师带教模式单一、人文素养不高、考核方式简单等问题。因此,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和科学、技术、社会、综合性教育模式(STS)相结合的带教形式,通过采用PBL教学法,以强化皮肤病知识;门诊与病房教学结合,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基于STS教育模式,培养社会责任感;建立现场考核模式,提升诊疗思维能力,以提高住培医师的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
逍遥散首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九·治妇人诸疾》,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主治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等肝郁血虚脾弱证[1]。该方以柴胡疏肝解郁;当归、芍药养血和营以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脾健不为肝乘;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急;生姜降逆和中;薄荷助柴胡散肝之郁热[2]。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于1957年由Schwartzd等[1]报道,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ADH)不受血
仲景温经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崩漏、不孕、月经过多等妇人疾病经方。张仲景认为,妇人疾病多因“虚、积冷、结气”导致虚寒血瘀证,故集温、补、通治法于一体创立温经汤方,具有寒热共调、补中寓通、肝脾同治、气血兼顾的功效,掌握了张仲景温经汤证的诊疗思路和组方用方思想,并习以用之,可提高临床运用经方诊治疾病的能力,其验如响。
闭合性小腿皮下血肿多因外伤导致小腿皮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凝聚在小腿皮下组织而成.本病临床较为常见,治疗难度较大,后期多遗留疼痛及患肢活动障碍.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CNP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2组均干预8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量表(NIH-CPSI)评分、
目的: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观察中药热奄包辰时热熨法对胃肠吻合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胃肠吻合术后患者分为辰时热熨组、非辰时热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后常规干预,辰时热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的中药热奄包辰时热熨法干预,非辰时热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辰时之外的其他时间进行中药热奄包热熨干预,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首次排气时间(FFL)、首次排便时间(FFE)、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腹痛腹胀评分,并于术后第1、8天检测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W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三联疗法对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最终2组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连续干预2周后观察2组Hp清除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Hp根除率观察组为85.29%(29/34),对照组为76.47%(26/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06%(33
十二经别的阴经与阳经在颈部合于天柱、天容、人迎、扶突、天窗以及天牖这六个穴位,称为“六合”,又称“上六合”.此六合穴各自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但对其临床研究及论述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