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的力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u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2岁时的一天,对一只会叫的火炉(烧蜂窝煤的)开始感兴趣,那个圆圆的家伙(水壶)会叫,下面也有个东西,是热的,就总想去看看、摸摸,家里人的办法是把他抱着,远离火炉,免得烫着。我想这不是好办法,大人总有一不小心的时候,应该让孩子知道那东西“不友好”。
  我从儿子的眼神里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你想摸摸这个东西,是吗?来吧。”他当然伸出了手,这时,我捏着他的一个手指头,有意地让它在炉子身上多停了几秒钟,他马上缩回了手,疑惑而害怕。这时,我告诉他:“这个东西叫火炉,‘咬’了你的手,还想摸吗?”他使劲地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的手指头上竟然出现了一个小水泡,妻子为这把我教训了一顿。我嘴上软,心里硬——甭教训我,这是给孩子教训呢!一个直接而简单的教训胜过多少言语,一个亲身体验的深刻教训抵得多少教育!
  教训,不仅仅是训诫孩子:这不能,那不行……这不是成功的教育。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不落痕迹的影响,而不是一种教条的标语口号式的教育。
  给孩子以教训,应当是自然、形象的,在孩子最想尝试、实践的时刻,让他接触、体会、自省、自悟。这可是一种教育—假如孩子不知水性,却把他强按进水中,教他水火无情,岂不又是形而上学的教育了?
  教训,实质上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世界的过程与活动,虽然它的结果是痛苦、失败的,甚至是不幸的,但正是教训,才能给孩子以一种警醒的教育力量。看到外国妈妈拒绝帮助自己那跌倒的孩子爬起来,只是在旁边鼓励他,这也是一种教训,一种哲理的生活教育。当父母年迈时,有谁能帮助你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呢?只能是你自己!
  “教”本来是个象形字,意思是一个成人手拿木棒在示范,在传授“抓、放牧、打”等,充满着实践的意味。“训”自然就是用言语来传授生活、生存的内容。二者合起来,也可以理解为:教育就是“身教+言教”。其中“身教”既指施教者示范,又指受教者的躬身践行。
  今天,我们倡导的游戏活动是教育。真诚是教育,尊重是教育,其实教育的内涵比这些要丰富得多。适当的拒绝、冷落、经历失败、教训等也都是教育。
  一位美国作家曾经深情地回忆自己小时候学习写作的情景:当他把自己的第一首小诗拿给妈妈时,妈妈夸奖他棒极了;可是当他拿给父亲看时,父亲却说:实在是糟糕透了!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但就是在母亲的鼓励与父亲的挑剔中,他成长为著名的作家。作家本人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他也许不能成为一名作家。
  当然,给孩子以教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他吃苦头,关键在于帮助孩子找原因,鼓励他自己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此外也应该教给他必要的安全知识。
其他文献
那年“六一”,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要进行朗诵比赛,当时院里有个叫童童的小朋友和儿子在一个班,他妈妈问我:“朗诵比赛有个单独朗诵的环节,你儿子报名了吗?”见我摇头,她马上说:“孩子从小就要出类拔萃,我一定要为儿子争取这个名额。”结果,我儿子回家就玩儿,而童童却要被他妈妈逼着读古文。  “六一”那天,我到幼儿园看表演。儿子在集体朗诵中读得摇头晃脑,我使劲为他鼓掌,竖起大拇指赞他“棒”—儿子快乐地对我眨眨眼
期刊
孩子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使自己感到自卑。  例如,被老师批评了,自己穿的衣服没有小伙伴的好看,上台表演时出现了差错……每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都心中暗暗焦急。这种自卑心理,会不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会不会影响到他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伴随他一生呢?其实,为孩子清除心中自卑的阴影,您完全可以帮他做到!     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
期刊
“我的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有一段时间要学画画,我们就给他报了班,他学了几个周末就不去了;后来又吵着要学小提琴,并保证好好学,开始表现不错,老师也表扬他,但是不到一个月,又说不好玩,死活不去。他做什么事都这么虎头蛇尾,开始决心很大,干劲很足,但是三天热乎劲儿过去就稀松平常了。哎,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军军妈一提起军军就抱怨。  军军妈的困惑我也曾遇到过,每次我都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
期刊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剖腹产孩子越来越多。一些儿科专家指出,剖腹产生的孩子,容易患上感统失调症。下面的游戏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    第一关:走“平衡木”  两块大约长2米宽15厘米的长条木板对接在一起,中间和两头最初先垫两本书,让孩子在木板上走。  作用:训练孩子的前庭平衡感觉和本体感。“平衡木”的高度和长度可根据孩子表现情况逐渐增加,从而有效改善孩子视觉判断不良、胆小的状况。    
期刊
  
期刊
做手工也会引发“孤独症”?    女儿今年升大班。暑假我们要上班,又没请到合适的保姆,就把她一个人关在家里过暑假。她每天用折小船和千纸鹤来消磨时间。一个假期她折了800多只纸鹤和40多只小船,我们还夸她变得文静了,手也巧了。然而开学后老师却说她变得内向自闭,老是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我懵了:难道多做手工也会引发“孤独症”?  郑州 庄涵  庄涵读者:  不必担忧,你女儿所患的并非“孤独症”,而是
期刊
小宝在北京一所很有名气的小学读书。他的父母从外地来北京经商,家里还有一个4岁的妹妹。家里经济状况很好,有奔驰车,有别墅,一天三顿饭都在大饭店吃。每年的假期全家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旅游。  家长认为孩子主要有三个问题:   1. 好动 写作业的时候经常摸摸这,摸摸那,一边玩一边写。但是他在看电视、画画的时候不动。   2. 对于兴趣爱好总是不能坚持下去 爸爸给他报了书法、绘画、游泳、钢琴等兴趣班。刚开始
期刊
有一幅《小牛学耕》的漫画:画上有一农夫,手牵牛绳大喝:“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后面一个干瘦老头,秃顶,戴副眼镜,身穿黑马夹,使劲地揪着牛尾巴,理直气壮地回答:“不会耕田,怎能下田?”  这是一幅富含哲理让人深思的漫画:世上难道有生下来就会耕田的牛吗?既然没有,那么就得学,就得实践。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却行不通。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视若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啥事也不让他们干,
期刊
那年我们刚到美国,女儿在当地一家幼儿园读书。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一个小男孩正专心致志地拼装玩具超人。当他把超人拼装好时,被一个大个子男孩一把抢去,并被推倒在地。小男孩从地上爬起来,跑到老师面前哭诉。  我以为老师定会调查事情的真相,再严厉地批评大个子男孩一顿,然后安慰受伤的弱者,让抢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给他,并且道歉认错。  然而老师没有这么做,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对挨
期刊
瞧瞧我的女儿,4岁的阿曼达知道多少的事情哪!她特意选了个日子,把她知道的事情一点一滴,事无巨细地列数出来:一加一等于二;黄色加上蓝色会变成绿色;企鹅有翅膀但是不会飞……她说呀,说呀,一刻也不停。最后,她终于说完了。  “妈妈,”她一本正经地说,“我什么都知道。”  我显出一副信以为真的模样,事实上却是在心中偷笑,一个4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呢?  凭着我将近而立之年的人生经验,我敢说我知道所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