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瘤胃作为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加工厂,其内环境稳定和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影响着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建立与数量的多少对反刍动物的生活与生产有着重大意义,适宜的精粗比例是科学饲养反刍动物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作用和多样性,以及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各项指标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日粮精粗比;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消化道独特的部分,历来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反刍动物的瘤胃就像一个庞大密闭的发酵罐,瘤胃内含丰富的微生物菌群,加上其密闭、厌氧的特点,适宜的微生物区系结构维持着这个天然发酵罐的平衡。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具有重要的营养学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日粮粗精比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为反刍动物饲养中确定精粗料比提供依据。
1、瘤胃微生物
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可分为细菌和纤毛虫两大类,其中细菌有 60 多种, 纤毛虫有 40 多种,都为厌氧。反刍动物利用瘤胃微生物将各种饲料转化为宿主动物可利用的营养素。协同关系和竞争作用普遍存在于瘤胃微生物之间,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被其它微生物利用,而不同发酵产物被微生物利用底物转化的代谢之间相互依赖,更好地维持瘤胃的内环境。瘤胃中的原虫和细菌也存在着竞争和寄生的双重关系。
1.1 瘤胃细菌
瘤胃中根据细菌不同的功能,可将其分为纤维降解菌、半纤维素降解菌、淀粉降解菌、脂肪降解菌、蛋白降解菌、酸利用菌、乳酸产生菌、瘤胃产甲烷菌和其他瘤胃细菌。
1.2 瘤胃真菌
瘤胃中有厌氧真菌,根据游离抱子的形态和菌丝的形成方式,将它们划分为2个类型,即多中心类型真菌和单中心类型真菌,这些真菌能分泌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该酶的活性在所有瘤胃微生物中最高,因此,利用瘤胃真菌降解纤维素成为研究的热点。
1.3 瘤胃原虫
瘤胃中原生动物在数量上比细菌少很多,但在生物量上并不比细菌少。瘤胃原虫主要包括厌氧型纤毛虫和鞭毛虫。纤毛虫可以分为两个类群:全毛型菌群和寡毛型菌群。鞭毛虫在瘤胃中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个体也很小,其总的生物量极少。原虫蛋白质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价值,可以为反刍动物提供高效的蛋白质。
2、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2.1日粮精粗比对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
日粮精粗比可影响瘤胃中不同种群细菌在数量上的变化。随着饲粮中的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的增加,进入反刍动物瘤胃的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会大量增加,这就给瘤胃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而,瘤胃细菌浓度会逐渐升高。当饲粮NFC /NDF比由1.02升至1.24时,瘤胃细菌总数和乳酸杆菌的浓度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变,当NFC /NDF比为1.63时,两者的数量均开始出现显著增加,说明瘤胃细菌总数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依赖于饲粮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素和能量[1]。由于日粮精粗比同时也影响瘤胃容积,一般采食高精饲料的反刍动物瘤胃容积小于采食高粗饲料的反刍动物瘤胃容积。因此,不同日粮条件下瘤胃细菌总数可能相当。
2、2日粮精粗比对瘤胃真菌种群的影响
饲料精粗比对瘤胃内厌氧真菌数量有显著影响。精粗比增加时,瘤胃真菌数量显著下降,因为可能是由于精料增多,可溶碳水化合物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导致瘤胃ph值迅速下降,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瘤胃内容物在瘤胃内滞留的时间缩短,减少了真菌生存的附着基础,使之数量下降[2]。因此, 瘤胃液中大量的可溶性糖的存在可能不利于游动孢子在植物颗粒上的附着及其萌发。
2、3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原虫数量的影响
瘤胃原虫的数量很大程度受饲粮因素的影响并与瘤胃pH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 采食全粗饲料的反刍动物瘤胃内含有很多的纤毛虫, 随着饲粮精料比例的提高,瘤胃原虫数量增加。当日粮中粗饲料含量为 40 % ~50 %时, 瘤胃内原虫数量最大, 其种类也最丰富。随着饲料中精料的不断增加,原虫会得到的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来继续生长和繁殖[2],所以,原虫的数量会逐渐增加。原虫能以较快的速度吞噬淀粉和相对较慢的速度发酵淀粉,这对于高精料日料条件下稳定瘤胃pH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较低的酸性环境下原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这又会促进VFA产生[3]。日粮精粗比例也影响纤毛虫的组成。饲喂干草或牧草时, 内毛虫数量占总数的 40 % ~90 %, 日粮中添加精饲料时, 内毛虫数量可达整个纤毛虫数量的 90 % ~98 %。
以上分析表明,刍动物全混合日粮(TMR)中的精粗料比对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及瘤胃内的生态均有明显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韩昊奇等.同NFC /NDF比对奶山羊瘤胃微生物及瘤胃pH变化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 23(4):597~603
[2] 高巍, 孟庆翔.瘤胃细菌、原虫和真菌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相对贡献及其相互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5):98~104
[3] 孫云章,毛胜勇,姚文,等.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共培养发酵特性及菌群变化[J].微生物学报.2006,46(3):422~426
关键词:日粮精粗比;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消化道独特的部分,历来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反刍动物的瘤胃就像一个庞大密闭的发酵罐,瘤胃内含丰富的微生物菌群,加上其密闭、厌氧的特点,适宜的微生物区系结构维持着这个天然发酵罐的平衡。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具有重要的营养学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日粮粗精比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为反刍动物饲养中确定精粗料比提供依据。
1、瘤胃微生物
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可分为细菌和纤毛虫两大类,其中细菌有 60 多种, 纤毛虫有 40 多种,都为厌氧。反刍动物利用瘤胃微生物将各种饲料转化为宿主动物可利用的营养素。协同关系和竞争作用普遍存在于瘤胃微生物之间,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被其它微生物利用,而不同发酵产物被微生物利用底物转化的代谢之间相互依赖,更好地维持瘤胃的内环境。瘤胃中的原虫和细菌也存在着竞争和寄生的双重关系。
1.1 瘤胃细菌
瘤胃中根据细菌不同的功能,可将其分为纤维降解菌、半纤维素降解菌、淀粉降解菌、脂肪降解菌、蛋白降解菌、酸利用菌、乳酸产生菌、瘤胃产甲烷菌和其他瘤胃细菌。
1.2 瘤胃真菌
瘤胃中有厌氧真菌,根据游离抱子的形态和菌丝的形成方式,将它们划分为2个类型,即多中心类型真菌和单中心类型真菌,这些真菌能分泌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该酶的活性在所有瘤胃微生物中最高,因此,利用瘤胃真菌降解纤维素成为研究的热点。
1.3 瘤胃原虫
瘤胃中原生动物在数量上比细菌少很多,但在生物量上并不比细菌少。瘤胃原虫主要包括厌氧型纤毛虫和鞭毛虫。纤毛虫可以分为两个类群:全毛型菌群和寡毛型菌群。鞭毛虫在瘤胃中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个体也很小,其总的生物量极少。原虫蛋白质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价值,可以为反刍动物提供高效的蛋白质。
2、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2.1日粮精粗比对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
日粮精粗比可影响瘤胃中不同种群细菌在数量上的变化。随着饲粮中的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的增加,进入反刍动物瘤胃的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会大量增加,这就给瘤胃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而,瘤胃细菌浓度会逐渐升高。当饲粮NFC /NDF比由1.02升至1.24时,瘤胃细菌总数和乳酸杆菌的浓度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变,当NFC /NDF比为1.63时,两者的数量均开始出现显著增加,说明瘤胃细菌总数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依赖于饲粮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素和能量[1]。由于日粮精粗比同时也影响瘤胃容积,一般采食高精饲料的反刍动物瘤胃容积小于采食高粗饲料的反刍动物瘤胃容积。因此,不同日粮条件下瘤胃细菌总数可能相当。
2、2日粮精粗比对瘤胃真菌种群的影响
饲料精粗比对瘤胃内厌氧真菌数量有显著影响。精粗比增加时,瘤胃真菌数量显著下降,因为可能是由于精料增多,可溶碳水化合物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导致瘤胃ph值迅速下降,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瘤胃内容物在瘤胃内滞留的时间缩短,减少了真菌生存的附着基础,使之数量下降[2]。因此, 瘤胃液中大量的可溶性糖的存在可能不利于游动孢子在植物颗粒上的附着及其萌发。
2、3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原虫数量的影响
瘤胃原虫的数量很大程度受饲粮因素的影响并与瘤胃pH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 采食全粗饲料的反刍动物瘤胃内含有很多的纤毛虫, 随着饲粮精料比例的提高,瘤胃原虫数量增加。当日粮中粗饲料含量为 40 % ~50 %时, 瘤胃内原虫数量最大, 其种类也最丰富。随着饲料中精料的不断增加,原虫会得到的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来继续生长和繁殖[2],所以,原虫的数量会逐渐增加。原虫能以较快的速度吞噬淀粉和相对较慢的速度发酵淀粉,这对于高精料日料条件下稳定瘤胃pH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较低的酸性环境下原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这又会促进VFA产生[3]。日粮精粗比例也影响纤毛虫的组成。饲喂干草或牧草时, 内毛虫数量占总数的 40 % ~90 %, 日粮中添加精饲料时, 内毛虫数量可达整个纤毛虫数量的 90 % ~98 %。
以上分析表明,刍动物全混合日粮(TMR)中的精粗料比对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及瘤胃内的生态均有明显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韩昊奇等.同NFC /NDF比对奶山羊瘤胃微生物及瘤胃pH变化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 23(4):597~603
[2] 高巍, 孟庆翔.瘤胃细菌、原虫和真菌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相对贡献及其相互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5):98~104
[3] 孫云章,毛胜勇,姚文,等.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共培养发酵特性及菌群变化[J].微生物学报.2006,46(3):4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