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怎样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个学科的基础教学任务。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资源优势,塑造学生美好的思维品德。历史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不但具有丰富的知识,更有健康向上的美好品德。
  
  一、加强爱国主要教育,培养高尚情操
   爱国主义一直是历史教育的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几千年来,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所向无敌挺身而出,甚至不惜以身报国。翻开中国民族历史长卷,诸如屈原自沉汨罗、以身“死国”,岳飞“仰天长啸”、屈死风波亭,“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图维新成仁的谭嗣同,忧国忧民舍身蹈海的陈天华,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誓死抗日、壮烈现身的杨靖宇,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志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朝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名诗人朱自清为了临终前虽贫病交加,饿死不领美国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影响气概和爱国的硬骨头精神。诸如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国人始终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尤其要从小立志,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祖国最高利益紧紧相连。
  
  二、加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美好品德教育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坚忍不拔,奋发向上,艰苦奋斗,伟人类造福的实例举不胜举。心忧天下的范仲淹,青年时期就有高尚情操,虽家境贫寒,但立志成才,刻苦好学,刻苦磨砺自己的意志情操。范仲淹为官后,忧国忧民,忠于职守,在朝廷当官,敢于直谏权贵;排到西北,为巩固边关费心尽力;回到朝廷,伟改革朝政,呕心沥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的总结,也是后人学习的精华所在。李时珍为祖国医学专业历尽艰辛,寻遍千山觅草药,在27年中,走遍大江南北,终于写下近200万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匠”。张衡、僧一行勤于学习,博学多才,刻苦钻研,对工作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张衡创制了地动仪,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定子午线长度,成为古代著名科学家。这些都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事业,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忍不拔,奋发努力,最后成就了大业的光辉典范。在历史教学中应注入时代的血液,使学生不断树立起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敢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思想品德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外族入侵和列强蹂躏,但她确实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使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但却总是与中华民族和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流,锐意进取,勇于革故鼎新无法分开。秦国商鞅,立木城门,以表改革之志,惨遭车裂,牺牲生命,却使秦国后来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灭诸侯称帝业”的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宋代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用于进去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明朝时期的徐光启等沟通中外文化的先行,敢于破除民族偏见,弥补了中国教学的不足,学习西方水利机械,写进了《农政全书》,在修历时既重视观察仪器,又注意“会通”并且不盲目崇拜,表现出求实创新的博大胸襟。在中国近代、现代李大钊宣传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善于学习,革故鼎新的优良传统。
  
  四、培养学生严谨勤学、勤劳有为的思想品德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以不屈不饶、拼搏进取的想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学是分不开的。勤劳、勤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伟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司马光一声勤奋好学,编纂了我国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的《资治通鉴》,这本书包容了1300余年的史实,价值非凡。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古人这些勤学好问的实例在历史教材中比比皆是。
  
  五、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崇尚文明的思想品德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文王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他上孝父母,下怀平民百姓,,并设立三老五更制度来尊奉老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尊敬师长的典范。朱德1909年离开家乡以后仅见过他的母亲一次,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但仍节省下一部分钱寄给母亲。母亲过世了,朱德非常悲痛地说:“我用什么方法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热爱母亲,热爱人民,热爱党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尊老爱幼的传统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文明应有的典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倒履相迎”,“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是十分重视礼仪的民族。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中,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使之从小树立起社会主义文明风尚。
  
其他文献
【摘要】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怎样让学生通过中学物理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很值得中学物理教师们深思。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首先是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必须转变观念;其次是通过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再次是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以便“学以致用”。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现实的社会及教
期刊
【摘要】 教与学这一动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若能以“问题”为载体,并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以此启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激活学生思维的源泉,张扬学生自我个性,释放生命能量,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高效化学课堂;有效载体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
期刊
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对于如何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设法调动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中三年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
期刊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人形象地将人划分为三类:有德有才之士是正品,有得无才只士是次品,无得无才之士是废品,有才无德之士是毒品。其中的内涵令人深思。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应该还有敌五类,即“精品”。具体来说,应当有踏实磊落的人格,虚怀若谷的胸怀若谷的胸襟,坚忍不拔的意志,孜孜不倦的精神,以及严于律己的行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精品,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
期刊
只要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设置激发学生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就足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一、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
期刊
【摘要】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初步实施探究式学习,以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探究,
期刊
【摘要】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不懈追求
期刊
【摘要】 政治课主要特点在于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特别注重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活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它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与塑造。这些内容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创设一切有利因素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完成思想上的升华。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教学    新教材的新特点给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们必需进行新
期刊
【摘要】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 新教材;新观念;教学方法    一、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今的历史教学不在是呆板的说教,枯燥的记忆,更多的是使历史这门枯燥的学科让学生乐学,好学。那么就需要教师更好的设计教学,学会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出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诱思,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设疑诱思,其实质就是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新课一开始的设疑,犹如磁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