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深刻 情真意切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26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示例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赏析
  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和“我”的心情,然后用“我爱我母亲”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抒发了十分真挚、朴素的内心情感。“特别”“值得”“永远”等词,或是表示强调的副词,或是富有力度的动词,于朴实中饱含着朱德总司令对母亲去世的隐忍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2.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赏析
  一个“好”字,一个“总是”,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还要”有递进的意味,写出母亲的辛劳,她每天的劳动内容多、劳动强度大,突出母亲是个“好劳动”,暗含“我”对母亲的崇敬、心疼之心。“还能”写出母亲的能干,暗含“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赏析
  两个“永远想念”,回环往复,母子之情感人肺腑。第一个“永远”,写出母亲对献身革命事业的“我”的思念;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牵挂与惦念。当听到母亲想见“我”一面却未能如愿时,“我”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既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我”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赏析
  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虽然是未加修饰的,但却是最生动的。“离我而去”“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等,都是发自肺腑的平常文字,浸透着“我”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同时,作者化悲痛为力量,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升华到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活学活用
  请你说说下面几段文字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质朴的语言来表达真挚情感的。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胡适《我的母亲》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3.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葉,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韩逸萌《奶奶的粽子》
  (参考答案见下期)
  课文导入
  初读《回忆我的母亲》时,可能觉得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细细品味,耗精力去研读。其实不然,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自然成文,质朴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他文献
最难忘数学老师的那双“阴阳眼”。  他生氣的时候,眼睛圆睁,发出利剑般的光芒,让人不寒而栗;高兴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线,眼角丝丝缕缕的皱纹像秋阳下盛开的菊瓣,让人心旷神怡。  每次周考后,数学老师总喜欢中午自习时坐在讲台上批改试卷。当他眯起眼睛,露出满意的笑容时,一定正在试卷上勾出一道道向上扬起的弧线;若是他的眼睛瞪大了,似乎要喷出火来,那他的笔一定正在狠狠地向下画出一道道斜杠。  “小A,你给我
期刊
(总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1.“烟波江上使人愁”“江入大荒流”中的“江”指的是 ;“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的是 ;“最愛湖东行不足”中的“湖”指的是 。(3分)  2.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大地上战火纷飞,许多国际友人来中国进行援助。其中有三位杰出的记者,他们经过实地采访后,写下了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他们的名字及作品分别是
期刊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
期刊
我们村里有个很酷的老人,为什么说他酷呢?因为他不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样,每天大都无所事事、神神叨叨的,相反,他的背总是挺得很直,闲时总是搬一把椅子,在门口的桂树下看报或是沉思。  村里的老人都叫他七哥,他是地主出身,排行老七。在那个老人口中混乱的年代,他的亲人们死的死,跑的跑,他也就成了孤儿。慢慢地,有了叫他七伯伯、七爷爷的人。  听老辈人讲,七爷爷的父亲是一位乡绅,年末,总会给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
期刊
十四五岁的年纪,正行走在快速成长的路上。其间,少不了与长辈的论战交锋。孩子说:“我要这么做。”而长辈往往会阻止:“孩子,你不能那么做。”孩子说:“成长真烦恼!”长辈说:“我们都是为你好。”孩子有孩子的想法,长辈有长辈的观点。遇到这种情况,双方该如何沟通与交流呢?下面是来自山东阳信县河流镇中学的张超同学与他长辈的几个交锋片段,既有交锋失败的灰头土脸,也有辩论胜利的自信满满,还有得不到答案的困惑。不知
期刊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傳》一书回顾了居里夫人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的是居里夫人的崇高品质、工作精神、处世态度。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伟大的人格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
期刊
一天,路边两个小孩辩论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他们最近,什么时候离他们最远。一个小孩说:“当然是早晨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最近,中午太阳离我们最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个车盖,到中午时仅一个盘子那么大。”  另一个孩子则反对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最近,早晨的太阳离我们最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冷,到了中午时天气却很热。”  在他们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正好孔子经过这里。两个小孩急忙上前请教,孔子听
期刊
我对年轻人说一句吧,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学会从书中得到知识和乐趣,这样子,任何人也剥夺不了你的乐趣。  读书可以解惑,你的人生会一直快乐的,当你热爱读书,那你碰到人生中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你也可以应对,因为读书,你可以将这些挫折看得不重要了。读书能让你获得一辈子的快乐。  对于我来说,我对书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认识层次,但确实在曾经一段苦闷的日子里,我买了许多书来看,因为这些书,我觉得自己不寂寞了
期刊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佃( )农 溺( )死 妯娌( )( )  和睦( ) 不辍( ) 祖籍( )  衙( )门 横( )蛮 差( )役  劳碌( ) 慰勉( ) 私塾( )  任劳任怨( ) 周济( ) 外甥( )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解释。  (1)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2)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3)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
期刊
朱德总司令的《回忆我的母亲》,开门见山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而文中写父亲去世,却用了一句“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一个“悲痛”,一个却是平淡的“死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1.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刚刚去世。  作者的父亲是1919年去世的,母亲是1944年去世的,中间相隔了25年。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刚刚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并且母亲对他影响至深,当然悲痛了;而此时父亲已经去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