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与能力培养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ue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情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学生的兴趣最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与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密切的关联,具有较强的问题性,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乐于去探究。
  1 运用直观手段,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1.1 通过地理教具演示,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例如:地图是地理学习的最常用工具,但地图是地表景象的真实反映吗?学生可能会说:那当然。教师为了说明平面地图会产生变形这一地理事实,可先出示两幅采用不同制图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一幅为等角投影图、另一幅为等积投影图),然后让学生比较两幅图上格陵兰岛的形状和面积有何不同?学生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矛盾事实促使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格陵兰岛的形状和面积如何才能在地图上得到较真实的反映?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格陵兰岛,学生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平面地图上的地理事物产生了形状上或面积上的变形。而这一新知识完全是学生通过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自我获得的。
  1.2 通过地理实验演示,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例如:我们进一步探讨平面地图为什么会产生变形时,教师可以把一废旧的地球仪的表皮按经线方向一块块剥下,让学生试着将其拼成一幅完整的平面地图,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时,学生的日常经验与实验结果发生了矛盾冲突。而且这一实验还使学生隐晦的感觉到平面地图之所以产生变形是因为球面具有不可展性。那我们所常见的平面地图为什么又都是完整的呢?这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探索。
  2 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2.1 通过当代伟人、专家学者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创设地理问题情景
  例如:三峡工程是我国的跨世纪重大工程,它最早由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提出,通过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建设。但三峡工程的建设会不会如一些学者所言是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能否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的争论却一直未停。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专家学者的各种不同观点,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地理学知识对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共同点、不同点,乃至矛盾之处,最终独立作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对资料的整合、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比较、对照等逻辑思维方式,提高了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2 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所持有的不同看法引起的矛盾冲突,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这种方法对激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最有效,而且能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本在论述全球变暖将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时,列举了不少不利影响,并认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有些学生会想:气候变暖是一件坏事吗?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学生也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如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等。
  3 利用某些地理现象的特殊性,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分布不符合一般地理规律,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可以利用这一特殊与一般的矛盾,设置地理问题情景。这样,通过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现象实质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例如:地球上气温的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但是,为什么“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这是课文内容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教师利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探索、发现影响气温分布的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考虑、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抓住学生典型普遍错误,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例如:在进行方向判断时,教师发现,不少学生认为“凡是经度为东经度的任何地点都是在经度为西经度的任何地点的东方”。教师可利用这个典型普遍错误为依据设置一问题:位于40°N、120°E附近的北京在40°N、120°W附近的旧金山的什么方向?多数学生认为北京在旧金山的东方。教师再让学生根据世界政区图进行判断。从图上不难判断出北京应该是在旧金山的西方。这时,矛盾产生了,这一矛盾使学生产生了困惑,从而激发了其探索真知的欲望。
  5 联系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许多地理知识都和国家经济建设、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完全可以从现实中提出一个课题,作为一种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时,可联系当地实际,设置问题情景。如结合扬州实际,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扬州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汽车使用液化气和无铅汽油?扬州市区为什么要禁鸣喇叭,控制工地施工的时间?扬州为什么要告别街头垃圾桶?为什么大运河水这么脏?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城市环境状况的严峻性。然后教师进一步设问:如果你是环保局长或扬州市长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设问,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充分反映学生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隨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必要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评价等地理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健康第一”观念的确立,学校体育课的不少问题日渐凸现。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更令人担忧。本文就农村体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体育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健康第一”观念的确立,学校体育课的不少问题日渐凸现。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更令人担忧。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
期刊
【摘 要】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法便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教学改革最为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就是让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这也是每个学生数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所必需的学习情境,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作相关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实践  1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不等于脱离教材的活动,作为初中教师首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新是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学生自流,应加强管理,加强交流,加强引导,让学生快乐的阅读,为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做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  【关键词】管理;品味;交流;素养;引导;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花,只有读过很多书,才能酿出蜜来。”然而经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
期刊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还应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要个性解读文本,重构文本,以独特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就要找准文本的切入点。下面就以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为例,浅析这一问题。  1 标题质疑法  标题质疑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题目进行质疑,帮助学生解读题目,并形成问题,选择最重要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对文章内容进行重构。文章的标题形式多种多样,有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初中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挖掘和提升。这一点与以往的教学理念大有不同,对教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角色,不断加强学习,努力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初中地理新课程不再提倡死记硬背的
期刊
【摘 要】引入新课环节设计得好坏,对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起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贴近性、参与性、实践性和评价性等八个因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引入;影响因子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必要的环节,也是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坏,对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起重要的作用。  总结多年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大凡比较好的
期刊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困生在学校中是客观存在的,而学困生的品德行为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反复性,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需要贯彻教育性原则,坚持用事物相互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学生的发展变化,需要老师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这就象跳舞需要走好每一个舞步一样,只有用优美规范的舞姿才能赢得观众的好评。  1 思想转化的前期阶段要舞好第一步——挖掘“闪光点”,在激励中求进
期刊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的科学探讨,多角度、多层次地阐释了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性本质内涵及其潜在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活动。它立足于语文学科,以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宗旨,以丰富的学习内容、灵活的学习方式等学习要
期刊
【摘 要】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1 高中数学应用教育的现状  如何贯彻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