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在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和广泛的需求,我国各大行业特色高校对此纷纷进行探索和实践。然而,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产教融合深度与力度不足、机制与体制不通畅等缺陷,亟待从顶层设计、模式构建与运行等方面实施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 时代,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企业、行业与市场的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成为行业特色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这既是其未来发展的曙光,也是对其提出的严峻挑战。对于立足行业发展的行业特色高校而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其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大举措,更是其与时俱进、转型发展、科学务实的必经之路。
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指出:“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2015年1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地方本科高校要主动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市场需求,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以培养区域、行业生产服务一线,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技术人才和适应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新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学校的办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环节融合于产业链、公共服务链和价值创造链。”从世界发达国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形式各异,但都积极鼓励和推动行业、企业、社团等以多种形式支持产教融合,引导物质、人才和技术等多资源渠道进入教育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国外已形成一些典型的模式,积累了颇有成效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比较成功的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澳大利亚的“TAFE”、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
但是,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行业特色高校應当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竞争能力和社会办学声誉?显然,仅仅依赖高校自身力量,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各行业特色高校纷纷探索产教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推动企业、高校之间的开放、合作、协同、共赢。
二、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现状分析
最早,产教融合在我国专指职业教育。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战略的实施以及高校的转型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之外的各行业和地方高校、企业关注的焦点以及发展的重心。
第一,行业特色高校“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的基本格局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自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领军人物,使学校从依托行业转变为引领行业。2015年1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要主动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市场需求,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以培养区域、行业生产服务一线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技术人才和适应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新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教育部批准,我国于2014年成立了由众多地方高校、行业大学、国外高校及教育机构、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政府部门等联合举办的非官方论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该论坛围绕“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最新理念和实践,建立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通过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高校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校的智力和人力支持,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入到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军之中。例如,中兴通讯于2014年12月和我国教育部签署《信息通信技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协议》,在ICT创新实训中心、校企联合实训基地等方面与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实践,自2015~2020年由中兴通讯为每个创新基地捐赠价值500万元的设备。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针对ICT(信息通信类)用人单位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重庆邮电大学积极与IBM、思科、中兴通讯、安谋(ARM)、慧科教育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合作,采取共建人才培养共享平台和政产学研用教育联盟等多项措施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困境及对策
当前,我国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大多停留在职业教育层次,甚少对行业特色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研究,且主要以培养模式的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实证研究。一方面,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仍处于较低层次的校企合作阶段,还未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理想状 态。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已将高校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产教融合,但由于受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区域经济差异、行业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政府、高校、企业和行业在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较多的困惑和难题。如产教融合机制与体制不顺畅,人才培养同质化;产教融合配套制度缺失,资源整合难;融合模式单一,合作不深入等。
因此,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顶层制度设计改革、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体制机制创新上有着较为迫切的诉求,还有待深入研究与实践。其一,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同时从教育和经济领域开展制度的顶层设计,实施创新;其二,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政产学研用共建产教融合生态圈,综合施策,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产教融合深化纵向发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培养模式和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邓前军,陈东初,袁毅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
[2]贾玉超.美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以社区学院、综合大学与理工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4).
[3]沈陆娟.创业教育互动合作模式构建研究——以美国社区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1).
[4]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5]曹 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1).
[6]崔民日,周治勇.地方本科高校、企业、政府产教融合对策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4).
[7]李正卫,王迪钊,李孝缪.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1):150-154.
[8]施也频,陈 斌.产教融合 特色办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18-19.
[9]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 时代,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企业、行业与市场的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成为行业特色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这既是其未来发展的曙光,也是对其提出的严峻挑战。对于立足行业发展的行业特色高校而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其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大举措,更是其与时俱进、转型发展、科学务实的必经之路。
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指出:“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2015年1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地方本科高校要主动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市场需求,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以培养区域、行业生产服务一线,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技术人才和适应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新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学校的办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环节融合于产业链、公共服务链和价值创造链。”从世界发达国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形式各异,但都积极鼓励和推动行业、企业、社团等以多种形式支持产教融合,引导物质、人才和技术等多资源渠道进入教育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国外已形成一些典型的模式,积累了颇有成效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比较成功的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澳大利亚的“TAFE”、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
但是,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行业特色高校應当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竞争能力和社会办学声誉?显然,仅仅依赖高校自身力量,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各行业特色高校纷纷探索产教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推动企业、高校之间的开放、合作、协同、共赢。
二、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现状分析
最早,产教融合在我国专指职业教育。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战略的实施以及高校的转型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之外的各行业和地方高校、企业关注的焦点以及发展的重心。
第一,行业特色高校“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的基本格局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自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领军人物,使学校从依托行业转变为引领行业。2015年1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要主动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市场需求,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以培养区域、行业生产服务一线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技术人才和适应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新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教育部批准,我国于2014年成立了由众多地方高校、行业大学、国外高校及教育机构、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政府部门等联合举办的非官方论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该论坛围绕“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最新理念和实践,建立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通过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高校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校的智力和人力支持,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入到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军之中。例如,中兴通讯于2014年12月和我国教育部签署《信息通信技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协议》,在ICT创新实训中心、校企联合实训基地等方面与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实践,自2015~2020年由中兴通讯为每个创新基地捐赠价值500万元的设备。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针对ICT(信息通信类)用人单位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重庆邮电大学积极与IBM、思科、中兴通讯、安谋(ARM)、慧科教育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合作,采取共建人才培养共享平台和政产学研用教育联盟等多项措施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困境及对策
当前,我国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大多停留在职业教育层次,甚少对行业特色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研究,且主要以培养模式的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实证研究。一方面,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仍处于较低层次的校企合作阶段,还未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理想状 态。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已将高校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产教融合,但由于受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区域经济差异、行业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政府、高校、企业和行业在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较多的困惑和难题。如产教融合机制与体制不顺畅,人才培养同质化;产教融合配套制度缺失,资源整合难;融合模式单一,合作不深入等。
因此,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顶层制度设计改革、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体制机制创新上有着较为迫切的诉求,还有待深入研究与实践。其一,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同时从教育和经济领域开展制度的顶层设计,实施创新;其二,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政产学研用共建产教融合生态圈,综合施策,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产教融合深化纵向发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培养模式和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邓前军,陈东初,袁毅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
[2]贾玉超.美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以社区学院、综合大学与理工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4).
[3]沈陆娟.创业教育互动合作模式构建研究——以美国社区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1).
[4]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5]曹 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1).
[6]崔民日,周治勇.地方本科高校、企业、政府产教融合对策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4).
[7]李正卫,王迪钊,李孝缪.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1):150-154.
[8]施也频,陈 斌.产教融合 特色办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18-19.
[9]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