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探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将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下面笔者就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因素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能动性,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改革目标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缺陷。
  1.教育观念。
  一线教育工作者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改革不断深入的有效保障。当今部分教师观念缺失,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秉持“应试教育”理念,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2.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調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当前一些教师仍然使用结论式的教学模式,一开始就将结论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这种模式极大地阻碍了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重结果、轻过程。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参与。这样学生就会缺乏独立思考,无法发挥主体作用,影响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策略
  1.贯彻改革精神。
  针对教学观念的缺失,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定期参加培训,加强自身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将改革精神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师生交流锻炼思维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高观察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拓展分析能力。对此,教师应该将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2.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利用情境导入教学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讨论,为教学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故事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教师要充分发掘历史与现实的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生动多样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4.设定契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对此,教师既要备课标,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反思,精心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要想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准备,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一、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教师  1.用微笑迎接每个学生。  思想品德课时较少,因而思想品德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也较少。所以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思想品德教师都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上课时,教师要面带微笑讲课;课间,教师要与学生愉快相处。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要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引导他们逐渐克服缺点。  2.信任和鼓励学生。  思想品德教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为创刊于1936年的《西北农林》,是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农业学术期刊。其后历经《西北农报》、《西北农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大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国际投资规范的最新发展,中国的外资立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资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规范途径做出了初
在加入WTO的今天,应以制度创新的视角来分析全球化趋势.只有通过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制度建设,来满足人民生产性努力的欲望,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 ”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学阶段的德育较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学校将部分管理权交还给学生,使其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道德成长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伟大进步,在对学生的德育培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  当今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可归纳为学生自身、家庭、社会这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就成为历史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历史创新教学进行探讨。 一、教学理念之创新 长久以来,传统的历史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滔滔不绝,而学生却鸦雀无声。因此,大多数历史教师都已经习惯了自问自答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俨然变成了教师的
一直以来,教师在初中阶段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与公民意识教育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课程,它对初中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一个国家国民的公民意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状况。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公民素质
目的:总结梳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10年内病理特征变化,为今后PGD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20年3月接受肾活检后确诊为PGD的患者305例,将2010年2月-2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产铀区,花岗岩型铀矿分布广泛。本文主要根据前人对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形成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其与成矿热液关系等研究,对印支期花岗岩的地质特征进行了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整个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有效开展思想品德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由于思想品德知识枯燥乏味,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