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英语多元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一的英语教学交流机制并不能及时调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构建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模式,将学、记、用等要素带入课堂中,才能在根源上优化英语教学。构建多元交互式教学课堂,强调对教学知识的理性拓展,才能深挖语言课程的授课价值。本文对构建小学英语多元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多元交互式课堂;小学英语;应用
  【作者简介】钱雨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从概念上进行分析,多元交互式课堂的定位似乎与互动教学理念相近,但对其教学价值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它们在内容上、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师生互动在课堂中的表现,对于技术互动、资源互动也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资源都是互相联系的。围绕交互式课堂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强调“多元素”“强互动”,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一、 学生与教师:知己知彼
  多元交互式课堂继承了互动式教学理念的基本特点,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多元交互式课堂依旧强调师生互动在教学环节所发挥的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对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投入足够的重视,完成互动教学、互动指导等任务,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在以往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仅扮演“听课”的角色,师生之间互动的机会趋近于零,学生无法解读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手段。在多元交互式教学理念下,教师必须强调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了解学生,加快英语知识的消化速度。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Hello”的教学为例,在多元交互式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与学生开展互动,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与学习能力。在这一环节,学生围绕“打招呼”这一话题应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教师进行互动,“Hello”“Hi”“How are you”等表示交流的单词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开始对文本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完成语言互动任务。部分学生所选择的英语句式来源于课外,“Good day”“How are you doing”“What’s up”等表示正式问候、非正式问候的语句进入课堂,将丰富当前的英语教学资源。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可针对问候语开展交流活动,围绕正式问候语、非正式问候语两个板块的教学知识发起交流活动,借由对语言知识的交流,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语言素质,进而完成教学互动任务。
  二、 线上与线下:并驾齐驱
  小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语言学习热情,如果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打折扣。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带入英语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教学资源。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知识的理解、分析需要学生消耗大量的时间,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偏低。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下,可尝试借助线上、线下两大互动机制发起教学活动,依靠线上技术加快教学速度,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核心知识点。教师可借助线上技术拓展当前的教学课堂,构建线上与线下互动的交流机制,强调多元交互式教学环境的构建,为课程增添新的教学资源。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In class”的教学为例,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习不同介词的使用方法。教师可借助线上材料发起教学,对线下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教学案例,如“in class”“in library”“in kitchen”等,从教学环节的“in”入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介词“in”的用法。在完成介词“in”的学习之后,可继续导入新的介词教学知识,对不同介词的使用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如“in house”与“on house”等,结合不同介词的定义,学生对介词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得出介词的学习方法。在线上教学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线下的互动经验要求学生将不同的介词加以整理,对介词的价值、定义进行分析。经过线上环境与线下教学的互动,学生将of、to、with等介词带入课堂,在课上环境中对介词的不同含义进行分析。对于介词组成的短语,如“in the front of”与“in front of”,教师必须对其含义与适用范围进行讲解,可利用线上图片展示出不同的位置关系,了解“在XX之内的前方”和“在XX的前方”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重新理解文本,借由线上技术解读线下教学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
  三、教材与生活:去伪存真
  在学生的视野中,他们需掌握的语言知识以教材为基准。当教师提出新的教学任务时,学生的第一行动依旧是“求助于教材”。当教材长期处于权威位置,教材知识与英语知识之间难免会出现新的隔阂: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更加专业、正规,但在日常交流活动中,英语知识却与日常英语交流活动之间出现了新的隔阂。围绕教材与生活两大要素构建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在教材与生活之间寻找平衡点,完成教材学习、语言知识积累两大任务,借由教材语言与生活素材的互相结合检验英语知识,确定新的学习任务。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I like dogs”的教学为例,教材知识围绕动物单词展开,但相关词汇仅表现出其本义,并不能发挥出引申价值。教师可将新的语言知识带入课堂,帮助学生分析“动物单词”的引申含义。以“dog”的学习为例,在教材中,“dog”仅代表“狗”,含义较为单一,但在英语中,“dog”能够与其他词汇互相搭配,进而形成全新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yellow dog”“rain dogs and cats”“dog-eat-dog”等出现,“dog”可以用来形容人品恶劣,也能够代表倾盆大雨,还能用来表示战争的残酷。教材与生活之间开展互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自身的英语学习范围,进而规划英语知識的学习。对于生活中的中式英语,教师也可借助教材、生活进行纠正,将有关知识重新带回到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四、现实与想象:自由发展
  想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对相关材料进行想象、分析,学生能够初步“估算”出相关材料的核心内容,进而完成学习、互动等任务。由想象得来的英语知识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是正确的,但无论正确与否,多元化知识的互相交融都会帮助学生重新理解当前的英语知识。围绕现实与想象两大要素构建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有机互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What do they do”的教學为例,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围绕教学知识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What do they do”讲述了怎样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猜测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what”“do”等关键词入手,将“What do they do”翻译为“他们做什么”,但这种翻译方式比较含混,对于英语单词的解读较为片面。部分学生则认为,“What do they do”中虽然出现了两个“do”,但两个“do”的含义是不同的,前一个“do”应该和“what”一起进行提问,强调对问题的修饰,后一个“do”才是原本的含义。借助想象,学生得出了多个不同的学习结论,并尝试对英语知识进行整理、分析,但并没有形成细致的语言学习计划。教师可对“What do they do”的核心内容进行讲解。此时,学生意识到自己观点中的错误,并对错误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反思:自己仅注意到了“what”的疑问作用,但并没有对句式的不同结构进行分析,对于单词知识的理解是片面的。在想象与现实的推动下,学生立足于既有的教学知识,主动对学习成果、学习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完成学习、互动等任务,进一步积累了英语学习经验。重视学生的语言技能,允许学生自由发挥,才能使学生更为自然地接受英语知识。
  五、 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个人的生理发展不断提升,单元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强调学习活动的多元互动,尊重学生的英语技能、思维在教学环节的表现,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在构建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尝试构建学生对学生的教学机制,依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改变单一化的教学局面。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What a day”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围绕祈使句展开,但对于祈使句的概念、定义,学生明显缺乏了解。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语言学习经验整理出不同的英语句式,对相关英语知识进行积累、反思。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将游戏中、电影中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带入课堂,完成互动学习任务。部分学生给出了表示警告的短语,如“Get out!”“Stop here”等,这种句子带有明显的警告、劝阻意味,当其意识到句子中的情感时,会主动对句子的表达特点进行整理分析,将“表示警告的句子”带入课堂。一些学生则注重单个词汇的积累与应用,如较为常见的“Please”“No”等,进而完成词汇知识的交流任务。借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新互动,个体所掌握的资源进入课堂,英语学习活动更加自由。
  总之,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强调多个资源、个体之间的有机互动,注重“交互”在教学环节所发挥的作用,带动学生构建全新的互动形式,围绕资源、技术等要素开展教学工作,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才能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朱雪珍.小学英语课堂的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探讨[J].校园英语,2016(24):143.
  [2]吴华丽.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5(9):220.
  [3]马丽,高琰,孙建顺.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113-11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目的在于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切实形成能对日后的自身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王晓霞,山东青岛富源路小学。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
摘要:本文以“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个案,深入探讨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旨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学习效益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合作学习往往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的,对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自
【摘要】从形式上来看,汉语拼音与英语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因此,对于小学的英语初学者而言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汉语拼音的影响。本文将就汉语拼音对小学英语初学者的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提出如何有效的利用汉语拼音来辅助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汉语拼音;小学英语初学者;英语教学;影响  【作者简介】葛金莲(1988.01.09-),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市万秀小学,本科,中小学系列一级教师,研究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已愈加广泛,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但在当下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总是缺乏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环节。英语的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英语的词汇量、语法等板块的教学内容密度较大,导致压缩了教师在表达方面的引导互动时间,也让其对听与说的训练逐渐边缘化。加之应试评价体系中英语试卷对听与说的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人们尤其是学生谈“考”色变。那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要不要考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考试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那么,如何把考试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探讨一条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考试之路呢?实践证明,在考试中运用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心理健康、创新思维等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深受学生欢迎,也使考试由“可怕”变为“可爱”。  本文所讲的考
【摘要】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乃是举世公认的凄美爱情悲剧。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却来自宿怨难解的对立家庭,不啻为命运对他们的捉弄。自相遇之初直至殉情而亡,喜怒无常的命运之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然而相爱的人坚贞不渝、至死相守,尤其是年轻的女主角朱丽叶。本文将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命运”这一元素及其效果、特色加以分析讨论。  【关键词】命运;朱丽叶;悲剧  【作者简介】陈灏君(1985.0
【摘要】高中英语写作是一个综合考评,英语写作融入了基础知识、语法、语句、写作思路以及情景等的综合,以写作的综合考评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非常差,英语写作能力都达不到小学的写作水平,这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要重视课堂上的英语“过程写作”。  【关键词】写作水平;学习兴趣;过程写作  【作者简介】宋
【摘要】要想让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就要对互联网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对互联网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培养和激发,让学生对知识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联网资源;整合应用  【作者简介】付杨(1980.0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临沂市青少年宫,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育。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想让服务行业发生质的改变,必须提高对人才质量的培养质量,这是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与机遇。而产教融合则是我们用来提高旅游英语教育的主要手段。在这里主要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进行实践与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实施产学融合对培养旅游英语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遇;挑战;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张凤琴,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有一个新的状态,因此,
【摘要】在英语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境教学法是在英语课堂中创设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英语,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支持,阐述了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策略和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生活场景;情境教学法;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王秋红,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