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在判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a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在放大内镜下应用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体黏膜微细结构变化的特征,进而探讨NBI在判断Hp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方法 在放大内镜下应用NBI对180例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体黏膜微细结构进行观察和分型,用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生物电荷法)和13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分析胃体黏膜微细结构与Hp之间的联系.结果 180例患者中Hp感染阳性72例,Hp感染阴性108例,胃体下部大弯侧集合静脉分为规则型(R)、不规则型(Ⅰ)、消失型(D),Hp感染率分别为6.5%、65.2%和81.5%,其中D及Ⅰ型感染率明显高于R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放大内镜及NBI下Hp感染时胃体黏膜微细结构特点是集合静脉不规则、紊乱、模糊、甚至消失,且图像清晰度显著优于单独应用放大内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护理与常规的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积极的人性化护理.结果 两组护理前SAS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与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
目的 探讨彩超对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超声科自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心绞痛组(n=40)和心肌梗死组(n=60).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斑块的超声类型.结果 冠心痛患者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心肌梗死患者颈内动脉IMT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差
目的 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信阳市中医院使用腹腔镜诊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诊断及术中情况选择手术方法.结果 106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创伤小,手术时间45~ 110 min,术中出血量少(20~90 ml),术后留置尿管24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29 h,住院天数5~7d.结论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8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康复组术后即进行足踝(被、主)动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以及梯度压力抗栓袜与压力抗栓泵辅助双侧小腿肌群收缩.术前和术后第7天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观察下肢DVT的发生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联合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至2010年在日照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194例,术前对其进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踝臂指数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并根据ABI≤0.90为阳性,ABI>0.90为阴性,IMT≥0.9 mm为阳性,IMT< 0.9 mm为阴性,设定为两项指标均为阴性为A组,ABI阳性为B1
目的 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高龄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高龄乳腺癌患者45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加强高龄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经阴道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溪市中心医院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4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和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2例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对照组42例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AM).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情况.结果 TTVM组手术时间[(46.4±11.7)] min
目的 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术后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180mg,舒芬太尼50 μg,阿扎司琼10 mg;S组:舒芬太尼100 μg,阿扎司琼10 mg.两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缝皮时接镇痛泵.注射速度为2 ml/h,负荷
目的 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吉县人民医院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114例颅脑损伤后出现脑挫伤及脑血肿的患者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初始出血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而患者的瞳孔变化、GCS评分、头颅CT中线偏移程度、环池是否消失与手术密切相关.结论 颅脑损伤后
目的 探讨运用系统性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进行规范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规范治疗的同时辅以系统性健康教育,包括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等措施.观察两组12个月后血糖控制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