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全球创业教育正在超越传统模式,强调创意的“可转化性”和创新的“可实践性”。在此理念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建立“课程—创业—孵化”的接续发展过程。牛津大学商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共生式”创业教育模式,即将其视为“精英与团队联盟共生的过程”,涵盖以学科集群为基础的教学共生模式,以精英团队为联盟的商业共生实践,以服务人才为核心的校域共生互动,体现出世界一流大学在创业教育中的前瞻性、专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牛津大学;创业教育;跨界课程;创业训练;校域共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1-0051-07
一、全球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的新趋向
世界著名创新理论先锋、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指出,社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因[1]。英国教育部自2004年起便建立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NCEE),以专业性教育推动青年创业;美国奥巴马政府也于2011年启动全国性的“创业美国”计划(Startup America),提出创业并非单纯创办企业,而是一种渗透于生活的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据欧盟调查显示,近37%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比普通人群高出3~5倍[2]。全球创业实践的“主动性”与“全民性”,从侧面反映出创业教育正在超越传统模式,向更为灵活化、共生化的方向转变。
牛津大学以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和创业教育享誉全球。据Sage UK公司发布的数据表明,牛津大学毕业生是全欧洲创立“独角兽”①企业最多的高校,涵盖社交网络、金融科技等众多领域[3]。在2017年英国《金融时报》的“创业教育”指标排名中,牛津大学高居欧洲第一位、全球第九位[4]。作为全球创业教育的翘楚,牛津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视创业教育为一个培养“精英与团队联盟共生的过程”。其中,跨界修读、项目管理、商业评估以及筹资渠道、人脉资源等方面是创业训练的重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专业的风险意识。本文以牛津大学商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共生式”创业教育模式中关于“创业课程”“创业训练”和“创业孵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及理念,为我国建设一流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牛津大学商学院的“共生式”创业 教育模式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Said Business School)是一所集学术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和创业中心于一体的世界一流商学院。虽然其建院历史仅有23年(1996年建立),但它在2019年THE世界大学排行榜中高居全球商科第3位[5],此前还在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奖》的评选中荣获全英“年度商学院”称号[6]。赛德商学院强调“共生式”创业理念,即通过植根于世界一流大学,以学科集群、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等方式,建立一个“课程—创业—孵化”的接续、共享发展过程,培养有作为的全球青年领袖,解决世界级商业难题,提供全球顶尖科研创新平台服务,实现课程、技术、资本和网络的有效融合。
(一)创业课程:以学科集群为基础的“教学 共生模式”
院长彼得·图法诺认为,以商学院为母体,提供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学科集群课程与项目培训,是目前最强大、最适合创业教育的一种模式[7]。此模式下创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极高,商学院外籍学生比例超过50%,覆盖60多个国家或地区。课程由不同学院、领域教师共同打造并组成小型团体,在保证至少一名牛津学生参加的基础上,对符合创业条件的全球参与者均可开放,体现出牛津大学创业教育的“共生”理念。
1.“要素组合制”的跨界创业课程
创业活动更多源于实践问题。由于创业本身具有跨学科性质,其教育模式应由认知实践(跨领域创业课程)和社会实践(集成项目模块)来引导,以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意孵化”的商业环境。为此,牛津大学商学院的创业课程实行“要素组合制”,由核心课程+选修课程+集成项目+应用实践+人才发展计划等五个模块构成[8](见表1)。
以2018年牛津大学全日制MBA课程为例,在为期一年的学业修习中,学生必须完成8门必修课,包括领导力基础、技术与运营管理、战略学、公司与市场、会计学、统计分析、商业金融、市场营销。其中,“领导力基础”“公司与市场”和“战略学”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维度,将在两个学期中邀请不同学院教授进行整合教学。此外,作为创业课程的一个亮点,学生需要在3个学期近40门选修课中认领9门高强度的跨学科课程,以及6个商业实践项目,最终完成知识转换和商业实战的交融。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除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商业技能以外,尤为强调跨界带来的“附加价值”,因为创业的同时必须考虑影响商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如自然资源短缺、人口变化以及医疗健康、劳动力结构等,而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商业决策和评价过程尤为重要。对一般大学创业课程较少触及的这些话题,赛德商学院却依靠整个牛津大学的智慧实行跨学科解决。譬如,应用实践模块的“全球挑战和机遇项目”,就是借助牛津大学多所学院优秀教授的力量,将关乎人类命运的话题嵌入课程之中。由于师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体系,课堂讨论常会涉及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信息学、统计学等领域,这些带來了富有生机的研究灵感。实践证明,最出色的创意往往来自于理工、人文跨界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起商学院对每位MBA学生加设“人才发展计划”(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即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到毕业的最后一天,均安排老师与其一对一接触,提供全方位辅导,包括技能提升、就业指导、个人品牌发展等。这种指导方式会持续终身,成为学生未来创业的宝贵财富,可谓“一入牛津门,终身牛津人”。
2.“虚实结合”打造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牛津大学创业教育数字化进程的一项改革。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如多人在线、实时策略、仿真模拟训练等,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创新与智慧的高度交互。
牛津大学是英国大学中最早启用虚拟教育中心(Oxford Hub for International Virtual Education,简称牛津蜂巢)的高校。在虚拟模式下,师生通过设置多种商业情景可模拟企业或行业运营环境。课堂由27台高清屏幕组成的U型屏幕墙,融合了机器人技术、面部识别技术和4D高清投影等多项尖端科技系统,可顺利完成在线教学的互动[9]。教师既可单独与学生对话,也可将学生分组教学,从课程讲授、模拟股市行情、商业谈判到类似于《龙穴》①(Dragon’s Den)等创业节目中所呈现出的提案竞赛,均能在课堂上实时呈现。平台软件还能监控每位学习者的注意力水平,可根据其面部表情和与班级的互动进行评分,使创业教学过程实现了“虚实结合”,营造出一个全新、沉浸式的“准商界环境”,从而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从教学过程看,这是以“全球社群”的方式分享个体的最新想法,再以联盟的方式集结全球人才解决国际难题。它通过即时、深度的交互,极大地缩短了就业、创业的准备时间,还使校友以虚拟形式重聚课堂,创造新的合作奇迹,实现牛津大学创业教育的全球化。
(二)创业训练:以精英团队为联盟的“商业 共生实践”
创业实践的首要目标是支持学生的创业野心,并助其完成商业计划。因此,任何创意的实现都离不开“问题导向”的嵌入式商业实践,这是一个“创业精英与团队联盟共生的过程”。牛津创业实践中的真实世界项目(Real-world Projects),通过三个子项目的设置,考察学生在商业策划、问题解决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助其完成对创业知识的巩固与更新,着眼于产业发展和由产业发展带动的需求与市场[10]。
1.“创业路演”提升学生的商业策划能力
创业项目是牛津大学创业教育整合学术圈与职业圈资源的一种方式,侧重于检验学生的商业策划能力。它虽然可以帮助投资者、企业家等商界精英对接创意团队,但最终能否成功要看创业者能不能通过项目路演获得风险投资并实现共赢。它要求学生在创业思路策划阶段阐述创业机会的发现、识别,介绍在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及防范;在创业起始阶段重点论述如何吸引投资者获得融资渠道,并对创业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在产品发展阶段则阐述如何做出长期的营销战略,为将来新创企业的管理奠定基础等。对于从未创业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商业契机,甚至可望获得风投公司的青睐;对于那些已创业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企业家评审团获取更多有关新产品或新战略的建议,以便在未来发展中主动出击。
2.“全球机遇与挑战”项目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牛津大学始终坚持,创业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兼具社会责任感。换言之,创业活动在为社会贡献商业智慧、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发展平衡问题。“全球机遇与挑战”项目(Glob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Oxford)汇集了牛津学者、在校学生和校友,形成了一个以行动为导向的社区,共同应对世界上影响商业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如人口、能源、可持续发展等。其核心是一个动态多媒体视频平台,涵盖教材、图像、策划以及時事评论。由其中的内容和即时事件引发的想法,将会被设计成有关“商业与道德”的深入探讨,为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汇集高水平的行动计划和方向。如2014年主题是“人口红利在商业政策环境下的变化趋势”,2015年主题为“大数据”等。可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商业伦理和全球价值观是创业教育的责任之一。
3. 战略咨询项目训练学生的全局统筹能力
“真实世界项目”中最后一项实战训练是战略咨询项目(Strategic Consulting Project),被安排在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后的暑期,着重考察学生在创业中的统筹规划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项目难度而言,战略咨询是一项高智力活动,训练的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他们必须自组团队,针对全球任意一家公司进行为期2个月的深入实践,并提供科学、合理的战略改造与转型建议。牛津大学参与战略咨询的企业遍布全球各地,涉及行业多元,项目结束后每个团队完成的任务不尽相同。例如,部分团队帮助企业寻求全球市场突破之路;部分团队去非洲贫困地区完成慈善事业的后续工作;还有些团队是在企业转型阶段资金链出现断裂时,为企业如何获取新的资源提出解决路径。故“战略咨询”的关键点在于,既要考虑潜在竞争者的战术及策略,又要找到自己排兵布阵的方法,并予以充分的回击。
(三)创业孵化:以服务人才为核心的“校域 共生互动”
创业本身是一个需要多方构建、合作共生并提供服务支撑的创新系统。牛津铸造创业中心(Oxford Foundry Entrepreneurship Center)作为服务于整个大学的创业孵化空间,旨在为有创意的学生增强创业指导,并为初创企业提供专业支持[11]。目前已经有87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生加入创业中心,1 200多名学生深度参与了创业讲座、论坛、比赛、工作坊等活动。它与牛津大学投资部的“牛津科技创新中心”和专利技术转让部的“牛津创新中心”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平台。其中,“种子基金”和“灵感碰撞计划”是两个极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加速器,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业理念。
1. 以“种子基金”为代表的资本孵化
开发资源和探索机会是创业初期能否成功的基础。为了鼓励学生创业,“牛津种子基金”(The Oxford Seed Fund)设立了风险投资活动项目,入选团队每年可获得50 000英镑的启动资本。申请条件包括:一是对人员的要求,创始团队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曾为牛津大学的学生或职员;二是对资本的要求,即需要解释如果获得种子基金,那么它将从何种程度为你的企业带来有意义的改变或增长潜力;三是对发展的要求,需证明你的创业可以在未来18个月内获得10倍以上的后续投资或产生可观的收入[12]。对于那些雄心勃勃的初创团队,该项目能助其获得扩展业务所需的资金、网络和技术支撑,得到牛津大学师生的青睐。 种子基金作为创业孵化阶段主要的资本支持,具有一定的优惠性质。在创业中心的支持下,种子基金每年从学生团队中评估多达200项初创企业的投资申请,最终选择两家初创公司进行资本孵化。自2012年成立以来,牛津种子基金已投资13家企业,如Car Quids是一个汽车在线平台,将车主与广告商链接,使品牌能够在全国各地的私人车辆上投放广告;GO1则是一个软件平台,以培训员工、学生、志愿者和其他附属机构为主。
2. 以“灵感碰撞计划”为代表的平台孵化
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拥有卓越的研究能力和顶尖的学科群。为了实现一流学者及其团队在科技成果、发明专利上的转化与对接,赛德商学院、创业中心和牛津大学科学部(University of Oxford Sciences Division)专门针对研究生层次、掌握明星产品的创业者设立了“灵感碰撞”计划(Ideas-2-Impact)[13],主要面向医学部、数理与生命科学部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开放,尝试形成一个由科学家、博士生等科研人员和对专利商业化感兴趣的创业者组成的平台,帮助早期的科学家们获得关键的技术转化、创业和法律方面的支撑。
“灵感碰撞计划”实现了专业技术领域与创业领域的互补,将牛津学者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进行了对接。博士后、研究生层次的学生,本身参与的国际前沿项目或拥有的专利发明,就能成为其创业的“卖点”。目前已有40个不同院系的400多位学术导师和500多名博士生参与其中,涉及领域从癌症、动物行为到人造眼球的3D打印,诞生出20多家公司,融资额超过6 500万英镑。其中,OxStem公司通过开发与老龄化相关的“内源性干细胞激活疗法”,获得1 690万英镑的融资,创下2016年英国学术机构科技初创公司融资的新纪录[14]。学术与产业的跨界合作不但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引入市场,改善了民生,也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实现了良性循环。
3. 以商界导师与校友联盟为代表的人脉孵化
(1)倡导多导师制,实现双赢共生。美国百森商学院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Timmons)提出,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学科教育,其能力的提升主要源自商业实战[15]。因此,牛津大学创业中心为学生定制了“多导师制”,包括一名学术导师和多名预约制的创业导师。学术导师多为商学院教师,涉及金融、战略、领导力、法律、公共关系与政策等方向,为启动创业给予专业建议。创业导师则多为商界精英,或来自成功企业的资深经理、融资专家,或者是商业组织的发起者,甚至业界领袖。如领英创始人雷德·霍夫曼,不仅为牛津铸造创业中心捐赠了第一笔资金,还担任了该中心的高级顾问。
对于创业者而言,接触成功的商业人士,无疑会为今后的创业带来重要机遇,是人脉孵化的重要环节。牛津大学所有学生通过预约制度,均可与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交流,实现与商界大咖的零距离接触。导师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很乐意分享他们的商业见解、失败反思、职业抱负甚至人生幸福。对学生而言,导师的战略性指导能提升价值观和视野,激发创业热情,实现角色转换。对创业导师而言,由于长期在商界工作,一方面能通过学生接收学术界新鲜的创业思维,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可通过“牛津企业家论坛”“创业精英”等活动增强与学生团队的接触,识别、挖掘潜在的创业新星为其效力。这是一个“双赢”的共生范例。
(2)构筑人脉资源,打造创业网络。人脉是创业者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成功的创业者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构建社会网络以助力新企业的发展。Blippa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杰西卡·布彻(Jessica Butcher)就建议:“不管是搜集信息、建立合作、争取商机抑或自我完善,创业者都需要尽可能地拓展人脉、建立网络,广泛分享、验证或否决一些商业想法。”[27]牛津大学特别注重支持学生在前景和行动上成为企业家,并通过打造创业网络构筑人脉资源。
一是通过成立于1997年的牛津商业校友会为有志在商业领域发展的校友提供帮助。它目前已有超过145个国家的19 300名会员,其最大特色是学生毕业之后仍然能终身获得牛津大学的学习资源,包括个性化的职业建议、在线求职机构、自我评估、面试准备、研究資源订阅、提供与职业相关的出版物等[16],旨在为创业者累积人脉和技能;二是打造牛津创业者联盟,支持学生与校友会建立一体化网络。创业者联盟现拥有超过1万名会员,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创业型学生社团,每天为创业者及时推送英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商务信息[17]。此外,牛津创业俱乐部为校友创业给予分享创意、提供基金、接触投资者和专业人士等机会。这能为创业者在建立和发展企业过程中带来充足而及时的资源,甚至是稀缺资源。
三、我国高校构建一流创业教育的反思与借鉴
全球化视野下,“双创教育”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加强全方位服务,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目前,我国在最新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22位,全球创业指数排名第43位[18]。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课程体系杂而不专”“学科群与产业界脱节严重”“创新孵化服务平台不到位”等问题,亟待改革。本研究根据牛津大学创业教育的经验及理念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专业而规范的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世界一流大学的创业教育,多将其视为一种开放性知识生产模式,强调面向复杂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课程体系中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集成项目、应用实践和人才发展计划,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把创业教育当成一种阶段性教育,而非专业课程,或以培训教育为主,或作为一种课外实践,明显存在着单一学科逻辑。大多数高校单纯开设“创业基础”或“创业学”等理论课程,忽视了跨学科知识的横向交融,出现与实践脱节、内容单调等问题。创业教育的“非专业化”,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滋生课程歧视现象,产生学习倦怠感,成为高校创业教育培养中的“硬伤”。 为此,我国大学应借鉴牛津大学的经验,以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为主导,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科专业教育,构建一个分阶段、多学科融合、互补共享的“创业学科群”体系。一是开设跨学科必修课程,包括管理学、金融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商务礼仪等简单而高效的入门课程,使學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巧,构建创业思维;二是增设创业实践项目,采取团队或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商业见习与案例分析;三是重视创业训练,以高校创业中心为载体让学生接触创业实战,包括市场分析、项目选择、风险评估、成本管理等,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的创业风险,实现对学生创业的激励和推动作用[19]。此外,高校还可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与创业相关的跨学科修读的要求、学时和学分,建立考核机制,将其纳入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范畴,公开接受社会和政府的监督。
(二)学科集群与产业界的深度对接是创业 教育共赢的枢纽
牛津大学在学术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校企联盟、校域合作、国际协同等资源共享。其中牛津铸造创业中心成立第一年就吸引了2 300人参加深度实践,学生群体来自所有4个学部和38所学院,覆盖全球87个不同国家及地区。与之相比,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合作机制尚不健全。虽然国务院在2015年就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创业教育并未形成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对接,仅靠高校孤军奋战,投资者、企业、国内外组织参与的范围和深度远远不够,无法满足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
对此,我国大学可秉承“互利共嬴”的宗旨和“1+N”的教育与多产业整合理念进行改进。首先,从政府层面,创业教育的社会合作机制要“有法可依”,明确制定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吸引企业家及其他机构积极参与社会创业教育。如科研团队入驻、平台孵化、协创中心搭建等方面,使合作关系具有法律保障。其次,从跨界交流层面,学校可利用国际学术论坛、企业家交流、创业沙龙、商业大赛等契机为学生提供见习平台,同时创造机会让业界翘楚与学术领袖携手解决领域难题。例如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宣布和Facebook启动最新合作,联手展开对市场营销行业数字化变革的研究。再次,从资源共享层面,校企双方应建立复合立体的多方合作。高校可提供创业慕课平台、专家智库、人才库、发明专利等智力支撑,与校外知名孵化器、天使投资人、优秀创业校友积极合作,引入基地建设,整合构建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为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从顶层设计、创业教育、技术注入、人才引进到股权投资的全过程创业智力支持。
(三)创新孵化服务平台的良性循环是创业 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世界范围来看,创新孵化平台作为一种“共享经济”的助推工具,已在欧美一流高校得到广泛应用。而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孵化多以大学科技机构为主,校内鲜有专门的孵化服务平台,专业化程度不高且重点主要放在专利的技术转让方面,而非企业孵化本身。同时,由于校企间合作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彼此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实现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准对接,创新孵化平台的服务驱动功能并没有体现出来[20]。
针对我国高校存在的“孵化平台不到位”的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在资本扶持上,政府要为高校创业落实优惠政策,并提供部分启动资金。例如在种子基金、税收、创业补贴、租房、贷款贴息等方面提供原始资本孵化渠道,降低学生创业成本;第二,在公共技术服务上,铺设“双创”数据展示网络。校企相关统计数据包括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企业需求、孵化载体等情况,应实现从后台直接抓取,便于目标群的寻找和对接。同时,允许部分校企和政府的数据共享,建立创业案例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定期给学生开放阅览[21],包括优惠政策、技术专利、企业实习、创业导师库、设计产品等,实现校企供需信息的精准推送,以及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监督;第三,在回馈接续平台上,对于曾经获得过创业基金、国家资助等扶持,如今发展壮大并拥有一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和团体,鼓励其通过再回馈机制,如租借技术设备、提供模拟基地、项目投资等途径,建设回馈接续平台,为大学生创业给予可持续发展的诊断和培训,帮助其提升与未来职业和岗位高度衔接的专业技能,形成具有开放性、持续性的孵化平台公共服务机制,构建“共生式”创业教育体系,最终达到“反哺”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何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
[2] European Union.37% of Europeans Would Like tobe Their Own Boss[EB/OL].(2015-05-07)[2019-03-06].https://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13-12_en.htm.
[3] Sage UK.Oxford University Leads Europe for $1bn Business Start-ups [EB/OL].(2017-01-30)[2019-03-10].https://www.telegraph.co.uk/education.oxford-university-leads-europe-1bn-business-start-ups.
[4] 搜狐网.从牛津大学走出来的那些独角兽们[EB/OL].(2017-09-15)[2019-01-23].http://www.sohu.com/a/192251330_99969301.
[5] THE.Best Universities for Business Degrees 2019 [EB/OL].(2018-12-01)[2019-01-23].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student/best-universities/best-universities-business-degrees. [6] 搜狐网.2017《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最佳商学院奖花落牛津大学[EB/OL].(2017-12-05)[2019-01-20].http://www.sohu.com/a/208477588_659250.
[7] Peter Tufano .Peter Moores Dean and Professor of Finance [EB/OL].(2018-09-19)[2019-02-20].https://www.sbs.ox.ac.uk/about-us/people/peter-tufano.
[8] Oxford.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EB/OL].(2017-03-10)[2019-09-23].https://www.ox.ac.uk/admissions/graduate/courses/mba?wssl=1.
[9] Oxford University.Said Business School Opens Oxford Hub for International Virtual Education [EB/OL].(2017-03-10)[2019-03-13].https://www.menafn.com/qn_news_story_s.aspx?storyid=1095916674&title=Sa239d-Business-School-opens-Oxford-Hub-for-International-Virtual-Education-Oxford-HIVE&src=RSS.
[10] Oxford Said Business School.The Oxford MBA[EB/OL].(2018-09-21)[2019-03-06].http://www.sbs.ox.ac.uk/mba.
[11] Oxford University.Oxford Foundry[EB/OL].(2018-03-24)[2019-03-10].https://www.oxfordfoundry.ox.ac.uk/outreach-engagement.
[12] Oxford Said Business School.The Oxford Seed Fund [EB/OL].(2018-05-06)[2019-03-18]. https://www.sbs.ox.ac.uk/research/centres-and-initiatives/entrepreneurship-centre/oxford-seed-fund.
[13] Oxford Said Business School.Ideas 2 Impact [EB/OL].(2018-05-06)[2019-03-18]. https://www.sbs.ox.ac.uk/research/entrepreneurship-centre/ideas-2-impact.
[14] OxStem.OxStem Closes Record 16.9m Fundraising Round to Design Stem Cell Drugs to Treat Age-related Disease[EB/OL].(2016-05-10)[2019-03-17].https://www.oxstem.com/sites/default/files/fileman/OxStem_Press_Release.
[15] [美]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內利.创业学(第六版)[M].周伟民,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6.
[16] Oxford Said Business School.Oxford Business Alumni[EB/OL].(2018-07-06)[2019-03-07].https://www.oxford business alumni.org/home.
[17] Oxford University.Oxford Entrepreneurs[EB/OL](2018-02-05)[2019-04-21].http://oxfordentrepreneurs.co.uk/cgi-sys/suspended page.cgi.
[18] 谢萍,石磊.英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8(14):42-47.
[19] 常飒飒,王占仁.欧盟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工具与发展趋势[J].大学教育科学,2018(06):74-80.
[20] 韩萌.国家规划布局下省域高等教育的战略转型与改革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3):106-116.
[21] Wing Lam,周劲波,古翠凤,汤潇.英国新创企业奖励计划及其纳入主流创业教育的实践和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8(05):94-1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exceed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 by gradually emphasizing on the creative transformability and the innovative practicability. Based on this concept,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y'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started to establish a continuous and share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rriculum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The experience of Business School of Oxford University demonstrates that the key to impro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includes the disciplinary cluster based entrepreneurial curriculum, the commercial practice mode with the elite team, and the talents service-oriented symbiotic interaction of universities’ resources. While reflecting the prospectiv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provides the in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in China.
Key words: Oxford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enterprise cooperation
(责任编辑 黄建新)
关键词:牛津大学;创业教育;跨界课程;创业训练;校域共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1-0051-07
一、全球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的新趋向
世界著名创新理论先锋、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指出,社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因[1]。英国教育部自2004年起便建立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NCEE),以专业性教育推动青年创业;美国奥巴马政府也于2011年启动全国性的“创业美国”计划(Startup America),提出创业并非单纯创办企业,而是一种渗透于生活的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据欧盟调查显示,近37%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比普通人群高出3~5倍[2]。全球创业实践的“主动性”与“全民性”,从侧面反映出创业教育正在超越传统模式,向更为灵活化、共生化的方向转变。
牛津大学以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和创业教育享誉全球。据Sage UK公司发布的数据表明,牛津大学毕业生是全欧洲创立“独角兽”①企业最多的高校,涵盖社交网络、金融科技等众多领域[3]。在2017年英国《金融时报》的“创业教育”指标排名中,牛津大学高居欧洲第一位、全球第九位[4]。作为全球创业教育的翘楚,牛津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视创业教育为一个培养“精英与团队联盟共生的过程”。其中,跨界修读、项目管理、商业评估以及筹资渠道、人脉资源等方面是创业训练的重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专业的风险意识。本文以牛津大学商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共生式”创业教育模式中关于“创业课程”“创业训练”和“创业孵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及理念,为我国建设一流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牛津大学商学院的“共生式”创业 教育模式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Said Business School)是一所集学术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和创业中心于一体的世界一流商学院。虽然其建院历史仅有23年(1996年建立),但它在2019年THE世界大学排行榜中高居全球商科第3位[5],此前还在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奖》的评选中荣获全英“年度商学院”称号[6]。赛德商学院强调“共生式”创业理念,即通过植根于世界一流大学,以学科集群、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等方式,建立一个“课程—创业—孵化”的接续、共享发展过程,培养有作为的全球青年领袖,解决世界级商业难题,提供全球顶尖科研创新平台服务,实现课程、技术、资本和网络的有效融合。
(一)创业课程:以学科集群为基础的“教学 共生模式”
院长彼得·图法诺认为,以商学院为母体,提供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学科集群课程与项目培训,是目前最强大、最适合创业教育的一种模式[7]。此模式下创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极高,商学院外籍学生比例超过50%,覆盖60多个国家或地区。课程由不同学院、领域教师共同打造并组成小型团体,在保证至少一名牛津学生参加的基础上,对符合创业条件的全球参与者均可开放,体现出牛津大学创业教育的“共生”理念。
1.“要素组合制”的跨界创业课程
创业活动更多源于实践问题。由于创业本身具有跨学科性质,其教育模式应由认知实践(跨领域创业课程)和社会实践(集成项目模块)来引导,以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意孵化”的商业环境。为此,牛津大学商学院的创业课程实行“要素组合制”,由核心课程+选修课程+集成项目+应用实践+人才发展计划等五个模块构成[8](见表1)。
以2018年牛津大学全日制MBA课程为例,在为期一年的学业修习中,学生必须完成8门必修课,包括领导力基础、技术与运营管理、战略学、公司与市场、会计学、统计分析、商业金融、市场营销。其中,“领导力基础”“公司与市场”和“战略学”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维度,将在两个学期中邀请不同学院教授进行整合教学。此外,作为创业课程的一个亮点,学生需要在3个学期近40门选修课中认领9门高强度的跨学科课程,以及6个商业实践项目,最终完成知识转换和商业实战的交融。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除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商业技能以外,尤为强调跨界带来的“附加价值”,因为创业的同时必须考虑影响商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如自然资源短缺、人口变化以及医疗健康、劳动力结构等,而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商业决策和评价过程尤为重要。对一般大学创业课程较少触及的这些话题,赛德商学院却依靠整个牛津大学的智慧实行跨学科解决。譬如,应用实践模块的“全球挑战和机遇项目”,就是借助牛津大学多所学院优秀教授的力量,将关乎人类命运的话题嵌入课程之中。由于师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体系,课堂讨论常会涉及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信息学、统计学等领域,这些带來了富有生机的研究灵感。实践证明,最出色的创意往往来自于理工、人文跨界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起商学院对每位MBA学生加设“人才发展计划”(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即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到毕业的最后一天,均安排老师与其一对一接触,提供全方位辅导,包括技能提升、就业指导、个人品牌发展等。这种指导方式会持续终身,成为学生未来创业的宝贵财富,可谓“一入牛津门,终身牛津人”。
2.“虚实结合”打造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牛津大学创业教育数字化进程的一项改革。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如多人在线、实时策略、仿真模拟训练等,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创新与智慧的高度交互。
牛津大学是英国大学中最早启用虚拟教育中心(Oxford Hub for International Virtual Education,简称牛津蜂巢)的高校。在虚拟模式下,师生通过设置多种商业情景可模拟企业或行业运营环境。课堂由27台高清屏幕组成的U型屏幕墙,融合了机器人技术、面部识别技术和4D高清投影等多项尖端科技系统,可顺利完成在线教学的互动[9]。教师既可单独与学生对话,也可将学生分组教学,从课程讲授、模拟股市行情、商业谈判到类似于《龙穴》①(Dragon’s Den)等创业节目中所呈现出的提案竞赛,均能在课堂上实时呈现。平台软件还能监控每位学习者的注意力水平,可根据其面部表情和与班级的互动进行评分,使创业教学过程实现了“虚实结合”,营造出一个全新、沉浸式的“准商界环境”,从而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从教学过程看,这是以“全球社群”的方式分享个体的最新想法,再以联盟的方式集结全球人才解决国际难题。它通过即时、深度的交互,极大地缩短了就业、创业的准备时间,还使校友以虚拟形式重聚课堂,创造新的合作奇迹,实现牛津大学创业教育的全球化。
(二)创业训练:以精英团队为联盟的“商业 共生实践”
创业实践的首要目标是支持学生的创业野心,并助其完成商业计划。因此,任何创意的实现都离不开“问题导向”的嵌入式商业实践,这是一个“创业精英与团队联盟共生的过程”。牛津创业实践中的真实世界项目(Real-world Projects),通过三个子项目的设置,考察学生在商业策划、问题解决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助其完成对创业知识的巩固与更新,着眼于产业发展和由产业发展带动的需求与市场[10]。
1.“创业路演”提升学生的商业策划能力
创业项目是牛津大学创业教育整合学术圈与职业圈资源的一种方式,侧重于检验学生的商业策划能力。它虽然可以帮助投资者、企业家等商界精英对接创意团队,但最终能否成功要看创业者能不能通过项目路演获得风险投资并实现共赢。它要求学生在创业思路策划阶段阐述创业机会的发现、识别,介绍在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及防范;在创业起始阶段重点论述如何吸引投资者获得融资渠道,并对创业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在产品发展阶段则阐述如何做出长期的营销战略,为将来新创企业的管理奠定基础等。对于从未创业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商业契机,甚至可望获得风投公司的青睐;对于那些已创业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企业家评审团获取更多有关新产品或新战略的建议,以便在未来发展中主动出击。
2.“全球机遇与挑战”项目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牛津大学始终坚持,创业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兼具社会责任感。换言之,创业活动在为社会贡献商业智慧、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发展平衡问题。“全球机遇与挑战”项目(Glob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Oxford)汇集了牛津学者、在校学生和校友,形成了一个以行动为导向的社区,共同应对世界上影响商业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如人口、能源、可持续发展等。其核心是一个动态多媒体视频平台,涵盖教材、图像、策划以及時事评论。由其中的内容和即时事件引发的想法,将会被设计成有关“商业与道德”的深入探讨,为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汇集高水平的行动计划和方向。如2014年主题是“人口红利在商业政策环境下的变化趋势”,2015年主题为“大数据”等。可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商业伦理和全球价值观是创业教育的责任之一。
3. 战略咨询项目训练学生的全局统筹能力
“真实世界项目”中最后一项实战训练是战略咨询项目(Strategic Consulting Project),被安排在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后的暑期,着重考察学生在创业中的统筹规划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项目难度而言,战略咨询是一项高智力活动,训练的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他们必须自组团队,针对全球任意一家公司进行为期2个月的深入实践,并提供科学、合理的战略改造与转型建议。牛津大学参与战略咨询的企业遍布全球各地,涉及行业多元,项目结束后每个团队完成的任务不尽相同。例如,部分团队帮助企业寻求全球市场突破之路;部分团队去非洲贫困地区完成慈善事业的后续工作;还有些团队是在企业转型阶段资金链出现断裂时,为企业如何获取新的资源提出解决路径。故“战略咨询”的关键点在于,既要考虑潜在竞争者的战术及策略,又要找到自己排兵布阵的方法,并予以充分的回击。
(三)创业孵化:以服务人才为核心的“校域 共生互动”
创业本身是一个需要多方构建、合作共生并提供服务支撑的创新系统。牛津铸造创业中心(Oxford Foundry Entrepreneurship Center)作为服务于整个大学的创业孵化空间,旨在为有创意的学生增强创业指导,并为初创企业提供专业支持[11]。目前已经有87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生加入创业中心,1 200多名学生深度参与了创业讲座、论坛、比赛、工作坊等活动。它与牛津大学投资部的“牛津科技创新中心”和专利技术转让部的“牛津创新中心”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平台。其中,“种子基金”和“灵感碰撞计划”是两个极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加速器,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业理念。
1. 以“种子基金”为代表的资本孵化
开发资源和探索机会是创业初期能否成功的基础。为了鼓励学生创业,“牛津种子基金”(The Oxford Seed Fund)设立了风险投资活动项目,入选团队每年可获得50 000英镑的启动资本。申请条件包括:一是对人员的要求,创始团队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曾为牛津大学的学生或职员;二是对资本的要求,即需要解释如果获得种子基金,那么它将从何种程度为你的企业带来有意义的改变或增长潜力;三是对发展的要求,需证明你的创业可以在未来18个月内获得10倍以上的后续投资或产生可观的收入[12]。对于那些雄心勃勃的初创团队,该项目能助其获得扩展业务所需的资金、网络和技术支撑,得到牛津大学师生的青睐。 种子基金作为创业孵化阶段主要的资本支持,具有一定的优惠性质。在创业中心的支持下,种子基金每年从学生团队中评估多达200项初创企业的投资申请,最终选择两家初创公司进行资本孵化。自2012年成立以来,牛津种子基金已投资13家企业,如Car Quids是一个汽车在线平台,将车主与广告商链接,使品牌能够在全国各地的私人车辆上投放广告;GO1则是一个软件平台,以培训员工、学生、志愿者和其他附属机构为主。
2. 以“灵感碰撞计划”为代表的平台孵化
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拥有卓越的研究能力和顶尖的学科群。为了实现一流学者及其团队在科技成果、发明专利上的转化与对接,赛德商学院、创业中心和牛津大学科学部(University of Oxford Sciences Division)专门针对研究生层次、掌握明星产品的创业者设立了“灵感碰撞”计划(Ideas-2-Impact)[13],主要面向医学部、数理与生命科学部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开放,尝试形成一个由科学家、博士生等科研人员和对专利商业化感兴趣的创业者组成的平台,帮助早期的科学家们获得关键的技术转化、创业和法律方面的支撑。
“灵感碰撞计划”实现了专业技术领域与创业领域的互补,将牛津学者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进行了对接。博士后、研究生层次的学生,本身参与的国际前沿项目或拥有的专利发明,就能成为其创业的“卖点”。目前已有40个不同院系的400多位学术导师和500多名博士生参与其中,涉及领域从癌症、动物行为到人造眼球的3D打印,诞生出20多家公司,融资额超过6 500万英镑。其中,OxStem公司通过开发与老龄化相关的“内源性干细胞激活疗法”,获得1 690万英镑的融资,创下2016年英国学术机构科技初创公司融资的新纪录[14]。学术与产业的跨界合作不但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引入市场,改善了民生,也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实现了良性循环。
3. 以商界导师与校友联盟为代表的人脉孵化
(1)倡导多导师制,实现双赢共生。美国百森商学院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Timmons)提出,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学科教育,其能力的提升主要源自商业实战[15]。因此,牛津大学创业中心为学生定制了“多导师制”,包括一名学术导师和多名预约制的创业导师。学术导师多为商学院教师,涉及金融、战略、领导力、法律、公共关系与政策等方向,为启动创业给予专业建议。创业导师则多为商界精英,或来自成功企业的资深经理、融资专家,或者是商业组织的发起者,甚至业界领袖。如领英创始人雷德·霍夫曼,不仅为牛津铸造创业中心捐赠了第一笔资金,还担任了该中心的高级顾问。
对于创业者而言,接触成功的商业人士,无疑会为今后的创业带来重要机遇,是人脉孵化的重要环节。牛津大学所有学生通过预约制度,均可与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交流,实现与商界大咖的零距离接触。导师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很乐意分享他们的商业见解、失败反思、职业抱负甚至人生幸福。对学生而言,导师的战略性指导能提升价值观和视野,激发创业热情,实现角色转换。对创业导师而言,由于长期在商界工作,一方面能通过学生接收学术界新鲜的创业思维,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可通过“牛津企业家论坛”“创业精英”等活动增强与学生团队的接触,识别、挖掘潜在的创业新星为其效力。这是一个“双赢”的共生范例。
(2)构筑人脉资源,打造创业网络。人脉是创业者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成功的创业者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构建社会网络以助力新企业的发展。Blippa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杰西卡·布彻(Jessica Butcher)就建议:“不管是搜集信息、建立合作、争取商机抑或自我完善,创业者都需要尽可能地拓展人脉、建立网络,广泛分享、验证或否决一些商业想法。”[27]牛津大学特别注重支持学生在前景和行动上成为企业家,并通过打造创业网络构筑人脉资源。
一是通过成立于1997年的牛津商业校友会为有志在商业领域发展的校友提供帮助。它目前已有超过145个国家的19 300名会员,其最大特色是学生毕业之后仍然能终身获得牛津大学的学习资源,包括个性化的职业建议、在线求职机构、自我评估、面试准备、研究資源订阅、提供与职业相关的出版物等[16],旨在为创业者累积人脉和技能;二是打造牛津创业者联盟,支持学生与校友会建立一体化网络。创业者联盟现拥有超过1万名会员,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创业型学生社团,每天为创业者及时推送英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商务信息[17]。此外,牛津创业俱乐部为校友创业给予分享创意、提供基金、接触投资者和专业人士等机会。这能为创业者在建立和发展企业过程中带来充足而及时的资源,甚至是稀缺资源。
三、我国高校构建一流创业教育的反思与借鉴
全球化视野下,“双创教育”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加强全方位服务,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目前,我国在最新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22位,全球创业指数排名第43位[18]。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课程体系杂而不专”“学科群与产业界脱节严重”“创新孵化服务平台不到位”等问题,亟待改革。本研究根据牛津大学创业教育的经验及理念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专业而规范的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世界一流大学的创业教育,多将其视为一种开放性知识生产模式,强调面向复杂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课程体系中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集成项目、应用实践和人才发展计划,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把创业教育当成一种阶段性教育,而非专业课程,或以培训教育为主,或作为一种课外实践,明显存在着单一学科逻辑。大多数高校单纯开设“创业基础”或“创业学”等理论课程,忽视了跨学科知识的横向交融,出现与实践脱节、内容单调等问题。创业教育的“非专业化”,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滋生课程歧视现象,产生学习倦怠感,成为高校创业教育培养中的“硬伤”。 为此,我国大学应借鉴牛津大学的经验,以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为主导,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科专业教育,构建一个分阶段、多学科融合、互补共享的“创业学科群”体系。一是开设跨学科必修课程,包括管理学、金融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商务礼仪等简单而高效的入门课程,使學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巧,构建创业思维;二是增设创业实践项目,采取团队或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商业见习与案例分析;三是重视创业训练,以高校创业中心为载体让学生接触创业实战,包括市场分析、项目选择、风险评估、成本管理等,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的创业风险,实现对学生创业的激励和推动作用[19]。此外,高校还可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与创业相关的跨学科修读的要求、学时和学分,建立考核机制,将其纳入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范畴,公开接受社会和政府的监督。
(二)学科集群与产业界的深度对接是创业 教育共赢的枢纽
牛津大学在学术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校企联盟、校域合作、国际协同等资源共享。其中牛津铸造创业中心成立第一年就吸引了2 300人参加深度实践,学生群体来自所有4个学部和38所学院,覆盖全球87个不同国家及地区。与之相比,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合作机制尚不健全。虽然国务院在2015年就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创业教育并未形成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对接,仅靠高校孤军奋战,投资者、企业、国内外组织参与的范围和深度远远不够,无法满足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
对此,我国大学可秉承“互利共嬴”的宗旨和“1+N”的教育与多产业整合理念进行改进。首先,从政府层面,创业教育的社会合作机制要“有法可依”,明确制定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吸引企业家及其他机构积极参与社会创业教育。如科研团队入驻、平台孵化、协创中心搭建等方面,使合作关系具有法律保障。其次,从跨界交流层面,学校可利用国际学术论坛、企业家交流、创业沙龙、商业大赛等契机为学生提供见习平台,同时创造机会让业界翘楚与学术领袖携手解决领域难题。例如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宣布和Facebook启动最新合作,联手展开对市场营销行业数字化变革的研究。再次,从资源共享层面,校企双方应建立复合立体的多方合作。高校可提供创业慕课平台、专家智库、人才库、发明专利等智力支撑,与校外知名孵化器、天使投资人、优秀创业校友积极合作,引入基地建设,整合构建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为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从顶层设计、创业教育、技术注入、人才引进到股权投资的全过程创业智力支持。
(三)创新孵化服务平台的良性循环是创业 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世界范围来看,创新孵化平台作为一种“共享经济”的助推工具,已在欧美一流高校得到广泛应用。而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孵化多以大学科技机构为主,校内鲜有专门的孵化服务平台,专业化程度不高且重点主要放在专利的技术转让方面,而非企业孵化本身。同时,由于校企间合作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彼此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实现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准对接,创新孵化平台的服务驱动功能并没有体现出来[20]。
针对我国高校存在的“孵化平台不到位”的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在资本扶持上,政府要为高校创业落实优惠政策,并提供部分启动资金。例如在种子基金、税收、创业补贴、租房、贷款贴息等方面提供原始资本孵化渠道,降低学生创业成本;第二,在公共技术服务上,铺设“双创”数据展示网络。校企相关统计数据包括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企业需求、孵化载体等情况,应实现从后台直接抓取,便于目标群的寻找和对接。同时,允许部分校企和政府的数据共享,建立创业案例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定期给学生开放阅览[21],包括优惠政策、技术专利、企业实习、创业导师库、设计产品等,实现校企供需信息的精准推送,以及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监督;第三,在回馈接续平台上,对于曾经获得过创业基金、国家资助等扶持,如今发展壮大并拥有一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和团体,鼓励其通过再回馈机制,如租借技术设备、提供模拟基地、项目投资等途径,建设回馈接续平台,为大学生创业给予可持续发展的诊断和培训,帮助其提升与未来职业和岗位高度衔接的专业技能,形成具有开放性、持续性的孵化平台公共服务机制,构建“共生式”创业教育体系,最终达到“反哺”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何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
[2] European Union.37% of Europeans Would Like tobe Their Own Boss[EB/OL].(2015-05-07)[2019-03-06].https://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13-12_en.htm.
[3] Sage UK.Oxford University Leads Europe for $1bn Business Start-ups [EB/OL].(2017-01-30)[2019-03-10].https://www.telegraph.co.uk/education.oxford-university-leads-europe-1bn-business-start-ups.
[4] 搜狐网.从牛津大学走出来的那些独角兽们[EB/OL].(2017-09-15)[2019-01-23].http://www.sohu.com/a/192251330_99969301.
[5] THE.Best Universities for Business Degrees 2019 [EB/OL].(2018-12-01)[2019-01-23].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student/best-universities/best-universities-business-degrees. [6] 搜狐网.2017《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最佳商学院奖花落牛津大学[EB/OL].(2017-12-05)[2019-01-20].http://www.sohu.com/a/208477588_659250.
[7] Peter Tufano .Peter Moores Dean and Professor of Finance [EB/OL].(2018-09-19)[2019-02-20].https://www.sbs.ox.ac.uk/about-us/people/peter-tufano.
[8] Oxford.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EB/OL].(2017-03-10)[2019-09-23].https://www.ox.ac.uk/admissions/graduate/courses/mba?wssl=1.
[9] Oxford University.Said Business School Opens Oxford Hub for International Virtual Education [EB/OL].(2017-03-10)[2019-03-13].https://www.menafn.com/qn_news_story_s.aspx?storyid=1095916674&title=Sa239d-Business-School-opens-Oxford-Hub-for-International-Virtual-Education-Oxford-HIVE&src=RSS.
[10] Oxford Said Business School.The Oxford MBA[EB/OL].(2018-09-21)[2019-03-06].http://www.sbs.ox.ac.uk/mba.
[11] Oxford University.Oxford Foundry[EB/OL].(2018-03-24)[2019-03-10].https://www.oxfordfoundry.ox.ac.uk/outreach-engagement.
[12] Oxford Said Business School.The Oxford Seed Fund [EB/OL].(2018-05-06)[2019-03-18]. https://www.sbs.ox.ac.uk/research/centres-and-initiatives/entrepreneurship-centre/oxford-seed-fund.
[13] Oxford Said Business School.Ideas 2 Impact [EB/OL].(2018-05-06)[2019-03-18]. https://www.sbs.ox.ac.uk/research/entrepreneurship-centre/ideas-2-impact.
[14] OxStem.OxStem Closes Record 16.9m Fundraising Round to Design Stem Cell Drugs to Treat Age-related Disease[EB/OL].(2016-05-10)[2019-03-17].https://www.oxstem.com/sites/default/files/fileman/OxStem_Press_Release.
[15] [美]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內利.创业学(第六版)[M].周伟民,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6.
[16] Oxford Said Business School.Oxford Business Alumni[EB/OL].(2018-07-06)[2019-03-07].https://www.oxford business alumni.org/home.
[17] Oxford University.Oxford Entrepreneurs[EB/OL](2018-02-05)[2019-04-21].http://oxfordentrepreneurs.co.uk/cgi-sys/suspended page.cgi.
[18] 谢萍,石磊.英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8(14):42-47.
[19] 常飒飒,王占仁.欧盟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工具与发展趋势[J].大学教育科学,2018(06):74-80.
[20] 韩萌.国家规划布局下省域高等教育的战略转型与改革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3):106-116.
[21] Wing Lam,周劲波,古翠凤,汤潇.英国新创企业奖励计划及其纳入主流创业教育的实践和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8(05):94-1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exceed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 by gradually emphasizing on the creative transformability and the innovative practicability. Based on this concept,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y'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started to establish a continuous and share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rriculum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The experience of Business School of Oxford University demonstrates that the key to impro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includes the disciplinary cluster based entrepreneurial curriculum, the commercial practice mode with the elite team, and the talents service-oriented symbiotic interaction of universities’ resources. While reflecting the prospectiv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provides the in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in China.
Key words: Oxford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enterprise cooperation
(责任编辑 黄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