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叶蜂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来源 :现代农村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虫害是威胁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落叶松叶蜂是落叶松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虫害,在甘肃、内蒙、陕西等地广泛分布,对落叶松的生长极为不利。本文根据小陇山林区落叶松叶蜂的发生情况,对此虫害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五味子木脂素6种单体成分对大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及其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气管灌流法,观测终浓度为10-7~10-3 mol/L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酯甲和体积分数1‰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对静息状态及乙酰胆碱(ACh)预收缩状态下大鼠离体气管环张力的影响。用L型Ca2+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0-5 mol/L)、β-肾上腺素受体
小麦是河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位居全国第1位。5月中下旬正是小麦扬花灌浆阶段,在一些年份由于天气原因不同程度出现干热风气候灾害,造成小麦水分代谢失衡,产量下降,是严重危害小麦后期籽粒灌浆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危害轻的减产10%左右,危害严重的减产20%以上。基于此提出了预防小麦干热风的有效措施,并积极实施和指导,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提高小麦的种植收益。
【目的】筛选玉米-豆粕型饲料非淀粉多糖(NSP)酶谱,并对其酶解条件进行优化,以增加饲料中低聚糖的含量,获得具有抑菌特性的酶解产物,同时提高饲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方法】以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L 18(37)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用量5种NSP酶(纤维素酶110,220和330 U/kg,木聚糖酶176,352和528 U/kg,果胶酶331,662和993 U/kg,β-葡聚糖酶124,248和372 U/kg,β-甘露聚糖酶83,166和249U/kg)组合对玉米-豆粕型饲料的酶解效
南方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近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导致林下水土流失严重。接种AM真菌能够促进植被生长,改善土壤肥力,进而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以马尾松退化林地为对象,设置引种灌木(S)和引种灌木并接菌(S+AMF)2个处理,研究AM真菌接种对林下侵蚀劣地土壤碳氮及球囊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近1年后,菌根侵染率(MCR)在S+AMF处理的坡上部和全坡位上显著>S处理(P<0.05);SOC、TN、SMBC、EE-GRSP和T-GRSP含量在S+AMF处理的坡下部均显著>坡中部(P<0.05)
花生是衡水市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2019年播种面积25.64万亩,单产280 kg/亩,总产量7189.688万kg。高油酸花生具有较长的种子贮藏期和商品货架期,且果实有较强的保健功效,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食用。生产实践证明,高油酸花生可以获得普通花生的产量,但是价格略高,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1整地做畦不可在重茬地或者葱姜茬地种植韭黄。育苗畦宽1~1.4 m,整地时不施或者少施基肥,土壤深翻约30 cm,翻后用爪钩整平后再踩平。定植畦需要干地整畦,干畦开沟浇水,通常畦宽2.2 m,长30 m,2个畦间隔约1.4 m。2播种育苗2.1浸种。使用不超过53℃的温水浸泡种子,注意:浸泡时要不断搅拌,当温度降至常温时即可停止,浸泡1 h后再用2%~3%多菌灵干湿性粉剂拌种。
蝴蝶兰作为世界第一盆花单品,深受人们喜爱,笔者结合多年蝴蝶兰生产管理实践,对辽南地区蝴蝶兰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以供花农参考。
【目的】了解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分日蒸腾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一步阐明环境条件调控林分蒸腾的机理。【方法】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生长季6—8月份对样地内林木根据胸径大小划分为3个径级,每个径级选取一株样树,利用热探针技术测定其树干液流密度,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量,同步观测太阳净辐射量(Rn)、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土壤含水量(SWC)、光合有效辐射量(PAR)等环境因子,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
1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松毛虫主要为害马尾松、油松、落叶松、赤松、云南松等松柏树种,以松针为食,可造成枝叶枯黄,引起树木死亡。松毛虫1个世代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形态,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每年发生的世代也不同。我国北方地区1年发生1~2代,南方地区1年发生3~4代。在南方地区松毛虫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在北方老熟幼虫会隐藏在树皮缝隙、土壤石块下面或者针叶丛中进行越冬。
杨树在我国北方地区栽植十分广泛,是主要的造林树种。随着杨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对树木危害极大。该病会造成树木的枝干枯死,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症状及发生特点,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