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easons2002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并确定其外部机遇和挑战。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SWOT分析;对策;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274-03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以绿色GDP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农业经济活动,通过农业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消费结构,使农业劳动力、技术、资金和资源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与组合,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因子最小排放或最小干扰,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1]。
  
  1 农业循环经济的的特点
  
  与传统经济相比,农业循环经济具有3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农业循环经济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纳入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共赢”发展;三是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实现农业产业链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根本上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将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资源及战略能力分析进行总结,从中找出关键性因素,系统地确认行业内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4个方面的因素。优势、劣势分析是内部环境分析的焦点;机会、威胁分析是外部环境分析的重心。现从SWOT理论的4个角度,就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展开分析。
  2.1 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区位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它面对台湾、临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西临内陆。已成立的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首选区域之一。具有此优越的地理区位,福建省可以搭建农业对外开放新平台,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一方面,充分发挥闽台农业产业合作优势。台湾农业与国际接轨较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较为先进。加强闽台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实现海峡两岸农业生产要素、农村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市场的优势互补,技术交流。另一方面,在重点促进闽台合作的基础上,抓住时机构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拓宽市场。
  2.1.2 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福建省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全省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1 168.7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4.2%。福建省河流众多,共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 569万千米,河网密度之大,全国少见。福建省气候温暖湿润,光能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由于地理条件优越,生态景观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仅次于云南省和广西区,居全国第3位。福建省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 1位,素有南方“绿色宝库”之称。全省林地面积908.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4.74%。全省海域面积逾13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渔场面积12.1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3 324km,居全国第2位,浅海面积4 133km2、滩涂2 000km2,全省沿海可利用的潮水面积约3 000km2,可开发的潮汐能蕴藏量在1 000万千瓦以上,年可发电量约28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潮汐能的40%[2]。这些优越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为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1.3 起步优势。在传统农作物生产中进行轮作、套种,借以提高地力增加产量;在传统农业和养殖业中,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既是农业的主要副产品,又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人畜粪便是很好的农家肥,秸秆是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也被广泛使用。逐渐形成了桑基鱼塘,猪—沼—茶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形成了福建省主要九大特色农产品(禽畜、笋竹、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等)。
  2.2 战略劣势(Weakness)
  2.2.1 自然资源环境的限制。全省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且分布不均。全省土地总面积12.4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仅占21%。2005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为112.90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有320m2,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不到全国人均的1/2,是最少的省份之一[2]。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耕地供求关系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闽东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耕地面积却占全省的45.68%;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却占全省的76.12%。农业耕地资源十分零散且分布不均,呈现明显的山海分布,山区农业耕地大多分布在高位地区,虽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土地肥力形成和发育受阻,有效灌溉率、旱涝保收率和机耕率较低。沿海区农业耕地虽灌溉水田占较大比例,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是由于城市化建设、企业用地等原因,造成土地递减速度加快[3]。福建省土地主要是黄红壤,土壤肥力不是很高,过度开垦导致保水保肥能力差,日常耕作时又不注意养地,加快了土壤肥力的下降。福建山地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全省多山地貌、地表坡度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如不注意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也使得福建灾害性天气偏多。干旱、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全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威胁日趋严重,受灾、成灾面积大,加上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中小型农田水利年久失修,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灾害损失严重。自然资源环境的限制给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2.2.2 农业生产要素污染严重。工矿“三废”的不达标排放和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制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福建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据福建省环境统计公告,2007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44.57万吨,氨氮排放量2.9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75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70.49%,全省城市内河水域功能达标率为58.6%,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62%,酸雨污染仍较严重,酸雨出现频率为39.1%。农药、化肥在使用上的单一性、过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等,对水体、土壤及农产品的污染都是严重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和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也导致农田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2.3 战略机遇(Opportunities)
  2.3.1 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福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2004年11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列入“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的战略举措之中,明确要求“加快工业园区整合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探索建立循环工业链和共生产业群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2005 年初,福建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首次循环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重点在资源开采、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利用、社会消费等环节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途径,同时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2006年省委、省政府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强对污染减排工作的领导,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对不按要求完成减排任务的地方和企业,实行必要的环保限批。2007年全省已有282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涵盖了福建省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的主要行业。
  2.3.2 农民循环经济意识提高。当前福建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人们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生态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加上农民对绿色农业概念的逐步接受和对保护农村、农业环境的觉悟度提高,这些都为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4 战略挑战(Threats)
  农业社会经济效益和产出水平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农业生产的高产出对整个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4]。循环型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对科技设备要求和生产投入都比较高。在农业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们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资源减量投入因素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4]。此外,还存在着其他3个战略挑战:一是福建省尚未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体制、机制,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控制手段比较缺乏,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实质推进;二是福建省缺乏循环经济方面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管理等都是现实和长远的战略威胁;三是福建省部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很多循环农业模式的推行缺乏基本的保障条件,必须用大量的资金来修复,资金的来源困难重重。
  
  3 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越的区位,但是必须看到其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还存在诸多约束条件,故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变劣势为优势,化威胁为发展机遇,促进福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1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发展机遇
  福建有着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独特的区位条件、良好的政策环境。将这些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创造经济效益的措施:一是根据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布局和资源特点,从宏观和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定位福建农业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宏观层次上的循环农业建设应与长三角、珠三角广阔的市场实行有效对接,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产品价值。同时,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福建省在这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从两岸农业资源差异性和互补性出发,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两岸循环农业的交流和合作、发展模式的借鉴、经验教训的总结,达到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二是从中观层次上,根据福建农业发展特殊的山海布局与资源格局,各个区域各自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开展区域分工,积极探索能够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多元循环农业模式。
  3.2 改变发展观念,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统一
  福建现行的农业生产大都保持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依靠施用化肥和农药来保证产量,不当处置畜禽粪便及农田废弃物、污水灌溉、“三废”不达标排放等,这样不仅造成农业生产环境污染,而且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经济产量的增长是以牺牲自然生态资源为代价的。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辨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倾向;与此同时,要避免走进另外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循环经济的推进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手段,而没有把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基本目标。在循环经济的推进中要让人们切身体会到农业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3.3 增加政府投入,扶持和激励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要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在战略挑战中笔者指出,农业社会经济效益和产出水平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农业生产的高产出对整个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在农业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们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资源减量投入因素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福建省农民农业收入普遍较低,投资能力有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不行的。为此,一是各级政府要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运用贷款贴息、补助等各种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二是实行个人、集体、国家三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同时,各级政府还要适当安排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生态农业规划、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补助。对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对秸秆加工、养殖、沼气工程和畜禽场配套改造工程,可重点安排资金启动和建设,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让农民从中受益,切实感受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好处,从而引导和带动农民走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之路。
  3.4 加强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者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太高,农业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在农业循环经济科技上的研究开发推广。如在沼气生产技术、立体种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无害化生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太阳能、风能利用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政府应着力推进,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设备、场地等条件。
  3.5 健全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目前,省政府立法机构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性条例,发展循环经济也已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关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法规,故应加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把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真正结合起来。同时,政府还要建立一系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度,如实行动态的短缺资源(土地、水、能源)价格制度、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制度、环境资源信息透明与公众监督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区域环境保护补偿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制度,还有绿色经济核算、会计、审计、税收、投资制度等,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总之,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是权宜之计,它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只有实现法律化和制度化,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才能步上正常轨道,并且稳步推向前进。
  
  4 参考文献
  [1] 张学会,赵凯,胡源,等.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综述及评价[J].世界农业,2008(9):8-11.
  [2] 福建省统计局. 2008福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 刘荣章,翁伯琦,周江梅,等.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政策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6):409-412.
  [4] 丁勤仙,张文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06(12):102-107.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目前滨海县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模式,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期实现滨海县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模式;发展对策;江苏滨海  中图分类号 S147.2;S15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71-01    滨海县地处苏北平原,现有耕地7.33万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67万hm2左右,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种植为主。
摘要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的解析,结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以期在发挥景观环境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进行社会性活动的需要。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构成要素;存在问题;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62-02 
摘要 介绍樱桃缺铁症、柿树缺锌症、樱桃缺硼症、枣树缺镁症的症状,分析病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果树;缺素症;症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91-011 樱桃缺铁症  1.1 症状  先是新梢顶端的叶失绿变黄绿色,渐发展至全树,轻则
摘要介绍了大蒜根螨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有效地防治大蒜螨类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蒜根螨;发生规律;发生原因;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214-01    大蒜是临沂市河东区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脱水蒜片大量出口日、韩等国。但近年来,随着大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蒜种的频繁调运,一种新的
摘要 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改变多年种植业收入停滞不前的状况,总结水稻—蔬菜—马铃薯多熟制高产种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指导其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种植模式;水稻;蔬菜;马铃薯;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50-01  建湖县属江苏省里下河农业区,农
摘要总结了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技术,包括选准推广品种、抢早培育壮苗、抢早移栽、控制适宜群体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严格采摘标准与成熟收获等内容,以推动“一菜两用”技术快速稳步发展。  关键词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选准品种;培育壮苗;田间管理;严格采摘  中图分类号 S565.4.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81-01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实
摘要 介绍伏牛山区板栗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板栗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板栗;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伏牛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39-02  板栗常遭到多种虫害的危害,尤其是果实虫害,对产量和质量影响甚大,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成
摘要 介绍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阐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以期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循环经济;指导思想;原则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71-02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目
摘要良种结合良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优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和经济效益。总结了早熟晚粳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苗床制作、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秧苗期管理、大田准备、适龄移栽、分蘖期管理、孕穗期管理、成熟期管理、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大面积机插秧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苗床制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
摘要通过直播油菜品种比较试验,验证各品种在九江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浔油8号、德油5号是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油菜新品种,为大田生产选用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油菜;直播品种比较;经济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5.403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91-02    直播油菜是一种较为省工省时、操作简便、用工分散的轻简栽培技术[1,2]。通过对九江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