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读书。看到姐姐们读着什么世界儿童文学全集,我觉得她们很蠢。那时电视机刚开始普及到家庭,我或许是开始远离印刷文字的第一代人。
“书是好东西哦。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变成了主角,兴奋激动紧张刺激,很有意思。”母亲常这样对我说。“我不需要。”我端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沉浸在《铁臂阿童木》和《铁人28号》的世界里。
即便如此,在母亲的意识里,似乎早已存在“读书的孩子聪明”这样一条定理,她竟然打算让自己的孩子也去读书。她的第一次尝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是《佛兰德斯的狗》。
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本书,大概是这本书有名气或者我属狗之类的原因吧。但说实话,在我看来,《佛兰德斯的狗》一点意思都没有。内容我现在已经忘光了,只记得那个可怜的少年带着他可怜的狗,最终毫无幸福可言地死去。这样的内容,说它“兴奋激动紧张刺激”是不是有点太勉强啦?
母亲却没放弃,大概她认为伟人成功的故事会让我提起兴趣吧,《伽利略传》被选了出来。正如母亲所期望的,我被这本书吸引了。
少年伽利略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晚宴,可他觉得很无聊,结果看到了天花板上摆动着的吊灯。开始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看,却渐渐地发现,虽然吊灯摇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但完成一次摇摆的时间却没有变。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想是:科学真伟大。
不可否认,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以后的路。我开始抵触算术(数学)以及理科之外的所有科目,最终结果是我更加坚定了拒绝读书的立场。
母亲因所有努力都白费而恼羞成怒,选择了同班主任商量这种简单直接的手段。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那名女教师向母亲推荐的,是下村湖人的《次郎物语》。《次郎物语》端坐在我的书架当中。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枯燥,我的心中只剩下对书的憎恶。为什么世上会有这种东西呢?我咬牙切齿。
但更大的不幸笼罩了我。班主任为有家长就读书的事找她商量而感觉良好,竟把我的名字加进了参加读书感想征文比赛的名单。这样一来,我就必须在暑假期间读完指定图书,还要写读后感。那本指定的书是《大藏永常》,是一个在农业政策方面功绩颇丰的人物的传记。我看到这个书名就没兴趣,把它塞进家里的书架便装作没这回事了。
但暑假就快结束,也不能一直装作什么事都没有。我只能开始读,看完第一页我就已经绝望了,从第二页开始几乎是哭着看完的。
这本书我没能读到最后。读后感也只是将看过的内容概括一番,最后加一句“对不起,我没能看完”,以期得到谅解。班主任什么都没说,但只有我的作文没被送去参加比赛。母亲至此也终于想通了,决定面对儿子讨厌读书这一事实。
可出乎意料的是,事情竟然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
那是在我进高中之后不久。大姐带回来一本硬皮封面的书,书名为《阿基米德借刀杀人》,是一个叫小峰元的人写的,还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
当时的我连江户川乱步这个名字也全然不知。于是我问大姐,她自信满满地答道:“是一个将推理小说发扬光大的外国人,加入了日本国籍,本名叫埃德加·爱伦·坡。”
“哦,是嘛。”我感慨地点了点头。真是一对没救的姐弟。
但这本书我竟然读完了。推理小说还真的可以啊!那时我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因为一直与读书无缘,在那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推理小说。那时二姐早已是松本清张的书迷,我看了看她的书架,最终视线停在了松本清张的《高中生杀人事件》上。这次我只花三天就读完了。拿起来就放不下,一直缩在被窝里翻书这种事,我还是生平头一次。接下来我读了《点与线》,还读了《零的焦点》,全都是一气呵成,爽快至极。一看到铅字就头痛的过往变得那样不真实。很快我开始关注起其他作家的作品,到最后终于也开始自己掏钱买起书来。
那段日子里的某一天,我忽然产生了一个了不起的想法。也不知是胆大妄为还是不知天高地厚,我竟生出写推理小说的念头。我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了一本最厚的B5笔记本,从那天开始就写了起来。很遗憾,具体日期已经不记得了,但肯定是高中一年级的一月。
“那小子,最近好像学习还挺认真的呢。”我曾经偷听到姐姐们这样向母亲汇报。看到那副趴在书桌上奋笔疾书的样子,一般人都会觉得是在学习吧。这可真是太好啦,我一个人偷偷地笑了。就这样过了半年,那部作品顺利完成了。到现在那个笔记本我还留着,最后一页上写着“七月十四日完成”。
写完之后就想拿给别人读,这是人之常情。我请一个朋友吃了顿饭,将小说递了过去。这位爱读书的朋友立刻答应下来。
“如果可以,希望你能写一下读后感。”我说。
“好啊。”他爽快地答应了。
从那之后,我却很少能见到这位朋友了。就算偶尔看到,他却总像在躲着我似的。我从他手里拿到小说的读后感是在半年之后。连和他多说两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他只丢下一句“我还要去打工”,便逃也似的离开了。
我独自一人满心激动地打开那篇读后感,然后呆住了。
那里写了大概一半故事的内容梗概,最后添上了三個小小的字——
对不起。
“书是好东西哦。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变成了主角,兴奋激动紧张刺激,很有意思。”母亲常这样对我说。“我不需要。”我端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沉浸在《铁臂阿童木》和《铁人28号》的世界里。
即便如此,在母亲的意识里,似乎早已存在“读书的孩子聪明”这样一条定理,她竟然打算让自己的孩子也去读书。她的第一次尝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是《佛兰德斯的狗》。
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本书,大概是这本书有名气或者我属狗之类的原因吧。但说实话,在我看来,《佛兰德斯的狗》一点意思都没有。内容我现在已经忘光了,只记得那个可怜的少年带着他可怜的狗,最终毫无幸福可言地死去。这样的内容,说它“兴奋激动紧张刺激”是不是有点太勉强啦?
母亲却没放弃,大概她认为伟人成功的故事会让我提起兴趣吧,《伽利略传》被选了出来。正如母亲所期望的,我被这本书吸引了。
少年伽利略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晚宴,可他觉得很无聊,结果看到了天花板上摆动着的吊灯。开始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看,却渐渐地发现,虽然吊灯摇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但完成一次摇摆的时间却没有变。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想是:科学真伟大。
不可否认,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以后的路。我开始抵触算术(数学)以及理科之外的所有科目,最终结果是我更加坚定了拒绝读书的立场。
母亲因所有努力都白费而恼羞成怒,选择了同班主任商量这种简单直接的手段。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那名女教师向母亲推荐的,是下村湖人的《次郎物语》。《次郎物语》端坐在我的书架当中。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枯燥,我的心中只剩下对书的憎恶。为什么世上会有这种东西呢?我咬牙切齿。
但更大的不幸笼罩了我。班主任为有家长就读书的事找她商量而感觉良好,竟把我的名字加进了参加读书感想征文比赛的名单。这样一来,我就必须在暑假期间读完指定图书,还要写读后感。那本指定的书是《大藏永常》,是一个在农业政策方面功绩颇丰的人物的传记。我看到这个书名就没兴趣,把它塞进家里的书架便装作没这回事了。
但暑假就快结束,也不能一直装作什么事都没有。我只能开始读,看完第一页我就已经绝望了,从第二页开始几乎是哭着看完的。
这本书我没能读到最后。读后感也只是将看过的内容概括一番,最后加一句“对不起,我没能看完”,以期得到谅解。班主任什么都没说,但只有我的作文没被送去参加比赛。母亲至此也终于想通了,决定面对儿子讨厌读书这一事实。
可出乎意料的是,事情竟然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
那是在我进高中之后不久。大姐带回来一本硬皮封面的书,书名为《阿基米德借刀杀人》,是一个叫小峰元的人写的,还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
当时的我连江户川乱步这个名字也全然不知。于是我问大姐,她自信满满地答道:“是一个将推理小说发扬光大的外国人,加入了日本国籍,本名叫埃德加·爱伦·坡。”
“哦,是嘛。”我感慨地点了点头。真是一对没救的姐弟。
但这本书我竟然读完了。推理小说还真的可以啊!那时我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因为一直与读书无缘,在那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推理小说。那时二姐早已是松本清张的书迷,我看了看她的书架,最终视线停在了松本清张的《高中生杀人事件》上。这次我只花三天就读完了。拿起来就放不下,一直缩在被窝里翻书这种事,我还是生平头一次。接下来我读了《点与线》,还读了《零的焦点》,全都是一气呵成,爽快至极。一看到铅字就头痛的过往变得那样不真实。很快我开始关注起其他作家的作品,到最后终于也开始自己掏钱买起书来。
那段日子里的某一天,我忽然产生了一个了不起的想法。也不知是胆大妄为还是不知天高地厚,我竟生出写推理小说的念头。我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了一本最厚的B5笔记本,从那天开始就写了起来。很遗憾,具体日期已经不记得了,但肯定是高中一年级的一月。
“那小子,最近好像学习还挺认真的呢。”我曾经偷听到姐姐们这样向母亲汇报。看到那副趴在书桌上奋笔疾书的样子,一般人都会觉得是在学习吧。这可真是太好啦,我一个人偷偷地笑了。就这样过了半年,那部作品顺利完成了。到现在那个笔记本我还留着,最后一页上写着“七月十四日完成”。
写完之后就想拿给别人读,这是人之常情。我请一个朋友吃了顿饭,将小说递了过去。这位爱读书的朋友立刻答应下来。
“如果可以,希望你能写一下读后感。”我说。
“好啊。”他爽快地答应了。
从那之后,我却很少能见到这位朋友了。就算偶尔看到,他却总像在躲着我似的。我从他手里拿到小说的读后感是在半年之后。连和他多说两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他只丢下一句“我还要去打工”,便逃也似的离开了。
我独自一人满心激动地打开那篇读后感,然后呆住了。
那里写了大概一半故事的内容梗概,最后添上了三個小小的字——
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