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改造与调整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实现自我转型和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文章在对广西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存在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专业设置调整思路和建议,供正在转型中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参考。
  [关键词]广西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专业设置 存在问题调整思路
  [作者简介]伍新德(1974- ),男,广西临桂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规划处副处长,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原理与高等教育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三批立项项目“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专业调整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7-8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1-0038-02
  
  我国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经过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升格、合并高潮后,到目前为止,已经为数不多。就广西而言,已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8所锐减为3所。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日益饱和及国家为鼓励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曾经为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两基”工作达标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这迫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必须围绕人才市场需求,进行以专业调整和改造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广西现有的3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8年度计划招生的专业进行分析,以期找出这些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思路。
  
  一、广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结构不够合理,文管类专业强、理工类专业弱的现象突出
  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类型及各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①它能够反映各类专业类型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情况。人们可以据此判断各专业类型在学校或社会当中所受到的重视情况及程度。根据各高校公布的2008年度的招生计划数据统计,广西的3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共设置招生专业64个,总招生数为6270人,其中,文管类专业45个,占总招生专业数的70.3%,招生数为4759人,占总招生数的75.9%;理工类专业19个,占总招生专业数的29.7%,招生数为1511人,占总招生人数的24.1%。在专业设置的结构方面,明显存在文管类专业强、理工类专业弱的现象。此现象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而基础教学设施薄弱和“双师型”教师不足,则是其最主要的现实原因。
  (二)专业重复设置,缺乏有特色的、竞争力强的专业群
  由于历史境遇和现实条件的高度一致性,造成了广西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首先,这种相似性体现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之间。据统计,在2008年招生的64个专业中,有30个专业为共设专业,所占比例为46.9%。其次,广西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其他的高职高专也有非常强的相似性。据笔者根据广西46所高职高专公布的2008年的计划招生专业统计,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4个招生专业当中,超过20所学校共同设置的专业就有7个;有11~20所学校共同开设的专业有12个;有5~10所学校共同开设的专业有17个。从上述统计数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广西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不仅在同类学校之间,而且还在不同类型的高职高专之间存在极高的重复性。另外,通过与其他类型的高职高专的比较,我们还发现,广西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很大一部分专业缺乏特色,并且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群。这种情况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社会声誉及其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三)专业设置和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不足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所应具有的最根本的职责之一,而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则是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最直接的手段。21世纪初的前几年,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控制下,我国人口出生率有了显著下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最明显成果,就表现为全国适龄入学人口的下降,这也造成了中小学规模的缩小。中小学教师的需求由紧缺过渡到逐渐饱和状态。作为中小学教师主要培养机构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却没能及时预测到这一变化,这也造成了前些年一些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最近几年,广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对招生专业做了一些调整,其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其他高职高专相比,其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服务性行业,而不能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生产和经营者中的一员,这就限制了广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力度,也影响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当地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未能统一步伐,课程建设滞后于专业建设步伐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举办高职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除了学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高职专业所需要的实训、实习等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的问题外,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课程建设,也往往滞后于专业建设的步伐。这种滞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结构方面,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过大,实践课程所占比重没能达到高职教育专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对高职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认识不到位,从而造成某些高职专业的核心课程不能反映高职专业的特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的问题。由于举办高职类专业,对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试验,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内涵及其举办规律尚未完全认识到位,因此,在涉及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设计的时候,往往还会倚重于师范专业的标准,由此而造成高职专业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高职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师资方面的问题。由于举办高职类专业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的一种被动决定,学校在思想动员、教学理念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等方面都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其中高职教育最急迫需要的“双师型”教师的储备和培养没能跟上步伐,所以造成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还是以理论教学型的教师为主。因此,它们在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不得不考虑自身教师的专业特长情况,由此,造成某些高职专业是“因师设课”,而不是根据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专业性质来设置课程和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二、广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思路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不仅与高等学校外部条件,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才需求情况等有着密切联系,还与高等学校内部如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素质构成、办学的基本条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办学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应对来自高等教育内、外部形势的挑战,笔者认为,广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应围绕与专业设置和调整相关联的各要素,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政策导向,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步伐,满足发展高职专业的需要
  发展高职专业,是当前广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重点目标。然而,当前束缚广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目标实现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问题和“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问题。因此,学校应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方向,科学计算出各类型教师所应占的比例,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选拔和鼓励那些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到相关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或相关的工厂、企业等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具有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或相关行业的从事资格的“双师型”教师,然后通过他们的再培训和指导,使其他更多的教师也加入“双师型”的行列,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转型,为发展高职教育做好充分准备。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校企办学的力度,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和培养,是高职专业办学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职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初步掌握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然而,缺乏足够数量和类型的实训、实习基地,正是目前影响广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最大障碍。因此,笔者认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一方面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的办法,增建、改建一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供学生日常专业课程实习和实践技能培养的训练之用;另一方面还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和合作,通过共同出资、互派教师和专业人员以及共享双方包括图书、工作场所的合作办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地作为实习和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能力。
  (三)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做强、做精师范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广西各县市也加快了产业调整与发展的步伐,这势必增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当地高等职业教育重要一员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必须主动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努力为当地支柱产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够获得新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但作为传统的中小学师资培养机构,师范教育仍然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应有特性。在新历史条件下,广西大部分城乡的中小学师资已经出现饱和的现象。但我们认为,这种饱和现象是局部和暂时的。首先,广西是一个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极为不均衡的省区,师资出现饱和的地区,主要是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较快的县市,而广大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和山区中小学,对师资的需求则仍然缺口较大;其次,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从业年龄限制,教师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被要求退休或退居教学二线,这样留下的空缺需要新的教师来补充;第三,当今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作为教师职业,更应该随时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以应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它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继续接受在职教育和培训。因此,师范院校仍需继续承担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任务。然而,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提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能否实现这一需要的瓶颈之一,因此,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对师资的培养并不是低层次的,而应该是高水平和高要求的。为此,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不仅需要继续开办师范教育专业,还要把好师范专业学生的“入口”关,努力提高师范教育专业的质量,做强、做精师范教育。
  (四)切实加强对地方人才需求的调查与预测,合理设置和规划专业,提高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是地方院校所应承担的一种崇高责任。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和了解,致使一些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多少有些盲目性,如有些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在当地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而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其他省区就业,从而降低了这些学校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影响了它们在当地的声誉和地位。有些专业,由于对人才市场需求缺乏了解,导致这些专业的生源严重不足,从而大大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因此,作为学校本身,应该切实加强对当地人才需求的调查与预测,合理设置和规划专业,提高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和服务能力,同时有效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学校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植根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历史,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体系
  办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没有质量就没有学校存在的依据。然而,办学特色则是一所学校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任何高校都必须按统一的模式和指令性计划办学,高校不仅没有专业的设置权、调整权,甚至一类型的学校的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都必须是高度统一的。在这种体制下,能够保证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质量上得到一定的保证,但这也造成我国高校“千校一面”、毫无各自办学特色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系列改革,开始允许高校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办学。广西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借着这股改革的东风,开始了专业自主设置和调整的步伐,但由于对学校自身发展现状和历史的研究及挖掘不够充分,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认识不到位,致使各个学校所自主进行的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方向、内容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重复性,从而又造成了新的“千校一面”的格局,加剧了校与校之间的不良竞争。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应该在深刻把握和挖掘本校发展现状和历史的基础上,紧紧依托当地支柱产业,并准确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当地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来培育和发展本校的特色专业。笔者认为,特色专业必定是那些人才培养质量水平高、能够充分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
  (六)全面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加快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它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在高等教育中,不同的专业类型,必然有不同的课程体系与之相匹配。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像普通高校那样注重于培养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学术型人才,它更强调的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某一现代职业为核心所开展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学习活动。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往往更加重视它的职业定向性。所谓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就是高等职业课程,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情感态度结构等,以使学生能得到职业界的认可。②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个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职业态度的养成所应包含的课程内容进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以某一职业所涉及的岗位或岗位群来规划、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使其更有利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注释]
  ①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
  ②刘晓保.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J].教育与职业,2007(17):129-130.
其他文献
从图书馆特色馆藏方向的确定出发,阐述了以学校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为依据,建设学科特色资源,依托行业特点和优势发展特色馆藏,提出了具体措施,并阐述了以特色馆藏为基础开
本文就暖通工程管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管道安装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以前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器乐教学是艺术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职业学校的器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往往因为很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导致没有更多的精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我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ed a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bottom-hinged flap-type Wave Energy Convertor (WEC). The basic model,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study usin
[摘要]文章详细阐述了同级反馈、会谈式反馈和批语式反馈这三种信息反馈方式以及在写作教学实际中如何具体开展不同类型的信息反馈,提出只有将这三种方式结合起来的信息反馈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水平 信息反馈  [作者简介]张慧军(1968- ),女,陕西西安人,陕西教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英美文学。(陕西西安710061)  [基
【摘要】义务教育中的小学音乐课程安排大多以通俗音乐为主,民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音乐涉及很少。国家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在音乐教学中,各地要因地制宜,传承和普及地方性乡土音乐资源。在课堂中开展乡土音乐课程,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于地方文化、传统习俗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民俗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本文以溧阳太平军锣鼓为例,对乡土音乐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浅谈几点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发利用的
【摘要】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多为艺术团、舞台表演、学校音乐教学等方向,就业范围的局限性导致音乐类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社区生活方式的逐渐完善促进了社区音乐的发展,以其丰富的社区资源吸引多元化的音乐人才,我国社区音乐的发展处于发展初期,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社区发展对音乐类大学生促进就业的作用为出发点,阐述目前我国社区音乐发展需要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音乐;音乐类大学生;大学生就业 
期刊
学生普遍反映英语书面表达难,本文着重分析常见的写作错误并提出对策,以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