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应对中考政治的开卷考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考命题以开放性的主观试题为主,强调能力创新,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要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开放性情感创新能力
  中考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其命题特点是以开放性的主观试题为主,在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能力创新,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因此,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政治认真思考与关注的问题。
  一、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创设多说、多写、多练的情境,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环境下进行学习,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感知和认知的共鸣。把每一节课都变成“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例如,在讲“弘扬民族精神”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雷锋、王进喜、任长霞、孔繁森等人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思考,把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展现给学生,让了解到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和代代相传,使学生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是每个青少年的历史使命,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首先要抓好平时上课这个中心环节。其次是多给学生看书的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晰的认识,重要的内容要进行必要记忆。这样,学生才能在更大的思考空间里进行知识组合。另外,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掌握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通过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地理解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例如本年度的时政热点(至目前)主要有: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海世博会、节能减排、广州亚运会、钓鱼岛、嫦娥二号等专题。每一个专题教师都要组织时政背景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典型例题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实际。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就是要把教材的知识点与我们当地的实际、日常生活和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如:两免一补、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中学生上网问题、感恩教育等问题。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中考政治开放性试题,贴近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作为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体现出政治试题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以开放的知识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举一反三,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在进行开放式试题训练时,首先要把握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先审清题意,然后找出原理,最后选取最佳知识点,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其次,要进行多方位的开放性试题专项训练。开卷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对漫画、图表、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评论等形式的新的题型,要求教师对此要进行专项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的实际,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重视基础、强调创新,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联系实际、关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中考政治学科的复习迎考工作,使中考政治学科的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九十年代初期,在教育科学领域中形成了一种具有社会时代特征的新的改革思潮一一STS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在教学中将学科理论和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我国推行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必须,它旨在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一代,造就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跨世纪人才。为了更好地实施STS教育,采取课堂渗透的方法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无疑是一条主要途径,但仅有这还不够,有效
期刊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这一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有感于此,
期刊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个
期刊
当代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理想,不再把教书看成单纯的谋生手段、不再把备课看成任务与负担,而要把这些工作当作事业去奋斗,当作科学去研究,当作艺术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学生是教师的作品,教育经历是优美的诗歌,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育科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获得专业上的不断发展,才会感觉到教育人生的快乐与魅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教师进行教育
期刊
目前,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有效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以前应试教育下教师的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对尖子生一般都重点辅导,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不管不问;
期刊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
期刊
教师和学生是信息技术产品的“用户”,试图让“用户”依从并适应技术的做法是难以成功的,只有让技术服务于教学,才能换来师生的认同,这是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要走的关键一步。交互电子白板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较好地适应了课堂上教师“边走、边说、边写”的行为习惯,这应该是科技与人文兼顾的一个范例,也是教师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平台的原因之一。  一、从“预制”转向“弹性”调用  以往,教师在课前
期刊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
期刊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常常会听到“少数人”的声音。对待“少数人”的声音,如果教师选择回避、敷衍或强制学生接受的态度,将会扼杀学生主动思考的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将变得缺乏主见。而如果将少数人的声音当作一种不期而遇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加以利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学会思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一、引发学生的争论,使认识由模糊走向清晰  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这样的课堂显然是单调
期刊
两个矢量的合成遵守三角形定则,即:矢量 、 的合矢量 是将 、 首尾相接,从 的尾端指向 的首端的矢量(如图1)。在高中物理中,用计算法做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利用矢量的三角形求解却比较直观、简单。现把矢量三角形定则在解题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一、利用矢量三角形求解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例1:重为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如图2所示。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