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教育好孩子:理论与实操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sh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一句话、一种情绪反应都说明他们的人格发展状态.如何培养教育好孩子,是中国乃至世界性的难题.对于孩子,我们唯有先了解他,才能接纳他;唯有先接纳他,才可能教育他.因此,本文将介绍儿童人格七型心座理论以及实际的案例,帮助教师深入地了解和教育好孩子.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时代下,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作为文化企业关键的生产要素,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将其引入创新生态系统,打通企业上下游之间的数据壁垒,推动文化企业内不同生产要素的关联与重组.数字技术与企业文化融合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在文化企业的交易模式、组织结构、交付流程等方面,完成企业数字化革新.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文化企业需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手段、以人才为依托,不断健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推进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终于读到了这本期待很久的书——《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历史》.rn我曾经有幸拜读过这本书的初稿.那是2020年7月1日,刘道玉先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给我写了一封信,寄来了这本书最初的手稿.先生告诉我,他在疫情中完成的这本《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历史》,是他的第二本自传,重点是写他在武汉大学进行的近8年的教育改革,主旨是创新.我一口气读完,心潮澎湃.
期刊
人工智能艺术不断挑战着人类艺术,因涉足人类独有的精神领域,使人类不断产生危机感,这是人工智能艺术给人们带来的人文焦虑,而这种人文焦虑来源于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后人类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作为评价人工智能的尺度,而提倡消除人与人工智能的二元对立,进而形成两者之间的博弈.人类中心主义或极端的后人类主义都是一种主体性思维,与主体性思维不同,主体间性思维则强调诸主体双向敞开和对话.人类与人工智能进行对话,可以丰富艺术创作的视域,且不会湮灭人的独特性质.
山东是戏曲大省,剧种多、院团多,历史上涌现出众多优秀剧目.近些年,歌剧、舞剧成了山东舞台艺术创作的主力军,涌现出民族歌剧《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反观山东戏曲创作日渐式微,在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上,“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尤为突出.本文从缺乏开阔的视野、缺少鲜明的个性、缺少思想深度的挖掘等方面审视山东戏曲创作问题,提出加强创作规划、提高审美眼界、透视人生人性、创新审美样式的戏曲创作路径.
石涛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极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且是“清初四僧”中唯一一位有理论专著传世的画家.石涛在书法方面同样有着不俗的成就,但由于石涛的画名太盛,鲜有研究者对其书法进行系统阐述.石涛所处的时代明清鼎革、天崩地解,此时的书法主流正面临着由“帖学”向“碑学”转换的先行阶段,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尚奇、求古”的风气.石涛的书法在打上这一时代烙印的同时,又有着其自身独到的见解与实践,他的成就对于我们探讨彼时的书法生态、研究当下的书法出新,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梦”的提出,激发了人们关于梦想的各种思考、探索与实践.安溪县第二十小学提出的“织梦”办学主张,从行动开始,让梦想起飞,打造织梦文化,编织花样童年.以“三个愿景” “三个追求”为内涵,通过优化织梦环境、开发织梦课程、构建织梦课堂、培育织梦少年、培养织梦教师等措施,把学校构筑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家园.
期刊
“双减”背景下授受式的教学方式、统一化的作业设计、总结式的教学评价等问题,使得教学处于转型的重要节点.“双减”政策的精神实质是减量提质,既保证学生作业量的减少,又呼吁提高教学质量.这就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教学方式以人为本,作业布置合情合理,教学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等全新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精准化作业分层,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智慧性教学测验,促使学生复盘巩固,成为“双减”背景下教学转型的合理路径.
统编教材单元习作中安排了多样的“创编故事”的形式,包括创编童话故事、续写故事、创编生活故事等类型,这类习作训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用好统编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编排价值,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在奇思妙想中创编出好的故事,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以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根据本单元教材编排内容及学生学情特点,紧扣单元习作要求,带领学生进入创编故事的奇妙世界.
期刊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并传之久远的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然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期刊
教研组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西城中心小学自2020年5月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组文化构建的行动研究”以来,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进教研共同体文化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传统的“散乱应战”走向“有序发展”;从传统的“个体成长”进化成“群体发展”,形成了“共建、共进、共享、共赢”的发展氛围与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