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代师德修养建设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儒家经典书目《大学》开篇即提到“大学之道,在明首,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札记》也提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被誉为“万世师表”孔子曾提出诲人不倦,关怀备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师德标准,而胡锦涛总书记精辟概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为新时期的师法德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师德。
  一、新时代师德修养建设的内涵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勉励广大教师要有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其中对教师提出四点希望即“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谈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是对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最好诠释。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同时,这也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操,是教师教育实践中一种特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体现了教师对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和真心关爱。
  2.“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这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成为一名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身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
  3.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这是老师队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素。任何一个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教育事业尤其如此。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墨守成规。新时代,需要引导学生在发掘举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4.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生修养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二、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和社会对师德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在当前教师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必须依靠国家、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师德建设有更好的突破。
  (一)国家、社会层面
  1.加强师德方面立法工作,制定或者修订师德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目前的师德建设要求在《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都有相关的内容规定,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一步加大宣传学习力度。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在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完善教师社会保障制度。
  3.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重,社会各界要积极营造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三、新时代师法建设的特征
  人文性。以“生”为本,学校教育更注重学生整体发展目标,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贯彻落实,教师的角色由以前的纯粹“教学”向“引导”学生思考较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的发挥。
  时代性。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处延,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特征,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当今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下,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一致性,反映了社会对师德的时代要求。
  政治性。新时代的师德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它的宗旨就是服务于人民大众,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
  传承性。师德和其他社会道德一样,具有社会的继承性,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师德都有一定的明确要求,但不同时代有不同标准和内容,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规律的客观性决定的。
  总之,在善遍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经济不断飞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不断提高,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师德建设要求,不仅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且要增强敬业精神和社会社会责任感。只有师德建设的高度上去了,才能塑造有高素质新一代接班人。为我国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墓石,使中华民族沉立于“世界之巓”。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以惑为诱,创设良好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以惑为诱,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 这一节课时,在新课前,先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抢答”活动:(
期刊
审美教育,在教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改革开放、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审美教育更是具有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审美教育要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之  一。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渗透好审美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诱发审美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期刊
【摘要】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以活动为纽带,以活动为基本方法的开放式教学,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易形成活动教学的条件;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教学模式,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活动;根据不同活动类型采取不同的活动方法,促使学生能力形成。  【关键词】 活动教学;条件; 模式 ; 活动类型; 活动能力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80-02 美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对于听障生来说,这一高级情感有些滞后,发展较为迟缓,水平较低。低年级与正常幼儿特点相当:以外在美和真实性为主;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等。但是,对于文学作品,听力障碍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难以获得美的体验。为了让他们具备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鼓励,激励评价;单独接触,秘密评价;全面关注,及时评价;开展活动,实践评价;主体参与,多方评价;促进聋生发展,取得实效。  【关键词】聋生多种评价 促进发展【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4-02 聋哑学生由于听不见、说不出,很少同外界交流,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长与他们也很少沟通,教育更无从谈起。
期刊
【摘要】“端公”神秘之“能”就是“端公”为人驱邪纳吉的一整套祭祀活动,那些让人费解的神秘仪式,至今还影响着部分人,这部分人不管是唯灵是信,还是半信半疑,他(她)们对“端公”的信仰和崇拜还是那么的“心诚”。  【关键词】“端公”神秘之“能”信奉者之“诚”【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78-02 在专家学者未定名傩堂戏之前,贵州德江农村老
期刊
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关重要,只有具备较高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个体特征。在《魅力教师的修炼》一书中,我深刻的认识到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的教师,便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往往会产生惧怕的心理,只要听说写作文了,眉头就皱,难于动笔,无法表达。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激起学生自主写作的兴趣,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几点做法。  一、环境,激起自主写作的热情 
期刊
【摘要】 写作文一直以来,就是让学生头痛的问题。如何改变学生的畏惧心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做文教学的“指导、讲评、修改”上,注重训练的实际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特别是“二次写作”收效显著。所谓的二次写作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评后对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后,再次实践成文的过程。  【关键词】 作文 ;指导 ;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72-02 龙文化遍布中华大地,旧时的中国统治者用它显摆威严,民间用它祈求风调雨顺;而今它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是鼓舞民族精神的图腾,人民用它彰显生活特色,抒发幸福欢乐。具有民俗特色的“耍龙灯”活动,体现在人们是乐此不彼的制作“龙灯”、观看“龙灯”,孩子喜玩“龙灯”。  把“耍龙灯”活动引入到幼儿园来,揭示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