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伦·凯勒的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的是一些见不到光明的人对看见世界和身边人的渴望。10月15日是第18个国际盲人节,在一年众多缤纷的节日中,或许这个节日很不起眼,或许有人并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然而,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拄着拐杖,慢慢地摸索在属于他们的盲道上。
让我们用心关注这群人的生活。
盲人出门常遇的三个问題
盲人节这天,或许我们会看到一些关于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或许会主动伸出手帮助身边路过的盲人,或许会闭上眼睛亲身感受盲人没有光明的“艰难”生活。
盲道成“忙道”
走在马路上,你会发现,盲人越来越少了。其实,这不是因为现在盲人的数量在减少,而是因为盲人出门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的生活一般都很单调,外出特别是单独外出的机会非常少;在交通状况复杂的大中城市,由于盲道设置得不尽合理,造成了盲人出门难;而那些原本为方便盲人出行专设的盲道,又常常会被社会车辆当作临时停车场或是小商贩们的马路市场。一些路段设置的盲道,有名无实,“断头路”也常常存在于大街小巷之中。
盲人就业难
盲人的视觉缺陷让他们的就业变得很困难。像电话接线员这样的工作,其实盲人在经过培训之后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许多单位出于各种考虑还是拒绝了盲人的加入。长此以往,盲人变得没有自信,更多的盲人不敢去尝试那些他们可以做的工作。
路人歧视多
走在路上,绝大部分的行人都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盲人。看到盲道上有车子挡着,很少有人上去帮忙;看到盲道上有个坑,也很少会有人上去提醒。
来自盲人的呼唤——我们需要更多的帮助
在国际盲人节来临之际,记者深入到身边的盲人生活圈,看看他们生活的状况,听听他们心里的想法,看看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又能帮他们做些什么。
享受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平等就业机会
张强(化名)现在在北京某大学读大三。他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但大学生活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美好,现在全国统一发行的盲文刊物只有《读者》、《盲童文学》、《盲文月刊》等几种,且出版速度满足不了盲人大学生的信息需求。
由于盲文教材更新速度比普通教材要晚10年,各种资格考试都没有盲文试卷,盲生们更无法享受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平等就业机会。盲生们渴望与明眼学生一样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但由于没有盲文版试题,不论盲生们成绩如何优秀,也压根儿没有参与的机会。对于推拿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师证尤为关键。有了医师证,才有行医资格,才有评职称的可能。同样,由于没有盲文试卷,他们无缘参加考试。虽然可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手法考试拿到推拿师证,但这样的证书是一个普通人随便找个培训班就能拿到的。
张强希望在不久后,盲人大学生不仅能像其他大学生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更能在畢业后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将盲人按摩就业培训纳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王海刚从一所盲人按摩学校毕业,正在筹办一家盲人按摩店。他说,按摩业是盲人比较理想的就业渠道。但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舆论导向,认为盲人按摩容易赚钱。加之盲人按摩市场内部管理混乱,一些人经常打着盲人保健按摩的招牌开店,并千方百计享受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相关优惠政策,还巧立名目偷逃税收。我们呼吁这些人不要跟盲人抢饭吃,也希望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检查、监督这个行业。
为盲人按摩业长远发展计,残联、劳动就业部门和教育部门最好将盲人按摩就业培训纳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还要保证培训的时间长一些,专业化程度高一些。王海认为,相关部门应统一考核并为从事按摩的盲人发放盲人按摩师上岗证,让这些人有资格进入盲人按摩业工作。
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
盲人小青在北京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
“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走路时前方可能有一个大坑,但有人眼看着我们向前走而不加提醒,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想测试盲人是怎样躲过障碍物的,其实说到底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社会公德水准的问题。”小青说。
一个人的残疾只局限于肉体,但一个社会的“道德残疾”则在灵魂深处。小青最大的心愿就是社会的理解,希望不要把盲人当成一种“奇怪的动物”。
当谈到盲人就业问题时,小青说,目前的盲人按摩已经干得太久了,想换一种工作试试。她在几年中也有了数目不小的一笔钱,准备去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专修钢琴调律专业。从小青就很喜欢音乐,如能成功也算是圆了她的一个梦想。
盲人就业的新方向
大部分盲人的生活都能依靠自己,他们凭借自己的听觉和感觉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存在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盲人就业难。对于盲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关怀,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一份工作,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盲人按摩双手换来的幸福
走在街上,到处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按摩医院、盲人按摩的招牌。
盲人存在视力缺陷,但具有触觉灵敏,注意力集中等特质,这使按摩成为最适合盲人的职业,所以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盲人按摩业都在迅速发展。台湾有2.5万盲人从事按摩,韩国有8000多人,我国现有盲人约870万人,大力发展盲人按摩事业是解决盲人就业最有希望的一个渠道。据悉,全国每年有3000多万人出于医疗和保健目的接受盲人按摩。
记者走进一家盲人按摩店,按摩师小海听见有开门的声音立即微笑着站起来迎接。在与小海聊天时,正好来了一位客人,小海就边聊边开始了给那位客人按摩。那位客人腰椎间盘损伤,是小海的常客。客人说,小海的手法好。收费也合理,所以就经常来,小海做这一行已经5年了,从一开始的门庭冷落到现在客人络绎不绝。记者发现小海在高兴之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无奈。原来是因为每天要做的按摩太多了,劳累使他的腰、双臂、手指过早出现了肌肉劳损。
“那为什么不每天少做两个呢?”
“来这里的大多是老顾客了,他们一般都有固定的时间,他们这么相信我,我宁愿累一点,也不能拒绝他们啊。”
接着,小海话锋一转说道,“其实,累一点都不要紧,我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人们对盲人的蔑视与羞辱!有些客人不仅取笑我们,甚至还怀疑我们是不是真的盲人,要求当众摘下墨镜给他们看。”小海在说这些话时,露出了一丝伤感。
不过小海还是很高兴,他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不再依靠家里了。
电话接线员用声音来工作
《人民日报》海外版、《盲人月刊》等报刊都曾刊登过国外盲人工作学 习情况的报道,其中提到南非总统府的电话接线员是位盲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盲人按摩医师赴英国做学术交流,在他的一篇回忆录中,也谈到了在英国盲人就业的首选职业是电脑程序员和电话接线员,其次才是理疗按摩。
甘肃盲人黄锦平从1974年8月就开始从事电话接线员的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他表示,电话接线并不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是一个熟练工种,一般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上岗前经过一定时间电话业务知识学习并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后即可胜任。
黄锦平认为,要让更多的盲人具备从事此项工作的素质,除了他们必须要学好文化知识外,在条件好的省会城市的盲校初三适当设置有关程控交换机通讯的专业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可聘请有志于为残疾人事业无私奉献的离退休电信工程技术人员讲课,到有程控交换机的单位参加学习,并在有小型程控交换机的单位进行试点安置。待学生毕业后,可采用安置一名盲人顶替两个残疾人就业指标的办法鼓励用人单位接收盲人电话,接线员,也可采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聘用的办法来减少用人单位的顾虑。盲人一旦有了一个工作机会,他们将会加倍努力做好。
另辟蹊径盲人就业选择多
福建省盲人协会主席、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福州分校校长夏荣强在进一步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想法。
首先,继盲人按摩推拿之后,盲人钢琴调律也成为一个新兴行业,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这个行业。到上世纪末,在北京盲校李任伟老师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在北京盲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盲人钢琴调律大专班宣告成立。几年来,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所培养出来的盲人调律9币百分之百就业,甚至供不应求。
其次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职业需有较高的智商,当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像广东的工永德,1997年4月开始接触电脑,10月份便开发出盲用DOS系统数据库,1999年末又成功设计和开发出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广大盲人用电脑进行数据库操作、编辑文章、收发电邮和上网浏览开辟了无障碍通途。
再次是中、英文翻译。近年来,有不少素质较高的盲人参加了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免费英语函授学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盲人学员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素质。他们有的还将国外杂志上的科技信息译成中文,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从而获取稿酬。当然,这离成为一种有稳定收入、能够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最后是办学、办班。这里说的办学、办班,指的是社会力量办学,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这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盲人自身所具有的较强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业胆识。
以上所述这几类盲人知识技能型的就业渠道,有的已发展得相当不错,有的正在进一步完善。事实上,盲人可从事的知识技能型工作远不只这些。拿写作来说,就有不少盲人具有相当高的写作能力。他们有的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有的在小说撰写方面颇有成就。但盲人是否能将写作变为一种拥有稳定收入的职业,怎样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进行探索,多研究可行的方案。
另外,盲人成为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农村盲人从事食用菌栽培,也是未来几年盲人可能从事的新职业。
让盲人心理更健康
在生活中,很多人帮助盲人、关心盲人,只停留在把他们当作一个弱势群体给予物质或行为的帮助层面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扩大盲人的生活交流范围、丰富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增加他们接受教育和新知的途径,可以让他们以更健康的心态生活。
以平等心待之
虽然盲人眼睛失明,但他们拥有许多正常人不具备的特质:盲人的触觉和听觉比正常人灵敏;韧性强,不怕失败。眼睛的失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失明。
在生活中,我们不应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虽然他们看不见,但是他们的努力和拼搏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在前不久举行的国际盲人门球赛上,那些盲人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所有的盲人,让他们的心理变得更加健康。
扩大盲人社交圈
由于生理缺陷,孤僻、多疑和敏感的个性,强烈的自卑感,盲人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长期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这对盲人的身心发展都没有好处。
一位盲人老教师曾说:“明眼朋友就是帮助盲人认识世界的眼睛。”我们应该走到盲人的世界中去,多和他们交朋友,多开展一些帮助盲人的讲座和活动,以扩大他们的社交圈。
扩大生活内涵
动听的音乐,能够缓解不安的心情;幽默的相声,能够使人笑口常开;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够塑造美好的心灵。
生活中有很多的节目开始为盲人考虑,像北京的1 1声音工作室就是由一群在视力上有缺陷的人打造的专门为盲人服务的一个制作广播节目的单位。为了让盲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社会上应该有更多这样的服务团体。
盲人的福音——“视觉第一中国行动”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是一项造福盲人的系统工程,是由我国政府和世界上最大的服务性慈善组织——国际狮子会联合开展的一項防盲治盲工作,内容包括在我国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普及防盲治盲知识、发展手术复明机构、培训眼科技术人员等。我国现有视力残疾者约87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6%,其中白内障致盲的有400万人。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一期项目规定:在1997年至2001年5年时间里,在我国实施175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到2001年底,一期工程各项指标已超额完成,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达210万例,并在100个县级医院设立了专门眼科,培训4000名农村眼科医生及7000名眼科辅助人员,改建一个人工晶体厂。1999年10月在武汉建成我国眼科技术资源数据库和眼病病源数据库。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项目从2002年实施以来,已使222万白内障盲人重见光明,其中,为贫困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22万例。中国残联主席、中国狮子会联会名誉会长邓朴方表示,“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开展近10年来,已使我国400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并有效提高了我国基层眼科服务水平,实现了我国白内障致盲人数的负增长。
雯要是一位开朗乐观的盲人按摩师,她说:“帮助我们的人,还有很多好看的书,好看的电影,我们用其他的方式都能感受得到,我们看不到的只有那些丑陋的事情,其实我们根本就不想遇到。所以我们心里永远都是美好、快乐、 温暖的。”
他还说,生活有太多的逆境,但都还算不上是绝境,都还不至于让他绝望地逃走,更多的时候他能坦然地面对自身的缺陷,接受别人的鼓励,用心灵感受灿烂的光明,使心态更加健康,使生活更加美好。
盲人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渐渐地适应这个社会。他们虽然看不见,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身体上小缺陷并不可怕,只要努力了,照样能做得很好。他们用一颗颗美的心灵,证明了自己也温暖了社会。我们相信,盲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资料链接1
世界盲人联盟(THE WORLD BLIND UNION)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国际盲人联合会和世界盲人福利会。该会的宗旨是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世界盲人联盟现有会员国的总部设在巴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该组织的创始组织之一。世界盲人联盟在联合国各有关组织中具有咨询地位,自成立以来在防肓、促进各国制定保障盲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盲人自立精神、开发盲人潜力和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认每年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又称“白手杖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人的关怀。 今年是第18个国际盲人节。
资料链接2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視器及视觉康复仪等。根据世卫组织发表的一份公报,90%的盲人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沙眼、盘尾丝虫病,缺乏维生素A、视网膜病、不戴眼镜以及缺乏视力保健措施等。
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即将达到5000万。
让我们用心关注这群人的生活。
盲人出门常遇的三个问題
盲人节这天,或许我们会看到一些关于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或许会主动伸出手帮助身边路过的盲人,或许会闭上眼睛亲身感受盲人没有光明的“艰难”生活。
盲道成“忙道”
走在马路上,你会发现,盲人越来越少了。其实,这不是因为现在盲人的数量在减少,而是因为盲人出门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的生活一般都很单调,外出特别是单独外出的机会非常少;在交通状况复杂的大中城市,由于盲道设置得不尽合理,造成了盲人出门难;而那些原本为方便盲人出行专设的盲道,又常常会被社会车辆当作临时停车场或是小商贩们的马路市场。一些路段设置的盲道,有名无实,“断头路”也常常存在于大街小巷之中。
盲人就业难
盲人的视觉缺陷让他们的就业变得很困难。像电话接线员这样的工作,其实盲人在经过培训之后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许多单位出于各种考虑还是拒绝了盲人的加入。长此以往,盲人变得没有自信,更多的盲人不敢去尝试那些他们可以做的工作。
路人歧视多
走在路上,绝大部分的行人都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盲人。看到盲道上有车子挡着,很少有人上去帮忙;看到盲道上有个坑,也很少会有人上去提醒。
来自盲人的呼唤——我们需要更多的帮助
在国际盲人节来临之际,记者深入到身边的盲人生活圈,看看他们生活的状况,听听他们心里的想法,看看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又能帮他们做些什么。
享受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平等就业机会
张强(化名)现在在北京某大学读大三。他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但大学生活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美好,现在全国统一发行的盲文刊物只有《读者》、《盲童文学》、《盲文月刊》等几种,且出版速度满足不了盲人大学生的信息需求。
由于盲文教材更新速度比普通教材要晚10年,各种资格考试都没有盲文试卷,盲生们更无法享受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平等就业机会。盲生们渴望与明眼学生一样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但由于没有盲文版试题,不论盲生们成绩如何优秀,也压根儿没有参与的机会。对于推拿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师证尤为关键。有了医师证,才有行医资格,才有评职称的可能。同样,由于没有盲文试卷,他们无缘参加考试。虽然可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手法考试拿到推拿师证,但这样的证书是一个普通人随便找个培训班就能拿到的。
张强希望在不久后,盲人大学生不仅能像其他大学生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更能在畢业后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将盲人按摩就业培训纳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王海刚从一所盲人按摩学校毕业,正在筹办一家盲人按摩店。他说,按摩业是盲人比较理想的就业渠道。但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舆论导向,认为盲人按摩容易赚钱。加之盲人按摩市场内部管理混乱,一些人经常打着盲人保健按摩的招牌开店,并千方百计享受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相关优惠政策,还巧立名目偷逃税收。我们呼吁这些人不要跟盲人抢饭吃,也希望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检查、监督这个行业。
为盲人按摩业长远发展计,残联、劳动就业部门和教育部门最好将盲人按摩就业培训纳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还要保证培训的时间长一些,专业化程度高一些。王海认为,相关部门应统一考核并为从事按摩的盲人发放盲人按摩师上岗证,让这些人有资格进入盲人按摩业工作。
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
盲人小青在北京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
“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走路时前方可能有一个大坑,但有人眼看着我们向前走而不加提醒,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想测试盲人是怎样躲过障碍物的,其实说到底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社会公德水准的问题。”小青说。
一个人的残疾只局限于肉体,但一个社会的“道德残疾”则在灵魂深处。小青最大的心愿就是社会的理解,希望不要把盲人当成一种“奇怪的动物”。
当谈到盲人就业问题时,小青说,目前的盲人按摩已经干得太久了,想换一种工作试试。她在几年中也有了数目不小的一笔钱,准备去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专修钢琴调律专业。从小青就很喜欢音乐,如能成功也算是圆了她的一个梦想。
盲人就业的新方向
大部分盲人的生活都能依靠自己,他们凭借自己的听觉和感觉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存在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盲人就业难。对于盲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关怀,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一份工作,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盲人按摩双手换来的幸福
走在街上,到处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按摩医院、盲人按摩的招牌。
盲人存在视力缺陷,但具有触觉灵敏,注意力集中等特质,这使按摩成为最适合盲人的职业,所以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盲人按摩业都在迅速发展。台湾有2.5万盲人从事按摩,韩国有8000多人,我国现有盲人约870万人,大力发展盲人按摩事业是解决盲人就业最有希望的一个渠道。据悉,全国每年有3000多万人出于医疗和保健目的接受盲人按摩。
记者走进一家盲人按摩店,按摩师小海听见有开门的声音立即微笑着站起来迎接。在与小海聊天时,正好来了一位客人,小海就边聊边开始了给那位客人按摩。那位客人腰椎间盘损伤,是小海的常客。客人说,小海的手法好。收费也合理,所以就经常来,小海做这一行已经5年了,从一开始的门庭冷落到现在客人络绎不绝。记者发现小海在高兴之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无奈。原来是因为每天要做的按摩太多了,劳累使他的腰、双臂、手指过早出现了肌肉劳损。
“那为什么不每天少做两个呢?”
“来这里的大多是老顾客了,他们一般都有固定的时间,他们这么相信我,我宁愿累一点,也不能拒绝他们啊。”
接着,小海话锋一转说道,“其实,累一点都不要紧,我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人们对盲人的蔑视与羞辱!有些客人不仅取笑我们,甚至还怀疑我们是不是真的盲人,要求当众摘下墨镜给他们看。”小海在说这些话时,露出了一丝伤感。
不过小海还是很高兴,他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不再依靠家里了。
电话接线员用声音来工作
《人民日报》海外版、《盲人月刊》等报刊都曾刊登过国外盲人工作学 习情况的报道,其中提到南非总统府的电话接线员是位盲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盲人按摩医师赴英国做学术交流,在他的一篇回忆录中,也谈到了在英国盲人就业的首选职业是电脑程序员和电话接线员,其次才是理疗按摩。
甘肃盲人黄锦平从1974年8月就开始从事电话接线员的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他表示,电话接线并不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是一个熟练工种,一般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上岗前经过一定时间电话业务知识学习并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后即可胜任。
黄锦平认为,要让更多的盲人具备从事此项工作的素质,除了他们必须要学好文化知识外,在条件好的省会城市的盲校初三适当设置有关程控交换机通讯的专业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可聘请有志于为残疾人事业无私奉献的离退休电信工程技术人员讲课,到有程控交换机的单位参加学习,并在有小型程控交换机的单位进行试点安置。待学生毕业后,可采用安置一名盲人顶替两个残疾人就业指标的办法鼓励用人单位接收盲人电话,接线员,也可采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聘用的办法来减少用人单位的顾虑。盲人一旦有了一个工作机会,他们将会加倍努力做好。
另辟蹊径盲人就业选择多
福建省盲人协会主席、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福州分校校长夏荣强在进一步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想法。
首先,继盲人按摩推拿之后,盲人钢琴调律也成为一个新兴行业,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这个行业。到上世纪末,在北京盲校李任伟老师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在北京盲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盲人钢琴调律大专班宣告成立。几年来,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所培养出来的盲人调律9币百分之百就业,甚至供不应求。
其次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职业需有较高的智商,当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像广东的工永德,1997年4月开始接触电脑,10月份便开发出盲用DOS系统数据库,1999年末又成功设计和开发出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广大盲人用电脑进行数据库操作、编辑文章、收发电邮和上网浏览开辟了无障碍通途。
再次是中、英文翻译。近年来,有不少素质较高的盲人参加了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免费英语函授学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盲人学员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素质。他们有的还将国外杂志上的科技信息译成中文,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从而获取稿酬。当然,这离成为一种有稳定收入、能够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最后是办学、办班。这里说的办学、办班,指的是社会力量办学,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这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盲人自身所具有的较强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业胆识。
以上所述这几类盲人知识技能型的就业渠道,有的已发展得相当不错,有的正在进一步完善。事实上,盲人可从事的知识技能型工作远不只这些。拿写作来说,就有不少盲人具有相当高的写作能力。他们有的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有的在小说撰写方面颇有成就。但盲人是否能将写作变为一种拥有稳定收入的职业,怎样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进行探索,多研究可行的方案。
另外,盲人成为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农村盲人从事食用菌栽培,也是未来几年盲人可能从事的新职业。
让盲人心理更健康
在生活中,很多人帮助盲人、关心盲人,只停留在把他们当作一个弱势群体给予物质或行为的帮助层面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扩大盲人的生活交流范围、丰富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增加他们接受教育和新知的途径,可以让他们以更健康的心态生活。
以平等心待之
虽然盲人眼睛失明,但他们拥有许多正常人不具备的特质:盲人的触觉和听觉比正常人灵敏;韧性强,不怕失败。眼睛的失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失明。
在生活中,我们不应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虽然他们看不见,但是他们的努力和拼搏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在前不久举行的国际盲人门球赛上,那些盲人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所有的盲人,让他们的心理变得更加健康。
扩大盲人社交圈
由于生理缺陷,孤僻、多疑和敏感的个性,强烈的自卑感,盲人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长期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这对盲人的身心发展都没有好处。
一位盲人老教师曾说:“明眼朋友就是帮助盲人认识世界的眼睛。”我们应该走到盲人的世界中去,多和他们交朋友,多开展一些帮助盲人的讲座和活动,以扩大他们的社交圈。
扩大生活内涵
动听的音乐,能够缓解不安的心情;幽默的相声,能够使人笑口常开;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够塑造美好的心灵。
生活中有很多的节目开始为盲人考虑,像北京的1 1声音工作室就是由一群在视力上有缺陷的人打造的专门为盲人服务的一个制作广播节目的单位。为了让盲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社会上应该有更多这样的服务团体。
盲人的福音——“视觉第一中国行动”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是一项造福盲人的系统工程,是由我国政府和世界上最大的服务性慈善组织——国际狮子会联合开展的一項防盲治盲工作,内容包括在我国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普及防盲治盲知识、发展手术复明机构、培训眼科技术人员等。我国现有视力残疾者约87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6%,其中白内障致盲的有400万人。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一期项目规定:在1997年至2001年5年时间里,在我国实施175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到2001年底,一期工程各项指标已超额完成,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达210万例,并在100个县级医院设立了专门眼科,培训4000名农村眼科医生及7000名眼科辅助人员,改建一个人工晶体厂。1999年10月在武汉建成我国眼科技术资源数据库和眼病病源数据库。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项目从2002年实施以来,已使222万白内障盲人重见光明,其中,为贫困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22万例。中国残联主席、中国狮子会联会名誉会长邓朴方表示,“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开展近10年来,已使我国400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并有效提高了我国基层眼科服务水平,实现了我国白内障致盲人数的负增长。
雯要是一位开朗乐观的盲人按摩师,她说:“帮助我们的人,还有很多好看的书,好看的电影,我们用其他的方式都能感受得到,我们看不到的只有那些丑陋的事情,其实我们根本就不想遇到。所以我们心里永远都是美好、快乐、 温暖的。”
他还说,生活有太多的逆境,但都还算不上是绝境,都还不至于让他绝望地逃走,更多的时候他能坦然地面对自身的缺陷,接受别人的鼓励,用心灵感受灿烂的光明,使心态更加健康,使生活更加美好。
盲人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渐渐地适应这个社会。他们虽然看不见,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身体上小缺陷并不可怕,只要努力了,照样能做得很好。他们用一颗颗美的心灵,证明了自己也温暖了社会。我们相信,盲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资料链接1
世界盲人联盟(THE WORLD BLIND UNION)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国际盲人联合会和世界盲人福利会。该会的宗旨是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世界盲人联盟现有会员国的总部设在巴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该组织的创始组织之一。世界盲人联盟在联合国各有关组织中具有咨询地位,自成立以来在防肓、促进各国制定保障盲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盲人自立精神、开发盲人潜力和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认每年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又称“白手杖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人的关怀。 今年是第18个国际盲人节。
资料链接2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視器及视觉康复仪等。根据世卫组织发表的一份公报,90%的盲人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沙眼、盘尾丝虫病,缺乏维生素A、视网膜病、不戴眼镜以及缺乏视力保健措施等。
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即将达到5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