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上轻舞飞扬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那是一个于琐碎烦杂的生活中创造出的充满诗意的绿色情境,一个放飞心灵的自由空间。在我看来,置身于教育中的师生都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者。其实孩子们的心里本身就栖居着诗意,跳动着诗性,扑棱着诗情。他们倾听泉水的琴声,描绘绿色的大树,欢呼冰雪融化成的春天。我们教师只有让孩子们像花丛中的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采集,让孩子们像林间的小鸟一样,尽情尽兴地歌唱,还给孩子们一片独抒心灵的天空,才能激发起孩子们自由活泼的思维,使孩子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活的想象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教师也应融入学生的世界,从孩子的心灵出发,用诗意的目光共同解读文本,语文的课堂才会变得诗意浓浓,轻舞飞扬。
  一、营造诗意的文化氛围——“转轴拨弦三两声”
  聆听一曲“春江花月夜”,吟诵一首小桥流水的《秋思》,扑向大自然的怀抱去寻找春天,这浓郁的诗意气氛会帮我们打开了学生感情的闸门,点燃了他们灵感的火花,开拓了他们思维的灵犀,也带领学生走进了诗意的课堂。
  (1)树立教师诗化的语言。诗意似一股温柔扑面的春风,似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教师诗一般的导语,学生就会情感迸发。
  (2)扩充学生诗意的视野。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更是我们诗意课堂的主人,学生诗意的语言正是我们所到达的目的地。那么如何引发学生诗意的语言呢?我觉得扩充他们诗意的视野是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CAI课件引领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情境;抒情的音乐,如诗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孩子们的眼球为之一亮,心灵为之震撼,言语就会如清清山泉喷涌而出。同时积极倡导课外阅读。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作品,蕴含着大量中华文化的精粹、人类文明的财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有这些都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智慧的窗户,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宽广更加丰富多彩。当然,生活为“视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构建以读为本的主线——“众里寻他千百度”
  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段,这是窦桂梅老师刚试教的让老师们拍案叫绝的一堂诗意盎然的语文课。课一开始,师就先声夺人:今天早晨,春光明媚,我们就跟着一位诗人去游园,这位诗人就是(叶绍翁),咱也去推敲推敲这游园路上的不值,不值就是不遇。诗人在不遇中都遇到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师:他是用现代的方式读。今天咱们要用古代的方式读,我先不读,你们来看我的手势。(师声情并茂的手语提示,生观察)接着师范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然后要求所有学生都试着一起读一读。
  著名特级教師支玉恒说过,“语文是读出来的。”阅读教学的根本、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读。坚持以读为本就是要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初读时,整体全面的感知课文内容;在细读时,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品读间,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熟读后,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
  (1)读的整体性。我们应当摒弃那种把整篇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的做法,(这就如同把精美的建筑拆掉让人欣赏一堆建筑材料),注意把握文章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腾出时间来不间断地进行以整篇文章为对象的阅读训练。
  (2)读的有效性。追求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我们并不是说不要教师的讲解,而应当是“精讲多读”,在学生疑难、困惑处;在课文经典、妙笔处;教师当淋漓尽致地讲解,并“以讲促读”,读出学生心中所感受到的那份情感、那份诗意。同时又可“以读代讲”,当千言万语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时候,“读出来”就是你最真实的内心世界,最直接最动人的表达方法。读书,在课堂中回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当是生命诗意的栖息。
  三、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的体验——“忽如一夜春风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创设诗意的对话情景,让学生直接面对如诗如画的文本,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构建理解的桥梁,弥漫诗意的云烟。我们教师就是荡水,就是击石,去努力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诗人,去奏响他们心中诗的琴弦,诗意的课堂应是学生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的课堂。
  四、倡导潜移默化的熏陶——“春风桃李花开日”
  “万物皆孕育而生”,当我们和着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古曲时,应去感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红尘世事,齐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于是我们的诗意课堂里荡漾起了美丽的涟漪,把心中无限感慨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描绘成一首动人的诗。
  在前面王菘舟老师激情的引言、深情的诉说,急切的呼唤后,孩子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诗一样的语言美不胜收——(“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生1:这个村里的粮食不够了,明天得派人给他们送去啊!生2:为了新中国的强盛,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生3:加油啊,我不能睡。辛苦一点又土和,我一定要把这些文件批阅完,生4:今天晚上我一定要把这些文件看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不能睡……生5:怎样才能让贫困地区富裕起来,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诗意流淌的自由氛围里,学生挥洒自如,放飞想象的翅膀,尽情展现,收到“百花齐放、诗情画意”的效果。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的主要栖息地,就应该是这样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芬芳,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其他文献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中师生互动缺乏。多媒体技术的出现,通过视频资料,图片和设备的先进技术更清晰立体的展现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眼界,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改善小学生课堂参与率,将生硬、枯燥的小学数学知识点以学生关注且乐于接受的形式传授下来。最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分析  由于数学学科极具抽象性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讲授时必须把知识点化抽
期刊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使用的基本原则是:①从课程标准出发理解教材内容与目标;②从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出发分析、选择和调整教材内容;③从课堂语言交流的实际出发及时提供学生可以使用的语言和非语言材料;④从有效利用教材的角度出发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历史反复证明,推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期刊
1+1>2吗?大家知道根据整体原理的基本理论,这是正确的。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善于和他人合作,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数学课程改革启动了好多年,《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學中,除了全班集体共同合作学
期刊
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创新教育硕果累累,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所有这些都将对初中数学教学都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农村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虽然“边讲边问”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数学依然是一门“最不得人心的学科”,
期刊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教学领域中,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克服其学习的被动性,体现其主体性;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水平来改善其学习成绩,从而使他们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落实
期刊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是啊!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作文要么假话连篇。要么干巴巴的。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一潭死水,怎么也看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传统的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造成的。因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多方着手,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之间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样,才能更大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等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把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着理念、内容、动机、行为等方面的偏差,本文围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學活动,拟从改进英语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艺术性、主体性等方面来探究课堂“提问”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 偏差 提问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问题的引出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它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一门
期刊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对于英语学习也同样适用。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通过英语认识世界的兴趣,通过词汇的积累,更是可以提升写作水平。  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和平时的考试中,学生在阅读方面做的仍差强人意。通过观察自己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第一,英语基础知识,如词汇量不够,语法掌握不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