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教学是技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单元,教材所选的范文,内容比较繁杂,实用性不强,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写作能力的范围。而对于一般的说明文(书)例子,学生又会觉得比较枯燥、单调。为此,笔者在教学的程中,尝试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的“研究性学习”(lnquiry Iearning),是指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语文知识,在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对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近段时间在各学科教研活动的探讨中,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研究性学习,变革了以往将现成知识技能简单传递的过程,形成了以下五个环节: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
笔者在说明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也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一、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向学生提出“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书写和表述方式?”“日常的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会使用或者需要说明文?”“说明文有哪些类别?”“你最喜欢或者最不喜欢哪类说明形式?”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说明文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在指导收集资料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研、实验等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搜集与研究问题(说明文)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对诸如药品的使用、手机的使用、家电的使用、信用卡申办的程序、“羊城通”使用的注意事项、电脑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程序的说明,甚至是新书介绍、电影故事梗概等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料、宣传册子进行收集。还要让学生留意市面上的一些广告词,也对其进行收集和整理。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得主动了,他们将课余时间收集来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比较,结果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使用的说明文都是一些说明书之类的文体,比较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再配以直观的指示图片,一目了然。而教材里所选用的范文,注重逻辑性和推理性,文学性比较强,知识比较广泛,层次比较深,难度比较大。虽然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很强,但也只能对学生有个示范和拓宽知识面的作用,很难让学生做临摹式的效仿,而且实用性不强。
三、根据收集到的各种实证,形成对所探究问题的解释
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谓说明文,就是要把读者、使用者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必须知道的事项分门别类地逐一说清楚,讲明白。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跳出就事论事的框框,进一步了解所要说明的事物的来龙去脉、过去未来,长短优劣、作用与反作用,由此及彼地了解横向和纵向的一些相关内容。
通过对手头上的资料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在撰写说明文的时候,还要注意表达的方式,语言要平实,陈述要简洁,用词要准确,数据要清晰,说明的顺序要合理,既要深入浅出,又要饶有趣味,做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因此,有些说明书,例如家电的使用说明,不但用词生动有趣,而且配有直观的甚至是夸张的卡通式指示图,使读者能够很快地正确掌握家电使用程序。在说明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谚语、俗语、传说以及拟人的手法等,对说明的对象进行陈述。
四、指导学生对说明文知识进行评价,并进行小结
写好一篇说明文,不但要有充分的前期资料准备,还要了解哪些是读者“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必须知道的事项”,要对所有的原始资料进行筛选和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说明的顺序。
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学习用具的说明文,以此来交流和验证他们对说明文的学习和掌握的情况。有必要的时候,就让学生互相阅读对方的作业,然后看看读懂了没有?对作业的所说明的事物能理解吗?理解多少呢?能有些什么补充没有?这样,就可以给每篇作业打上合适的分数了。
在教学的安排上,讲授教材范文的同时,就布置学生有目的有目标地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选出代表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使笔者认识到,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教师也不是“装袋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在帮助学生“装”他自己想装的知识外,更需要帮助学生懂得自己该怎样去提炼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进入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了解“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可以怎么样写?”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是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及理解个人问题和社会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五、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通过自己对说明文单元“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觉得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系统性
研究性学习的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结合,这才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內在整合,才能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要让人看得懂,看得明白。不但是学生在“写”,更重要的是学生同时要了解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想要让读者“看”到些什么?得到些什么?怎样才能让读者愿意看,喜欢看,看得懂,看得明。
2.实践的实用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和“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知道社会需要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接触事物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它关注学生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不断提升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
4.观念的生成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认识和体验得到不断加深。
5.思想的自主性
现在学生的思维,普遍都比较活跃和独立,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独立开展思维活动,开展辩论和讨论,而教师只起帮助、辅导作用,没必要也不可能代替学生选择。
通过说明文单元研究性教学实践的尝试,笔者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不断地产生着精彩的观念,宛如姹紫嫣红的鲜花在春天绽放一般,学生同时也开始体验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神圣。研究性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学生和教师同样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就形成了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要求自己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不断地创新和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形成新的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研究性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防科技高级技工学校)
语文的“研究性学习”(lnquiry Iearning),是指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语文知识,在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对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近段时间在各学科教研活动的探讨中,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研究性学习,变革了以往将现成知识技能简单传递的过程,形成了以下五个环节: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
笔者在说明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也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一、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向学生提出“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书写和表述方式?”“日常的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会使用或者需要说明文?”“说明文有哪些类别?”“你最喜欢或者最不喜欢哪类说明形式?”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说明文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在指导收集资料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研、实验等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搜集与研究问题(说明文)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对诸如药品的使用、手机的使用、家电的使用、信用卡申办的程序、“羊城通”使用的注意事项、电脑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程序的说明,甚至是新书介绍、电影故事梗概等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料、宣传册子进行收集。还要让学生留意市面上的一些广告词,也对其进行收集和整理。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得主动了,他们将课余时间收集来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比较,结果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使用的说明文都是一些说明书之类的文体,比较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再配以直观的指示图片,一目了然。而教材里所选用的范文,注重逻辑性和推理性,文学性比较强,知识比较广泛,层次比较深,难度比较大。虽然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很强,但也只能对学生有个示范和拓宽知识面的作用,很难让学生做临摹式的效仿,而且实用性不强。
三、根据收集到的各种实证,形成对所探究问题的解释
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谓说明文,就是要把读者、使用者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必须知道的事项分门别类地逐一说清楚,讲明白。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跳出就事论事的框框,进一步了解所要说明的事物的来龙去脉、过去未来,长短优劣、作用与反作用,由此及彼地了解横向和纵向的一些相关内容。
通过对手头上的资料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在撰写说明文的时候,还要注意表达的方式,语言要平实,陈述要简洁,用词要准确,数据要清晰,说明的顺序要合理,既要深入浅出,又要饶有趣味,做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因此,有些说明书,例如家电的使用说明,不但用词生动有趣,而且配有直观的甚至是夸张的卡通式指示图,使读者能够很快地正确掌握家电使用程序。在说明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谚语、俗语、传说以及拟人的手法等,对说明的对象进行陈述。
四、指导学生对说明文知识进行评价,并进行小结
写好一篇说明文,不但要有充分的前期资料准备,还要了解哪些是读者“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必须知道的事项”,要对所有的原始资料进行筛选和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说明的顺序。
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学习用具的说明文,以此来交流和验证他们对说明文的学习和掌握的情况。有必要的时候,就让学生互相阅读对方的作业,然后看看读懂了没有?对作业的所说明的事物能理解吗?理解多少呢?能有些什么补充没有?这样,就可以给每篇作业打上合适的分数了。
在教学的安排上,讲授教材范文的同时,就布置学生有目的有目标地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选出代表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使笔者认识到,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教师也不是“装袋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在帮助学生“装”他自己想装的知识外,更需要帮助学生懂得自己该怎样去提炼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进入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了解“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可以怎么样写?”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是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及理解个人问题和社会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五、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通过自己对说明文单元“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觉得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系统性
研究性学习的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结合,这才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內在整合,才能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要让人看得懂,看得明白。不但是学生在“写”,更重要的是学生同时要了解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想要让读者“看”到些什么?得到些什么?怎样才能让读者愿意看,喜欢看,看得懂,看得明。
2.实践的实用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和“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知道社会需要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接触事物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它关注学生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不断提升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
4.观念的生成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认识和体验得到不断加深。
5.思想的自主性
现在学生的思维,普遍都比较活跃和独立,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独立开展思维活动,开展辩论和讨论,而教师只起帮助、辅导作用,没必要也不可能代替学生选择。
通过说明文单元研究性教学实践的尝试,笔者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不断地产生着精彩的观念,宛如姹紫嫣红的鲜花在春天绽放一般,学生同时也开始体验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神圣。研究性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学生和教师同样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就形成了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要求自己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不断地创新和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形成新的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研究性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防科技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