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读出美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ysk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文章用独特的视角,揭示蕴藏在平凡生活中的爱情,展现了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感悟文中的真情,读出美丽,是我第一课时的目标。为此,我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一、品读课题,感受题目之美
  课题对文本来说是关键。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探寻文本的主旨,体会题眼的美,这样才能切入主题。
  《爱如茉莉》的题目本身就点明了文章的内涵,将茉莉与爱进行关联会引人遐思。因此,在第一个环节,我便让学生细读课题,进行想象和讨论。
  师:大家一起读课题。(生读)注意茉莉的“莉”要读轻声。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我好像闻到了茉莉的香气。
  生2:我好像看到了茉莉花。
  生3:我觉得爱是茉莉花,散发着香味。
  学生根据题眼,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为什么爱像茉莉?茉莉有淡淡的香味,爱也是如此吗?也有学生认为,爱难道不是开放的玫瑰花?为什么是茉莉?我带领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解读,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视角针对文本展开追问,揭开课堂教学的帷幕,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保证。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层次
  初读是学生把握文本的基础,进入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理清脉络,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将字词教学贯穿于小学各年级段。为此,我将课文词语串联起来,设置了词串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根据词串把握文本内容,同时深入理解语境,从词语的情感色彩入手,领悟文本的情感内涵。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一本正经清醒含笑揉揉胳膊
  睡眼蒙眬蹑手蹑脚布满血丝
  师:读读生字“缕、幽、揉”,注意字的结构。
  这三组词语分别描写茉莉、妈妈、爸爸,第一组主要写茉莉的外在形态和香味,第二、三组则分别描写爸爸、妈妈的神态和动作。读“茉莉”的时候,要读得轻柔些,有陶醉之感;读神态、动作的词语时,要有想象。
  读完词语之后,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并结合段落梳理文本脉络,展开问题的交流。
  师:这篇文章写了发生在映儿一家的事。读完后,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们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有什么场景是你们难忘的。
  文章描述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发生在黄昏,“我”问妈妈是否爱爸爸,在讨论爱情的话题时,妈妈告诉“我”,爱就像阳台上的茉莉。第二个场景,是写妈妈生病了还依然惦记答应包给爸爸的饺子,想让爸爸吃了饺子再到医院看她,而爸爸听说妈妈病了,饺子也不吃就赶往医院。第三个场景写爸爸妈妈在病房里互相关心体贴对方,一夜都没有睡好。
  通过初读,学生对这三个场景有了感悟,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心、真情、真爱。
  三、静读细节,感悟人文情怀
  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把握字词,另一方面抓住课文的细节,让学生通过品读细节,朗读、感悟、体会文本中的真爱,对全文的架构了然于心。
  师:爱要用心付出,更要用心体会。文中有哪些细节能够体现出映儿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和真爱?找出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或者是段落,用符号标出来,写下自己的感受,一起交流。
  师:“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从这段话中,你们读出了什么?哪个词语让你们感动?
  生1:爸爸非常关心妈妈,为了妈妈能睡好,他伏在床沿边睡了一夜。
  生2:“恬静”这个词,让我觉得妈妈很幸福。
  生3:通过“紧握”这个词,我能感受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学生从细节中读出了映儿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情,由此感受到这是温馨的一幕、感人的一幕。
  爸爸叮嘱“我”带一束茉莉花给妈妈,这个叮嘱表现了爸爸对妈妈非常了解,也想用茉莉带给妈妈好心情。
  课文最后一句:“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学生从“悄悄”“轻轻柔柔”这些词语中感悟到爱就像阳光,温暖人心。这段景物描写表达了“我”对爱情的感悟。
  在这个环节,学生循着爱的线索,一步步寻找爱的踪迹,并在朗读和体味中触摸文本,读出文本中打动人心的美丽,领悟到了爱的真谛。
  (责编莫彩凤)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往往专注于教材的研究、教法的研究以及教育理念的探讨,对于学生本身的研究其实是相对匮乏的。笔者认为,研究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首先应从了解学生在40分钟课堂时间内的思维状态开始。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疲劳现象,我们也可以称为学习疲劳,学习疲劳是阻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那么,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缓解,甚至消除课堂中的学习疲劳,从而提
[摘 要]读与写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第一朵杏花》的教学找准了训练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人物对话的体态、语态,完成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语言训练 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3  教学案例  片段一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朵杏花》一文
[摘 要]为了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苏教版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一张“资料卡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时,要通过链接文本、扩容资料、借鉴创造等教学策略,让文后资料卡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 资料卡 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65  为了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苏教版教材在部分课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语言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许多教师都加强了对阅读的教学指导,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本没有深入对话。而品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在品读中品味文本的语言本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发其眼界,使其具有阅读和表达的多方面基础能力,更要进行情感和审美的熏陶,这是新时代对语文课程提出的创新要求。那么该如何运用教育将情感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呢?笔者针对自己的一节诗歌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一、课前进行资源搜寻,蕴蓄丰沛的情感源泉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激情豪迈的爱国诗,内容丰富,涉及具象的东
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能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环境、模式及学生思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可让学生更快捷有效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让探究性学习有机地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呢?以下是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性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充分进入教学课堂,作为教学主体的位置而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及
[摘 要]教学设计要从“设计教”向“设计学”转变。《写导游词》的教学设计要围绕“世界遗产”“写导游词”和“模拟导游”三个关键词展开,并精简与整合,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阅读和习作的起点,探寻合理科学的学习路径,融通阅读与习作、指导与评改。这样,才能创新教学设计,凸显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教学设计 定点 寻径 融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学实录】  一、巩固识写,提炼概括  师: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九课《少年王勃》,现在来听写几个词语,每个词语只报一遍。  (生听写:探望、宴会、文章、胸有成竹、才气、凝望、秋景、文思如泉)  (大屏幕投映词语,生对照订正)  师(投映“宴”和“章”):这里面的“宴”和“章”是生字,请仔细观察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说,师范写后,生练写)  师:看着这些词语,想想课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碰到春游的儿童的事,表现了儿童活泼欢快、生机勃勃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希望。我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但语言训练总是不到位。今年再教的时候,我开始接触语用学。语用学的本质在新课标已经有所体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何践行“语用型”,让学生真正行走在学语文的进程之中呢?  一、梳理文本结构
[摘 要]学生语感成长需要环境,也需要动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和语文素养。展开体式对比,形成语感相对认知;情境演绎,提升语感体验指数;选择应用,培养语感直觉意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 培养 语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51  小学生语感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语文基础的原因,也有意识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