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防洪工程景观现状、防洪工程景观设计思路、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原则以及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范例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研究
一、城市防洪工程景观现状
“逐水而居”是自古至今人类争取生存与发展一直遵循的基本规则。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使人类更加便利地获取到了生命之源。滨水地带是人类最初的栖息地,世界上多数知名城市和建筑,均有水的孕育和滋养。
然而,为了防洪需要,许多沿江城市纷纷修筑堤防。目前的城市防洪工程,一般多呈线性构造,3m左右高的混凝土或浆砌石墙堤,隔绝了城市与江面的联系。江堤与城市道路之间可用地范围狭窄,现有绿化和景观建筑设施极少,可以说是无景可看,无水可赏,无荫可凉。江堤沿城市一侧多设沿轮廓线平淡单调,缺少层次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开展,这种防洪工程旧有的形式已不能满意城市发展的需求,江岸的景观也不能被市民接纳。新型城市防洪工程不只要求其具备防洪功能,还要思考与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美化、景观、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既要确保防洪安全,又要归纳整治水环境、营建水文明,推进城市可持续开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因此,城市防洪工程园林化、休闲化是必然之路。
二、防洪工程景观设计思路
1、景观设计与堤路工程、水利工程的结合
景观工程设计与堤防的附属建构筑物协调,使水工建筑物与景观工程融为一体,使每一水工建筑物成为休闲观光的景观节点。景观植物配置、地而铺装、小品等都要全而维护工程的防潮、排涝、灌溉功能的长久发挥,护坡采用有利于抗冲刷、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植物。
2、景观工程与生态旅游功能的结合
始终贯彻生态、绿色主题,建设“绿道”。生态景观设计与堤防的造型及整体布置统一考虑实现工程水利向城市水利、功能水利向生态水利的转化,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海绿色长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三、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原则
1、保障城市安全
作为防洪工程,不管如何改变其外在形象,其首要功能仍是确保城市不受洪水泛滥的威胁,城市居民生命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利用科学的规划手段对洪水进行引导,加强河势演变检测,加强航道管制和坍岸整治,尊重河流自身规律是每一个沿江城市必须做到的。故而对防洪工程的景观设计,必须保证在其对防汛功能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2、尊重自然规律
在保障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下,设计应当尊重沿江地带时间与空间变化的自然过程。这包括尊重河流廊道纵向连续性特点,在区域内保证原生植被覆盖的连续性,保护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尊重洪水,尊重河流动态的变化过程。
3、突出城市特色的地域性原则
每一个沿江河的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城市魅力和历史。故而城市防洪工程的景观规划设计需要突显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内在,表现城市特征与魅力,为市民丰富的休闲活动提供最好去向,与此同时也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关于城市的热爱。
四、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案例
近年来,赣州市章贡区在城市防洪工程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城防景观公园已成为赣州城区最亮丽的风景线。以下对赣州市章江南岸二期路堤防防洪工程—博得山庄至西河大桥段城防景观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1、城市简介
赣州市章贡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赣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国土总面积425.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55.6万,其中,城市人口52.1万。辖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市区受章江、贡江、赣江三江六岸堤防保护。
2、城市规划及对堤岸整治的要求
章江南岸二期路堤防洪工程位于赣州市章江南岸,南起博德山庄,北至西河大桥,全长3.422Km.是赣州新城区发展重点。赣州市的城市规划对章江堤岸整治的功能定位要求,除满足防洪安全功能和交通功能外,还须满足美化环境的景观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功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等综合要求,建设成环岛的滨水休闲绿化带。
3、设计原则及总体思路
(1)满足防洪安全和城市交通要求;
(2)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3)生态优先,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有机结合;
章江堤岸整治应优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和“生态恢复”。
①控制水污染-改善水质。
对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截污避免污水进入河道是水环境整治的根本(通过截污工程解决)。同时,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恢复和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②营造景观水面,保证生态需水量
河道生态需水量主要是维持河道的生态基流和环境景观水量,近期通过已建的橡胶坝拦蓄河水,远期通过万安水库蓄水,形成景观水面。
③生态修复,形成“水绿生态系统”
通过保护和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保护水质、解决水土流失,并为水生和岸生小动物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生存空间、繁衍空间与必要保护。打破传统河道整治中水面与绿化相互分开的模式,将“水”和“绿”有机联系起来,并打通河道和沿岸山体绿地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水绿生态系统”。
④以人为本,亲水和亲近自然
規划设计要考虑为市民创造多样的休闲娱乐空间,同时,考虑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设计中注意设置人与河水直接接触的空间,人们可触水、戏水、玩水。把二期工程滨水地带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优美景观带,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绿色、阳光和新鲜空气的最佳场所。
⑤可持续发展性
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可持续性景观设计理念,把景观设计做为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以后的景观补充性设计留有再创造的余地。同时,在本项目的景观环境设计上注意体现章江的历史和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注重体现和泓扬赣南水文化,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
4、堤岸景观断面设计
(1)结合章江的特点将横断面设计为复式断面,设置两级或多级平台;根据章江水位变化情况,堤内贯通全线的亲水步道(平台)高程确定为99.0m,亲水步道与堤脚间用绿化斜坡或入水台阶连接,使人在不同的水位均可亲近章江水。
(2)采用生态型护岸;
(3)在水陆交接处保留或人工营造(利用生态型护脚和护坡)岸边浅水湿地,在河底适当种植沉水植物,以净化水质和改善滨水生态环境的作用,并在沿岸营造生态防护绿带,打通水-陆间的竖向生物通道。
5、景观总体布局
(1)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体现“生态、亲水”的规划原则,章江堤岸以生态景观型堤岸为基调,形成一条绿色走廊,在人流较多处布置台阶式亲水大台阶(如江西理工大学段)。
(2)保留杨梅渡渡口并形成杨梅渡景观小节点。
(3)堤岸绿化与城市滨水绿化带相结合,堤内人行道与城市人行系统相结合,水陆之间以入水台阶沟通联系,在满足防汛安全的基础上将章江堤岸设计成可供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滨水休闲绿带。
(4)章江岸线景观以生态绿化为主,保留堤内的大树、古树,并根据岸线环境的不同选择树种搭配,形成多彩的绿化带,并布置少量的休闲设施。
五、结束语
城市沿江风光带属于集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以及文化风貌于一身的重要地段,反映了城市的特色之处。城市防洪景观设计不仅要求其具备防洪功能,还要考虑与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沿江地带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顔婷.基于城市防洪的滨河景观一体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2]郑海江.城市防洪工程结合景观建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7).
[3]周坚.城市防洪墙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6).
【关键词】 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研究
一、城市防洪工程景观现状
“逐水而居”是自古至今人类争取生存与发展一直遵循的基本规则。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使人类更加便利地获取到了生命之源。滨水地带是人类最初的栖息地,世界上多数知名城市和建筑,均有水的孕育和滋养。
然而,为了防洪需要,许多沿江城市纷纷修筑堤防。目前的城市防洪工程,一般多呈线性构造,3m左右高的混凝土或浆砌石墙堤,隔绝了城市与江面的联系。江堤与城市道路之间可用地范围狭窄,现有绿化和景观建筑设施极少,可以说是无景可看,无水可赏,无荫可凉。江堤沿城市一侧多设沿轮廓线平淡单调,缺少层次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开展,这种防洪工程旧有的形式已不能满意城市发展的需求,江岸的景观也不能被市民接纳。新型城市防洪工程不只要求其具备防洪功能,还要思考与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美化、景观、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既要确保防洪安全,又要归纳整治水环境、营建水文明,推进城市可持续开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因此,城市防洪工程园林化、休闲化是必然之路。
二、防洪工程景观设计思路
1、景观设计与堤路工程、水利工程的结合
景观工程设计与堤防的附属建构筑物协调,使水工建筑物与景观工程融为一体,使每一水工建筑物成为休闲观光的景观节点。景观植物配置、地而铺装、小品等都要全而维护工程的防潮、排涝、灌溉功能的长久发挥,护坡采用有利于抗冲刷、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植物。
2、景观工程与生态旅游功能的结合
始终贯彻生态、绿色主题,建设“绿道”。生态景观设计与堤防的造型及整体布置统一考虑实现工程水利向城市水利、功能水利向生态水利的转化,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海绿色长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三、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原则
1、保障城市安全
作为防洪工程,不管如何改变其外在形象,其首要功能仍是确保城市不受洪水泛滥的威胁,城市居民生命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利用科学的规划手段对洪水进行引导,加强河势演变检测,加强航道管制和坍岸整治,尊重河流自身规律是每一个沿江城市必须做到的。故而对防洪工程的景观设计,必须保证在其对防汛功能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2、尊重自然规律
在保障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下,设计应当尊重沿江地带时间与空间变化的自然过程。这包括尊重河流廊道纵向连续性特点,在区域内保证原生植被覆盖的连续性,保护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尊重洪水,尊重河流动态的变化过程。
3、突出城市特色的地域性原则
每一个沿江河的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城市魅力和历史。故而城市防洪工程的景观规划设计需要突显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内在,表现城市特征与魅力,为市民丰富的休闲活动提供最好去向,与此同时也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关于城市的热爱。
四、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案例
近年来,赣州市章贡区在城市防洪工程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城防景观公园已成为赣州城区最亮丽的风景线。以下对赣州市章江南岸二期路堤防防洪工程—博得山庄至西河大桥段城防景观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1、城市简介
赣州市章贡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赣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国土总面积425.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55.6万,其中,城市人口52.1万。辖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市区受章江、贡江、赣江三江六岸堤防保护。
2、城市规划及对堤岸整治的要求
章江南岸二期路堤防洪工程位于赣州市章江南岸,南起博德山庄,北至西河大桥,全长3.422Km.是赣州新城区发展重点。赣州市的城市规划对章江堤岸整治的功能定位要求,除满足防洪安全功能和交通功能外,还须满足美化环境的景观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功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等综合要求,建设成环岛的滨水休闲绿化带。
3、设计原则及总体思路
(1)满足防洪安全和城市交通要求;
(2)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3)生态优先,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有机结合;
章江堤岸整治应优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和“生态恢复”。
①控制水污染-改善水质。
对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截污避免污水进入河道是水环境整治的根本(通过截污工程解决)。同时,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恢复和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②营造景观水面,保证生态需水量
河道生态需水量主要是维持河道的生态基流和环境景观水量,近期通过已建的橡胶坝拦蓄河水,远期通过万安水库蓄水,形成景观水面。
③生态修复,形成“水绿生态系统”
通过保护和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保护水质、解决水土流失,并为水生和岸生小动物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生存空间、繁衍空间与必要保护。打破传统河道整治中水面与绿化相互分开的模式,将“水”和“绿”有机联系起来,并打通河道和沿岸山体绿地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水绿生态系统”。
④以人为本,亲水和亲近自然
規划设计要考虑为市民创造多样的休闲娱乐空间,同时,考虑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设计中注意设置人与河水直接接触的空间,人们可触水、戏水、玩水。把二期工程滨水地带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优美景观带,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绿色、阳光和新鲜空气的最佳场所。
⑤可持续发展性
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可持续性景观设计理念,把景观设计做为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以后的景观补充性设计留有再创造的余地。同时,在本项目的景观环境设计上注意体现章江的历史和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注重体现和泓扬赣南水文化,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
4、堤岸景观断面设计
(1)结合章江的特点将横断面设计为复式断面,设置两级或多级平台;根据章江水位变化情况,堤内贯通全线的亲水步道(平台)高程确定为99.0m,亲水步道与堤脚间用绿化斜坡或入水台阶连接,使人在不同的水位均可亲近章江水。
(2)采用生态型护岸;
(3)在水陆交接处保留或人工营造(利用生态型护脚和护坡)岸边浅水湿地,在河底适当种植沉水植物,以净化水质和改善滨水生态环境的作用,并在沿岸营造生态防护绿带,打通水-陆间的竖向生物通道。
5、景观总体布局
(1)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体现“生态、亲水”的规划原则,章江堤岸以生态景观型堤岸为基调,形成一条绿色走廊,在人流较多处布置台阶式亲水大台阶(如江西理工大学段)。
(2)保留杨梅渡渡口并形成杨梅渡景观小节点。
(3)堤岸绿化与城市滨水绿化带相结合,堤内人行道与城市人行系统相结合,水陆之间以入水台阶沟通联系,在满足防汛安全的基础上将章江堤岸设计成可供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滨水休闲绿带。
(4)章江岸线景观以生态绿化为主,保留堤内的大树、古树,并根据岸线环境的不同选择树种搭配,形成多彩的绿化带,并布置少量的休闲设施。
五、结束语
城市沿江风光带属于集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以及文化风貌于一身的重要地段,反映了城市的特色之处。城市防洪景观设计不仅要求其具备防洪功能,还要考虑与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沿江地带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顔婷.基于城市防洪的滨河景观一体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2]郑海江.城市防洪工程结合景观建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7).
[3]周坚.城市防洪墙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