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解决问题教学始终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更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具有十分的重要性。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限制,他们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策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认字能力差的同学就更加困难了。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让学生学会审题
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解决问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审题。
1、多读题,收集有效信息来理解
要求学生每次拿到题目,图文、图表、文表等呈现方式的题目时要多看,多读,边读边思考,读到可以用自己的话去表述其中的事情意思为止。通过这样的训练来加强学生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从而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意思。
2、读题必须认真,仔细。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明确条件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要紧扣问题找适合的条件。同时要培养学生多积累对词义的积累,比如“甲乙的总数”我们成人能轻松理解,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就有难度,这类词句我们应当多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传统应用题以纯文字形式呈现,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现在新教材在解决问题内容上采取了多样的呈现形式,多以情境图、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避免了传统应用题的枯燥乏味,有效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全面了解题意,有的学生知道了文意却忽略了图意,这些都需要多训练。比如,在解决小兔子拔萝卜的问题时就要结合图意和文字的叙述来解决,就需要学生全面的了解题的意思在正确的解答。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还不完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认真看图、细致读题,初步理解题意;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在分散的信息中寻找有用的条件。这就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题,边读题边思考,直到理解消化为止。
3、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
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这些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有些甚至是学生闻所未闻的。如:红队得了100分,蓝队领先红队20分。蓝队得了多少分?此题中的“领先”一词,不少学生就不知其意,需要借助同学或老师的帮忙,将它们转化成学生理解的数学词语。
4、联系实际进行理解
如:20箱,每次运8箱,要运多少次?在解决这道习题时,需要带领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20箱的问题,每次运8箱,运了两次后,还剩下4箱,虽然只有4箱,但必须运走,因此,还需要运一次,则一共要运3次。通过生活实例的比较认识,让学生充分理解:余数在哪种情况下是要算进去的,在哪种情况下又是不需要算,需舍弃的。
二、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
学生在获取信息后,要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并在实际中检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落点”,使其在此基础上展开学习,体会问题解决的方法。
1、在讨论中找到解题方法。
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每个足球48元,我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十元的?”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正好”和“最多”两个词的意思,我采取了“读”的方法,希望学生能从“读”中体会到这两个词的意思。读了几遍后,一半孩子基本都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也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但是仍然有一半孩子露出迷茫的神情。我让他们再读了几遍后还是不见成效,让知道的孩子们汇报自己的想法时,那些不会的孩子又不感兴趣,不想听,真是把我急坏了。“孩子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于是在第二个班,我调整了教学策略。一开始仍然是让他们读了两遍,然后提问“‘正好买一个足球’是什么意思呢?‘最多有几张十元的’又是什么意思呢?”于是让他们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且提出要求,当不明白时,可以继续把题目读几遍,再讨论,再读题……经过这样读读议议后,孩子们掌握的情况明显比第一个班,而且还从讨论中学会了合作。
2、把相同模式的解决问题放置在不同的情景中。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把藏于心中的“秘密”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更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如学了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后,让学生编这种模式的练习题,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是图画形式。学生在独立编写的过程中更充分、自觉地构建了知识,对这种模式的“解决问题”体会更深刻、理解更彻底。同时,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在小学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用题时才进行的,但低年级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問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從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和一题多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在教学中还经常遇到学生不重视写答案,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的现象。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我们做事强调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束,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因此,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写答案,还要使学生学会写答案。
总之,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解决问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让学生学会审题
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解决问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审题。
1、多读题,收集有效信息来理解
要求学生每次拿到题目,图文、图表、文表等呈现方式的题目时要多看,多读,边读边思考,读到可以用自己的话去表述其中的事情意思为止。通过这样的训练来加强学生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从而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意思。
2、读题必须认真,仔细。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明确条件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要紧扣问题找适合的条件。同时要培养学生多积累对词义的积累,比如“甲乙的总数”我们成人能轻松理解,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就有难度,这类词句我们应当多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传统应用题以纯文字形式呈现,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现在新教材在解决问题内容上采取了多样的呈现形式,多以情境图、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避免了传统应用题的枯燥乏味,有效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全面了解题意,有的学生知道了文意却忽略了图意,这些都需要多训练。比如,在解决小兔子拔萝卜的问题时就要结合图意和文字的叙述来解决,就需要学生全面的了解题的意思在正确的解答。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还不完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认真看图、细致读题,初步理解题意;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在分散的信息中寻找有用的条件。这就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题,边读题边思考,直到理解消化为止。
3、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
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这些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有些甚至是学生闻所未闻的。如:红队得了100分,蓝队领先红队20分。蓝队得了多少分?此题中的“领先”一词,不少学生就不知其意,需要借助同学或老师的帮忙,将它们转化成学生理解的数学词语。
4、联系实际进行理解
如:20箱,每次运8箱,要运多少次?在解决这道习题时,需要带领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20箱的问题,每次运8箱,运了两次后,还剩下4箱,虽然只有4箱,但必须运走,因此,还需要运一次,则一共要运3次。通过生活实例的比较认识,让学生充分理解:余数在哪种情况下是要算进去的,在哪种情况下又是不需要算,需舍弃的。
二、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
学生在获取信息后,要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并在实际中检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落点”,使其在此基础上展开学习,体会问题解决的方法。
1、在讨论中找到解题方法。
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每个足球48元,我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十元的?”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正好”和“最多”两个词的意思,我采取了“读”的方法,希望学生能从“读”中体会到这两个词的意思。读了几遍后,一半孩子基本都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也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但是仍然有一半孩子露出迷茫的神情。我让他们再读了几遍后还是不见成效,让知道的孩子们汇报自己的想法时,那些不会的孩子又不感兴趣,不想听,真是把我急坏了。“孩子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于是在第二个班,我调整了教学策略。一开始仍然是让他们读了两遍,然后提问“‘正好买一个足球’是什么意思呢?‘最多有几张十元的’又是什么意思呢?”于是让他们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且提出要求,当不明白时,可以继续把题目读几遍,再讨论,再读题……经过这样读读议议后,孩子们掌握的情况明显比第一个班,而且还从讨论中学会了合作。
2、把相同模式的解决问题放置在不同的情景中。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把藏于心中的“秘密”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更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如学了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后,让学生编这种模式的练习题,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是图画形式。学生在独立编写的过程中更充分、自觉地构建了知识,对这种模式的“解决问题”体会更深刻、理解更彻底。同时,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在小学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用题时才进行的,但低年级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問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從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和一题多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在教学中还经常遇到学生不重视写答案,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的现象。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我们做事强调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束,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因此,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写答案,还要使学生学会写答案。
总之,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解决问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