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845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是11条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每一条内容虽然简短,却意蕴深厚,是马克思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世界观,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重要的内容是有关人的本质学说的论述,《提纲》也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转变的关键点,本文对马克思在《提纲》之前有关人的本质思想不做过多的论述,主要探讨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到的人的本质学说。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社会关系
  在最原始的社会中,生产劳动水平低下,人们在最原始的状态下生活,人社会关系十分简单,那时的家庭关系是最早的社会关系。由于原始社会生产水平的落后,马克思曾认为家庭关系的不断扩大,才逐渐发展成为原始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关系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家庭关系的基础上发展,逐渐形成了种族、宗族、民族国家和宗教等多方面的关系,随即又产生了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由此为探讨人的本质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关系的探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人的社会关系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分析
  马克思在《提纲》中,第六条中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的上半句,即“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他又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类”,也就是意识,即所谓的情感、意志等。这种意识是每一个个体的人都会具有的,将个人的这种特性进行叠加,最后就是人的本质。因此,这就体现到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误读。马克思对此提出,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深入的对人的本质就行探讨,这主要是由于费尔巴哈没有理解实践的意义,他的理论一直处于脱离实践的状态下,费尔巴哈只是从概念性的去探讨个体,也就是人所具有的意识、情感都是抽象的。马克思在认识到费尔巴哈思想的局限性后,就开始了具有实践特性的哲学运动,展开了一系列的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充分的意识到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学说的理解过于抽象,主要是由于费尔巴哈的讨论脱离了实践。马克思提出要真正的认识到人的本质,就需要克服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抽象认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个体的所有情感进行简单的叠加,如果人的本质仅仅具有意识、情感等特性,那么对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也就仅仅停留于最浅层上。
  下半句“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马克思的这句话,我们不能仅仅认为这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下的一个简单的定义,而应该通过这句话映射出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应该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去探究人的社会关系。对于人的本质的探讨必须要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都会随着实践的应用,而使得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由此,就可以看出人作为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基点,并不是抽象存在的,而是活生生的在社会中活动与生存。这样,就可以推出人的本质并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需要在经过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形成。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具有的特性,而是人在后天通过各种实践进而形成的不同社会关系,各种社会关系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由于个体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与周围的人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身份,例如父子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等。人在各种社会关系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在不同的情况下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看出人的本质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也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就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是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学说进行分析。所谓的现实性,即需要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就是人们所生活的时代来讲的,只有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人们所开展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形成这个时代的社会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这个论断,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学说认识的一个飞跃,在打破旧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唯物史觀。马克思提及的现实性是具有十分关键性的转折点,将人放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在现实中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从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一张大网,每一个人只是这张网上面的一个小结点,个体人在现实活动中产生的相互交错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为人们的社会生产带来有益的帮助,但是同时也为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最终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伤害。个体特性的差别使得个体活动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社会关系综合形成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去除抽象性,从而真正的具有现实的属性。
  正如马克思所讲,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性需要在社会关系中体现,社会关系又使得人具有现实性,社会关系与现实性的统一,可以说使得人的本质脱离了抽象性的局限,从人与动物相区别过渡到了人与人相区别的水平,真正的实现了由人的一般本质到人的个体本质的过渡。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探索,是马克思思想历史性的进步,马克思将人的本质放在实践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加关注于将人的本质达到现实性。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学说的解释,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人的主动性。作为个体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人具有充分的能动性,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解密,大大的激励了个体对于人生理想追求的动力。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的意义   第一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以实践的观点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社会形式的共同本质。马克思认为,人作为社会关系中的基础,要想对人的本质进行分析,必然离不开人生活的整个社会关系。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活动与社会关系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必须通过实践的角度去分析人的本质,才能够真正的找到人的本质就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现实中的各种活动,是基于人自身的需求。例如: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人通过实践劳动,既可以生产出产品最终满足了自身的生产需求,也可以作为人发挥出自己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复杂交错,其中包含着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因此,人既是具有一定需求的人,也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马克思强调“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二,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从科学的方法上面对人的本质进行探究,阐明了人的本质探究的方法论。人本身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种属性,人在现实生活中展现的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人在社会中活动的过程,社会是人存在的一种载体形式,实际上人的本质就是社会性的存在本质。人的自然属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被社会属性不断的改变。因此,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的本質什么,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最终决定。并且人的本质并不是仅仅指一个社会关系中的体现,而是在所有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体现。人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关系,要真正的了解人的本质,就必须要从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仅仅从一个单独的方面进行分析,这样依然会使得人的本质判别具有片面性。正是在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之中,人的本质才真正的显现出来。
  马克思最终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作为人,我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人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本质,就需要我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历练。社会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是对个人本质的定位,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个人的特性。由此,我们必须自觉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好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结点,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唯有更多好的结点,才能使得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奎良.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问题的再思考[J].哲学动态2010(8):6-12.
  [2]张奎良.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演绎程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1):68-76.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1888.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许多精美纹样。中国传统纹样是无数劳动人民经过创造和传承遗留下来的优秀产物,发展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同时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几何纹样、动物纹样、花鸟昆虫纹样、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等广泛的被应用于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设计里。在设计领域快速前进的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也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如何将优秀的传统纹样与视觉传达设计相互融会贯通
期刊
摘 要:以改革开放作为契机,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社会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可以说,在辅助释放市场自我调节活力方面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发展逐步迈入新常态的今天,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下不断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对金融市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未来市场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健发展。本文将围绕经济发
期刊
摘 要: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展的西周、春秋年代产生了《诗经》这部作品。在其中,我们能够读到不少以女性心理展开描写爱情的诗作,其中不少篇目涉及“誓言”这一举动,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些篇目分析,从中发现女性面对这些誓言的情感特征,借此探究诗经的社会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人生处境与心理特征。  关键词:女性心理;誓言诗;诗经;春秋时期  引言  从《邶风﹒谷风》中的“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到《唐风﹒柏舟》中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不断朝向可持续方向迈进。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工商管理项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及人员素养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循环。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相关会计从业团队的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企业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入手,分析工商管理部门会计规范化结构的现状,通过对工商管理部门会计规范化的重要性出发,以期实现推动工商管理部门优
期刊
摘 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腾飞,可以说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向前迈进。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成为现实,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企业更多的是将自己的发展目光转移到国际市场中去。走出去引进来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同样也是国家间国际金融发展的新趋向。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文化理念的加持使得现代社会的国际商务交流更加深入,并且逐渐的渗透到企业的
期刊
博尔赫斯的鼎鼎大名向来是为人所称道的,于我,他是自初中起便顶着一顶“书斋型作者”的帽子在我脑海中和钱钟书并排立着的,然而或许碍于我长期以来任性的执着于古典文学的范畴,直至多年以后我步入大学校园、步入中文系的门槛,我对于这位伟大的‘世界性作家’、‘文学游戏说大师’的印象仍停留在那一句话中——“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①真正意义上认真接触博尔赫斯,是在何云波老师的外国文学课上
期刊
摘 要:论文对任务规划的概念、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进行介绍,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的特点、美军无人机任务规划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发掘任务规划体系有待提高的性能,通过对任务规划及其发展所带来的启示进行综述,为提高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的实用性、便捷性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无人机;任务规划;作战使用  纵观历史,科技的成果往往最先运用于军事,随着人类在科技方面取得的进步,科学和战争催生出的是日新月异的军事技术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有非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中国工笔画的用笔不同于传统写意画用笔,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线。“线”可以说是工笔画中的骨,是工笔画的灵魂支撑,“线”的速度,力量,浓淡等因素构成了工笔画独特的画面形式语言,其高度概括了自然形体,是艺术家在画面中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语言。  关键词:线描;表现语言;情感;临摹;写生;创作  “线”是中国画表现情感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不是简单
期刊
摘 要: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主要研究对象是宿迁青华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制度利弊并存。一贯制学校的“一贯性”体现在时间、空间双维度以及管理、课程等多个领域。针对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种种现状,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一贯制;连贯性;衔接性;利弊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一直是社会热议的问题,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指集小学、初中和高中为一体的12年一贯制学校。这类学
期刊
摘 要:自从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将近一百年历史了,从初代占地几间房子到现在可随身携带,计算机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计算机的进步也方便了科学研究,变成良性循环。跟着科学的发展,计算机也将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世界计算机的历史,并对计算机未来做出一些猜测。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  一、计算机发展历史  在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有两个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电子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