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讲读课教学的“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33-01
  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标准,是普遍存在的:排球比赛要求一传到位;锻冶工件要求掌握火候;艺术表演要求恰到好处。语文教学也有自己的“度”:教师在讲读课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是应该通盘考虑、认真推敲的。教学中内容适宜、表达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度”。
  一、选择好“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篇课文的教学,切入的角度很多,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不是从情节入手,先分析“盼于勒”,再分析“见于勒”,最后分析“避于勒”,而是抓住菲利普夫妇前恭后据的思想根源——爱财。人物的心理背景把握准了,情节的教学就迎刃而解,主题的揭示就顺理成章。
  角度的选择并不是一种主观的定向、定位,而是揉合了教师的独创性和教材以及学生实际的产物,需要力求准确、新颖。角度把握不准,会使讲授牵强附会,甚至大谬不然。如果说“准确”需要的是一种认识、一种理解,那么“新颖”则需要更多的灵感、更多的创造。“新颖”要求讲授者独具慧眼、独辟蹊径,善于捕捉教学材料中的“闪光点”。选择好角度是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二、控制好“难度”。
  “难度”指知识传授所要达到的难易度。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教学“难点”,“难点”指教学内容中感知、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动态把握。讲读教学中,难度过低、过高都不行。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过高,学生不能接受掌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江西省特级教师张富的“跳摘法”教学法的神韵在于一个“跳”字,学生的能力在一跳一摘中获得了提高,学生跳起摸高的位置就是我们教学难度的上限。
  当前,在难度的掌握上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那就是:难度不高驯服不了学生,难度不高显示不了教师水平。这就使教学陷入了一个盲目拔高、盲目攀高的怪圈。于是,文学作品讲读课上成了文学评论课,“形象”“典型”“个性”一古脑砸向学生,说明文讲读课上成了高科技课,“基因”、“激光”、“夸克”一窝蜂涌向学生。这样做,既违背了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也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有一位教师执教《林黛玉进贾府》,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人的性格特征;②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③理解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目标①中,要求分析前面三人的性格是可以的,因为在课文节选部分中他们的表现较充分,而贾母在课文节选部分是一略写人物,她的言行不足以表现她的主要性格,要分析这一形象太勉为其难了。目标②,说实在话,仅凭节选的五六千字就画出贾府这一“似海”豪门,即使是红学专家也不一定能为,何况是一些知识和阅历都不足的中学生呢。目标③则更玄,宝、黛仅是一面之交,相知尚且甚浅,爱情如何而来,更遑论其悲剧意义了。“过犹不及”,目标太多、太高,则失去其价值。所以我们说讲读教材和学生。有悖于此,则难度的确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安排好“密度”。
  课文讲读要处理好缓急疏密等问题。疏则松松散散,缓则有气无力,急则气急败坏,都是失度的表现。密度的安排要视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定,一般说来,内容优美、舒缓的课文要慢教,让学生有充分体验景美与情美的时间,内容紧张、急促的课文要快教,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前者如《荷塘月色》、《石钟山记》,后者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同一篇文章也不是一个速度、一个节奏到底,如讲《赤壁之战》,战前决策可慢讲、详讲,戰争实况应快讲、略讲。这不仅因为战前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成败,而且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讲透了这部分内容,才能较好传达课文的神韵。另外,难度大的课文要慢教,难度小的课文要快教。我们常说短文长教,长文短教,说穿了就是课文节奏的把握问题。
  讲读课教学要疏密有致、错落有序,除了加强对时间的调整控外,还必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动脑筋。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读,什么时候问,什么时候答,什么时候点拨,什么时候讨论,都需要教者在设置教学方案时予以考虑。教前无安排,教时随心所欲,是难以奏效的。密度的安排既体现在对课文讲授的宏观调控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手势、用词、语气、语调、语速等微观掌握上。表情呆板,词汇贫乏,语气平淡的教学是无法激起课堂的波澜、构造出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风景的。
  四、处理好“引申度”。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教师在讲读教学中从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上发现相拟点、相关点,进行移植、变通、加工、整理,这就是引申。讲读中的适度引申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讲读《拿来主义》,在讲清鲁迅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之后,教者可联系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告诉学生,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对于外国的资金、技术、文化仍要奉行“拿来”的原则,但内容上的引申要注意分寸,切忌奉行“拿来”的原则,但内容上的引申要注意分寸,切忌牵强附会。我们在教学中运用更多的还是形式方面的引申,包括文体、结构、技巧等。如:在讲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同时,可适当介绍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其他新闻形式;在讲顺叙的同时,适当介绍插叙、补叙、倒叙等相关知识;在讲衬托的同时,适当介绍反衬、对比等。
  人们喜欢旁征博引,这是讲读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它产生的负面作用是:重点模糊、满堂灌、超大纲。有人教读洪亮吉的《治平篇》,不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该文在今天的现实意义,而是大讲人口理论,左一个马尔萨斯,右一个马寅初鲜;然而,课讲完了,学生仍是满头雾水,这种引申当然是徒劳无功的。引申的要求是:“自然贴切,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要通过引申开拓主题,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语文教学从来就没有现成的“度”,也没有不变的“度”。对于“度”的把握和操作,可以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概括,教师只有不断调整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在教学中驾轻就熟,讲读出一种客观的“度”。
其他文献
哗啦哗啦:我有一个朋友叫小丽。我很讨厌她。因为小丽经常和我吵架,每次都是她先惹我的。我要是不小心踩她一下,她就会还我两下,讨厌死了!而且她还经常打我。每次吵完架 Cra
地震,群灾之首在人类众多的自然灾害之中,地震被称为群灾之首。地震以其难以预知的突发性和远远超出人类意志力的破坏作用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恐怖的记忆。它一次又一次将亿万人
2008年7月21日,云南省昆明市发生了公交车连环爆炸案事件,造成2名乘客死亡、14名乘客受伤。云南省急救中心及时到达现场,对此事件导致的伤员进行了迅速、高效的紧急医疗救援,
主要介绍了五强溪水电厂火灾报警消防系统的作用、组成、功能特点、运行方式及改进建议。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composition, function, operation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的P.30,学习均值不等式时,有这样一道习题: (1)在面积为定值的扇形中,半径是多少时扇形周长最小? (2)在周长为定值的扇 形中,半径是多少时扇形面
当今时代,信息化教学已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它引导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师适应当今现代化教学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的一种趋势,我
寒假里,我跟随爸爸去东北的奶奶家,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茫茫的雪原,也参加了一次拯(zhěnɡ)救大白鹅的行动。到奶奶家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站在窗户前,兴奋地望着松软又洁
虽然我天天都很快乐,但是天天总是一个样,没有什么新鲜的。不过,今天早上,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早晨,我闲着无事可做,一抬眼,看到书桌上摆着一排书。咦?这本《儿童百科全书》
在个别城镇街头,偶尔可以看到这样的赌摊,摊主在袋中装有大小、重量都相同的红心和蓝心玻璃球各10只,在“祝君好运”的幌子下,以名烟为诱饵,招来不少围观者.给摊主交上2元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从而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  但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比较厌学,在学习中不主动,不努力。其主要原因是老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上多是老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题海战术,没有创新,机械重复,没有新意,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所以对于一线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