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和问题探讨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ee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实验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化学》第二册(2007年1月第2版)第14页[实验1-7]: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通入另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如下图)。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片刻后,将加入稀硝酸的试管上的胶塞取下,使空气进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三、实验改进方法——注射器法
  
  反应用品:两个50mL的小烧杯,两个20mL的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气球。
  实验药品:4片铜片(铜片大小以面积计:每片为7mm×10mm),7.5mol/L的稀硝酸(质量分数为38%左右或体积比为1:1,现用现配),14.6mol/L浓硝酸(质量分数为65-68%)。
  实验步骤:
  1.铜与稀硝酸反应
  ①在一支干燥洁净的注射器中放入两片铜片,安上活塞杆并反复推拉(提醒学生观察注射器中空气为无色),最后推到底(示意学生排尽空气),在一个50mL的小烧杯中倒入10mL的 7.5mol/L的稀硝酸。
  ②用注射器一次将稀硝酸吸尽(注意不能吸入空气),把注射器放在小烧杯中(见上图I),观察发生的现象。
  ③待反应结束后,提起注射器,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杆,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排入小烧杯中(如果注射器中没有溶液则不用此步操作),让学生观察注射器中气体的颜色。
  ④小心拉动注射器活塞杆,吸入稍过量的空气,让学生再观察注射器中气体的颜色。
  ⑤余气处理可采用书中方法。
  2.铜与浓硝酸反应
  ①在另一支干燥洁净的注射器中放入两片铜片,安上活塞杆并反复推拉(提醒学生观察注射器中空气为无色),在一个50mL的小烧杯中倒入10mL的14.6mol/L的浓硝酸。
  ②用注射器一次将浓硝酸吸尽(注意不能吸入空气),把注射器放在小烧杯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③待反应结束后,取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绿色溶液于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套一个气球,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④余气处理可采用书中方法。
  注意:提醒学生对比观察两支注射器中的反应激烈程度,溶液的颜色以及气体产物的颜色。
  实验现象:反应开始后,两支注射器中都有气泡产生。但可以明显看到:
  ①加浓硝酸的注射器中反应剧烈,溶液呈绿色,产生红棕色的气体;还可看到红棕色的气体迅速增多,绿色溶液被排回到小烧杯中,当溶液被排尽后,注射器中充满了红棕色的气体。加热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可看到试管中充满了红棕色的气体,试管中的溶液由绿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蓝色。
  ②加稀硝酸的注射器中反应相对缓慢,溶液呈蓝色,产生的气体呈无色,注射器中的蓝色溶液被排到小烧杯中,当反应结束后,注射器中充满了无色的气体;当拉动注射器活塞杆吸入一定量空气后,立即看到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
  
  四、实验改进说明及问题探讨
  
  ①如用稀硝酸的浓度为7.5mol/L,体积为10mL,则只需两片铜片(铜片大小以面积计:每片为7mm×10mm,切记!下同),产生的气体就可以将注射器中的溶液大部分排回小烧杯。如果稀硝酸的浓度太小,则反应速率慢,耽误时间;如果铜片取太多,则会增大反应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使反應不易控制,导致溶液很快被排出注射器,不利于学生观察反应过程,同时也容易使产生的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引起环境污染。
  ②所用浓硝酸的浓度要大于14.6mol/L,体积为10mL,此时仅需二片铜片,反应现象明显,利于学生观察反应的过程、产生的气体颜色和生成溶液的颜色。如果铜片取得太多,由于反应接触面大,反应剧烈,产生的NO2气体不但会将溶液迅速排回小烧杯,并且可能导致NO2也部分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这就没有达到实验改进的目的,也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③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溶液呈绿色,而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溶液呈蓝色。可迁移对比:浓硝酸本身呈无色,因溶有硝酸分解产生的NO2而呈黄色。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溶液颜色是铜离子的水溶液颜色——呈蓝色;浓硝酸与铜反应除生成铜离子外,同时产生的气体是NO2,NO2又溶解在铜离子的蓝色溶液中,从而使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溶液呈绿色。当加热所得的绿色溶液,让NO2挥发离开溶液,可看到溶液逐渐变为蓝色,试管中充满了红棕色的气体。
  ④实验后的废气和废液的处理:可将废液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排入此溶液,最后流水冲洗注射器的内外壁、活塞杆和小烧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⑤不论是做浓硝酸与铜的反应,还是做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整个反应过程一定要将注射器放入到小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因为注射器的注射筒与活塞杆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能推动活塞杆,溶液只能从从注射器的前端排出。在反应过程中如果将注射器拿离小烧杯,很可能导致反应溶液被产生的气体排出,洒到地板上、学生身体上及学习用具上,发生安全事故等不良后果。(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2月22日,是中共十八大产生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航中国的第100天。100天来,国际社会关注着中共新领导集体的政策宣示,注视着中共新领导人的治国言行,热议着中国这个
拓展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小学高年级拓展阅读教学方面依然
说课是一种以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足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不管是在职称的评定中,或是教师的基本功考核中,都把说
2013年,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销售额达到6亿元,销售量突破13000吨,上缴税金1.5亿元。在白酒行业普遍进入调整的时期,公司缘何取得这样的成绩?公司的后续发展怎样?本刊记者就此
一、学习方式与案例教学的含义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它反映的是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采用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教授和独立完成任务,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另一种是在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和合
数学教学是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产生学习的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培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动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堂计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要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感去发现“
韭菜坪素有“贵州屋脊”、“贵州之巅”之称、这里可目扫钟山、水城、赫章等县区,放眼四周,远山如浪,山与天相连,乌蒙磅礴的气势尽收眼底。如今,一座座用于风力发电的风车屹立于贵
贵州师范学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话动中,以“反四风、转作风、促迎评”为括动载体,将反“四风”作为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的契机,通过反“四风”,切实推动了作风转变;通过转作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