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三言”与“两拍”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yi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是一个不动声色,让人甚是留恋的城市。在每个人心上,苏州,都有一个独特的符号。也许是小巷里的烟火气,也许是无处不在的苏式故事,又或者运河沿岸的家和传奇,以及唐诗宋词般的隽永质感。虽然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苏州,但是对于苏州,我们从来不是过客,因为来了,便再也不想走。
  千千万万人的心中,有千千万万个苏州。
  十多年前,在理想与激情交织的课堂上,我那位辞了公务员来做教书匠的导师说,“今后你们无论从政还是从文,都不可不读苏州人冯梦龙”。当时懵懂的我,不理解导师的用心。直到后来才知,冯梦龙的光芒与价值无可替代,而且历久弥新。读点冯梦龙,做一个明明白白有趣的人,真好。
  冯梦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用今天的眼光看,他是一个作家、曲家、评论家,也是个学者,一位江南士人。他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整理上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冯梦龙一生写了3000万字左右的作品,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通俗文艺作品,比如“三言”中的话本小说,他用一支笔,勾勒出了苏州这座城市的肌理与性格。他的话本小说和太仓凌濛初的作品,合称“三言两拍”,至今在读书人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冯梦龙是一個奇人,一个传说,当我们重新认识这样一位生长在苏州大地上,深受吴文化熏陶的文化名人,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世间事往往都是辩证统一的,大俗大雅之间并无矛盾,大俗之作若能俗到极致,俗出名堂,俗得精彩,照样能够流传千秋。
  今天,生活在苏州的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活在当下的“冯梦龙”。在这座城市生活久了,各领域的人们总会有各自的感言与偏爱,不论你是摄影师、画家、作家,或是文人、学者、教授,看苏州出现了千百种不同的味道。城市,不再是地域与范围的扩大,而是个人情感的积累,日复一日时光的叠加。有时,对一个地方最深的热爱,是爱到深处爱至自然而然。“那会儿刚到苏州,在古城区的街巷里弄兜兜转转,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一个新的感悟,从那时起就觉得苏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慢慢地苏州也就融进我的生命里了。”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关于江南水乡的梦,因为有梦,才让更多人为之停留,在这里挥洒着青春。
  低调如故的苏州,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原来的本真与淡然,就像,生长在世外桃源的大家闺秀,任岁月流转、四时轮回,苏州,依然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言两拍”。
  柯继承   Ke Jicheng
  我私藏的苏州,如此明媚、活脱
  主修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唐宋史学及明清苏州文化,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苏州小孩以前上学出门,家长不忘屁股后面关照一句,“别到河滩头去白相哦,当心淹死忒”,说得很直白,但确实有原因。因为苏州河多,掉河里淹水的人也多。即便这样,家长是不会亲自护送去上学的。
  我住的桃花坞后面、唐伯虎故居附近,河滩头有桑树结了桑葚,因为不容易被采摘,硕果累累。几个相邻的孩子爬树摘了吃,沾了一嘴的果渍,回头被父亲发现,“哪儿吃的,是不是去别家偷吃?”怎么解释都不信,一顿揍。母亲心疼,陪着到河滩头去查看,果然,回头一解释又是一顿揍,“这么危险,摔河里怎么办?”
  但苏州的物质是真丰富。从土拨鱼、昂刺鱼,到鳜鱼、鲫鱼、鲤鱼、白条……黄梅天时水量大增,把竹篮扔河边,半天就爬满螺蛳,扒拉下来就可以做一碗炒螺蛳;冬天结冰,钉耙在河滩头一耙,全都是河蚌。
  戈春源   Ge Chunyuan
  读苏,千百遍也不会倦
  无锡人,1954年到苏州,定居66年可算是老苏州。
  四月的春天,哪里最美?我长期从事中国史、吴文化、社会风俗史、传统文化等研究,苏州的运河沿岸,美的地方很多,园林固然是之一,还有虎丘、天平、灵岩、枫桥、寒山寺,都特别美。
  研究苏州的历史文化,有几个地方我常去,一是天平,范仲淹的研究在那里;一是文庙,文庙本来是苏州的府学,一旁的紫阳书院出了好多人才,加上我朋友在碑刻博物馆工作,所以我也常去。苏州有两块碑,我常常去看。一块是原玄妙观机房殿内的《清雍正苏州永禁机匠叫歇碑》,这是最早记载中国罢工的碑刻,说明苏州的资本主义很早就产生;一块是虎丘山门口的《奉宪勒石永禁虎丘染坊碑》,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水质保护法令,也是世界第一个有关于这方面的法令,值得苏州人骄傲。
  朱军   Zhu Jun
  苏州的精致源自包容
  作家、美食家,著有《品味· 口感苏州·小吃记》、《品味·口感苏州·饮食经》、《传奇唐伯虎》等。
  苏州代表着精致的生活。而精致从何而来?它来自一种包容。苏州文化的鼎盛时期,我认为是在南宋。在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大包容中,形成了苏州的特色。
  其实苏州一直是座移民城市。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中断过它的移民属性。很多苏州园林不是苏州本地人建造的,而是外地文人与官员功成名就后,在苏州养老打造了园林。他们来的时候,必定也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苏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使之既能吸收外来文化的内涵,又可以滤去外来文化的形式,不断地丰富。也因为有这样的特性和深厚的文化,苏州有了极大的抗击打能力。历史上几次战争,它都经历过战火血洗,但苏州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正是源自于它的文化厚度。
  潘君明   Pan Junming
  苏州因底蕴深厚而精彩
  作家、学者、苏州民俗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苏州街巷文化》、《苏州楹联集成》、《苏州话寻根》等。
  苏州这座城市的确了不起,文化底蕴太深,有挖不尽的宝藏。历史上每个朝代写苏州的书,可以说是数也数不完,也都留存了下来。正因为苏州历史底蕴深,名人多,留下来的书多,所以苏州的故事也多。而且苏州的故事是散布在各个地方的,在城里,每个街巷都有故事,在农村,每个地方也都有故事。细一些说,苏州的街巷名称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取得相当好,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特点和历史环境。这是苏州的特色,相当宝贵。   能有这么多的故事,也在于这座城市两千五百年来没有变,没有移动。此外苏州人宽容,外地人来得也多。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苏州人研究家乡、保护家乡的多,外地人来到苏州,挖掘文化、保护文化的也多,比如谢孝思。所以苏州积累下来的东西就更多了。
  孙晋诺   Sun Jinnuo
  最爱苏州回眸处
  山东人,工作于苏州中学园区校。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山东省中学语文优秀教师;陕西师大、江苏师大、苏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感动园区十佳新人。
  我是一个新苏州人,2008年离开家乡来到苏州!我迷醉苏州的湖光山色、古墙黛瓦,我享受苏州的风情雅韵、诗词年华!田野里随处的一湾静水,荷花倒映,白鹭翩翩,那就是一首唐人的诗篇,我常常为此伫足,流连!抬头望去,一脉远山,小巧玲珑,飘逸窈窕,桃花灼灼,杨柳依依,这是现代苏州的画卷,我眺望!我徜徉!苏州,在我的心灵上印着一枚古老的印章:弯弯曲曲的笔画,是窄窄长长的小巷;古古朴朴的墨迹,让我看到那些恬恬淡淡的绣娘。走一走平江路,在绵绵的细雨里体味着姑苏情调;找到园林的一角,静静地坐着,听幽幽的评弹,品咂着一年四季里的苏州滋味!不能不为这绝代风华的姑苏举起诗情的酒杯!苏州之美,我的感受是:最爱回眸烟霞处,小桥流水听弦歌!
  李莎莎   Li Shasha
  苏州,来了就不想走
  江西人,苏州科技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大四学生。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但是我对苏州的热爱,仅仅因为苏州是苏州。苏州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理想,它先以一整套天人合一的理论设计出来,然后由苏州人去实现;但实现对于理想的设计,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偏差。所以说,不存在完美的苏州,完美的苏州只可能只存在于想象中。
  可是,苏州,对我来讲依然是一座让我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金文   Jin Wen
  与定慧寺巷的一段情
  1989年的书记,大学毕业考取的村官,一直在基层工作,去年考取了公务员,现为双塔街道定慧寺巷社区党委书记。
  每天清晨经过门前的这条古巷。巷外是热闹喧嚣的繁华都市,巷内是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趣。穿过一早买菜、买早点的人群,温文尔雅的苏式生活特有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这么多年,穿大街小巷,走左邻右里,这片粉墙黛瓦就是我奋斗的动力。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吸引更多的人到这条巷子里来,听定慧寺的钟声,赏双塔的银杏,品巷内的美食,领略小巷独特的江南美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徐红   Xu Hong
  苏州,岁月静好
  苏州市新曲艺团体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姑苏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馨乐雅社秘书长、苏州华鹏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我心目当中格苏州像唐诗,也像宋词。因为唐宋的苏州正好是符合人们的追求,有物质上的丰富,又有精神上的丰富。
  小辰光的苏州可以用一个字——静来概况。女小娘鱼文静,男小人安静。成年人也是静,就是叫斯文,讲闲话定定心心,笃悠悠。环境也不嘈杂,建筑较得三种颜色——灰白黑,就勾勒出一种静的美。
  一个人较得静得下心,肯专心,随便啥事体才可以做好格。
  现在格苏州,可以用一个快字来形容,日新月异,不过,我希望在飞速发展的今朝,继续保持唐诗宋词一样的清新隽永,还有一种沉静格美。
  香界子   Xiang Jiezi
  苏式的才是舒适的
  徐州人,香文化传播人,居住苏州二十余年,习琴棋书画文人四艺,好茶花香等闲事雅道。
  我对于苏州的情怀始于冠带之际,那时的我拿着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对照着或远或近的景,在不厌其烦的拼凑着朦胧的记忆。直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一张明信片被寄到了苏州,在二十五年的时光里,这种拼凑也逐渐唤起了某种久远的记忆,朦胧开始变成模糊。如果佛家说的前世真的存在,我想这种模糊也许就是前世的记忆吧,于是在寻找这种记忆的不自觉中,我发现了无处不在的苏式,这是一种延续了很久很久,已经融入到世世代代苏州人骨血里去的生活腔调。我甚至怀疑这种腔调已经进化成了苏州人的一个器官,含而不露,直到把你当成她信任的人,才由你望闻问切把脉开方。终于明白,我拼凑了那么多年的记忆,是不是来自前世已不那么重要,只愿今生就长在我的身体里,化成骨血和器官,當来世不再去拼凑今世时,我想坦然地说“苏式的才是舒适的”。
  易都   Yi Du
  扎根苏州最幸福
  江西萍乡人,现居苏州。苏州市文联新文艺群体联盟副理事长;苏州摄影行业协会会长。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宛转清丽、悠扬舒缓的昆曲、评弹,古拙清新、淡雅秀丽的吴门画派作品,古城的园林建筑、丝绸刺绣、民俗民风等方方面面,都构成了姑苏的文化积淀。也正是这样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我在这儿扎根十余年,我自身是一名摄影师 ,我将对苏州的热爱都通过我的摄影作品《苏城纪》表达出来,以苏州古城为出发点,用独特的摄影语言和神秘的故事画面转化创新,表达我内心对摄影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将古典园林和苏州文化展现出来,表现出苏州文化古今交相辉映的璀璨魅力,这也正是对苏城深厚情感的自我独白。
  陈萍   Chen Ping
  苏州的好,评弹给你答案
  苏州成大实验小学校老师。
  苏州评弹是我非常喜欢的曲艺文化之一,在这种艺术形式中蕴含了许多苏州的风土人情,其中有美丽的爱情故事,有民间俗事,也有历史文化根源,她与苏州融为一体,成为我每想到平江路,便似乎看到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清丽女子端坐茶楼一隅,燕语莺声与茶香缕缕氤氲共舞。春日踏青湖边,看到垂柳也似乎听到这吴侬软语与丝弦的交相缠绵,即便离开也依然余音袅袅。苏州评弹也是苏州的底色,这座城市离不开她的渲染与沉淀。说不清是因为喜欢评弹而喜欢上苏州,还是因为喜欢苏州而爱上了评弹,或许是因为她们和许多苏州的独特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吧。工作在苏州、生活在苏州、结庐在苏州,心也与苏州系在一处。已是人间四月天,正是姑苏踏行时,我爱这座美好的城市。
  刘颢霖   Liu Haolin
  半梦半醒醉江南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对苏州的欢喜,就像是剥鸡头米,越了解便越喜欢。来苏州十五年了,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近2500年的历史,苏州古典园林更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你可以站在盘门上看尽姑苏春华秋实,你也可以伴着寒山寺的钟声酣畅淋漓。古色古香的平江路、山塘街让人流连忘返,皮市街与史家巷巷口的糖粥让人垂涎三尺,临顿路温家岸上的哑巴生煎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行走在大运河边,看着来来往往穿行的大小船支,我仿佛回到了2000年前,看到了隋唐繁盛的景象。苏州像一壶老酒,醇厚而绵柔,古典而又现代,让你半醒半梦。
  曹伦华   Cao Lunhua
  恰到好处的古韵今风
  伦华教育创始人、总校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英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人民政府督学,苏州专家咨询团成员,苏州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楷模,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苏州哪一点最打动我?我想,是它交织得恰到好处的古韵今风。
  20年前,我带着对教育的情怀和理想来到这座城市,期待在这片传承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国际化教育品牌。很幸运,在苏州厚重文化内涵的滋养下,我和我的团队做到了。
  20年后的今天,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自贸片区建立等一系列利好机遇的推进,苏州势必将迎来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发展,也将成为全国改革发展中的一座先锋新城。苏州该如何迎接下一个绚烂的春天?我想,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而这与教育息息相关。
  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之美始于此。苏州春天正无比美丽。
其他文献
没有声音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  声音,能为整座城市带来鲜活生动的气息。  每周刘潇都会行走古城两次,每次4个小时,周三跟朋友一起行走,另外一天自己独自一人,丈量古城的脚步从2018年7月开始一直到现在,基本没停过。去年一年,刘潇在这座城里转了80多圈,且走且听这座城的风吟:  “我看见山塘街后段两边房子都画上了“拆”的圈圈,还把门窗用砖堵起来,我看见定慧寺巷路面被全部掀开,行人和电动车只能艰难地从
期刊
图书出版,我们也在行  日前,《言语密码》和《花间集》这两本由苏州中学园区校编著的特色图书,经《现代苏州》杂志的美女设计师们以出色的版面语言完美诠释后,在花开疫散时全部完稿,不日面世。  时至今日,《现代苏州》杂志联手古吴轩出版社,已经持续出版了《指尖传奇》《姑苏好时光》《一水一盘门》《一水一平江》《典范昆曲》等图书,已实现了从单一杂志出版向刊物采编出版、图书出版、文化衍生品出版、新媒体出版等全媒
期刊
7月10日,长江边的一场奠基仪式备受瞩目:苏宁环上海电商产业园项目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作为江苏省重点项目,苏宁环上海电商产业园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苏宁易购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35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2亿元。据悉,立足于“票货同行”,此项目在建成投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将对太仓港区打造知名品牌总部集聚区,实现千亿物贸目标起到强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此次项目开工,是太
期刊
苏州究竟好在哪里?  每年开春,碧螺春都很受热捧,喝惯浓茶的人并不对碧螺春抱有太多好感,因为味道太过寡淡,不是心思细腻的人,真还品不出茶香里格外沾染了一股花果香气。  就像苏州的好,一眼望去,未免清寡,粉墙黛瓦,略显得冷淡疏离。但是你品,你细细品的时候,才知道,这寡淡里其实藏着很多风情,并不叫你一眼就能望穿。有一个朋友从法国留学回来,向我介绍过法国刺绣,那种结粒的绣法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打籽绣,在平
期刊
一代御医徐大椿曾两次奉召赴京,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而他淡泊名利,始终隐居在七子山南麓画眉泉。此后,再提起画眉泉,大家都会想到名医徐大椿。  名人选择偏隅一处,结庐于此,定有它的特别之处。画眉泉所在的张桥村位于吴中区越溪街道,这里风景宜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很多自然人文资源有待开发,在山水环抱间,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原生态的慢生活。  ■ 山间,私藏一份原生态的美好  “太湖三万六千顷,吴越山川一望中
期刊
“平湖千顷浪花飞,春后银鱼霜更肥。菱叶饭,芦花衣,酒酣载月忙呼归。”这太湖风光与镇湖当地人的生活画面勾得人好生向往。镇湖北、西、南三面环水,似一个半岛踏入太湖水面。  人们熟悉镇湖街道的石帆村,或许是因为花海,有轨电车也有一站叫“石帆站”。从那里下车,沿太湖大道向西,水天一色的太湖近在咫尺,石帆村也坐落于此。村内一条流淌的小河与太湖相接,房屋依河而建,一条细长的砂石小路两旁盛开着各样花朵,樱花、海
期刊
在第九届苏州创博会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参观了一件气势宏大、华美生动的现代工艺美术经典之作——木雕作品《姑苏繁华图》。这件长40.47米,高2.13米的木雕巨作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观赏,人们纷纷惊叹于这幅木雕巨作中栩栩如生的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  与巨作首展同步,《大匠有神——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赏鉴》图书首发仪式也在创博会上举行。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王建良,江
期刊
徐瑛:园中城的生活美学  千年姑苏,鱼米水乡。生于斯,长于斯,何其有幸。  大阳山下,太湖之滨,素有“硅谷”之誉的科技城,坐落苏州城西,青山绿水之间。“山”是信仰,“水”是生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山有水,才是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  定居此处,推门见山,秀茂花木,玲珑山石,柔媚流水,恰是治愈现代人急躁浮夸之境。闲步彩石湖,登临玉屏山,自然景致加之精心布局,呈现片山多致,寸石生情之貌,间有白鹭
期刊
干将西路、养育巷、道前街与学士河之间,格出一个区域——古城32号街坊,位于道前片区。32号街坊听着普通,扳扳手指就不简单了。最瞩目的是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畅园,几条巷子富郎中巷、盛家浜、庙堂巷、瓣莲巷、剪金桥巷等听起来也很有味道,剩下的就暗吐“芬芳”了:富郎中巷里有国学大师沈瓞民故居,盛家浜里是陶氏宅园和舒适故居,庙堂巷里除了畅园,杨荫榆故居也在其间,瓣莲巷里是洪钧祖宅、清微道院、曹沧州祠等。  偌大
期刊
这一季,因为疫情,好多人的时光里,似乎就只剩下吃了。宅家枯燥,做饭是绝好的调剂,食色男女们秒变私房大厨。  于自己,展示厨艺是一件快乐事;于家人,来自美食的取悦,是最体贴的温情。  有些人,不仅用美食果腹,还把美食玩成了艺术品,柴米油盐交响,食材创意碰撞,可以参照食谱,也可以随心所欲,每一天,都因为美食而活色生香。  我们找到了三个人和他们的美食记录,一起来細品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