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新趋势

来源 :农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资产、重资源、重技术、重人力、高门槛、融合多个学科技术等,是生猪养殖产业的特点。我国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生猪养殖行业门槛进一步提高,不具备人才、资金、技术体系的个体户越来越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与集团型企业抗衡,亿元起步的行业门槛正在颠覆生猪养殖业。
  关键词: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生猪产业链
  我国生猪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养猪大国,但却不是养猪强国。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足是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最大的特点。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带来的直接弊端是行业整体抗疫病、抗风险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剧烈波动,行业产能大起大落之下,形成了?“猪周期”魔咒。而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不单单是猪周期风险,防疫成为常态化,让很多养殖主体无力承担巨大的防疫投入。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开始大量投入资金,对集团养殖场实施防疫升级改造,依靠技术和规模优势,实现了对疫情的有效控制。这也是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养殖主体的生存常态化。也因此,業内专家表示,当前生猪养殖业已整体进入高门槛、高成本时代,产业亟待进一步升级,养猪业要真正进入产业时代了。
  生猪养殖头部企业逆势成长
  作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我国生猪养殖环节传统养猪户占比高,生猪调运频次高、养殖密度高,但规模化、现代化、封闭化程度、生物安全防范意识都很低,使得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后快速蔓延且控制难度较大。长期来看,成本最低、有助于全产业效率提升,并且能够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的产业形态已经非常明确,就是必须走向“工业化封闭式、自繁自养自宰、集中饲养、就地屠宰、冷链运输”。工业化封闭式保障了防控的稳定性;自繁自养自宰保障了体系配套的稳定性;集中饲养解决了效率与管理的痛点;就地屠宰使得疫情风险得到就地控制;冷链运输更加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工业化封闭式的自繁自养模式在养殖环节中已经逐渐展现出优势,正在形成产业方向,但囿于资本、母猪、土地等资源的匮乏,也缺少有能力在短期能迅速扩产的企业,因此,产业升级的速度相对有限,优秀企业的红利期将持续较长时间。其中,优势企业已经进入快速扩张的高速通道,并将引领整个产业链环节关系的大规模重构,典型代表即为牧原股份、新希望。
  最近,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股价再度飙涨,2月19日以126.9元的历史新高报收。过去两年来,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调整加快,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实现了高增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表示,最近几年,受非洲猪瘟、猪价下行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国内生猪产能显著下降。受生物安全水平、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影响,中小散户补栏扩产速度、时间和规模,慢于规模企业和大型养殖户。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快速扩张,同时饲料、屠宰等养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加速进入养殖领域。
  在行业经受严峻考验之际,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渡过难关,实现新发展。
  前不久,牧原股份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称2020年公司销售生猪1811.5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76.67%。2020年生猪销售量与国内生猪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导致同期经营业绩大幅上升。
  天邦股份2020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全年实现生猪出栏307.78万头,较上年提升26%。
  其他头部企业如唐人神、正邦科技、大北农、金新农等,也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生猪市场拓展仍有潜力可挖
  牧原股份总裁助理袁合宾认为,生猪养殖产业是一个万亿元级的大市场,行业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朱增勇表示,我国生猪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排名前十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只占12%,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市场份额只占3%左右,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远不及美国。美国生猪养殖第一龙头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市场份额达15%。
  开源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牧原股份已迈入智能养殖的成长周期,凭借低养殖成本及快速扩张的产能,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目前,行业整合呈现明显加速现象。统计显示,我国年出栏50头以下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之比,已由1999年的78.6%降到了2019年的21.6%。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比已由7.3%上升至53%。年出栏500—1万头比重由5.5%提高至37.3%,年出栏1万头以上比重由1.9%增至15.1%。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资料,按销售收益计算的商品猪市场规模随着猪周期而波动,市场规模因猪周期及地方养殖户退出市场而逐渐下滑。预计市场将于非洲猪瘟疫情过后缓慢复苏。
  种猪市场随高昂的猪只价格于2016年达到历史高峰,其后开始下滑。2019年年末以后,猪只市场整体缓慢复苏。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的影响,全国各地对猪肉的需求上升,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可达到865亿元。在此情况下,大型种猪公司将有机会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母猪存栏方面,由于暴发非洲猪瘟,我国母猪存栏于2018年及2019年急减,而该数字预期将在种猪恢复供应、利好政策及大型猪只养殖公司产能扩张的助力下回升,预计从2021年开始将会有所好转。
  我国商品猪存栏也将受到非洲猪瘟及环境保护限制的负面影响,商品猪存栏近期出现大幅下跌,中国商品猪存栏预期将于2020年后回升,预计2021年将会达到约250.8百万头。
  2020年12月,正邦科技在投资者调研记录里透露,预计2021年公司生猪出栏2500万头;新希望也表示,2021年2500万头出栏量目标不变;牧原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2020年11月末,生猪存栏量共计约2200万头,预计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能达到260万头左右。此外牧原股份还表示,目前公司已储备超过8000万头生猪产能对应的土地。预计到2020年年底,产能可以达到5000万头左右。对于2021年的生猪出栏计划,取决于2020年的建设和猪场交付情况,预计在2020年年报中披露,公司产能扩张力度呈现逐季加大势头,2021—2022年出栏量高增可期;而温氏此前定下的2021年出栏目标则是3000万头。   值得注意的是,双胞胎作为饲企养猪的代表,其2019年生猪出栏超过了200万头,2020年的出栏目标更是达到500万头。尽管双胞胎目前没有公布2021年的生猪出栏计划,但此前却有宣布2023年挑战出栏4000万头的目标。
  从各个企业来看,2021年牧原、温氏、正邦生猪出栏计划排在前三位,分别为5000万、3000万和2500万头。而傲农生物的2021年生猪出栏计划增幅最高,达到220%,是2021年出栏计划的3.2倍。此外,牧原、天邦、温氏、大北农等增幅也超过150%,10家企业中有8家出栏计划超过100%。
  2021年,从供给端看,猪肉供应量继续增加。一方面,生猪出栏量和屠宰量预计双增;另一方面,冻肉供应量相对有限。从需求端看,猪肉消费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元旦、春节临近,尤其是川渝、两湖地区开始制作腌腊猪肉,对猪肉的采购需求明显增加。
  生猪养殖产业瓶颈亟待突破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已整体进入高门槛、高成本阶段,为头部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促进生猪饲养、屠宰、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是突破国内生猪产业发展瓶颈的核心。业内有关专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生猪产业整合进一步加速,大型养殖企业集团也加大扩张步伐。这些企业的主要扩张路径有两种:一是由饲料向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发展,比如中粮集团、新希望;二是由养殖向两端一体化发展,比如牧原股份从“全自养、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拓展为集自主研发、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为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
  袁合宾表示,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需要从提质、降本两方面着力:坚持价值创造,致力于为大众生产好吃、安全、健康的猪肉食品;从人才建设、创新研发、科技引领、管理驱动等维度入手,提高效率,最大化降低成本,做到成本领先。
  朱增勇表示,生猪规模化进程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政策、市场消费、国际贸易、科技投入、耕地面积、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影响。从养殖者自身来说,规模化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又受到养殖效益、饲料、劳动力素质、投资和疫病等影响。在他看来,我国人口众多,资本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且养殖主体生产水平差异较大,高度规模化难度很大。
  原种猪主要依靠进口也是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进口种猪超过3万头,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生猪产业种源“卡脖子”问题依然严峻。究其原因,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本土育种存在周期长、投入多、见效慢等问题,因此,尽管直接进口外国原种猪每头需要花费至少4万元,甚至有时高达五六万元,但快捷、方便、见效快,在目前市场还是处于比较粗放、拼市场规模的阶段,国内很多企业对猪的育种并没有足够重视。
  一方面是生猪生产规模需求大量种猪,另一方面是依赖进口的种猪正在陷入“国外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局面。面对这种尴尬,一些头部企业也在行动。牧原集团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种子行动”,多年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致力解决生猪种源瓶颈问题。
  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介绍说,多年来,牧原股份执行自己独立的育种方案,现已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截至2020年年底,牧原已拥有种猪400万头,为中国种猪育种开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
  据悉,牧原的种猪育种工作已取得了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成效,走在了行业前列。2020年,该企业共出栏生猪1811万多头,成为中国年出栏生猪最多的企业。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后,生豬产能恢复成为满足百姓菜篮子的迫切要求。面对市场发展需要,牧原股份将自己育出的种猪大量出售给同行企业。
  据牧原发布的年度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种猪销售规模达64万头,预计2021年对行业贡献将更为可观。牧原有关负责人表示,牧原之所以能够解决种猪问题,源于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这种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具有肉、种兼用的特点,其后代可以直接留种作为种猪使用,在现在母猪极度缺乏的形势下,不但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种猪基础,也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种猪。有关专家表示,牧原特有的轮回二元种猪育种技术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牧原新成立8家种猪育种公司,数量之多,力度之大,体现出我国养殖业攻关中国种猪育种难题的决心和魄力。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车空调系统只有降温和采暖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乘客对车内环境的需求,人们对车内噪声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对一款风机低速运行情况下杂音较大
为降低开关磁阻电机(SRM)转矩脉动和噪声,提高系统工作效率,推进SRM的应用范围与其它电机的竞争力,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探索试图找到一种更加优化的控制策略。但由于SRM结构参
本文以一款智能环卫洗扫车为对象,介绍了上装智能语音识别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音频信号识别及降噪处理方法。
“互联网+”时代,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已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受
针对车载通信终端(T-BOX)在研发、生产、维修过程中,容易受静电放电损坏的现象,提出一系列防护方案,即从原理设计、PCB布局设计和结构设计等方面入手,增加保护措施,并予以详
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为重组交通事故现场提供了全面客观的数据,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也开始编制相关系统的法规。本文结合国内法规要求,提供4种基于CAN总线的汽
本文对现今国内高校校企合作的形式加以概述,分析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和出现的问题,总结以往校企合作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构建动画专业校企合作可行的实施方案,聚焦研究合理有效的
针对传统线束设计精度低、图样可读性差、生产效率低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CATIA软件的三维布线技术,以满足车辆复杂系统的线束设计和工艺要求。文中以某重卡后处理系统为研究
随着我国乡村人口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应当对乡村人口外流趋势进行超前预判,提前布局和规划乡村建设。
简要阐述汽车漏电的故障原因,介绍汽车漏电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一步强调对于汽车漏电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应根据诊断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但都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