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来:闽中人民的骄傲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x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陈金来烈士诞辰120周年,生前拥有传奇般经历的他,是值得纪念的闽中革命人物。迷茫中见到周恩来陈金来1901年出生在福清东阁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0岁开始就跟随泥水师傅外出做小工,走上艰辛的谋生之路。1916年秋,东阁村陈姓地主勾结官府,以所谓赖债不还的“罪名”,将陈金来的父亲投进牢房。陈金来气愤之下放火烧毁了地主家一亩多快要收割的晚稻。
其他文献
1924年6至7月,王荷波参加以李大钊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王荷波出席这次大会时的俄文用名,近年来的党史论著都记作彼得罗夫(或彼得洛夫)。例如,2010年的《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中国参加者之考证》一文说:出席共产国际五大“中共代表的化名:李大钊化名为琴华,罗章龙化名为罗文虎,刘清扬化名为刘齐佳,王荷波化名为彼得洛夫”[1]。2014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一书说:王荷波“原名王灼华,曾用名满玉纲、汪一喜等,俄文曾用名彼得洛夫”[2]。
新中国第一批安息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革命者是牺牲于1927年的18位烈士,其中为首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卓越的工人运动领袖--王荷波。他出身工人,服务工人,依靠工人,在他的身上,生动体现了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干部与工人群众之间感人至深的鱼水关系。
共青团员们,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邓拓,作为现代人写古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内容丰富,从铁马金戈到琴棋书画,从烽火硝烟到江南吟草,从赤子之心到千里婵娟;风格多样,热情流畅的有,气势雄浑的有,潇洒飘逸的有,缠绵悱恻的也有;且与时事融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体现出一种博大的家国情怀。
上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的发展。从那时到1998年底,有32个国家建成429座核电站,年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发展核电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供应的战略方向。电能在中国之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1879年5月,中国电气工程师毕晓甫在上海虹口乍浦路的一座仓库里,用7.46千瓦的蒸汽机带动自激式直流发电机,点亮了中国第一盏电灯。1882年2月,在上海南京路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发电厂。从那时至新中国成立的60余年间,中国的电力工业在漫漫长夜中踯躅蹒跚,“积贫积弱”成了旧中国经
提起壮烈的英雄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王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了新中国,冲啊!”的高大光辉形象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董存瑞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河北隆化县的战斗中,部队受阻于敌军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左腿负伤,又因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毅然拉着导火索,用左手高高托举起炸药包,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壮烈牺牲,未满19岁的年轻生命永恒!
源自金丰大山、由东南向西北逶迤急速而行的石坑溪,在石坑村口踅个弯径直往西汇入了永定河。在溪的南岸赫然矗立着一幢方形大土楼一遗安楼,这是永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烈士吴胜的故居。遗安楼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约1950平方米。建筑结构较为复杂,为三堂围楼式,总体来说,可分为前楼和后楼;而前楼又由左右两座楼紧密相连而成。前楼一层,后楼四层。屋顶为歇山顶结构。一个大天井给楼内以充分的光照。
严恺是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的侄儿,一生严于律己,在求学、水利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各个方面“严”字当头,是新中国成就卓著的水利专家、教育家.rn一、青年时代勤奋学习
期刊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的丰富和发展,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建党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建党实践的科学结晶,是历经了漫长的、逐步深化并赓续的过程,彰显了时代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纲领形成的历史由来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组织工人阶级独立政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军事战略,简称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方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军事战略方针,是一定时期内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纲领和原则,是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与集中体现。不言而喻,军事战略方针攸关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攸关国家民族前途与命运。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中国进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为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国家战略,中国适时把军事战略方针由“积极防御,诱敌深入”(俗称“八字战略方针”)调整为“积极防御”(俗称“四字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