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形式下秦腔和陕北民歌的关联性分析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waiww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些历史文明的发展中,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民族特征,其在我国民族文化建设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华夏文明的每一个历史的篇章中都会有民族艺术所记忆的深深烙印。在我国陕西的关中及陕北地区流行比较广泛的就是秦腔和陕北民歌,秦腔和陕北民歌有效的反应了我国传统文化,将秦腔和陕北民歌以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有效的增加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传承下去。
  1.秦腔与陕北民歌的基本介绍
  1.1秦腔的概述。秦腔,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在我国陕西地区广泛流传。陕西地区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黄河环绕,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秦腔的表演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这些角色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在表演传播中逐渐创造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种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
  1.1.1秦腔的流派。秦腔凭借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代的称为东路秦腔,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为西路秦腔,也叫西府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勉县一带的称为南路秦腔,也叫汉调恍恍;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为中路秦腔;流行于礼泉、富平、三原、临潼一带的称为北路秦腔。不同的秦腔流派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东路秦腔代表作有《游西湖》,北路秦腔代表作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南路秦腔代表作有《刘高磨刀》,西路秦腔代表作有《三结义》,中路秦腔代表作有《金沙滩》。
  1.1.2秦腔的艺术特点。秦腔所表现出来的及时一种高昂激越、强烈急促的氛围,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秦腔的歌词特征表现为民风纯朴、性格豪爽,通过秦腔说唱,展现给人们一种别样的文化风情。秦腔唱腔主要包括板路和彩腔,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分慢板腔、二倒板腔、代板腔和垫板腔等四类。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秦腔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脸均重唱,名曰唱乱弹。
  1.2陕北民歌的概述。陕北,一块历史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风水宝地。中原的农耕民族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这一地带经历了无数次的碰撞、冲突与整合,最终交融在此。特殊的地域性,让陕北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陕北民歌、大秧歌、二人台、说书、道情、榆林小曲这些文艺形式除外,还有剪纸、炕头狮子等等民间工艺。其中,陕北民歌便是黄土高原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作为一种既原始而又使人感到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不仅是陕北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更是这块黄土地上优秀文化发展重要的精神食粮。在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陕北民歌,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这种演唱形式,不仅表现了在重力劳动下劳动人民的困苦、哀怨,也抒发了苦难生活中劳动人民对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1.2.1陕北民歌的流派。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传统的陕北文化已经演变成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体现出了黄河儿女的壮志豪情,是我国陕北文化的特色。在我国陕北地区,陕北民歌的流派很多,不同的民歌种类反应出了不同的民族风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小调和信天游。小调,是以叙事为主的,有场景,有人物,还有故事情节和细节描写,能够形象的展现我国陕北民族文化风情。主要的代表作有《送情郎》、《下树林》等。而信天游是一种很随性的创作形式,篇幅较短,人们可以根据陕北不同的风情地貌自由歌唱,只要人们心有所感,都可以亮起嗓子唱起来,这种随性的民族歌曲语言朴实,节奏鲜明,给人一种浓郁的色彩感,这种风格的民歌代表作有《这么好的妹子见不上面》、《你妈妈打你》等。
  1.2.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陕北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的丰富,陕北民歌上承古代文化,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有着深厚的传承作用。在我国陕北地区,不同的地区所呈现的文化风情也是多样的,蓝蓝天,青青草,广阔的草原,这里既可以听到委婉动听带有民族风味的民歌,还可以感受陕北儿女们的慷慨情怀。铿锵有力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世界,更是为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艺术色彩。动听的旋律、质朴的歌词以及独特的演唱形式让陕北民歌成为了我国北方最能反映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陕北民歌有着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人美、山美、气势撩人,为我国陕北民歌的发展提供了灵魂力量。
  2.演唱形势下秦腔和陕北民歌的关联性分析
  2.1两者在唱词方面的关联。秦腔唱词结构是齐言体,惯用的使用十字一句,在陕北民歌中,唱词结构为两句体,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以十字句为基础,上句写景物,下句写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秦腔和陜北格言都属于我国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秦腔和陕北民歌的唱词都得到了美化。从文化底蕴上将,唱词已成为秦腔和陕北民歌等艺术作品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通过唱词来带给人们优雅的旋律和戏曲之美。例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歌词: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用音乐形象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秦腔和陕北民歌唱词朴实、山野、坚定,给人们一种感同身受的氛围,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2.2两者艺术风格的关联。一件艺术创作成熟的标志就体现在这件艺术的艺术风格上。通过艺术风格可以完整的展现出艺术魅力所在,是创作艺术美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种自然流露。秦腔和陕北民歌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所创造出来的美感和韵律与人们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秦腔和陕北民歌是根据当地的民族地域风情来进行艺术表现的,两者在艺术风格上,都是土里土气的民族风情,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这种艺术反应了当地老百姓的情感、追求、愿望。体现了当地人的对生活的追求。秦腔的艺术特点比较豪迈、高亢,这些都源于陕西人们的粗狂性格,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简明、直了,尽管秦腔与陕北民歌在艺术特点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两者带给人们的艺术风格和韵味是相同的。秦腔和陕北民歌有着都是我国艺术的形式载体,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它所表现的都是地道的陕甘地区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虽然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独特的风格,但在表现特定的人物性格和历史事件的旋律应用中有其殊途同归的类在联系。
  2.3两者在调式上的关联性。秦腔唱腔部分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种唱腔都是以徵音为调式主音的,在陕北民歌的信天游当中,也有欢音和苦音之分,主音的构成与秦腔的主音是相似的,两者主音都是对景物的描写,通过虚实结构有效的反映出当地人民的民族风情,为我国陕北地区的艺术形式增加了一份新的动力。
  3.结语
  秦腔和陕北民歌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对于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演唱的形式,能够让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秦腔和陕北民歌产生于古代文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是相当丰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秦腔与陕北民歌在发展中不断升华,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两者不仅在陕西境内广泛流传,对周边的地区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秦腔和陕北民歌融入和吸纳了其它艺术门类的艺术精华,是我国陕西地区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两者在艺术形式上、唱詞、以及调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大力发扬秦腔和陕北民歌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女性文化都是室内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女性文化,是设计者基于女性视角,设计出具有女性文化的作品。本文选取家居环境、商业环境为例,探析女性文化与室内设计如何巧妙搭配。  1、女性文化及其思想论述  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女性文化与女权主义具有相关性。女权主义(又被称为“女性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也就是为女性宣扬男女平等的观点,为女性代表
期刊
倪瓒,字元镇,无锡人,因为在无锡修建了云林堂,故号云林居士。为元代著名画家。云林家境富裕,是苏吴地区有名的大户人家,因此衣食无忧,也终生未仕。倪瓒善画山水,笔法学董源,亦涉及书法及鉴赏等各领域,兴趣爱好广泛,家中藏书甚多。他的作品不落窠臼,自称一派,有较明显的个人风格。作品的构图多为横轴,以平远见长。作品中常常树木掩映,不乏竹石房屋,给人可游可居之感。侧锋用笔是他的专长,画中多带皴法,若即若离,整
期刊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近代中西方文化进行频繁交流的时候被引进,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不过短短数百年。钢琴一出现,便引发了中国音乐界的震动,许多中国音乐家们通过对钢琴艺术的不断研究,丰富我国钢琴艺术的同时,也让钢琴艺术逐渐民族化、中国化。现如今,钢琴已经成为我国音乐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钢琴艺术能够走到今天的高度,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钢琴作品的创作。可以说,我国钢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中国钢
期刊
王希俊,男,湖南隆回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参加工作。1992年6月于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研究生毕业。师从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理论家欧阳中石先生。2005年9月至2011年5月担任中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和中国书法,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
期刊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Who)、传播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传播(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Effect)。拉斯韦尔的“SW传播模式”奠定了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美术传播理论提供了基础性的分析思路。  传播行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之一,它的产
期刊
重唱与合唱、宣叙调、咏叹调等独唱形式组成了歌剧中的声乐部分,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是歌剧中几个不同的人物,根据各自的剧情需要和所要表现的人物特点同时歌唱的演唱形式。在舞台剧中,只要两个以上的演员同时说话,你肯定无法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在重唱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声部,他们互不十扰,通过和声和曲式的对位技巧,来表现同一内容或不同内容,产生无与伦比的立体化效果。  在我国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学生们都要学
期刊
黄格胜是当今中国画坛上活跃的实力派画家,师承岭南画派大师黄独峰先生,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功底,个性鲜明又有独到的艺术视野和画理画论,笔墨酣畅淋漓浑厚饱满又有奇特的水墨趣味。用透视、块面、质感、光影等西方绘画技法融入到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中,达到了应物像形、传移摹写、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画面意趣横生,雅俗共赏。  众所周知,黄格胜是巨幅作品的缔造者,远有八十年代长达200米的《漓江百
期刊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为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描绘了中国文化改革发展未来的宏伟蓝图。湖南省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是从2006年开始试点、摸索前进,2008年开始逐步铺开、由点到面,2011年全面推进、深入改制,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向改革“深水区”和
期刊
1、“技”与“戏”的基本定义  戏曲舞台上的“戏”,虽然在概念上比较宽泛,但它一般指的是舞台剧本当中所包括的规定情境、人物行动、思想感情等一系列故事内容。  戏曲舞台上的“技”,概念也很宽泛,戏曲中的各个部门都有它独有的技术含量,例如舞美、乐队、表演。本文指的是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即常说的“四功”、“五法”这些表演技法。  2、“戏技合一”是戏曲表演的艺术特征  戏
期刊
1、为心中的湖湘英雄初创湘剧《谭嗣同》  谭嗣同,湖南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变法革命家,著有《仁学》等。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必须发展民族工商业,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废科举,办学堂,开矿藏,修铁路,改官制”等一系列维新变法主张。他变法失败后被杀,刑前高呼“我白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与杨锐等并称“戊戌六君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