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进一步摸清马铃薯生产中的土壤供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探索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进行氮、磷、钾不同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该地区土壤基础肥力差,尤其缺N、P素。
[关键词] 马铃薯 测土配方施肥 常规五处理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39-01
马铃薯是剑川县继水稻、玉米后的第三大主栽农作物,也是剑川县山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的来源。常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左右,但在长期种植的习惯上,存在着重施氮肥,不施钾肥等滥施肥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造成环境污染。为了探索马铃薯在剑川县各种植区下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摸清土壤养分情况,土壤供肥能力,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从而指导好剑川县大面积马铃薯生产的科学施肥,为农民节本、增效。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剑川县金华镇清坪村炼坪社(2组)李家寿家责任田里,位于北纬26°33′65.2″,东经99°59′14.3″,海拔2633m,试验地块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红棕壤土,土种为古红土,土壤肥力中等、均匀,前茬作物为玉米。
2 试验设计
2.1 设计方法:试验采用“3414”部分实施方案,选取1、2、4、6、8五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24m2(4m×6m),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间用土筑埂后包农膜,四周设保护行。
2.2 因素水平:剑川县马铃薯中上等肥力区较为合理的施肥量为:亩施46%尿素14公斤,16%普通过磷酸钙60kg,50%硫酸钾14kg。折合亩施(N)6.44kg,(P2O5)9.6kg,(K2O)7kg,因而本试验2水平施肥量为N∶P2O5∶K2O=6.44∶9.6∶7.0。
3 试验实施及栽培管理
3.1 供试品种:品种为“合作88”,在金华镇庆华村种薯基地统一选购50克左右大小均匀、健康的整薯做为种薯。
3.2 供试肥料:尿素(含N46%)、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 16%)、硫酸钾(含K2O 50%)。
3.3 播种日期:2013年3月19日。在今年受到严重的干旱情况下,在播种时,用运水的方式浇足一次出苗水。
3.4 播种密度:行距80cm,每小区种5行;株距20cm,每行种30塘;每小区种150塘。
3.5 中耕培土:中耕培土2次,分别于6月8日和7月2日进行中耕培土。
3.6 病害防治:于6月14日进行第一次晚疫病防治,于6月22日进行第二次晚病防治,防治药剂为甲霜灵锰锌。
3.7 施肥方法:亩施厩肥2000公斤,称重到小区作底肥均匀沟施;磷、钾肥100%作底肥施;氮肥70%作底肥施,30%作提苗肥追施。把氮、磷、钾三种底肥称重到小区均匀混合后沟施;把30%提苗肥称重到小区于6月8日(现蕾初期)结合中耕培土均匀追施。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生育期及田间植株长势:于3月19日统一播种,2009年5月19日出苗,在种薯上严格选健康种薯和播种时浇足出苗水,以至出苗率达100%。生育期在无氮处理区现蕾期和开花期推迟,在增施磷肥区生育期缩短。
4.2 主要经济性状:于9月13日统一采收,去边行后每小区实际收获面积13.44米2 ,收获株数每小区84株。经过实收无氮处理区产量低,株高明显低于有氮处理区;氮、磷、钾三种肥料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显著处理N2P2K2 产量最高。
4.3 肥料效应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氮、磷、钾三种肥料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显著。缺素的相对产量是:缺N的相对产量为64.71%,缺P的相对产量为79.09%,缺K的相对产量为91.51%;二水平区(N2P2K2)和无肥区(N0P0K0)比较亩增产738.5kg,增幅88.6%,说明该地区的耕作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缺氮区(N0P2K2)和无肥区(N0P0K0)比较亩增产148.4kg,增幅17.8%,说明P、K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一般,N元素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明显;缺磷区(N2P0K2)和无肥区(N0P0K0)比较亩增产367.1kg,增幅44.1%,说明N、K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比较明显,P元素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明显;缺钾区(N2P2K0)和无肥区(N0P0K0)比较亩增产555.6kg,增幅66.7%,说明N、P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为明显,K元素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一般。从上述N、P、K三大元素试验结果分析,施肥效应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呈N>P>K,该地区土壤基础肥力差,尤其缺N、P素。
5 结论
按照此实验结果,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情况,施加适量的不同肥料),可减少当地马铃薯种植开支,降低成本,同时能使当地马铃薯增产,提高耕地产出率,也利于改良土壤,保护环境。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马铃薯 测土配方施肥 常规五处理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39-01
马铃薯是剑川县继水稻、玉米后的第三大主栽农作物,也是剑川县山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的来源。常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左右,但在长期种植的习惯上,存在着重施氮肥,不施钾肥等滥施肥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造成环境污染。为了探索马铃薯在剑川县各种植区下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摸清土壤养分情况,土壤供肥能力,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从而指导好剑川县大面积马铃薯生产的科学施肥,为农民节本、增效。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剑川县金华镇清坪村炼坪社(2组)李家寿家责任田里,位于北纬26°33′65.2″,东经99°59′14.3″,海拔2633m,试验地块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红棕壤土,土种为古红土,土壤肥力中等、均匀,前茬作物为玉米。
2 试验设计
2.1 设计方法:试验采用“3414”部分实施方案,选取1、2、4、6、8五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24m2(4m×6m),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间用土筑埂后包农膜,四周设保护行。
2.2 因素水平:剑川县马铃薯中上等肥力区较为合理的施肥量为:亩施46%尿素14公斤,16%普通过磷酸钙60kg,50%硫酸钾14kg。折合亩施(N)6.44kg,(P2O5)9.6kg,(K2O)7kg,因而本试验2水平施肥量为N∶P2O5∶K2O=6.44∶9.6∶7.0。
3 试验实施及栽培管理
3.1 供试品种:品种为“合作88”,在金华镇庆华村种薯基地统一选购50克左右大小均匀、健康的整薯做为种薯。
3.2 供试肥料:尿素(含N46%)、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 16%)、硫酸钾(含K2O 50%)。
3.3 播种日期:2013年3月19日。在今年受到严重的干旱情况下,在播种时,用运水的方式浇足一次出苗水。
3.4 播种密度:行距80cm,每小区种5行;株距20cm,每行种30塘;每小区种150塘。
3.5 中耕培土:中耕培土2次,分别于6月8日和7月2日进行中耕培土。
3.6 病害防治:于6月14日进行第一次晚疫病防治,于6月22日进行第二次晚病防治,防治药剂为甲霜灵锰锌。
3.7 施肥方法:亩施厩肥2000公斤,称重到小区作底肥均匀沟施;磷、钾肥100%作底肥施;氮肥70%作底肥施,30%作提苗肥追施。把氮、磷、钾三种底肥称重到小区均匀混合后沟施;把30%提苗肥称重到小区于6月8日(现蕾初期)结合中耕培土均匀追施。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生育期及田间植株长势:于3月19日统一播种,2009年5月19日出苗,在种薯上严格选健康种薯和播种时浇足出苗水,以至出苗率达100%。生育期在无氮处理区现蕾期和开花期推迟,在增施磷肥区生育期缩短。
4.2 主要经济性状:于9月13日统一采收,去边行后每小区实际收获面积13.44米2 ,收获株数每小区84株。经过实收无氮处理区产量低,株高明显低于有氮处理区;氮、磷、钾三种肥料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显著处理N2P2K2 产量最高。
4.3 肥料效应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氮、磷、钾三种肥料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显著。缺素的相对产量是:缺N的相对产量为64.71%,缺P的相对产量为79.09%,缺K的相对产量为91.51%;二水平区(N2P2K2)和无肥区(N0P0K0)比较亩增产738.5kg,增幅88.6%,说明该地区的耕作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缺氮区(N0P2K2)和无肥区(N0P0K0)比较亩增产148.4kg,增幅17.8%,说明P、K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一般,N元素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明显;缺磷区(N2P0K2)和无肥区(N0P0K0)比较亩增产367.1kg,增幅44.1%,说明N、K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比较明显,P元素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明显;缺钾区(N2P2K0)和无肥区(N0P0K0)比较亩增产555.6kg,增幅66.7%,说明N、P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为明显,K元素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一般。从上述N、P、K三大元素试验结果分析,施肥效应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呈N>P>K,该地区土壤基础肥力差,尤其缺N、P素。
5 结论
按照此实验结果,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情况,施加适量的不同肥料),可减少当地马铃薯种植开支,降低成本,同时能使当地马铃薯增产,提高耕地产出率,也利于改良土壤,保护环境。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