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k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就是要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教学管理制度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管理制度在大学教育和教学管理中发挥着约束、导向、激励等多种作用,它是一种刚性的制度体系,从我国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看,其存在一些缺陷,如对大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对大学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关照不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由发展空间少
  在我国很多大学中,课程学习往往不尽如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刚性强、弹性弱,教材的选用、课程的选择、教学大纲基本呈一体化。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实行选课制,虽然增加了选课的门数和权重,由于选修课的门类有限,使得选课制等制度流于形式。
  2.学生培养目标统一,没有考虑个性发展
  我国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考试要求、学籍管理等,都是高度统一和高度认同的,很少考虑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表现在教学管理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统一。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培养的学生成为“千人一面”,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3.学籍管理制度不尽合理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规划好了专业招生名额,大学生进校前已经选好了专业,致使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因此没有什么兴趣去进行深入研究,而且转专业也受到一定限制,学生没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
  4.课程考核形式单调
  目前学生的考核仍是以考试为主打形式,考试成为学生的学习指挥棒。考试内容单调,只注重课本知识,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要求过低,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方式死板,不愿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严重忽视了其本身创新能力。
  
  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为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提供自由场所,提供宽松的管理制度环境,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1.着眼创新人才培养,优化本科培养方案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是设计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案。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中我校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注重通过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按照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调整课程、学时结构,体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融合。在专业基础培养方案中,一是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坚持实践教学环节不断线的思路。为突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在专业基础课阶段应加大实验教学学时,尤其是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使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达到整体最优,进一步加大了课程整合的力度,在专业选修课中增设了学科前沿性课程、跨学科课程、综合性课程、理论提高类课程、双语教学和能力培养课程,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平台。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坚持德育教学四年不断线,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结合四年不断线,并在实施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2.教学运行机制采用完全学分制的弹性学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推行完全学分制的弹性学制,改变过去学校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培养模式,新的学籍管理办法更关注人才培养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整套学分制体系中,选课制是核心。一定程度上,学生可在专业、进程、课程、教师四个方面进行自由选择,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分制还设立了主辅修和双学位制。学生只要获得毕业最低学分数并达到专业教学计划相关要求即可获得毕业证书,并可毕业。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业的同时,如辅修另一专业课程并获得规定的学分,即可同时获得该专业的相应证书。
  在学分制管理下,许多学生受益非浅,每人皆可根据自己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分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实践教学,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
  
  1.创建多模式实验室开放机制,优化培养环境
  建立良好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创建一个宽松、便利、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开放实验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进行科技活动的平台,吸收优秀学生和个别特长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以自动化PLC实验室为例,为满足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也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就业提供综合技能的知识储备,PLC与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除了正常的实验教学时间外,其他时间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成才环境。教师提出开放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提供所需设备、软件平台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课题设计、方案设计、焊接调试、制作小产品等。
  另外,学生参加从投标、中标、课题研制、现场调试等全过程,锻炼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提供了培养环境。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平台
  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课程群建设进行实验项目设置,促进实践教学基地与学科建设、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协调发展。中心实践教学体系概括为“一个目标,四个层面,四年不断线”,即: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按照认知性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四个层面组织实施工程训练,做到工程训练四年不断线。
  工程训练中心成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其开设数控机床操作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PRO/E认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PLC设计大赛。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三年来,在该中心培训的学生共获得20余项国家、北京市奖励,包括电子竞赛全国一、二等奖2项。北京市一、二、三等奖13项,在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名列前茅。
  
  四、积极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资源
  
  学校积极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我校3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在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2门课程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课程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1部教材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13部教材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自动化专业评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另有3个专业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13部教材评为“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得北京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11项。2008年发表教改、科研论文465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24篇;3个实验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总之,学校在实施质量工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推动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的了优质资源和条件。
  
  作者简介:刘炎,女,副研究员,现供职于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建筑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随着我国能源的日益匮乏,建筑施工技术更要实现节能化.节能施工技术的使用能够很好的减少建筑本身的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给绿色建筑发展奠定良好
意大利纺织机械生产商协会在201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期间举办了意大利纺织机械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主题为关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意大利纺织机械
随着后金融时代到来,各个企业均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成本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成本领先战略被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人才就业形势严峻,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即不仅仅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企业员工对自身的自我实现价值的追求也越来越完善,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高涨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做出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摘要】本文试论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当前形式下的发展之路,着重探讨了上海市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培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发展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提升职业技术人员基本素质,实现产业升级,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培训的政策,鼓励引导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职业培训,在战略上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就业促进法》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记账、管好钱向全能型人才转变,不仅要记好账、还要树立管理理念做领导的好帮手;不仅要管好钱
6月1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指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的“旧衣零抛弃--品牌服装企业旧衣回收活动”走进北京市第四中学国际校区。中国纺织
煤炭行业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由高速发展状态转变为效益持续下滑的状态,受到市场经济以及煤炭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众多煤炭企业的发展受限,经济效益难以提升,部分企业甚至处于
煤炭资源对我国而言是较为丰富的资源,煤炭企业在我国分布也较为广泛,为能够使我国煤炭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做好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