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嘴是动物之坟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b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年,电影《大白鲨》的原著小说作者皮特·班奇里在位于澳大利亚的科科斯群岛潜水时,见到一幕令他惊诧不已的场面:那是一处鲨鱼的坟场,一条条被割掉鱼鳍的鲨鱼葬身海底。原以描述鲨鱼凶残而风靡全球的作者,却发现地球上凶残者原来不是鲨鱼。野生救援组织的皮特·奈特曾如是说:“鲨鱼有可能是因人类因素第一个绝迹的海洋动物。”
  鲨鱼可谓地球上演化最完美的动物之一了,历经数次地球物种大灭绝的磨难、甚至目睹了恐龙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鲨鱼幸存至今,乃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奇迹。
  作为海洋中的最高掠食者,几百年来鲨鱼一直是人类的恐怖之梦,然而,在全球的359种鲨鱼中(我国有133种),有攻击行为的不过20种,而且,无论如何,它们也只横行于大海。而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的割鳍弃鲨行为,已使全球90%的鲨鱼丧失,每年经营此业的人约使1亿尾鲨鱼毙命。
  鲨鱼的厄运源于人类贪婪的嘴。不知为何,它们那毫无营养的肢体——鳍——鱼翅被视为珍馐。鲨鱼的主要消费地在中国,或以华人消费群体为主。吃鱼翅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据说在唐宋,来自安南(今越南)一带的朝贡之物中,便有了鱼翅,但皇帝不以为贵,将其赏给了厨子。还有一个说法,明代郑和下西洋,途径东南亚的海岛,因食粮不足而上岸找吃的,见土著丢弃的鲨鱼之鳍,便煮熟充饥,感觉很爽。从捡剩开始,鱼翅最终登上大雅之席。
  过去因鲨鱼难捕,且鲨鱼体内尿素含量高,易腐臭,加上鱼翅加工、烹调过程烦琐,故而昂贵。如今,我们的科技水平达到足以“竭泽而渔”,鲨鱼再凶,也凶不过人类的捕杀手段,鲨鱼再多,也多不过我们口袋中的钞票。所以,鱼翅可以从当年的皇家豪门才消费的起,变成平民百姓都能受用的“鱼翅捞饭”、“鱼翅泡面”、“鱼翅套餐”。
  提到鱼翅,就不能不说到燕窝。仅香港一地一年消费的燕窝就达120吨(约合1700万个燕窝)——即1700万个“新婚燕尔”的燕子惨遭丧家之痛。
  燕窝乃是东南沿海的一种叫金丝燕的鸟,用唾液拌海藻筑成的巢。当人把新婚之燕辛勤筑就在岩壁上的“产房”撬走后,它们便无家可归、无处产卵。
  采摘燕窝,虽然不是直接捕杀它们,但使燕子遭受丧家之痛,也违反地球的生态伦理。据资料,金丝燕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12月至来年4月,这是,它们喉部的黏液腺发达,首次所筑的巢质量上乘;这个巢被采摘后,金丝燕为孵卵栖身,只得再次筑巢。由于雏燕产期临近,加之没有先前那么丰富的分泌液了,只得啄下自身的绒毛混合一些唾液筑巢;倘若这次的燕窝再被采摘,为了繁育后代,它们不得不三筑其巢,此时的分泌物更为稀少,身上的绒毛也不多了,只好寻找一些植物纤维、海藻做替代物。
  物以稀为贵,吃鱼翅,燕窝的行为完全是人们的虚荣心理作用而与生理需要无关。因为干鱼翅所含的成分主要是一些人体较难吸收的胶原蛋白,况且鲨鱼本无味,美味的感觉完全来源自油盐酱醋和各种香料。由于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顶端,重金属的富集作用自然十分明显,鱼翅中浓度过高的汞含量,易使摄入者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受到伤害。而燕窝呢,从营养学分析可知,燕窝所含成分主要包括水溶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碘钠等微量元素,与鸡蛋,豆腐等的营养成分不相上下。可见,人们完全没有理由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而将人类的嘴变成动物的坟。
  [责任编辑] 庞 云
其他文献
2019年7月29日  当地时间7月28日,美国加州旧金山巿郊举行的美食节现场发生枪击案。当地警方称枪手已经被击毙,事件中另有4人死亡,至少15人受伤。另外,警方怀疑枪击案的凶手还有同谋,他们目前正在全力搜寻。据悉,枪击案发生在旧金山湾区小镇吉尔罗伊的圣诞山公园,时间是28日下午5時30分,当时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吉尔罗伊大蒜节”。当地警方说,枪手破坏了公园的围栏,偷偷进到大蒜节现场。社交媒体上传
一、受理  1.救助申请应当由救助申请人向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提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救助申请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于符合规定的人员,应当告知其可以向本院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救助申请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救助申请人确有困难不能提供书面申请的,可以口头方式提出。口头申请的,检察人员应当制作笔录。救助申请人系受犯罪侵害死亡的刑事被害人的近亲属或
日本有一幅著名的浮世绘(风俗画)“神奈川海浪里”,画的是大海中汹涌澎湃的巨浪,浪花奔腾,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浪里。苏轼有一首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句。  从物理海洋学的角度来分析,上述日本的画和苏轼的词描写的浪花都很准确、很科学。  日本浮世绘画的是深水中“风浪”的浪花。顾名思义,也就是风吹成的波浪的浪花。风从空中以某个角度吹向海面,就对海而产生一个压力
2005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三位教授及三位研究生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国内第一起以自然物(鲟鳇鱼、松花江、太阳岛)作为共同原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设立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基金,以恢复松花江流域的生态平衡,保障鲟鳇鱼的生存权利、松花江和太阳岛的环境清洁的权利以及自然人原告旅游、欣赏美景和美好想象的权利。  然而,黑龙江省高院立案庭拒绝接受诉讼。  
沙漠化号称地球健康肌肤上的“毒瘤”,它悄无声息地蔓延着,吞噬着肥沃的土地,吞噬着生灵生存的环境。据统计,全世界沙漠总面积为48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的三分之一,更严重的是,土壤沙漠化正在向许多国家蔓延。  面对“沙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失,人类必须保护地球环境,要大力植树造林,绿化沙漠,这已是全世界所达成的共识。    “工程植物”:绿化沙漠新技术    但是,要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区植树种草
任何一块磁体,总是存在磁南极和磁北极,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只有一个单独的磁南极或单独的磁北极的磁体。但是,1931年物理学家狄拉克在一篇文摘中明确指出:在自然界中有磁单极子存在。70多年过去了,大多数物理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道理很简单,因为一直没有发现它存在的迹象。但是,还是有不少物理学家在寻找磁单极子。  前苏联物理学家波拉科夫和芬兰物理学家特·胡夫特从理论上对磁单极子进行研究,认为磁单极子的质量超
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人体内的“隐性时钟”    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样受着生命节律的支配。什么是人体生物钟?有人把人体内的生物节律形象地比喻为“隐性时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
3月2日是很多小学“开课”的第一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校无法正常开学,都是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按照以往惯例,开学第一天都要有个升旗仪式,学校目前无法集结孩子们在操场升旗,孩子们只能线上升旗,隔空敬礼,庄重地参加升旗仪式。虽然没有宽阔的操场,没有身边的同学,学生们却依旧庄严地敬队礼观看升国旗……不一样的升旗仪式,一样的家国情怀。安达  为支持中国人民抗击疫情,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只羊的新闻刷屏了。
消费者购买了实名制的火车票,遗失后只能另行购买“原票”,乘原趟车,否则应承担全部票面金额损失。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已针对“铁老大”的此项规定,正式向上海鐵路运输法院递交诉状,请求法院判令上海铁路局立即停止侵害行为。据了解,这是国内消协公益维权诉讼的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