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南北朝墓誌委婉語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國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已出土的漢魏南北朝墓誌銘中存在著大量委婉語,這些委婉語來源多樣、形態豐富而且涉及社會文化禮俗等許多方面。本文以漢魏南北朝墓誌中使用的委婉語為研究對象,將這些委婉語按照內容分為四類,分別是:喪葬委婉語、婚嫁委婉語、年齡委婉語、謙敬委婉語。
  關鍵詞:漢魏南北朝;墓誌;委婉語
  作者簡介:李璐瑤(1992-),女,漢族,江蘇淮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
  [中圖分類號]:H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6--02
  一、喪葬委婉語
  “死”早先是對生命終結最直接的表述,由於我國漢族文化不喜過於直白而更傾向於委婉表達,因此常以其他詞彙來替代。這個詞在墓誌中更是非常罕見。
  (一)傳統禮制婉詞
  表“死亡”義的婉詞古已有之,且根據逝者身份不同詞語使用也有著嚴格的等級體系。《禮記·曲禮》[1]:“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中國古代等級制度嚴密,墓主的身份地位決定了其死亡可以使用何種稱法表述。
  1、“崩”
  該婉詞通常用於表述帝王去世。例如:
  帝【崩】,志願道門,出俗為尼。
  而“崩”在墓誌文中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以表示撕心裂肺的哀痛之義項出現,其用如“五內崩摧”、“崩心泣血”等。
  2、“薨”
  “薨”用於皇族王侯或重要功臣去世。例如:
  春秋卅有五,以武定二年歲在甲子五月十四日丁酉【薨】於鄴。
  3、“卒”
  “卒”基本都用於指大夫去世。
  春秋六十有七,永康元年三月丙戍,顧念未遂,奄忽徂【卒】。
  4、“不祿”
  “不祿”的使用僅僅只有兩例,這不僅說明此詞接受程度在當時已極大退化,更說明表“死亡”義的傳統禮制婉詞用率不平衡。
  徐君諱文□,年九十七,【不祿】薨。其子其女卜吉改葬。
  (二)修辭婉詞
  墓誌表“死亡”義委婉語以此類數量最多,其中源自引經據典的詞占重要部分,本文主要描述一般修辭如通過比喻、借代而成的委婉詞。
  1、“苗而不秀”
  出自《論語》,其形義穩固,流傳至今。《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後世之用極多,除了直接使用,還多省用、截取原句等的化用。
  【苗而不秀】,有識酸嗟。越四月十三日殯於北芒之陽。
  2、“兩楹”
  墓誌文中源自成語典故的婉語很多,表“死亡”或相關意義的“兩楹”常作為表病重將亡的婉語廣泛用於墓誌文。這個婉詞出典早、傳世獻用例多,墓誌文中亦常見。
  白駒忽遠,黃鳥雲飛,【兩楹】始夢,百祀催期,佳城乃立,大隧言歸。
  3、“謝”
  “謝”借草木等調謝借喻生命終結或歎易逝,墓誌文中多見。如:
  暝暝長夜,曀曀悠■,景命斯墜,人【謝】靈存。
  由上例可見“謝”本指草木凋謝,由借喻手法衍生出新義項,在墓誌中多指普通人亡故,特別是女性去世。
  4、“沉”
  “沉”在墓誌中常見,本表示沉沒、沉陷之義。在墓誌中“沉”喻指生命須逝和墓葬不見天日。
  A.人鄉稍遠,鬼穸長昏,鐫聲金石,用慰【沉】魂。
  二、婚嫁委婉語
  墓誌文中婚配婉語不多,主要在介紹墓主生平時有涉及。婚儀反映時代的多種社會關係、生活觀念等方面內容。先秦以來,婚姻被賦予象徵韻味,是人倫綱常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中國禮儀之邦,自古禮制嚴整,婚禮是其中重要一環。漢代婚禮流程己完備,形成了從婚齡、婚嫁觀念到婚禮步驟一套體系,反映出明顯成熟的婚嫁禮俗。
  (一)結婚婉詞
  1、“同車”
  “同車”作為傳統表迎娶的典故詞,《漢語大詞典》第一個義項下舉其出處《詩經·鄭風·有女同車》之用,後人多借以形容男女結為夫妻、相愛情深。墓誌文所用不多,如:
  A.崔公北州鼎族,羽儀多士,成禮,【同車】作好。
  2、“結好”
  “結好”在《大詞典》中釋為“交結、親近”,首出例取自《周禮·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結好”,并舉後世史書小說用例。而在墓誌文中常指男女共結百年之好,如:
  至於崇姻【結好】,不假問禮而知;敦親緝睦,豈待師範方解。
  3、“姻好”
  “姻好”在《大詞典》中第二個義項即為“婚配”,舉例有唐傳奇、明史和清代小說。而傳世文獻用例更早,主要見於史書、筆記和小說。在墓誌中用如:
  茹主欽挹風猷,思結【姻好】,乃歸女請和,作嬪公子。
  4、“好合”
  “好合”在《大詞典》中第三個義項即為“男女結合”,首出例取自唐代陳鴻《長恨歌傳》,後世之用延續至今。在墓誌文中用如:
  A、亦既言歸,【好合】君子,宛如琴瑟,穆似塤篪。
  (二)出嫁婉詞
  1、“來儀”
  A.亦既有行,【來儀】蕃邸,率禮公宮,剋循法度。
  2、“作嬪”
  A.婦德載宣,女師以鏡,言歸王室,【作嬪】君子。
  三、年齡委婉語
  墓誌中表現年齡的詞汇很多,因此直接表年齡的詞根組成的一系列詞此不納入此處委婉語分析。通過一定修辭手法衍伸出的委婉詞需列入此部分,基本可分三類:
  (一)表初生與死亡年齡委婉詞
  1、“弄璋”、“弄瓦”
  墓誌文中表初生年齡婉詞如“弄璋之年”。以“弄璋、弄瓦”表出生的說法至今仍用。而表出生之齡,在墓誌中極少,如:   A.君資和餘慶,稟靈峻極,岐嶷表於【弄璋】,明悟形於負劍。
  2、“春秋”、“桑榆”
  墓誌中常見以“春秋”加上具體死亡年歲直述亡龄,而亡龄婉詞如“桑
  榆”,也表示臨近亡故的晚年。用例如:
  A.尊賢容眾,博施無窮,載仁抱義,行藏罔滯,溫恭好善,【桑榆】彌篤。
  (二)幼年與成年委婉詞
  1、“懷抱”
  “懷抱”在《大詞典》中雖有七個義項之多,卻未收表幼年之義。傳世文獻之用雖早在《論語》中已有,但後世較少用例。
  金玉光明之姿,自【懷抱】而有異;蘭蕙芬芳之美,始言笑而表奇。
  2、“齠”、“丱”
  《集韻·蕭韻》:“齠,毀齒也。”《韓詩外傳》卷一:“故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可見以換牙之“齠”代指兒童時期。
  蟠根玉岫,擢質瓊林,姿色端華,風神柔婉,岐嶷發自【齠年】,窈窕傳於【丱】日。
  3、“笄”、“冠”
  此前多提及古之成年標誌為男子加冠、女子加笄,這對成年婉語多見於古之典籍,在墓誌中用例如下:
  A.始自【笄】年,言歸茂族。夫氏積善所鍾,福祿攸降。
  (三)早喪與長壽年齡委婉詞
  1、年齡類委婉語中有很多是對壽終正寢、英年早逝的稱法。墓誌中對墓主死亡年龄的諱稱一般遵循區分長壽短夭的需要,而實際用詞更豐富。
  方悕合抱,右戚于朝,風霜早至,未春已彫。天道消息,神理盈虛,【苗而不秀】,信有矣夫。
  2、“百齡”
  這個詞比較特殊,老莊典籍中多見,表達修行之人心中所向精神不滅。後化用為一種民間表達願望的說法,即祈求祝願長壽或哀歎逝者未能長壽。
  聰朗內識,接物以誠,曰仁者壽,當享【百齡】。
  四、謙敬委婉語
  《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自謙婉詞與敬稱婉詞相對存在,最能體現傳統禮儀和諧。墓誌刻有撰文者簡單情況,撰寫者對自己的謙稱、對墓主及其家族的敬稱雖不多,但其關涉傳統禮制,與前幾類墓誌婉詞一樣源自心理禁忌和民俗文化。
  (一)對墓主及其家族的美稱
  1、“爪牙”
  這個詞是中國傳統特有的讚譽股耽大臣用詞。“爪牙”詞義色彩初為褒義,將得力之臣比作鋭爪利牙,現多用其貶義。
  【爪牙】是寄,腹心伊託,謀定中樞,威陵絕漠。
  2、“茂族”、“鍾鼎”、“列鼎”
  三詞均婉指名門望族。“茂族”為一般比喻手法而成,言家族若根深葉茂的樹般興盛。“鍾鼎”與“列鼎”則為用典,是以貴族大家飲食前禮儀代稱講究禮儀之貴族。
  A.始自笄年,言歸【茂族】。
  B.公家傳【鐘鼎】,世紐龜符,蔭籍清華,地望凝簡。
  C.自飛裾入仕,往來從務,迥張條刺,高置權衡,【列鼎】開扉,調笳奏管。
  (二)墓誌撰刻者自稱婉詞
  撰墓誌文者通常留名於首句記述墓主官職姓名之後有專門一句記述作者簡要信息,或親朋,或受託者,或刻碑專業人士,如出名家或官員之手則刻明身份職位,如出自親友等普通人則刻明身份關係。也有正文中有涉及撰寫者的,不同身份則對自己的謙稱亦有差別,但一般直接自稱名或代詞“余、吾”,還有極少一些較特別的稱法,即自稱婉詞。
  注釋:
  [1][清] 孙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160。
  參考文獻:
  [1]常敬宇.漢語詞彙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隙望道.修辭學發凡[[M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戴昭明.文化語言學導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
  [4]方一新.中古近代漢語詞彙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5]符淮青.漢語詞彙學史[M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为重要,深入分析别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能够更好地起到借鉴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做了系统的论述分析,详细阐述了文化产业所包含的内容和对一个国家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意义。而后又深入分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最后,针对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历程;发展策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性因子VEGF/VPF)在鼻息肉组织以及鼻息肉术后8~10周术区粘膜组织中上述
学位
摘 要:人本性有善有恶,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善和恶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人的本性不断发展,而人本性和外在环境的矛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是有智慧、有高级理性思维、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人。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繁衍,人类必须有深入骨髓的本能和信仰:人本性固然有善有恶,人类最终向善。  关键词:人本性;善;恶;对立;统一;向善  作者简介:惠琴(1985.1-)
点击理由唐代大文人韩愈有一篇名文,叫《原道》,“原”当然未必都是最完好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原”仍是值得探求的。比如人,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善
45钢采用常规热处理,不能满足高硬度高韧性的技术要求,经工艺改进,采用亚温淬火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减少了淬火裂纹和淬火变形.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些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
摘 要:东方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对西方现代舞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分析两者的文化可以从中探索出发展西方现代舞的契机,因此,我们要从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舞对东方文化的吸收和运用的角度出发,并从中正确认识到中国现代舞在本土文化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舞;东方传统文化;吸收;运用;中国现代舞  作者简介:赵瑞雪(1990-),女,山西垣曲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艺术教学研究。  [中
摘 要:比喻修辞手段,能使语言从晦涩难懂变得丰富多彩,易于理解。比喻辞格关注相似性,由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构成。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表达同心理认知内在的理据性关系,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认知距离就蕴含着这样的有契性关系,可以用系统论的观点对比喻修辞进行认知解释。  关键词:比喻;本体;喻体;认知距离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的,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光辉灿烂的一抹,它包括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优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姿、源远流长、延绵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汉语言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已有3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体现。汉语言发展至今,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广博、厚重的内容和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
摘 要:本雅明的众多编纂类作品构成了他不为人所熟知的历史拾荒人的身份,表现了他独特的微观史态度。作为此类作品之典范的《德意志人》活现了18-19世纪百年间德国中产阶级的伟大代表的精神和心灵,通过对真实人物身上的人性与诗性的重审,回应了时代中的政治狂热主义与文化中的现代性浪潮。  关键词:本雅明;德意志人;人性;现代性  作者简介:王广州,男,江苏东海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為美学与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