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有个“小江南”——郑营

来源 :昆明航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ru87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南古城石屏,自古号称“文献名邦”,云南古代史有据可查唯一状元袁嘉谷就诞生在这里,当然,更多人知道石屏还是应了蜚声世界的石屏豆腐!
  很多到过石屏的人,除了在豆腐宴中一饱口福,很少有人知道石屏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藏着一座“云南历史文化名村”,它就是有“云南第一村”之誉的郑营。
  明朝洪武年间早期,当时的郑营村还叫着“普胜村”的小名儿,沐英等人平定云南后,一个叫郑太武的军人在蒙自屯军,他的儿子郑从顺从蒙自迁移到石屏,见赤瑞湖南岸的普胜村依山傍水,既得湖水之利,又不会受湖水之害,且土壤肥沃,便看上了这块山青水秀的宝地,此后他们便成群结队地来到了这里。此时的云南早已平定,曾经叱咤风云的祖先们远离了金戈铁马,手中的刀剑被镰锄取代,开始了一种安定的耕种生活,并把这个小村落改名为“郑家营”。他们按照军队的一些经验,把村庄的格局规划成军营的样子:笔直的“三街九巷”,开始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不过这个极有军营味的名字“郑家营”,在岁月的变迁中慢慢变成了“郑营”。
  三街九巷,至今在这里还完整地保留着,其间有“黄发”、“垂髫”闲坐两旁闲话往事。在进村的街道旁边,三三两两的郑营人一边聊天一边看守着自己的小货物摊子,见到外来的游人,他们动了动,似乎想要招呼一下生意,但却因骄矜而最终没有发出什么声音。不时有装着豆腐渣的车子穿过——别看不起这些豆腐渣,正是它们,成就了石屏豆腐的遐迩名声。即便“豆腐渣”也是宝呢,看看那些踊跃围住车子的大婶们就知道了——她们用极便宜的代价把这种喂养牲畜的“宝贝”换回了家,最终再把牲畜变成补贴家用的钱。走在村中整洁狭长的巷道中,青石环口的古井不时会冒出来,井口石栏上深深的绳印无声地见证着这个小村子的历史。常常会有妇女在井边汲水洗衣,调皮的孩子则在一旁用妈妈打起的水相互泼洒。想要讨口水喝,她们总是笑着说:“这水不好喝,到村后的古榕潭喝去吧,那个水才叫好喝呢!”
  说郑营是个祠堂博物馆一点不为过,不大的地方现在仍旧保存着陈氏、郑氏、武氏、张氏宗祠,同时保留着为数众多的明清始建的古屋老宅。这些祠堂和老宅外表上丝毫不显山露水,门厅都显得极为普通和简单,但深入其间,却能让你沉溺在它们的纵深幽雅中。随便走进一栋老房子,站在独特的朝南面敞开的开放式客厅前,外来者会有找不到北的感觉。房屋装饰也是极尽精美,虽然历经百年变迁,雕梁画栋、描金绘彩依然栩栩如生。村里现在名气最大的老宅当数陈氏宗祠,祠堂不仅漂亮,而且这里还走出了一个陈鹤亭,陈鹤亭何许人也?陈鹤亭(1874-1931)名陈钧。石屏宝秀郑营人。年少即聪慧过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京参加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辛亥革命后,陈鹤亭曾担任蔡锷的参事、内务司长,后担任个碧铁路总经理,创立三个铁路银行,筹资修建个碧铁路。他提倡教育,在故乡创办中小学,发动乡人修路、修宗祠。这样一个近代云南英杰,郑营人非常敬重他,他的故居如今保存十分完好,去郑营总有当地人会提醒你一定不要错过这座他们口中的民国“大房子”。
  到郑营看民居,一定不要忽视它与常见的瓦房青瓦的不同,郑营村建造房屋所用的瓦片都呈灰白色,这给规整秀气的郑营村更增添了几分整洁。几乎所有房子的墙壁外面都在巨大的土坯上粉刷了一层白灰。年深日久,片片白灰遗落在了历史的吹拂中。墙面上每增加一个斑点,郑营村的历史便又朝前跨出了一步。漫步村中小巷,以白色为主的颜色基调让人赏心悦目,单一质朴的色调给人一种强烈的返璞归真的气息。
  光滑的白色石板路两旁,排水沟迎接着从房顶瓦沟中流下的雨水,也疏导着村里人的生活污水。排水沟曲折回环,村里的水不时通过一孔小涵洞从石板路下钻过,再远远流走,就是这些水,流出了几百年的历史。这小排水沟不仅解决了很多村子都存在的污水问题,保持了村内的干净,还多少能增添一些“小桥流水”的遐想,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建造者的匠心独运。因为这样的建筑色彩和排水设计,加上体现汉族宗族文化的祠堂、民居,郑营还真有点“小江南”的味道。不过说起来这事确有渊源,要问源头何处,郑营人和景点介绍都会告诉你:那个最早看中这里的老郑,就是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和郑家人一起迁来的张姓、陈姓、李姓汉族,也无一例外:全是江南老乡!
  


  

其他文献
今年6月21日,适逢罗炳辉将军逝世66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之。  陈赓、宋任穷等干部团的将领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锋直扑云南皎平渡口时,红九军团的军团长罗炳辉正率领所部,单独活动在贵州与云南交界一带,充当主力红军的战略骑兵,牵制敌军,实施掩护主力红军渡江的任务。  罗炳辉忠勇异常,天生一副军人般的魁梧身材,其行伍生涯历经旧滇军、新滇军、孙中山国民革命军、蒋介石国民党军、中国工农红军几个时期,充满了传奇色彩
期刊
2012年2月14日,我们迎来了温馨浪漫的情人节。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昆明航空有限公司KY8071昆明-深圳乘务组与旅客在一起见证了万米高空之上的浪漫爱情,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情人节旅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围绕这个浪漫的主题,一场别具特色的“浪漫派对”在万尺云端拉开了帷幕。小巧精致的昆航飞机模型钥匙链,散发着淡淡香味的情人节贺卡以及代表了甜蜜爱情的巧克力,让本次活动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期刊
宣威,除了邓小平的夫人浦卓琳及其父亲、名士火腿大王浦在廷,以及享誉全国的宣威火腿之外,人们很难再想到这个地方还有什么名气。但是,在宣威的边缘,与贵州接壤的地方却隐藏着一个历史文化名村——可渡村。可渡是云南的大门!  可渡,铁马冰河入梦来  相传,古可渡以前叫船边,与牛栏江畔迎江村的船边街子遥相呼应。远古时,有执着的踏勘者在荆棘密布的北盘江畔顺流寻至可渡河岸,问摆渡先民:“可渡吗?”答:“可渡!”这
期刊
云南,据说得名于汉武帝刘彻的一个梦。公元前120年的某一天,汉武帝在梦中看到“彩云南现”的奇景。这位雄才大略气吞寰宇的君主,其实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最早发起人。  出使西域的张骞回到长安后,在考察报告中提及,曾于阿富汗、伊朗等国,见到蜀地出产的柞布和筇杖,当地老外说是通过身毒(印度)商人买来的。武帝便有了打通“蜀身毒道”,建立西南国际大通道的宏愿。于是派出使者,南抵滇池,得到“滇”部落的帮助,再
期刊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群像中,从来不乏来自云南的艺术家的身影。我们已经熟悉了张晓刚的青涩,叶永青的诡秘,唐志刚的锋利,在兴叹于这些作品带来的成交金额一次次刷新的同时,也经历着它们在想象力上给我们带来的强烈刺激,可以说,这些创作在感官与思想的双重层面上打开了我们对自己时代的新感受力。1988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的青年油画家胡俊,正是这一艺术群体中一位低调、勤勉,有着自己独特个人美学的艺术家。  作为
期刊
大理因石头闻名,喜洲以粑粑著称。五湖四海的游客到了喜洲,毫无例外都会在那个小小的四方街上,就着风花雪月的景致,一口一口品尝喜洲粑粑刚出锅时的美味,然后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以为这就是喜洲了。其实,作为南诏王国留存下来的古镇之一,我们一口咬下的,不仅仅是粑粑的味道,更是喜洲风雨千年的悠悠历史和文化……  喜洲镇位于云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西枕苍山、东临洱海,山水相依、人杰地灵。全镇共有明
期刊
为古镇创造明天  古镇的开发与保护,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不得不谈。这些年,经常会接到一些古镇的策划案子。对这块多有感受。  首先,得弄清楚一个问题,古镇不是从来就古的,它也是几百上千年发展而来,到今天,它还要发展,因此,在策划一个古镇的开发上,还是应该保留与发展并重。现代人的怀旧心理很严重,但并不是为了满足这种怀旧心理,就让一个古镇停滞发展,就偏要保留它最原始或者让它直接倒退,试想一下,如果古镇
期刊
5月4日,全部由青年团员组成的“阿诗玛”乘务组的姑娘们换上盛装,在昆明航空有限公司KY8025由昆明前往台州的航班上,与八方来客共同迎接这个属于所有青年朋友的节日——五四青年节。  在正常的用餐服务完毕后,“画团徽,迎五四”的航班特色活动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首先,乘务长讲解了活动的规则:请旅客在乘务员发放的纸飞机上画出团徽,并写下对“五四”青年节的祝福语或对昆明航空的愿景,最后将这些纸飞机
期刊
关于鲁史镇,有人说,她是马帮驮出的第一要塞。有人说,她是滇西茶马古道上的“小上海”。这里,曾被徐霞客写进游记。这里,马锅头的赶马调子已传唱千年,这就是鲁史古镇。远山如黛,沧江东流。远观古镇白墙黑瓦,近睹人流怡然自得;俯视街巷悠悠,仰望飞檐翘首……鲁史古镇,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在滇西茶马古道静静地舒展。因其所处地理位置特殊的缘故,曾一度成为滇西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被誉为“茶马古道第一镇”。  鲁史
期刊
每年到初夏时节,不知是本能还是习惯,思绪总是会十分自然的飘到了“烟雨江南”这样的句子上。这一时节的江南,梅雨季节就快来了,也就是江南一带常说的“入梅”了。江南初夏的梅雨,被历代文人挥洒出许多传诵的诗篇,这梅雨造就的烟雨景象不经意间就成了江南的标签,于是我的思绪也自然的跟着来到江南——这个我内心中热恋的地方。在很多人心目中烟雾迷离的江南,梦幻般的小桥流水人家,撑伞的人们忧伤的在雨幕中匆匆走过,这些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