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命富贵、金玉满堂”是中国古代压胜钱之吉语钱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故名思义,钱文浅显易懂,却蕴含着多少代人对健康和财富的向往。有幸收藏此枚元代青铜质、大型官铸鎏金吉语钱(45.5克,直径62.6毫米,厚3毫米),也伴随着很多收藏之趣。
拍场偶得
和往年一样,笔者关注着国内的各大拍卖。随着藏市的火爆,拍卖场次和拍品让人眼花缭乱。静坐拍卖场,很多心仪的拍品,总是超出心理预期,能拍下来的泉品寥寥。有人形容:拍场如战场,斗智斗勇。面对不断翻新的价格,总是要多一份冷静。在为成交价格而咋舌中,整场古钱拍卖也快接近尾声,火爆一段后,可能大家都疲惫了,出现了短暂的冷场。对于长期关注拍卖的泉友,心中暗喜,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时候是个捡漏的好时机。
正在拍卖师将要宣布:“第三次??还有没有人要?”“啊?流拍?这可是三枚古钱啊,底价还这么低?”我心想。虽然在预展的时候没有能仔细看这一项拍品,但这一项底价绝对是个“漏”啊。于是我从疲惫中清醒一下,举起了手中的号牌。拍卖师很快就倒数:“底价第一次、底价第二次??”这时,很多个号牌举起来了,拍卖师也一口气叫出了多个价格。气愤和郁闷一时涌上心头,这可能是每一个在拍卖场上人们本能的反应吧。于是我又一次举起了号牌,这时的价格已经是当初底价的一倍。居然没人加价了,是我的了。那种滋味如五味杂陈,既有摘得美人归的窃喜,也有不知拍品到底值不值的担忧。还好,虽然高于底价一倍,但也是很廉价,毕竟是三枚钱。这枚钱币就在其中,据了解征集自知名藏家。
灯下拾金
拍卖结束后,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取货,毕竟经过疲惫与享受共存的预展、竞价之后的辛苦所得,犹如猎人打猎而归。当清点到这一组三枚钱币的时候,我首先注意到了这个图录上标着:“清代长命富贵背金玉满堂”大个头,实物明显比拍卖图录所标的尺寸大,是我所见同类品种中最大的。令人遗憾的是,此钱文字模糊,难以辨认,品相实在让人无语。虽然价格不贵,因不喜欢,总觉得多余,匆匆收拾“猎物”回家了。收藏之人对刚刚得到的藏品总是爱不释手,一路上把玩满意的收获,惟独忽略了这三枚偶然所得古钱。
回到家忍不住兴奋,出于对古钱的尊重,还是再看看那三枚钱吧,如果不值得收藏,便将它们易主。前两枚确实不能提起我一点精神,到这枚脏兮兮的大个头的时候,泥土和油蜡之类的东西糊满了整个钱体,甚至令人作呕。给他“洗洗澡”吧,以免易主的时候影响到别人的心情。于是经过一番牙签剔、清水洗,居然能看清字体了,而且没有任何铸造瑕疵。于是查阅资料,《中国花钱与传统文化》一书就以此版钱开篇,与此钱应为同炉姊妹。“钱体厚重、字体大气,瞬时间令人爱不释手。”“钱文隐起,书体周正,既有颜真卿的筋骨,也有赵孟的温软,与元代周伯琦所书至正之宝钱同脉,所以断为元代铸品。”方称宇博士这样评价这品钱。
我才意识到,这枚并非清代铸造,而是元代铸造吉语压胜钱,存世稀少,弥足珍贵。这时我觉得此钱给我带来的藏趣胜过了桌上的所有“猎物”。于是在灯下继续小心翼翼地清理字口间的杂土,使它变得更加美丽。推想此钱应该是为了躲避反旧之风而故意涂抹了石蜡、牛油之类,才得以幸存吧?很快清理完毕,在清理残渣的时候,映着灯光,居然有金光灿灿。于是在灯下用放大镜仔细看,是鎏金工艺和淡淡的朱砂,这一点可以看出一定是很高档的东西。从铸造风格也可以推测,应该为元代官铸的精品。
富字无头
长命富贵和金玉满堂吉语花钱较为常见,两句在古代压胜钱上得以表现,笔者认为起源于唐宋,发展于金元,发达于明清。早期多见长命富贵和金玉满堂分别搭配龙凤、生肖等吉祥图案,呈现一面文字一面图案的搭配。明清时期多见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双面文字的搭配,以清代尤为常见。此枚钱为早期双面文字搭配,尤为少见,应该是“长命富贵、金玉满堂”最早的搭配,后代所有此类搭配应该均源于此。同时此吉语素材还出现在瓷器、玉器、珐琅彩、铜镜、银饰、牙雕、剪纸等艺术品之上,但是可以得知,此类题材应该是最先出现在古代压胜钱之上,后得到广泛运用。这种最常见、最易理解的吉祥素材,虽然变化微小,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却亘古不变。
最耐人寻味的是此钱的文字,“长命富贵”之“富”字的宝盖缺一点,意为“富贵无头”;“金玉满堂”之“满”字写法怪异,犹如“水满将溢”。而满字有如此变化者惟有此版,值得关注。不知是书写者刻意为之,还是疏忽而致,让这种人们对财富和长寿的向往如此直白。此种“富”字无头的写法在宋代便已经广泛出现在压胜钱中,“长命富贵”在宋代吉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元代得到快速的发展,成为元代吉语钱中最为重要的题材之一。此题材在明代更有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广泛出现在铜镜、瓷器之上,突出表现“富”字无头的愿景。清代至民国,运用更加广泛,领域也不断拓宽,在各地铸造的吉语钱中多有出现,呈现一种“富”字无头和“富”字有头互现的局面,这是此种吉语钱在清代以后呈现的一种变化。这与此种吉语钱多为民间铸造有很大关系,尤其清代,吉语题材众多,这种最朴实、最常见的题材很少被运用到官铸花钱的铸造之中。清代以后,此类钱从广泛的期盼,到了多运用在小孩佩戴的长命挂锁之上,成为对小孩最美好的祝愿。所能见到的多为地方民间铸造,种类繁多,书体多变,布局随意。我想这才是底层劳动者对生活最为简单的诉求吧?
可谓:一枚长命富贵钱,展现多少收藏事。收藏就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哪怕是最为常见的小事,也能留下我们最为美好的回忆。就像这枚元代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吉语花钱一样,看似平凡简单,实则深邃无边。两句最为淳朴的吉语,确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情流露。
拍场偶得
和往年一样,笔者关注着国内的各大拍卖。随着藏市的火爆,拍卖场次和拍品让人眼花缭乱。静坐拍卖场,很多心仪的拍品,总是超出心理预期,能拍下来的泉品寥寥。有人形容:拍场如战场,斗智斗勇。面对不断翻新的价格,总是要多一份冷静。在为成交价格而咋舌中,整场古钱拍卖也快接近尾声,火爆一段后,可能大家都疲惫了,出现了短暂的冷场。对于长期关注拍卖的泉友,心中暗喜,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时候是个捡漏的好时机。
正在拍卖师将要宣布:“第三次??还有没有人要?”“啊?流拍?这可是三枚古钱啊,底价还这么低?”我心想。虽然在预展的时候没有能仔细看这一项拍品,但这一项底价绝对是个“漏”啊。于是我从疲惫中清醒一下,举起了手中的号牌。拍卖师很快就倒数:“底价第一次、底价第二次??”这时,很多个号牌举起来了,拍卖师也一口气叫出了多个价格。气愤和郁闷一时涌上心头,这可能是每一个在拍卖场上人们本能的反应吧。于是我又一次举起了号牌,这时的价格已经是当初底价的一倍。居然没人加价了,是我的了。那种滋味如五味杂陈,既有摘得美人归的窃喜,也有不知拍品到底值不值的担忧。还好,虽然高于底价一倍,但也是很廉价,毕竟是三枚钱。这枚钱币就在其中,据了解征集自知名藏家。
灯下拾金
拍卖结束后,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取货,毕竟经过疲惫与享受共存的预展、竞价之后的辛苦所得,犹如猎人打猎而归。当清点到这一组三枚钱币的时候,我首先注意到了这个图录上标着:“清代长命富贵背金玉满堂”大个头,实物明显比拍卖图录所标的尺寸大,是我所见同类品种中最大的。令人遗憾的是,此钱文字模糊,难以辨认,品相实在让人无语。虽然价格不贵,因不喜欢,总觉得多余,匆匆收拾“猎物”回家了。收藏之人对刚刚得到的藏品总是爱不释手,一路上把玩满意的收获,惟独忽略了这三枚偶然所得古钱。
回到家忍不住兴奋,出于对古钱的尊重,还是再看看那三枚钱吧,如果不值得收藏,便将它们易主。前两枚确实不能提起我一点精神,到这枚脏兮兮的大个头的时候,泥土和油蜡之类的东西糊满了整个钱体,甚至令人作呕。给他“洗洗澡”吧,以免易主的时候影响到别人的心情。于是经过一番牙签剔、清水洗,居然能看清字体了,而且没有任何铸造瑕疵。于是查阅资料,《中国花钱与传统文化》一书就以此版钱开篇,与此钱应为同炉姊妹。“钱体厚重、字体大气,瞬时间令人爱不释手。”“钱文隐起,书体周正,既有颜真卿的筋骨,也有赵孟的温软,与元代周伯琦所书至正之宝钱同脉,所以断为元代铸品。”方称宇博士这样评价这品钱。
我才意识到,这枚并非清代铸造,而是元代铸造吉语压胜钱,存世稀少,弥足珍贵。这时我觉得此钱给我带来的藏趣胜过了桌上的所有“猎物”。于是在灯下继续小心翼翼地清理字口间的杂土,使它变得更加美丽。推想此钱应该是为了躲避反旧之风而故意涂抹了石蜡、牛油之类,才得以幸存吧?很快清理完毕,在清理残渣的时候,映着灯光,居然有金光灿灿。于是在灯下用放大镜仔细看,是鎏金工艺和淡淡的朱砂,这一点可以看出一定是很高档的东西。从铸造风格也可以推测,应该为元代官铸的精品。
富字无头
长命富贵和金玉满堂吉语花钱较为常见,两句在古代压胜钱上得以表现,笔者认为起源于唐宋,发展于金元,发达于明清。早期多见长命富贵和金玉满堂分别搭配龙凤、生肖等吉祥图案,呈现一面文字一面图案的搭配。明清时期多见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双面文字的搭配,以清代尤为常见。此枚钱为早期双面文字搭配,尤为少见,应该是“长命富贵、金玉满堂”最早的搭配,后代所有此类搭配应该均源于此。同时此吉语素材还出现在瓷器、玉器、珐琅彩、铜镜、银饰、牙雕、剪纸等艺术品之上,但是可以得知,此类题材应该是最先出现在古代压胜钱之上,后得到广泛运用。这种最常见、最易理解的吉祥素材,虽然变化微小,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却亘古不变。
最耐人寻味的是此钱的文字,“长命富贵”之“富”字的宝盖缺一点,意为“富贵无头”;“金玉满堂”之“满”字写法怪异,犹如“水满将溢”。而满字有如此变化者惟有此版,值得关注。不知是书写者刻意为之,还是疏忽而致,让这种人们对财富和长寿的向往如此直白。此种“富”字无头的写法在宋代便已经广泛出现在压胜钱中,“长命富贵”在宋代吉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元代得到快速的发展,成为元代吉语钱中最为重要的题材之一。此题材在明代更有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广泛出现在铜镜、瓷器之上,突出表现“富”字无头的愿景。清代至民国,运用更加广泛,领域也不断拓宽,在各地铸造的吉语钱中多有出现,呈现一种“富”字无头和“富”字有头互现的局面,这是此种吉语钱在清代以后呈现的一种变化。这与此种吉语钱多为民间铸造有很大关系,尤其清代,吉语题材众多,这种最朴实、最常见的题材很少被运用到官铸花钱的铸造之中。清代以后,此类钱从广泛的期盼,到了多运用在小孩佩戴的长命挂锁之上,成为对小孩最美好的祝愿。所能见到的多为地方民间铸造,种类繁多,书体多变,布局随意。我想这才是底层劳动者对生活最为简单的诉求吧?
可谓:一枚长命富贵钱,展现多少收藏事。收藏就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哪怕是最为常见的小事,也能留下我们最为美好的回忆。就像这枚元代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吉语花钱一样,看似平凡简单,实则深邃无边。两句最为淳朴的吉语,确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