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方实业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来源 :中国钱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陕北地方实业银行
  
  陕北,是一个历史性的地理概念。民国初年,陕北道统辖23县(榆林、神木、府谷、葭、米脂、横山、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肤施、安定、安塞、保安、洛川、甘泉、宜川、鄜、中部、宜君),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民国十八年(1929)冯玉祥主陕,令西北银行在榆林城开设办事处,陕北地区始有现代金融业务开展。但随着民国十九年(1930)冬陕西省政府改组,西北银行停办,其所属榆林办事处也随之关闭,导致陕北地方市面上的筹码缺乏,事业停滞。时任国民革命军十八师师长的陕北土皇帝井岳秀召集陕北23县的著名绅士会商成立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总行设榆林,下设支行、办事处17个,分设陕北各主要城镇。陕北地方实业银行实行董事会制,首任董事长为井岳秀,首任经理为米脂籍的留日学生马秉初。总行内设会计、营业、出纳、文档4个科室。该行除办理存款、放款、汇兑、贴现、储蓄及其它普通商业银行开展的一切业务外,并发放小宗工商贷款。
  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是陕北地区唯一发行过地区性货币的,具有官方性质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民国二十六年(1937),因办理不善,陕西省政府令归省行托管,并由省库拨款20万元维持,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三月因无法抵补透支而由省行接管,并入陕西省银行榆林分行。
  陕北地方实业银行前后共存在15年,共发行五元、一元及辅币券二百零五万余元,铜元券七十万零六千枚,省行接管后封存了币券六十万元,铜元券九万三千枚,流散到社会上的尚有一百四十三万余元。虽然该行后来由于滥发钞票而倒闭,但它开办伊始对维持地方金融秩序,保障国民革命军十八师(后改编为八十六师)的军饷、促进陕北地方工商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发行的纸币
  
  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它独立发行的主、辅币券和铜元券;后期则是在受陕西省银行托管后所发行的加盖“代用券”的铜元券。前期币券又有第一版和第二版之分。下面就目前见到的实物票券分类介绍:
  前期第一版:
  1.民国20年伍元券:正面为蓝色,中央主图案为榆林鼓楼,加盖红色地名(仅见有清涧一种)(图1)。
  2.民国20年壹元券,正背面均为红色,正面中央图案同伍元券,均为榆林鼓楼,加盖黑色地名(仅见延安、府谷两种)(图2)。
  3.民国20年贰角券,正面为蓝色,中央主图案为榆林鼓楼,不加盖地名。
  4.民国20年壹角券,正背面为红色,正面图案为榆林鼓楼,加盖黑色地名(仅见榆林一种)。
  5.民国21年拾枚券,实物暂时没有发现。
  6.民国21年贰拾枚券,正面蓝色,中央主图案为颐和园景观。榆林松涛斋印刷。 7.民国21年伍拾枚券,正面棕褐色,中央为颐和园景观,榆林松涛斋印刷(图3)。
  前期第二版有:
  1.民国二十三年壹元券,正背均为桔黄色,正面有村庄图,加盖黑色地名(目前已见的有榆林、(肤)施、安边(图4)、延长、安定、府谷、神木、葭、米脂、清涧、洛川、绥德等12种)。
  2.民国二十四年壹角券,正面棕绿色,正面左侧有凉亭图,西北印刷厂印刷(图5)。
  3.民国二十四年贰角券,正背面墨绿色,正面左侧有宝塔图,西北印刷厂印制(图6)。
  


  


  4.民国二十四年拾枚券,正面墨绿色,背面桔红色,正面正中为颐和园景观,太原范华制版厂印(图7)。
  5.民国二十四年贰拾枚券,正面黄底蓝图,背面蓝色,正面中央有村景,西北印刷厂印制(图8)。
  后期有:
  1.1938年拾枚代用券,正面红色,正面中间图案与前期一版铜元券相同加盖黑色“代用券”,无印刷厂名(图9)。
  2.1938年贰拾枚代用券,正面蓝色,同前期一版铜元券图案相同,加盖红色“代用券”,无印刷厂名(图10)。
  
  三、地名券种类分析
  
  根据实物收集与资料分析,陕北地方实业银行共发行了以上14种纸币。其中壹元、伍元两种主币的地名券颇多,究竟有多少种,目前收藏界说法不一。我认为陕北地方实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是按照当时各县的综合实力,结合各地的实际金融业务需求而确定的。该行17个分支机构加上榆林总行,应该有18种地名券存在。那么,陕北地方实业银行究竟都在哪里设立了分支机构呢?
  在我所见到的实物中,一版一元券有两枚,是加盖“府谷”、“延安”地名的。另见到过一张加盖“清涧”地名的五元券,系我国纸币收藏大家徐枫前辈的旧藏,后流入陕西收藏界;第二版一元券,我收藏有十二种地名券,分别是:榆林、府谷、神木、葭、米脂、安边、绥德、清涧、延长、肤施、安定、洛川。经过对实物票券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我发现第二版各地名券的序号除榆林外,都有规律可循。即首位数都为“0”,第二、第三位数是他们的地名代码。如肤施为051、052,安边为053、054,延长为056,安定为060,府谷为061,神木为062,葭为063,米脂为064,清涧为065,洛川为066,绥德为068。从051至070连续19个号码,按照肤施、安边各占两个号码,其它地名各占一个计算,应该有17种地名,加上榆林,刚好为18种地名。这进一步证实,地名券的名称种类应该是18种,其它6种地名是什么,尚未知。
  近几年来,西安市场流出许多“地名券”,计有黄陵、蒲城、中阳、柳林等,这些都是利欲熏心之徒用“榆林”券先消后盖的伪造品。作伪者只凭主观想象,认为黄陵地属陕北,蒲城是井岳秀的家乡,中阳、柳林地近陕北,因此伪造出这些地名券。岂不知,黄陵是在1941年才由中部县改名而来的,而蒲城虽为井岳秀老家,中阳、柳林虽然地近陕北,但均不属当时的陕北道管辖,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是不会上当受骗的。
  (责任编辑 于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台湾由于海峡相隔,社会经济的开发长期滞后于祖国大陆,以致早期货币史演进的历程也相应大大滞后,并有其独特的个性,尤其是早期社会原住民①的居住区域内有否货币流通,始终不清。为此,本文拟对此作粗浅考证,请海峡两岸钱币学界给予指正。    一、台湾原住民早期社会的经济概况    台湾在我国历史文献中的名称不一,秦代称瀛洲,西汉称东鯷,三国称夷州,隋代则称流求,宋代仍称流求,元代又称瑠球,明初称琉球,后
期刊
2007年1月26日,为印度共和国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于1950年),南印度钱币学会于1月27-28日召开了第17届年会。中国钱币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武一应南印度钱币学会秘书长Dr. R. Krishnamurthy的邀请出席了会议。应邀参会的还有斯里兰卡、英国等外国学者。年会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以西康契帕拉姆古城召开。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就印度特别是南印度地区的历史货币进行了学术交流。印度
期刊
2月13日上午,我国钱币学会在北京召开了2007年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会议由副理事长庞则义主持。理事长马德伦,副理事长郭利根、李克穆、李学勤、戴志强、黄锡全,常务理事吴荣曾、高崇文、梁贻斌、王武钰、许罗德、李龙、单建生、周战地、王敬东、周载群、罗哲夫等3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钱币博物馆各部门负责人,广西、甘肃、湖北、河北、云南、宁波等六家钱币博物馆代表列席会议。现纪要如下:  这次会议的主要
期刊
中国钱币学会2007年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于4月18日至19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戴志强、庞则义,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锡全,副秘书长金德平、王永生,广东钱币学会副会长周一凡,广西钱币学会会长李彬,副会长李应权,以及全国钱币学会各团体会员8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王永生副秘书长主持。  本次会议,庞则义副理事长传达了马德伦理事长在中国钱币学会2007年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黄锡全副
期刊
“淮上地方银号”券是华中革命根据地货币之一,现存世实物有伍元、拾元和贰拾元三种券别。  “淮上地方银号”券,一般都认为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淮北行政公署所属淮北印钞厂印制、淮北地方银号发行的。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编辑、文物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的《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第426页“淮北地方银号币”一节中,将“淮上地方银号”币伍圆券和拾圆券列入其中,附正背面图案。
期刊
20世纪20~40年代,在梁漱溟以儒家文化为基础从事乡村建设运动之际,河南省西南部的宛西地区也在“地方自治”的旗号下,进行着一场“以自卫促自治,以自治达到自富”为目的的区域性现代化实验。这场变革活动具有强烈的自救、自保意识和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宛西自治”的倡导者们为积累其自治所必需的资金,在所辖区域内设立了“农民借贷所”和“合作社”等地方金融或经济组织,同时还发行了地方纸币。“宛西自治”是中国近
期刊
2006年春节,笔者在重庆中兴旧货市场得到一张建业银行本票。据说,建业银行是周恩来总理支持创办的,是我中共地下党的银行。尽管没有依据,我还是希望对建业银行及其本票能尽快有所认识和了解。  这枚建业银行本票为直式,长177(不含票根),宽89mm,红黑双色印刷,形制规整,印刷精美:票券四周为花纹边框,花纹边框的正上方有一圆圈,圆圈内篆书“建业”字样,其两边之小圆圈内分别为“本票”二字,边框内从上到
期刊
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何琳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3月31日凌晨3时30分在医院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何琳仪先生生前曾任吉林大学教授、兼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职务,既是古文字学家,也是先秦货币研究专家。计有专著10部,其中独立完成3部:《战国文字通论》、《古币丛考》、《战国文字声系》,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论文120余篇,涉及先秦文献
期刊
本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列入“中国钱币丛书乙种本”之四。本书与2006年1月出版的《中国铜元分类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一部以考证、研究、分类为主的著作,讲究每枚币的来龙去脉与历史现象,而且每枚币无论珍稀还是普通,均以实物彩图正背面排列,尽可能为读者提供详尽的铜元资料与历史背景。而本书的宗旨,则是以一种简便的图谱编排方式,把最新的铜元研究成果与基本的中国铜元品种版式,快捷地传达给读者。简单说,就是
期刊
一    清光绪年间,钱贵银贱,银两、银元兑钱数继续减少,成为当时的主要货币问题之一。以上海为例,光绪三年十月初九日(1877年11月13日)鹰洋每元可易制钱1019文;而初六、初七日鹰洋一元的换钱数还不到千文。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钱价更为高涨。光绪二十一年,鹰洋一元的换钱数,“渐减至九百数十文,甚有减至八百数十文者。无论贫富,咸受亏耗,实为数十年来所仅见。”用洋钱买物,如不到一元,须要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