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常规自动站观测资料和Micpas實况资料,对2018年3月14日至15日沈阳地区1次大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过程是在高空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缓慢的系统移速是导致此次降雪量级偏大的重要原因;降水相态的演变与温度的垂直分布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降雪;相态转换,0℃层高度
中图分类号 P45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137-02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城市面对极端气象灾害的脆弱性也日益凸显,冬季降雪以及雨夹雪天气会给网络通讯、城市交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张琳娜等[1]统计分析了近31年北京地区冬季出现雨夹雪天气的季节特征,并得到与雨雪转换关系密切的6个物理量,即:T850、T925、T1000、H1000-700、H1000-850和地面(2m温度、2m相对湿度的结合量)。翟亮等[2]对1次降雪过程的预报进行偏差分析认为,雨雪转换的时间与0℃层高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徐辉等[3]发现降水相态依赖于温度的垂直结构,后者的细微改变将决定最终到达地面的降水类型。
2018年3月14日夜间至15日白天,沈阳地区出现自入冬以来最大的一次雨夹雪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自动站观测资料和Micaps实况数据资料,对此次过程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1 过程介绍
2018年3月14日18时至15日10时,沈阳市出现小雨转大雪、局部暴雪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达9.9mm,法库降水量最大为17.2mm,新民降水量最小为3.3mm;全市平均降雪量为6.9mm,浑南降雪量最大为11.0mm,达到暴雪量级,新民降雪量最小为1.4mm,为小雪量级。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浑南,为13.0cm,最小积雪深度出现在新民,为0.2cm。
2 天气形势
2018年3月14日08时,高空500hPa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巴尔喀什湖以西存在一冷性低涡,并配合东北——西南走向的低槽,贝加尔湖以东至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存在一冷性深槽,该低槽等温线落后于等高线,有利于低槽继续发展增强,此外,该低槽呈现槽后疏散,槽前汇合的形态,导致低槽强度不断增强且移速缓慢。700hPa形势与500hPa相似,内蒙古东北部存在一冷式切变,切变前侧存在明显的西南急流,急流中心风速超过22m/s。在内蒙古与河北、辽宁交界处高空850hPa存在尺度较小的低压环流,并配合一冷式切变,前侧低空急流强盛。海平面气压场呈现北高南低的形势,贝加尔湖地区为大范围的高压区,等压线中心值为1040hPa,我国北部大范围地区受低压系统控制,冷高压前缘为地面冷锋,辽宁地区位于地面倒槽顶部(图1)。
此次降雪过程天气系统相互配合,强烈的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降雪过程触发和增强,同时系统移速缓慢,在沈阳地区上空持续时间较长,配合良好的水汽输送,利于降雪过程的持续。
3 相态转换
2018年3月14日08时,沈阳地区上空地面至850hPa呈现逆温,且温度露点差小,水汽条件较好。14日20时至15日08时,沈阳地区上空整层均为湿层,有利于降水过程的持续;20时0℃层高度略低于700hPa高度,因此前期降水相态以雨为主,15日08时自地面至高空均低于0℃,后期降水相态以雪为主(图2)。
此次降水过程前期为降雨,随着冷空气的不断渗透,温度逐渐降低,降水相态在15日1时30分左右逐渐转为雪。结合图3可以发现,14日20时前,地面至850hPa均为偏南风,相应的层结温度较高(850hPa温度超过5℃,925hPa温度超过4℃)。随着冷空气的不断增强,各层结温度迅速降低,至15日02时,850hPa温度低于0℃,925hPa温度低于2℃,此时降水相态逐渐转为雪。可见,降水相态的演变与温度的垂直分布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4 结论
(1)此次降雪过程是在高空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缓慢的系统移速甚至停留是导致此次降雪量级较大的重要原因。
(2)降水相态的演变与温度的垂直分布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T850、T925和T1000在雨夹雪天气过程的预报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琳娜,郭锐,曾剑,等.北京地区冬季降水相态的识别判据研究[J].高原气象,2013,32(6):1780-1786.
[2]翟亮,郭淳薇,马新成,等.北京2016年"11.20"初雪预报偏差分析[J].气象,2018,44(1):151-158.
[3]徐辉,宗志平.一次降水相态转换过程中温度垂直结构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4,33(5):1271-1280. (责编:王慧晴)
关键词:降雪;相态转换,0℃层高度
中图分类号 P45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137-02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城市面对极端气象灾害的脆弱性也日益凸显,冬季降雪以及雨夹雪天气会给网络通讯、城市交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张琳娜等[1]统计分析了近31年北京地区冬季出现雨夹雪天气的季节特征,并得到与雨雪转换关系密切的6个物理量,即:T850、T925、T1000、H1000-700、H1000-850和地面(2m温度、2m相对湿度的结合量)。翟亮等[2]对1次降雪过程的预报进行偏差分析认为,雨雪转换的时间与0℃层高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徐辉等[3]发现降水相态依赖于温度的垂直结构,后者的细微改变将决定最终到达地面的降水类型。
2018年3月14日夜间至15日白天,沈阳地区出现自入冬以来最大的一次雨夹雪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自动站观测资料和Micaps实况数据资料,对此次过程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1 过程介绍
2018年3月14日18时至15日10时,沈阳市出现小雨转大雪、局部暴雪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达9.9mm,法库降水量最大为17.2mm,新民降水量最小为3.3mm;全市平均降雪量为6.9mm,浑南降雪量最大为11.0mm,达到暴雪量级,新民降雪量最小为1.4mm,为小雪量级。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浑南,为13.0cm,最小积雪深度出现在新民,为0.2cm。
2 天气形势
2018年3月14日08时,高空500hPa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巴尔喀什湖以西存在一冷性低涡,并配合东北——西南走向的低槽,贝加尔湖以东至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存在一冷性深槽,该低槽等温线落后于等高线,有利于低槽继续发展增强,此外,该低槽呈现槽后疏散,槽前汇合的形态,导致低槽强度不断增强且移速缓慢。700hPa形势与500hPa相似,内蒙古东北部存在一冷式切变,切变前侧存在明显的西南急流,急流中心风速超过22m/s。在内蒙古与河北、辽宁交界处高空850hPa存在尺度较小的低压环流,并配合一冷式切变,前侧低空急流强盛。海平面气压场呈现北高南低的形势,贝加尔湖地区为大范围的高压区,等压线中心值为1040hPa,我国北部大范围地区受低压系统控制,冷高压前缘为地面冷锋,辽宁地区位于地面倒槽顶部(图1)。
此次降雪过程天气系统相互配合,强烈的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降雪过程触发和增强,同时系统移速缓慢,在沈阳地区上空持续时间较长,配合良好的水汽输送,利于降雪过程的持续。
3 相态转换
2018年3月14日08时,沈阳地区上空地面至850hPa呈现逆温,且温度露点差小,水汽条件较好。14日20时至15日08时,沈阳地区上空整层均为湿层,有利于降水过程的持续;20时0℃层高度略低于700hPa高度,因此前期降水相态以雨为主,15日08时自地面至高空均低于0℃,后期降水相态以雪为主(图2)。
此次降水过程前期为降雨,随着冷空气的不断渗透,温度逐渐降低,降水相态在15日1时30分左右逐渐转为雪。结合图3可以发现,14日20时前,地面至850hPa均为偏南风,相应的层结温度较高(850hPa温度超过5℃,925hPa温度超过4℃)。随着冷空气的不断增强,各层结温度迅速降低,至15日02时,850hPa温度低于0℃,925hPa温度低于2℃,此时降水相态逐渐转为雪。可见,降水相态的演变与温度的垂直分布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4 结论
(1)此次降雪过程是在高空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缓慢的系统移速甚至停留是导致此次降雪量级较大的重要原因。
(2)降水相态的演变与温度的垂直分布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T850、T925和T1000在雨夹雪天气过程的预报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琳娜,郭锐,曾剑,等.北京地区冬季降水相态的识别判据研究[J].高原气象,2013,32(6):1780-1786.
[2]翟亮,郭淳薇,马新成,等.北京2016年"11.20"初雪预报偏差分析[J].气象,2018,44(1):151-158.
[3]徐辉,宗志平.一次降水相态转换过程中温度垂直结构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4,33(5):1271-1280.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