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成长目标的宏观描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核心素养的进一步细化,为学科教学指明了具体的努力方向。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思考。阅读教学历来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寻找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应当是高中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之一。笔者基于实践与思考,以苏教版必修三《记念刘和珍君》(以下简称“《记》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对这一话题进行阐述。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可能性


  对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去读文本”。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精读、泛读、素读、互文解读等,客观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但不可回避的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应试指向,强调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回答文本后面的问题,而由此产生的一些阅读技巧如先读问题、后读文本,也因其能够高效应试而受到热捧。尽管带着明显的应试指向,但不可否认的是,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支柱方式,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放到核心素养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来观照,发掘其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能性。笔者通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形成以下认识。
  一是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有奠基性的作用。学生是通过对语言(字词句段篇章)的理解来建构意义的,阅读必然是一个以语言为加工对象的过程,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阅读的代名词。
  二是阅读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根据语言建构意向,形象思维随之出现,故而阅读教学必然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是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可以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的过程由理解“意思”来保证,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建构意义。“意义”是面向审美与文化的,所以说阅读教学在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这两个要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阅读过程可以说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全包括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生成关键能力,可以形成必备品格,因而基于阅读教学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有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二、比较阅读打开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


  学生在阅读中的自然反应之一,就是比较。比较分为多种层面,有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的比较,有不同阅读者生成的观点的比较,无论是什么层面的比较,都需要认识到比较式阅读其实一直是高中语文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可以实现将多个事物先集中、再分类归纳的目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分析和比较几个问题之间的异同,将事物间的差异更加清晰、明显地展现出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清楚明白,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加工语言,调动思维,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苏教版《记》文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也是面向青年学生的洗礼之作。采用比较阅读的思路,本课可以设计如下两个环节。
  一是比较历史中的刘和珍与鲁迅笔下的刘和珍。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笔者先将课文的背景向学生作了介绍,尤其是重点介绍了刘和珍这一人物,并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去想象刘和珍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不出意外的,学生大脑中多数是一种脸谱化的民国青年学生的形象,而且更多的学生是根据影视作品构建出来的形象。而通过阅读之后,学生自然就会进行比较,他们发现大脑中构建出来的热血青年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如文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就是刘和珍们浴血且不惜殒命的形象。
  二是比较鲁迅先生笔下的社会与普通人感知的社会。了解社会背景实际上是了解人物的重要方法。常人感觉的社会往往显得平常,而鲁迅先生擅长用自己的视角解剖社会,发现社会的罪与恶,甚至也敢于面对自己皮袍下的小。所以在本文的教學中,笔者让学生在阅读中构建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尤其是对段祺瑞政府开枪射杀青年学生这一事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自发进行的比较。有学生问“政府开枪射杀学生,这得是多大的仇恨”;有学生评价“当一个社会中的青年学生为国担当时,往往折射的就是政府无能”……
  实践表明,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发进行比较,学生的认识形成就具有显著的自主特征,所获得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加工自然深刻,思维过程必然活跃,而所审《记》文之“美”在于对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的丰满、果敢、勇毅之构建,所理解的文化则在于对鲁迅先生如匕首投枪般文字的理解与内化。

三、问题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驱动力


  比较作为阅读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会驱动学生高效加工文本。在重视比较阅读教学方式运用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问题”。
  众所周知,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激活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媒介,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切入点。语文课堂可以通过设计迁移性问题、个性化问题、归纳式问题和比较性问题,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能力。实践表明,问题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是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的。
  在《记》文一课的阅读中,问题也在比较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课文第二段再次说道“只能如此而已”表达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心情?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中你能够读出什么?你如何将“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与走在请愿队伍最前面的刘和珍联系起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往往总能在学生自感阅读到位之时,再次打破他们的认知平衡,从而让他们对课文的阅读一步步迈向深入。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若干要素,也就清晰了起来。譬如对鲁迅先生语言文字风格,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貌似语序不通,但恰恰说明了作者内心愤怒到极致的情感;譬如对刘和珍虽柔弱却铁肩也就理解了——真正的爱国,是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不惧强权……
  将这样的理解置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下,可以解读出的味道是:问题犹如催化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却获得了更为高效的核心素养培育过程!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学习的过程,必是大量阅读的过程,也必是“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个性阅读的过程。只有因人而异地进行阅读教学,才能达到“滋养生息,涵旭孔德”的教育效果。一、“生本课堂”下的“森林阅读”阅读策略研究  就“森林效应”而言,学校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有独立的循环系统,它滋养着每个学生,使他们能得到独立的发展。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每个学生就是“学校森林”的个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课内外阅读。而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是建立在小学低段的基础之上,同时又为高段的后续阅读铺路。因此,一线的小语教师对小学中段学生的培养理应密切关注两大方面: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又要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应有机整合,以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效益上的最大化。一、小学中段语
期刊
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应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为此,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批注。所谓“批注”,就是将这种个体体验通过符号、文字的方式画在、写在文中空白处。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批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语文成效。一、授之以法,学会批注,静待“花”开  虽说批注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但小学生限于自身水平,对批注阅读不得要领,难免信手涂鸦。因此,教师要提供范例,教给学生批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行的苏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几篇古典小说片段,如《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三打白骨精》。这对于学生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和简化文言文的习得,都有相当的助益。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行进中迷失了,或是沉浸在古典小说情节的探讨中不能自拔,或是专注于超越文本而去评说人物,鉴赏写作,最终导致我们的学生在看似热闹的课文学习后并没有真正的收获。  我们的古典小
期刊
国家明确提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在这一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学建立什么样的范式,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值得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通过让学生经历审美体悟的过程,建立审美体悟的实践范式,可以在继承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基础之上,找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谈笔者对这一话题的思考。一、阅读教学的审美体悟意蕴催生范式研究  审美体悟是一个复合词,审美是体悟的目标,体
期刊
一则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这个文本无论在任何时代中都具有生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对文本生命力的领悟途径,值得思考。以《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一、文本解读是领悟文本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面临着自己不幸遭遇与亲人身患绝症的双重痛苦,在痛苦中徘徊于庭院,看到了一树盛开了的紫藤萝花,从花儿由衰到盛想到了人生的际遇,认识到了生命有永恒的一面,人生亦有美好
期刊
重视“语用”是对过去语文教学的“除弊”之举,但是却有矫枉过正之嫌,“为语用而语用”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根源还在于没弄明白语文课教的是言语,而非语言。既然是言语,就不应囿于言语形式,还要关注言语整体,感受言语的深层意蕴。一、譬美,乃成横绝孤篇  以前有位在杭州求学的朋友说,真正去了西湖,觉得也就那样,不似古人说的那般有意趣,也不如想象中那般袅娜迷人。这种感受虽然不免带着一点世俗的烟火气,也没
期刊
一、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意义  王力先生在《关于汉语语法体系》中指出语法教学的特点是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和可接受性四点。在《汉语的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中认为教学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教学性,包括教学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所以对于初中生要讲必要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规范化问题,这样学生学习之后才有实际的用处。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对于实用性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对于初中生而言,这种实用性应当体现为能够初步建立语法规
期刊
部编版新教材即将全面推行,新形势下,有效打造重积累、善运用的高效阅读课堂,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我们应该将寻找合理的“切入点”作为研究的关键,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精彩纷呈,扎实有效。一、切点准,让教学目标落实  一个准确的切入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实现教学目标,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  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充分把握。要发挥教材的功能,就要对教材充分了解,从而确立教学目标,
期刊
质疑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以怀疑的眼光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就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创设氛围,影响学生敢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学生没有想好的问题允许再想
期刊